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面向本科生申报,目的是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本文结合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阐述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的现状,创新创业实践取得的成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引导体育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此过程中,茶文化与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则能够为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助力。本文从依托茶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依托茶文化强化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两个层面,对茶文化与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融合路径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既是培养复合型医药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要深入挖掘中药学专业内嵌的思政元素,理清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关键逻辑,明确高职中药学专业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重要意义,分析高职中药学专业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师队伍建设、中药学专业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顶层设计和考评保障机制建立等方面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其自身规律及特点,对于培养创新创新精神及能力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民办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课程体系不完善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等方面的短板,对民办高校创新教育的实效性造成一定影响。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构建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在分析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基础上,选取闽南理工学院为例,分析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以期提升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进茶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是促进茶学本科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适应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由之路。本文对在茶学本科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对如何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业教育进行了探讨,为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构建面向社会、立足行业的茶学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创业教育师资的成长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当前莆田区域特色相结合,可从优化区域特色专业、发扬工匠精神、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渗透区域特色,实现提升人才培养综合素质,增强中职学生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综合能力,实现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升学后的高职及以上院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养和今后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从实施了创新驱动战略之后,全国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狂潮。高校也纷纷开始专注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意识的树立、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了教学目标的框架之中。本文在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茶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后,又分析了我国当前高职茶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引领高职茶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8.
张超  陈少鸿 《福建茶叶》2023,(5):114-116
在新经济新业态的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双创教育过程中一般会教授学生以茶叶直播带货的新销售模式,或者把当地的茶文化与旅游路线相结合等方式的学生创新创业模式,但是对于如何利用茶文化与二次元文化融合为基础的跨文化来指导学生进行双创教育比较缺乏。本文探索利用新媒体作为教育工具,把茶叶和二次元跨文化融入到创业教育体系中,实践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双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最终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推进高校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力。以曲靖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为例,主要阐述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团队以及教学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理论在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融入,不仅可以丰富其教育内涵,同时还能够促进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应该积极对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进行优化和创新,并充分借助茶文化理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思维,全面推进高等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