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信阳红色旅游存在产品结构单一、游客消费水平低、管理体制不畅、旅游品牌形象不突出、旅游项目体验性差等问题。本文借助生态学理论提出信阳红色旅游生态化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乡村生态化旅游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部署和双碳目标的重大举措,不仅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迫切需要。本文立足双碳经济视角,着重研究乡村旅游朝着生态化方向转型的目标及策略。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发现当前乡村旅游行业普遍存在发展不均衡、生态环境损害与资源过度利用、产品与服务同质化倾向、政策支持与执行力度的不足等现实问题,为响应国家的双碳目标,就需对该行业进行生态化转型,提出构建低碳环保的乡村旅游模式、培育绿色发展的乡村经济体系、创新乡村旅游的产品与服务、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推动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态化与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生态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城市生态化及其发展对策,提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概念及其生态原则,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和可持续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从资源和环境双调控出发,选取陕西省2007年能源消耗、工业固废排放、工业废水排放、工业SO2和烟尘排放5个评价指标,计算其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并以绿色贡献系数来判断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不公平因子,由此对陕西省生态化实现度进行评测。结果表明,上述5项指标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分别为0.36,0.80,0.52,0.60,0.69。能源消耗处于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其它4项均处于差距悬殊状态。陕西省资源环境的分配差异较大,11个地市中,不公平因子主要集中在渭南、汉中,而西安,延安,榆林,宝鸡,杨凌5个城市生态化实现程度高,体现出绿色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荣娥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75-276,279
茶叶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逐步成为农村区域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湄潭县茶叶生态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分析该地区现有的经济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因子和社会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该地区茶叶生态化发展,并针对它们提出茶叶生态化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资源和环境双调控出发,选取陕西省2007年能源消耗、工业固废排放、工业废水排放、工业SO2和烟尘排放5个评价指标,计算其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并以绿色贡献系数来判断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不公平因子,由此对陕西省生态化实现度进行评测.结果表明,上述5项指标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分别为0.36,0.80,0.52,0.60,0.69.能源消耗处于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其它4项均处于差距悬殊状态.陕西省资源环境的分配差异较大,11个地市中,不公平因子主要集中在渭南、汉中,而西安,延安,榆林,宝鸡,杨凌5个城市生态化实现程度高,体现出绿色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西部区域图书馆发展中的非生态因素,运用生态化理论探究其生态化发展问题。在阐述区域图书馆生态化发展涵义、特征和目标的基础上,构建西部区域图书馆生态化发展体系,以期为中国西部区域图书馆的生态化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保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经济生态化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发展路径。在我国新常态发展背景下,经济生态化成为实现现代经济发展与兼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但是一方面大理州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促进经济增长又要寻求生态治理,两者对于大理州来说好比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新的经济生态化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寻求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发展观已上升到了一种政治高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经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是促进洱海流域经济发展、改善当前生态现状的重要途径。以洱海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系统为对象,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索其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剖析了当代体育转型发展特点以及所面临的制度冲突,从而为制度变革提供建议。研究认为:中国当代体育转型在理念中面临“务民生”和“金牌政绩”的冲突;在结构中面临“群众体育突显”和“竞技体育偏重”的冲突;在主体中面临着“多元主体参与”和“单一政府管控”的冲突。而要实现“体育为民”的发展理念,成为体育强国,必须进行制度的变革。首先应该构建以群众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动力、体育产业为提升的联动发展格局。其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的多元发展主体,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社会组织独立服务能力,增强市场丰富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人性化、生态化的设计趋势下,研究美国街道景观发展的历史,并与中国街道景观的发展进行比较,能够为我国吸收美国的街道景观设计经验和方法提供借鉴,对我国城市街道景观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农业科技推广的相关知识出发,同时结合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集中论述了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院校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高校图书作为学校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心,是地方院校的信息保障,本文认为地方院校的转型需要从图书馆建设出发,从文献资源建设、读者优质服务,人才培养、信息素养方面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3.
低碳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使农业科技不断的得到进步,使农业增长的方式得到有效的转变.首先研究了传统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变的途径,然后又对低碳视角下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鲁华宇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2):105-106,133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首先是抓好农业这一基础工作,新的经济社会形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现代农业,逐渐实现农业现代化。简述了河北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提出了河北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方式与遵循原则,并介绍了河北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目前传统农业逐渐呈现出饱和的态势,在信息技术和各类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下,造 成农业经济发展中劳动力水平相对下降,其竞争内容也向着差异化、质量型发展。面对农业经 济转型期,其经济管理模式也应进行变革,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本文就转型期间 农业经济的现状以及管理模式变革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07-15908,15911
在简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政府职能的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贵州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二是城乡发展差异巨大;三是农业科学技术利用水平低;四是农业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矛盾尖锐。分析了贵州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政府职能的基本诉求:一是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引导职能;二是城乡统筹发展与基本公共产品均等供给职能;三是科技兴农的投入与服务职能;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减少农民的主导职能。为了促进贵州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政府职能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一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政府要成为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主题;三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科技文化教育;四是减少农民和留住农民。  相似文献   

17.
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迅速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使几百年、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面对史无前例的信息技术革命,传统教育制度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何因势利导,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的模式创新需要健全的行政监管机制。为了应对模式创新过程所面临的交易安全担忧、诚信缺失和维权困局等挑战,行政机关要对模式创新过程依法监管、有限监管、方便监管,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动态监管路径,从而构建自由、规范、有序的电子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树和  孟晓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328-10330
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在科研开发过程中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精力与经费不足,科研开发两头难以兼顾;产权制度缺陷可能导致农业科研院所背上沉重的包袱;缺乏与企业合作,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比较普遍。提出了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开发模式的建议:优先考虑技术成果直接转让模式,其次推崇合作开发—技术入股模式,最后要慎用创办企业—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山区林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河北省山区发展林果业优劣条件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山区林果业现有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逐一分析了农户分散经营管理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发展模式以及生态经济双赢的林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完善现有发展模式和实施新型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河北省山区林果业进一步向纵深迈进,推动山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