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龄乌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突发性强,发病率高,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罗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因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的损失,使淋巴细胞大量损失而导致免疫力下降,抗病力下降,极易引发大肠杆菌病,造成大批死亡,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 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本病往往突然暴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本病在许多地  相似文献   

4.
一例鸡法氏囊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本病往往突然暴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本病在许多地区发生与流行,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干扰素治疗鸡法氏囊病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甘保罗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生,发病率高,死亡曲线呈尖峰式和病鸡的迅速康复。病鸡极度衰弱,厌食,间歇性腹泻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该病毒进入鸡体后主要侵害靶器官——一法氏囊,呈充血、水肿、黄色化、迅速萎缩的特征性变化。本病又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因体液免疫中枢——一法氏囊的受损,使淋巴细胞大量损失而导致免疫力下降,一方面使鸡体对各种传染病如新城疫、马立克氏病、包涵体性肝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球虫病、葡萄球菌病等的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发生本病的鸡场,常常出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抑制现象常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正确诊断、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十分重要。本文将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常用的检测技术进行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但以2-8周龄的鸡只最易感,但是近来笔者发现有7日龄的雏鸡发生该病的病例,有的养鸡户怕鸡过早患传染性法氏囊病,于是就采取一日龄免疫的措施,这种做法不但见不到较好的效果,反而事得其反。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导致病鸡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而对接种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3~12周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传染病,会造成鸡的主要免疫器官——法氏囊损伤,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其它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对其它疫苗免疫的应答能力下降,给养鸡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鸡法氏囊病病毒血清亚型或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使该病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特点。传统的标准Ⅰ型弱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传染源,鸡感染IBDV后粪便排毒的时间为两周。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以及鸡场的工作人员可以机械带毒,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本病主要经水平传播,但病毒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近况(安徽农业大学)韩学毛,谢三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由双股RNA组成,无囊膜。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侵害的主要器官。该病发...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由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1 流行特点 3~6周龄鸡对本病最易感染,成年鸡多呈隐性感染.本病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带毒鸡,可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经被污染过的饲料、饮水、空气、用具间接传播,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结膜感染.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典型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衰弱;特征性病变表现为法氏囊出血、水肿,肾脏肿胀,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呈条状出血。本病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导致免疫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使鸡群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1临床表现本病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雏鸡。随着病鸡日龄的…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IBD)是由双链核糖核酸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腔上囊)的传染病,雏鸡或中雏易感性最强,感染率可达100%,死亡率比较高,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发展,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鸡法氏囊病在免疫方面已取得进展,对本病控制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很多地方,由于免疫不确切,本病仍时有发生。1995年7月至1996年6月,在长春市南关区新立城镇养鸡专业户,我们进行了对鸡法氏囊病的治疗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鸡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诊断1.1流行特点:鸡法氏囊炎病多群发,而且…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该病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该病于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的肉鸡群中首次发现,因此又称甘布罗病,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会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幼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呈尖峰式发病和死亡曲线。病鸡表现腹泻、发抖,运动失调,法氏囊显著肿大并出血,胸肌和腿肌呈斑块状出血。由于本病传播快、流行广。虽然有疫苗或血清可用于防疫,但由于法氏囊病毒血清型的不同。交叉保护力很差。免疫效果有时很不理想,再加上有的养殖户免疫程序不合理。操作不当等这样那样的原因。免疫失败的现象也时常发生,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中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鸡的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损害雏鸡法氏囊。目前该病作为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该病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的反应能力下降。因此,对于传染性法氏囊病,应引起广大养禽户的高度重视,并且要采取相应措施严加防范。  相似文献   

19.
肾肿解毒药与莫氏灵联合使用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效果好郭承优江西省南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南康341401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又称腔上囊炎,是由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法氏囊淋巴组织出现肿胀坏死,病鸡腹泻,高度虚弱。本病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只能...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可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更易感,对新城疫疫苗等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