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数量动态规律的研究,组建了自然种群生命表,并采用排除控制指数法(EIPC)对其进行了关键因子和阶段的分析,结果表明:种群消长趋势指数(I)大于1,种群呈上升趋势;自然死亡对种群密度发展趋势起关键作用,其次是幼虫的迁移;幼虫期是种群消长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2.
阮素华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175-177
雪松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也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其繁殖方法有播种法、扦插法、压条法、嫁接法等。云南森林自然中心经过10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一种移苗新技术———牙苗移栽法。文章介绍了该法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实现云南森林自然中心苗圃的跨越式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森林自然中心苗圃位于昆明市北郊 ,面积 18hm2 ,由于种种原因 ,生产的苗木质量较差 ,经济效益并不乐观。从该苗圃的优势出发 ,结合林业发展趋势 ,宜建成集“苗木生产、生态旅游、科研、学术交流、教学实习、休闲度假、农家乐园、绿色产品”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园林苗圃。为达此目标 ,提出 6项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上次的云南之行已时隔一年,但留给我的印象却特别深刻,那种回归自然拥抱自然的感觉是如此的亲切、舒服。现在回想起来,所有的景致仿佛都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自然种群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方调查计算,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问分布型,建立了最适抽样数关系式,并对其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种群在林内呈聚集分布,其Iwao回归方程为m*=5.2181 1.0207x^-、复相关系数R=0.9918;最适抽样株数为:N=621.81/x^- 2.07。  相似文献   

6.
研究自然条件下取食经历对云南紫胶虫的影响。结果表明:母代取食经历相同,子代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寄生时,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种群密度存在一定差异;有效性比只是聚果榕与牛肋巴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寄主植物之间,有效性比差异不显著;偏叶榕上与聚果榕和南岭黄檀上种群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而在聚果榕与南岭黄檀之间其种群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聚果榕和南岭黄檀上生殖力(单雌怀卵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偏叶榕和南岭黄檀上云南紫胶虫生殖力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聚果榕与偏叶榕之间生殖力没有差异;世代净增殖率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而母代取食经历不同,子代在同一种寄主植物上寄生时,种群密度不存在差异,有效性比、种群死亡率、生殖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南岭黄檀和偏叶榕上取食1个世代后的种群,在偏叶榕上寄生时,其世代净增殖率无差异;在聚果榕和南岭黄檀上取食1个世代后,在聚果榕上寄生时,其世代净增殖率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昌宁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组建及幼虫取食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昌宁野外定株放养观测,详细记载了云南松毛虫整个世代各个发育阶段的存活数、死亡数及死亡原因等,首次组建了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从生命表可以看出,云南松毛虫种群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因素制约,第一代和越冬代的死亡率分别为99.76%和99.88%。通过60头幼虫室内个体饲养,测定出第一代和越冬代幼虫取食思茅松针叶量分别为9222.3cm和8601.3cm,取食天数分别为103天和98天。分析表明:幼虫4龄(含4龄)以前,云南松毛虫累计取食针叶量不超过总取食量的15%,5龄以后取食量占总食量的85%以上。故幼虫4龄期是防治云南松毛虫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8.
云南森林自然中心四周有41家大中型企业,13所大中专学校,特殊的区位给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生物防火阻隔带的设计原则、植物选择,并将旱冬瓜、矮杨梅、忍冬、油茶、茶花等树种的防火阻隔带的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等列表说明.  相似文献   

9.
云南森林自然中心四周有41家大中型企业,13所大中专学校,特殊的区位给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生物防火阻隔带的设计原则、植物选择,并将早冬瓜、矮杨梅、忍冬、油茶、茶花等树种的防火阻隔带的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等列表说明。  相似文献   

10.
近自然森林经营在中德合作云南二期造林项目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年开始,利用中德合作云南二期造林项目的部分剩余资金,选择了15个自然条件较好的项目村开展近自然森林经营示范活动.介绍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念、特点、基本原则及技术措施,阐述此次近自然森林经营示范实践活动的工作流程,对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论述了在云南省集体林区推广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前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宣传、培训,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科技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林区受损银荆林带设置标准地和样方,通过外业调查和实验分析,从银荆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防火林带受损率、受损规律以及林下可燃物的变化4个方面对银荆林带的阻火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荆防火林带平均受损率为65.79%,受损银荆的胸径略大于存活银荆;未清理过林下可燃物的受损银荆防火林带林下可燃物含水率为10.38%,单位面积可燃物重量为0.80 kg/m2,且燃烧速度快、火焰及温度高、火势蔓延迅速、烧损率大,已不具备防火阻隔性能,反而会成为火灾蔓延的通道;清理过林下可燃物的银荆防火林带林下可燃物少,能有效阻隔火势的蔓延,虽受损但仍具有一定的防火效能。依据当下防火形势,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火意识,加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及时修复受损的生物防火隔离带,加大森林防火投入、引进新技术等森林防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白英 《中国林业》2014,(23):44-49
说起石林,很多人都会以为是云南石林。其实,在甘肃景泰的黄土高坡,还有一处更让人惊艳的,浑身散发着羊皮筏子的粗犷和黄河流水的古朴的黄河石林。初听名字也许你闻所未闻,然而热映的影视剧中,黄河石林的雄浑美景却又让人感觉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地方,《神话》中成龙在此英雄救美,《天下粮仓》中万马在此汹涌奔腾,就连新近热播的《爸爸去哪儿2》也在这里留下了星爸萌娃们欢快的身影。黄河石林那山的梦幻、河的灵秀、绿洲的静谧、戈壁的空灵,令人忘却烦忧,超脱尘俗……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五一”、“十一”长假那火爆式、井喷式旅游热浪还历历在目,秋季热游烽烟又起。仅以记者居住的云南为例,刚一入秋,各大新闻媒体即争相聚焦,治安好转,交通改善,景点增加,吃住方便……一言以概之:彩云之南欢迎你。在这些林林总总日渐升温的报道中,记者总觉少了什么。后终悟出:假日旅游,遗忘了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近 10年来,云南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从 1978年到 1998年,云南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率为 48. 5%,旅游业总收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原来的 1. 19…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自然保护区专业委员会主办,云南省林业厅、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西南监测中心承办的第十九届海峡两岸自然保护区业务交流研讨会,海峡两岸代表齐聚云南研讨自然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烟产业的崛起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写下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篇章。在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中,林果业能否成为我省继烟产业后的大产业呢?下面读一读从事林果业科研和生产30多年的专家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文章。云南果树在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中,是其他省市无可比拟的优势开发项目。其理由如下:一是真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因为云南地处云员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各种果树都能选择到最适宜的种植地区,尤其是春温回升早,果树的萌动、发叶、抽梢、开花、结果和果实成熟等物候期相伍提早,同一品种要比胄种地、原产地和主…  相似文献   

16.
蒋红星 《湖南林业》2006,(10):26-26
儒家创始人孔子,是一位自然学者。他先是开坛讲学传道解惑,继而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到晚年删《诗》治《易》,参悟自然,提出了“仁学”,主张“亲亲、仁民、爱物”,达到”天地万物一体为仁。”这一自然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水仙花是福建的省花、漳州的市花,水仙花在漳州有个美丽的传说:在明朝景泰年间,有一个漳州圆山人叫张光惠的,他为人正直,在河南汲县当个小官吏,由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腐败,因此就辞官返乡了,这一天,他乘船经过一个湖,绿绿的湖水与青青的远山让他心旷神怡,不知不觉沉浸在恬静的梦境中,这时他恍惚看见一位美丽的仙子,向他迎面飞来,他十分惊讶地站起来。  相似文献   

18.
金秋时节,在黑龙江省东南边陲小镇东宁县,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除了黑木耳,又增添了一个“新宠”——大榛子.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省长秦光荣日前在《云南日报》发表题为《感悟造化天道,涤荡尘世心灵》的署名文章,大声呼吁了解自然、敬畏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有100个县、市已出现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在31个县、市的106个乡、镇,荒漠化土地的成因是各种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此,提出以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为指导进行综合治理,采取预防与治理并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