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2.
元谋干热河谷区冲沟形成原因及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元谋干热河谷冲沟的立地条件和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侵蚀沟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纹沟、细沟、切沟、冲沟侵蚀沟发育的不同阶段,冲沟侵蚀发展的结果,使当地成为严重的侵蚀劣地。把冲沟按垂直和流域方向各分成3个层次。针对冲沟的土壤、自然植被及水土流失等特点,选择适宜干热河谷林草种,并根据各层次的特点进行林草配置,配置时充分考虑所选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的密切结合,并注重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经过多年的治理研究已经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干热河谷造林技术及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干热河谷的自然条件和成因.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面临的自然和社会的挑战.探讨了相应的针对自然因素的造林技术措施和针对社区群众有效的工作、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于2004--2005年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捕食性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报道元谋干热河谷捕食性昆虫89种(含待定种10种),其中印度暗带螳为中国新记录,云南新记录有11种;步甲科种类最丰富,占所有捕食性昆虫种类的19.1%.元谋干热河谷9种生境捕食性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排序为:桉树印楝林>多树种混交的人工林>印楝林>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云南松林>桉树新银合欢林>桉树林>牛筋条一黄荆林>余甘子一明油子灌木林.许多人工植被与自然植被捕食性昆虫群落之间相似性较高,反映出人工种植的乔木尚不能影响植物群落发展.人工封育措施对桉树印楝林的多样性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草本层和地被物不发达、地表裸露是制约捕食性昆虫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提出对分布较狭窄的自然植被及草本层不发达的人工植被进行优先保护和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元谋植被演替与干热河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元谋考古、植物区系研究、植被和气候的古今差异分析和元谋植被逆行演替的论证,阐明了元谋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是该地区干热条件下植被逆行演替相对稳定的终极。演替的原因并非人为活动干扰和火灾,它是外因气候性演替改变基质性质、改变生境条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新银合欢林昆虫群落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2005年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新银合欢林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新银合欢林昆虫12目54科132种,其中68种已知种的名录;新银合欢林乔木及灌草层亚群落昆虫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及Pielou指数分别为98、3.588、0.050、0.783,地表层亚群落昆虫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及Pielou指数分别为49、3.255、0.053、0.836;新银合欢林容纳昆虫种类及个体数量的能力低于当地广泛分布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而其昆虫多样性水平与后者接近.研究认为,新银合欢林对于一些善飞的昆虫类群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允许一定面积的新银合欢林存在将有利于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但如果大面积广泛种植,则对于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利. 相似文献
7.
白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脆弱,具有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为破坏严重等特点。为了提高该区域的造林效果,在对白龙江干热河谷形成原因分析和本地树种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造林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适宜于该区的造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元谋县干热河谷区护坡林造林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元谋干热河谷坡面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择山毛豆、新银合欢、台湾相思、剑麻、余甘子、苦刺、旱柳作为造林树种,对梁峁顶部、山脊缓坡、沟坡、沟道分别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和树种配置方式以营造护坡固土林. 相似文献
9.
10.
元谋干热河谷区9种造林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8年对元谋干热河谷区的9个造林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进行了观测。经对各观测树种水分状况、保水能力、蒸腾速率的分析对比表明:多数相思类树种主要通过减少叶子蒸腾耗水以提高其抗旱能力,蒸腾强度小有利于这些树种渡过旱季。乡土树种坡柳和桉类树种(除大叶桉)旱季蒸腾作用比较强烈,但离体叶片失水速度不快,它们具有特殊的水分平衡机制和较强的水分吸收能力,以此增强对干热河谷环境的适应性。此项研究为正确选择元谋以至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适宜造林树种,以及人工林的水分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针对嫩江流域的基本情况,本着改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本流域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是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通过采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物量、价值量评估方法对长防林工程实施区域森林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长防林工程实施后林地可调节水量12.936亿m3,固土0.135亿t,林地的水土保持效益价值达126.247亿元。经过20年的长防林工程建设,项目区内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2007年和2017年2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运用综合蓄水能力法估算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2007年森林生态系统总涵养水源能力为3548.2×1^07 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为1952.0 t/hm^2,经济价值达2.84×10^11元;2017年森林生态系统总涵养水源能力为4182.8×10^7 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为1986.0 t/hm^2,经济价值达3.35×10^11元。2017年与2007年相比,总涵养水源增加量达634.6×10^7 m^3,平均每年增加63.5×10^7 m^3,经济价值增加5.1×1010元,平均每年增加5.0×10^9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效应,并选择了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作为人工林重建对土壤养分效应的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2年生的桉树、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类人工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全N量其增幅高于10年生、6年生的人工林;除念珠相思林以外,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所在试验点的对照地.混交林对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的作用非常明显,其改良能力优于纯林;人工林土壤表层全N含量均低于1.0 g·kg-1;(2)速效N的变化规律与全N含量基本一致,速效P含量波动较大,土壤速效K含量比较丰富,pH值的范围在4.44~6.42之间;(3)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为赤桉 苏门答腊金合欢混交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相对较大,其关联系数为0.651,影响最小的为念珠相思纯林,关联度系数为0.343. 相似文献
18.
东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营建技术及效应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物营养、土壤科学和恢复生态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东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的营建技术,并对其效应及演变进行了监测,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选择出适应于该区的先锋、速生和伴生树种,其主要代表种为肯氏相思、红胶木和红锥。(2)严重水土流失区侵蚀土壤不仅缺乏大量元素,也缺乏微量元素,B的缺乏特别典型,显著地影响尾叶桉的生长。(3)种植模式显著影响水土保持的效果,以乔灌草模式效果好。(4)组装配套技术营建的水土保持示范林,使“烂头山”当年植被覆盖率提高40%以上。既能在短期内减少水土流失,又能改善林地环境条件让慢生树种生长,最终形成多树种混交和稳定有效的水源涵养林,可望逐渐向地带性植被群落演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上段乡土树种川楝1年生苗木进行5种晾晒处理试验,测定不同晾晒处理后根系的相对含水率、相对电导率、根系活力和移植后的成活率,分析探讨川楝苗木水分与苗木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川楝苗木活力与其苗木水分密切相关,在晾晒的过程中苗木失水使相对含水量下降,相对电导率增加,根系活力下降,最终导致苗木成活率降低和影响幼林生长情况.在川楝造林时,要做好起苗后的苗木保护工作,尤其是根系的保护,这对于维持苗木活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流域云南段水土流失面积408.32万hm2,年均侵蚀量17 284万t.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森林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在分析了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区防治和治理方向的规划思路.其对策措施有: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力度;积极推进石漠化治理工程;健全公益林建设体系;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深入推动农村能源建设;预防监督与监测;推广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