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对铁皮石斛兰种子萌发及其原球茎的快繁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方法]以铁皮石斛种子为材料,研究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及光照对铁皮石斛兰种子非共生萌发及后续分化的影响。[结果]铁皮石斛种子在光照条件下1/2MS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达91.63%,且萌发时间最短;在1/2MS+0.2mr/LNAA+0.5mg/L6-BA培养基中,原球茎的分化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为实现今后铁皮石斛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甚至整个生长阶段依赖于共生真菌。滇西槽舌兰(Holcoglossum rupestre)是我国特有极度濒危物种,为了更好地开展其种质资源保护,采集云南香格里拉、楚雄、昆明盘龙、昆明呈贡的滇西槽舌兰植株,基于ITS rDNA序列对其根部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并研究这些内生真菌对叠鞘石斛(Dendrobium denneanu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滇西槽舌兰4个分布地植株的根内共分离、鉴定出68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粪壳菌纲(Sordriomycetes)、伞菌纲(Agaricomycetes)和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3个纲18个属。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间座壳属(Diaporthe)、胶膜菌属(Tulasnella)、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7.94%、10.29%、8.82%、8.82%,为主要优势内生真菌。胶膜菌属和角担菌属为滇西槽舌兰首次分离到的兰科共生菌,且胶膜菌属的P2和P47菌株可以显著促进叠鞘石斛种子萌发进程及萌发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需要共生真菌的参与。真菌受生境的影响,原地与异地种子萌发状况是否一致对于兰科植物保护十分重要。以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为材料,比较华石斛种子原地与实验室内播种于不同附生宿主树皮上其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1)两者均在播种75 d后华石斛种子开始萌发,播种后135 d后附生宿主树上华石斛萌发原球茎数达到高峰,在185 d后华石斛种子萌发的原球茎数基本趋于稳定;(2)异地条件下150 d后, 部分绿色原球茎开始逐渐白化消亡;(3)碎叶蒲桃上华石斛在2种环境中均有少量种子萌发,雅加松、马蹄荷上华石斛在原地与异地条件下均无种子萌发,大叶布拉栎上的华石斛只在异地萌发,竹叶松上的华石斛种子只在原地萌发。可见,原地与异地对于华石斛萌发原球茎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昊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377-3378
铁皮石斛是国家珍稀药用植物。自然状态下,只有真菌与种子或根形成共生关系后,才能正常地萌发和生长发育。研究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对挽救这一濒危物种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促生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石斛属植物种子小,无胚乳,自然条件下,需与真菌共生才能萌发,萌发率极低。以齿瓣石斛的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贮存条件对种子萌发率和活力的影响,并对种子萌发中的形态发育过程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齿瓣石斛种子细小,解剖镜下观察呈纺锤形,由1层透明的种皮和1个种胚组成;种子比较适宜贮存温度是0~5℃,贮存1个月时种子萌发率和染色率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种子萌发率和染色率逐渐降低;种子接种后,吸水膨胀逐渐转绿,形成椭球体,椭球体以2条途径发育成幼苗,一是原球茎途径,二是根状茎途径。  相似文献   

6.
铁皮石斛种子无菌萌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种子的无菌萌发方法。[方法]以改良MS+土豆熟汁液2.0%+蔗糖2.0%+琼脂0.65%+0.1 mg/L NAA为种子萌发培养基,将铁皮石斛种子播种后统计萌发率。[结果]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率达90%以上,继代培养后组培苗生长正常。[结论]该研究建立了铁皮石斛种子的无菌萌发体系,为铁皮石斛实生苗的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铁皮石斛是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和江南各省。石斛的药用部分是新鲜或干燥茎,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铁皮石斛的种子极小、无胚乳,自然条件下需与某些真菌共生才能萌发,很难用实生苗栽培。而传统的分株、扦插等方式的繁殖率极低,加上人为的过度采挖和破坏环境,其资源已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药用植物之一。为能规模化生产铁皮石斛以提供充足的铁皮枫斗加工原料和保护野生资源,国内有关研究机构从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了铁皮石斛的开发研究工作,利用组培技术提供优良种苗,是推进药源良性发展的有效涂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无菌萌发方法,观察比较不同培养基上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学特征,以期获得影响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上种子萌发快慢不同,均能观察到原球茎。本研究结论为,无菌和水分存在条件下,铁皮石斛种子即可萌发至原球茎阶段,但完成其形态建成则需要其它营养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条件下,石斛种子的萌发、植株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等生理过程均需要与内生真菌的共生。内生真菌是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具有潜在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石斛属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植物与内生真菌共生关系的形成、活性成分与功能的研究进展,对石斛属植物内生真菌作为重要天然药物新来源的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内生真菌对铁皮石斛种苗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有利于铁皮石斛种苗生长发育的内生真菌。该研究从金钗石斛根部分离、筛选和鉴定得到3种内生真菌,将其分别配制成体积分数20%、40%和60%的液体菌剂,对铁皮石斛种苗进行接种试验。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共培养150 d后,调查统计各处理组铁皮石斛种苗生物量,并利用石蜡切片法显微观察真菌侵染情况,以及重分离真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FC6和FC8对铁皮石斛种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均能与铁皮石斛种苗形成菌丝团共生结构,菌株FC9则不能。通过对铁皮石斛种苗根部重分离的真菌鉴定,确定重分离得到了原接种真菌;菌株FC6和FC8能够侵入铁皮石斛种苗的根部组织,并在其皮层细胞中扩展、定殖,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其中,菌株FC6对铁皮石斛种苗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石斛属植物的菌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斛属(Dendrobium SW.)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石斛种子萌发、植株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均需要与菌根真菌共生。有益真菌与石斛形成的菌根具有促进石斛植物幼苗生长、增强植物抗性等功能,是加快石斛属植物植株生长速度和保证移栽成活的关键所在。为此,对石斛属植物菌根的显微结构、特点及作用、石斛属植物菌根真菌的鉴定及分类以及石斛属植物和内生真菌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展望了石斛属植物菌根研究的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2.
黎勇  王小丹  罗培凤  武丙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12-22214,22225
[目的]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接种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从野生铁皮石斛根系中分离得到的Tjl、Tj2、Tj3真菌为材料,将其接种到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根系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在组培条件下,Tjl菌在前期没有表现出促生作用,Tj2菌表现出较强的促生作用,Tj3菌则对根具有促生作用,而在后期,Tj1菌则表现出了较强的促生作用,Tj2菌的接种效果最好,促生作用最强,Tj3菌则出现烂根烂苗现象;在室外条件下,Tj2菌接种使组培苗叶数增加,侧芽数增加,侧根生长明显,株高增加显著,叶片大而深绿,根部有明显的膨大现象。[结论]2种接种方式均说明Tj2菌对铁皮石斛的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生长,株数增多,株高增加,新芽和新根萌发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证明Tj2菌与铁皮石斛有效地建立了共生关系。因此Tj2菌对石斛组培苗的成功栽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铁皮石斛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接种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从野生铁皮石斛根系中分离得到的Tj1、Tj2、Tj3真菌为材料,将其接种到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根系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在组培条件下,Tj1菌在前期没有表现出促生作用,Tj2菌表现出较强的促生作用,Tj3菌则对根具有促生作用,而在后期,Tj1菌则表现出了较强的促生作用,Tj2菌的接种效果最好,促生作用最强,Tj3菌则出现烂根烂苗现象;在室外条件下,Tj2菌接种使组培苗叶数增加,侧芽数增加,侧根生长明显,株高增加显著,叶片大而深绿,根部有明显的膨大现象。[结论]2种接种方式均说明Tj2菌对铁皮石斛的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生长,株数增多,株高增加,新芽和新根萌发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证明Tj2菌与铁皮石斛有效地建立了共生关系。因此Tj2菌对石斛组培苗的成功栽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化学试剂预处理和暗培养时间对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及萌发率的影响,并从形态学角度观察了种子萌发的过程。无菌条件下,分别采用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对春兰种子进行预处理,将不同处理及未处理种子置于相同培养基上不同暗培养时间0,30,60,90,120,150,180 d下进行培养,暗培养后转入光照下继续培养。结果表明:暗培养以后进行光照培养是春兰种子萌发启动所必须的,全光照或全黑暗条件下种子均未萌发,暗培养30 d的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培养约35 d时开始萌发,初始萌发所需时间最短;化学试剂预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显著,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处理组种子萌发率均高于对照组。化学试剂预处理与暗培养时间对种子的萌发率存在交互作用,暗培养150 d的氢氧化钠预处理种子萌发率最高为79.2%。春兰种子萌发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状态:未萌发状态种子、胚吸水膨胀、原球茎、根状茎。图3表1参16  相似文献   

15.
兰科植物种子的非共生萌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兰科植物种子的采集和保存,种子的消毒和预处理,非共生萌发的培养基、培养方式、添加物和种子萌发培养的研究进展,同时概述了光照、有机添加物、活性炭和无机盐等因素对非共生萌发的影响,并对兰科植物种子的非共生萌发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齿瓣石斛无菌萌发条件,通过研究影响齿瓣石斛种子萌发的因子,探寻适合齿瓣石斛种子最优萌发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齿瓣石斛种子无菌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培养基,蔗糖浓度为20g/L,浓度过低,萌发苗生长差,玻璃化严重;胚龄对齿瓣石斛的萌发率有重要影响,适宜的种子胚龄为10~11个月,胚龄时间短萌发率低;胚龄时间过长灭菌时蒴果易开裂,污染率大;添加0.3mg/L NAA,可缩短萌发时间,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的成苗率和生长情况相比对照较好;不同培养条件萌发效果有明显的差异。适宜的萌发条件可促进齿瓣石斛萌发,提高萌发率,萌发后幼苗生长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境下野生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湖南省新宁县崀山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和广西省乐业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这两个生境中处于生长期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 ficinale)的营养根,并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对分离所得的41个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ITS序列测定相结合的鉴定,共获得内生真菌34种。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分别进行了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显示,子囊菌为优势种类(31种),以炭角菌目(Xylariales)和肉座菌目(Hypocreales)的种类为主,担子菌则以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为主。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野生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都很高,且雅长的高于崀山的。  相似文献   

18.
石斛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其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铁皮石斛种子作为试材,在附加0.05~0.3ppm NAA的N_6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通过对其继代培养和筛选,建立了铁皮石斛体细胞无性繁殖系。该无性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能够快速增殖,在光照下培养则进行分化,形成原球茎。原球茎能够无性增殖,分化形成植株。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色温白光LED光照处理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色温3000K光照12h处理下的铁皮石斛组培苗株高显著高于色温5000K和5700K处理,在色温5700K光照16h处理下的铁皮石斛组培苗株高显著高于色温3000K和5000K处理,但与色温3000K光照12h处理无显著差异,二者均显著优于荧光灯下培养材料。色温3000K处理的最大茎粗出现在光照16h培养环境下;色温5000K处理的最大茎粗出现在光照14h培养环境下;色温5700K、不同光照时间处理间茎粗的差异不显著,但色温3000K光照12h、色温5000K光照14h、色温5700K光照16h处理的铁皮石斛组培苗茎粗与荧光灯12h下培养材料的茎粗无显著差异。不同光照环境下的铁皮石斛组培苗最低生根数量也在5条,达到铁皮石斛优质苗对根数的要求标准。研究结果表明,色温3000KLED白光完全可替代荧光灯应用于铁皮石斛组培苗培养,光照时间以12h为宜。  相似文献   

20.
以白穗花种子为试材,研究了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白穗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 h光照条件下,弱光照(500 lx)、中等强度光照(2 500 lx)和强光照(5 000 lx)3个梯度条件下萌发率分别是84.0%、86.7%和86.7%;在15 h光照/9 h黑暗的周期性光照条件,弱光和强光下的萌发率分别为85.9%和85.2%,中等强度光照下萌发率最高为89.1%。避光条件下白穗花种子萌发率以25℃发芽率最佳,为94.7%,因而避光对白穗花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缩短种子萌发时间,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种子的萌发率会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