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过程中,浮现出了无数可被称之为英雄的身影,与此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和阐释了新时代英雄精神的内涵.新时代英雄精神主要体现在为忠贞不渝的家国情怀、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克己奉公的奉献意识等方面.新时代大学生英雄精神的培育能够满足其成长成才的精神需求,丰富大学生思想...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精神传承的中坚力量,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安阳地区高校应依托红旗渠精神等地域文化优势,构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新平台,从而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能够有效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为本民族成员所共同具备和追求的民族性格、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民族道德品格和价值准则的总和。(1)民族精神教育指为提高民族使命感、凝聚力和创造力等而进行的教育活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图书馆精神,培育图书馆精神需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创新,图书馆长与馆员和读者方面的关系。提炼与弘扬馆训,建设良好的馆风。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教育资源、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培养图书馆员的精神意识,培育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6.
农业院校武术课程是农业院校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历史和礼仪,这与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精神培育的思想耦合,因此,在农业院校大学生武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精神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农业院校的武术课程教学要树立大教育观,重视武术课程中文化精神的渗透,明确武术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目的和内容,从教材、教学和教改入手,并加强大学生武术社团的管理,全方位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具有青年性、广泛性、先进性、受引导性和组织性等特点,在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和推进立法研究中,应充分认识大学生服务群体的特殊性,保护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良性发展。本文就大学生服务群体的特殊性展开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9.
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大学精神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激发大学活力的基础。大学精神是校园和谐的根本,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起着发展、激励、凝聚和陶冶等作用。建设和谐校园应从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术自由、倡导创新精神、塑造社会批判精神等方面积极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成功实践凸显了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和特点,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价值取向的成因分析,明确价值观教育的作用,从而为高等学校更好地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界定了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系统地论述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对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和谐精神是实现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培育和谐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人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青年志愿服务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又是高校培养学生的有力途径。为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纳入日常教育教学中,衡水学院创新工作方式,大胆实践,打造品牌志愿服务。本文将重点阐述衡水学院的志愿服务的工作创新经验,以期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开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实施必须合乎应然性的要求。公共生活领域规则规范要求的设定是前提;规则规范的灌输与确信是决定性的要件;规则规范运用能力的训练是必经的环节;惩戒与激励并举则是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对学生健康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在维护社会核心稳定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就是只有高校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规划纳入到高校日常管理体系中,才能够促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得到长期稳定运行,为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为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思政教育的载体,成为广大高校青年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总结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以往"受众需求得不到满足,学生付出见不到实效"的志愿服务状况,提出构建由高校牵头,大学生志愿者与服务受众结对共建的双向互动、长效双赢的高校志愿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精神及其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精神是由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相对稳定、具有特色并为大学人所认同、追求、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组成的体系。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精神具有导向规范、凝聚激励、熏陶感染等重要功用。应从完善学校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层面、学校教学和科研活动过程、校园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建构和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路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活动形式化、浮躁化、经费不足、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公益性与利益补偿相结合的视角,借鉴市场经济理念,创新模式机制,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健康、持续发展,使志愿服务活动永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助力精准农村扶贫的“三针对”、“三优先”、“三提高”模式,有助于大学生明确使命担当、提升综合素质、激发爱国情怀,是高校助力精准扶贫的新思路。所以,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调查研究和及时正确的引导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