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家蚕血液酯酮同功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24个家蚕品种及杂交种从三龄到后蛹不同发育时期的血液酯酮同功酶酶谱,结果表明:家蚕血液中存在着丰富的酯酮同功酶酶带类型,整个试验可观察到22条酶带,根据其迁移率及染色特点可分为A、B、C、D、E五大染色区,在不同发育阶段中共有13条酶带经常显现,后蛹期主要同功酶酶带活性降低,但非主带A-1区酶带却清楚地显示出来,在幼虫阶段,酶带的数目及活性随着食下量的增多而增大。并观察到A-2-b带和B-2带的表现最为突出,推测A-2-b带可能是家蚕血液酯酶同功酶的基本酶带,进一步分析表明,A-2-b带活性与大多数经济性状间呈高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家蚕受不同种微粒子感染引起血液蛋白质组成发生变化,并对此做了比较研究。以蒸馏水做对照,添食微粒子正常种Nosema bombcis)(N.b)和变种MG_1,且在添食后一定时间间隔内取血,以几条蚕血液混合做为平均值,用SDS-PAGE检测其蛋白质变化,添食MG_1孢子与对照、N.b相比,家蚕血液中出现两条分子量较大的不同蛋白带,确定为脂酶同功酶蛋白A-1,A-2。用分光光度计检测480nm处的吸收值,添食后不同日数内,脂酶同功酶蛋白活力是不规则曲线,有两个活力高峰。  相似文献   

3.
<正> 蚕体内的同工酶,至今了解不多。其中血液酯酶同工酶研究得还比较清楚。六十年代日本吉武成美用琼脂电泳法分离血液酯酶,只观察到一条染色带。近年来国内何家禄等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能将血液酯酶分出A、B、C三个染色区带。同工酶的深入研究,有可能为家蚕育种工作探出一条新路子。为此,本试验对家蚕血液酯酶同工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观察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家蚕血液酯酶同工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一些家蚕血液酯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不连续电泳图谱。酯酶同工酶可显出三个区带,分别为A、B_1、B_2。蛹期与幼虫期的酶谱一致,但蛹期各酶带的活性强,使幼虫期显色较浅的带能清晰的显出,发现东34品种主要酶带—A缺失,推想这是由于控制该带的基因突变所致,提出控制家蚕血液酯酶的基因有两个不同座位的基因,分别控制A带和B_1、B_2带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家蚕SOD的品种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酶活性染色,分析了115个家蚕品种及遗传系统的血液SOD同工酶的酶谱。结果:不同品种及遗传系统间的酶谱存在着显差异。家蚕血液SOD在大部分供试品种及遗传系统中都能看到5条酶带,少数只能见到2条弱带,酶带最多达8条。品种及遗传系统间酶带的宽度及染色程度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何家禄 《蚕业科学》1991,17(2):95-100
家蚕血液酯酶电泳图谱中A区酯酶缺失型东34,是共显性等位血液酯酶A区酶带不表达基因BesAo的纯合子,基因符号Bes Ao/Ao。东34是其亲本交配后代的分离,选择,固定后的产物。东34缺失的A区酶带属胆碱酯酶类。  相似文献   

7.
家蚕不同品种血液酯酶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垂直的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薄层电泳,调查了家蚕338个品种的血液酯酶同工酶酶谱。家蚕的血液酯酶可分为A,B,C三个染色区。主要染色区A有A_1,A_2,A_1A_2,A_0四种表现型,是由A_1,A_2,A_0三个共显性复等位基因控制的。日、欧品种中,只包含A_,A_1A_2二种表现型,中国品种包含了四种表现型。在同一个品种中,可以同时兼有二种型态的酶谱。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侵染的病理学致病机理,探究蛋白/酶的分子变异特征,本研究对GPV感染雏鹅血液中的蛋白质、保护酶、蛋白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结构和功能等进行了生化—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显示,GPV感染雏鹅的血液中(血浆和血细胞)蛋白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酯酶(Est)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46和1.63、1.51和1.49、1.50和1.14、1.36和1.73、1.30和1.53倍.GPV感染雏鹅的血浆中,SOD同工酶增加了2条谱带(134和239);Est同工酶增加2条快区主带,减少了2条慢区谱带;酶蛋白减少1条慢区谱带(304);蛋白质新增加4条主带(131、86、43、33 ku).而血细胞新出现2条POD同工酶谱带(93和203),分别增加了1条(160)中区SOD同工酶谱带、1个快区Est同工酶谱带、2个慢区酶蛋白谱(223和330)和4个蛋白主带(144、104、58、53 ku).提示GPV感染应激与寄主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保护酶、蛋白酶及同工酶相互网络协作会引起酶的谱型、活性等生化特征变异,直接或间接调控代谢途径与病理生化性能,增强机体对入侵GPV的防御应激性能.因此,蛋白质、保护酶、蛋白酶及同工酶是GPV感染的应激靶标,可作为雏鹅易感GPV致病机制研究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调查了87个地理品种血液酯酶的类型,遗传和分布获如下结果: 家蚕血液酯酶的基本类型可分为三个特性区,由Bes—1,Bes—2,Bes—3三对基因所控制。第一特性区由Bes—1,Bes—1°两等位酶基因控制,第2特性区由Bes—2F,Bes—2S二对等位酶基因支配,第3活性区为Bes—3F,Bes—3M,Bes—3S三对等位酶基因所支配。家蚕血液酯酶在不同地理品种间的分布有明显差异、中国一化性品种表现出典型的多型性,同时经聚类分析表明各地理品种均在不同水平上与中国一化性品种聚为一类,表明中国一化性品种在家蚕起源分源分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结缕草属14个杂交组合的亲本与后代的过氧化物酶与酯酶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结缕草属植物在后营养期有20条迁移率不同的过氧化物酶酶带与19条迁移率不同的酯酶酶带,据酶带的相对迁移率及其分布特点将过氧化物酶酶谱分为A、B、C三个区,酯酶酶谱分为A、B、C、D四个区;2)结缕草的杂交后代在酶带数目以及酶带活性强弱方面与双亲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还出现了数量不等的双亲所没有的“特征酶带”;3)在所鉴定的44个后代中,有25个后代具有父本的特征带,2个后代具有其他任何材料均没有的一条特征带,这27个后代可以初步鉴定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11.
柞蚕幼虫酯酶同工酶的组织器官及发育时期特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柞蚕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器官酯酶同工酶的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蚕酯酶同工酶在柞蚕幼虫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活性及种类差异很大,丝腺中无酯酶存在或者活性极低;血淋巴和马氏管中有少量酯酶存在,但活性较弱;酯酶在柞蚕脂肪体及中肠组织中有强的活性,并且同工酶种类较多。酯酶同工酶在柞蚕幼虫不同发育时期其活性和同工酶带数量上有一定的特异性,但主带迁移率相同。  相似文献   

12.
家蚕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浓缩胶3.3%,分离胶6.5%,分析家蚕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表明,家蚕血淋巴SOD在大部分供试品种中能明显看到两茶酶带,少数品种只能见到两条弱带或仅存在一条活性带。品种间酶带的宽度及染色程度亦存在明显的差异。家蚕血淋巴SOD以Cu/Zn-SOD型为主,少数品种中亦可能存在Mn-SOD型与Fe-SOD型。家蚕肠液SOD同工酶也有两条弱酶带,其SOD酶活力较低。  相似文献   

13.
曹广力  张志芳 《蚕业科学》1999,25(4):230-236
将人丙型肝炎病毒的C区、E1区及部分E2区基因装入转移载体 pBM0 3 0 ,经原位杂交筛选、酶切鉴定、Southern杂交检测确定转移质粒装载成功。将转移质粒与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重组 ,在家蚕BmN细胞中挑选重组病毒 ,经点杂交技术确证重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将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通过针刺和注射方法感染蚕蛹及 5龄期家蚕 ,肽抑制试验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的多肽活性。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已得到表达 ,表达量较高 ,为每蛹体约 60~ 60 0 μg。  相似文献   

14.
家蚕血液SOD具有相当高的遗传力,SOD活性与幼虫龄期经过无相关性,与同宫率、茧层率无明显相关,与虫蛹率、幼虫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普茧率有一定程度负相关,与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有紧密的负相关,认为家蚕血液SOD活性与育种上要求的经济性状存在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athogenesis of GPV (goose parvovirus),and explore the molecular variation of protein/enzyme,the protein,protective enzymes (Est,POD,SOD,protease) and isozyme from goslings blood infected with GPV were analyzed by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of protease,content of protein,the activities of POD,SOD and Est (in plasma and blood corpuscle) from goslings infected with GPV were 1.46 and 1.63,1.51 and 1.49,1.50 and 1.14,1.36 and 1.73,1.30 and 1.53 time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respectively.In the plasma of goslings infected with GPV,2 bands (134 and 239) of SOD isozyme appeared,2 fast-zone enzyme band appeared and 2 slow-zone enzyme band deleted in Est isozyme,1 slow-zone zymoprotein band (304) deleted and 4 new main protein bands (131,86,43 and 33 ku) appeared.In the blood corpuscle of goslings infected with GPV,2 new enzyme bands (93 and 203) of POD isozyme,1 medium-zone enzyme band (160) of SOD isozyme,1 fast-zone enzyme band of Est isozyme,2 slow-zone zymoprotein band (223 and 330) and 4 new main protein bands (144,104,58 and 53 ku) appeared.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GPV stress and host protein/enzymes and isozyme gene expression would result in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variation of activity and isozyme patterns of protein/enzymes,an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metabolic approach and pathological biochemical function on goslings infected with GPV,and enhance the defense and stress ability of GPV.Therefore,protein/enzymes and isozyme might be sensitive enzyme of GPV infection stress,and were effective marker of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n investigation of virus genotype interaction with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host.  相似文献   

16.
柞蚕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调查了柞蚕酯酶同工酶在幼虫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品种间的特异性变化:柞蚕酯酶同工酶活性和酶带数在幼虫不同发育时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龄盛食期酶带数目多且活性强,其表达与幼虫的生长发育有关;幼虫不同组织器官中酯酶同工酶的活性及种类差异很大,在脂肪体及中肠组织中活性较强,并且种类较多,酶活性的高低与组织的功能关系密切;酯酶同工酶在柞蚕品种间表现出很强的特异性,但在迁移率0.65处各品种均有1条共有谱带。UPGMA法聚类分析显示:33个柞蚕品种可分为4个大的类群,各品种与其母系亲本更多地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说明母系亲本在柞蚕杂交分离育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杂交育种应优先注重对母系亲本性状的选择;部分品种在系统分离育种过程中来自亲本的一些性状逐渐弱化,而某一特定性状得到加强,与其亲本间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栗蚕是珍稀的野蚕资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栗蚕幼虫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并依据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多态性分析纯黑、纯绿2个品种的亲缘关系。检测结果表明:栗蚕幼虫中肠的酯酶同工酶活性和酶带数随龄期而增加,且同一龄期以盛食期的酶表达量最高;幼虫中肠及脂肪体中的酯酶同工酶活性较强,并且酶带数较多;2个供试品种间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明显不同。根据酶谱差异分析2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6,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栗蚕幼虫酯酶同工酶的酶活性和酶带数与生长发育和组织功能有关,幼虫酯酶同工酶酶谱可以作为分析品种间亲缘关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蚕蛹油的降血糖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蚕蛹油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以低剂量[300 mg/(kg.d)]、高剂量[600 mg/(kg.d)]蚕蛹油灌胃治疗,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体重均明显增加,血糖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降血糖效果与格列苯脲相当;蚕蛹油低、高剂量组治疗糖尿病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均比模型对照组有所提高,小鼠血清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的产生得到抑制,提示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作用可能是蚕蛹油降血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家蚕滞育蛹抗菌活性物质的性质进行研究,并对不同家蚕品种滞育蛹之间的抗菌肽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家蚕滞育蛹血淋巴抗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耐酸性。诱导雄蛹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的抗菌活性要高于雌蛹,家蚕滞育蛹对柞蚕链球菌(1212)的抵御性较其他诱导源强,不同品种家蚕滞育蛹诱导后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可能与其品种的特有属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