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毛竹鞭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长期竹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毛竹鞭根根际土壤p H值、水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其中p H值平均提高0.82、水解氮含量平均提高111.63 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提高0.57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提高92.33 mg/kg;毛竹鞭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锌、有效铜、有效硼含量差异不显著。毛竹鞭根根际土壤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生长期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在行鞭期较高,在孕笋期和出笋期偏低。  相似文献   

2.
早竹地面覆盖技术通过6种不同覆盖材料对早竹的笋期、笋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影响和试验,结果表明:6种不同覆盖材料均提早了始笋期,延长了笋期,增加了笋产量和产值,其中以竹叶和龚糠较为理想,与对照相比,其试验林地始笋期分别提早了64日和56日,延长了笋期分别为47日和41日,产量、产值纯收益的增长率竹叶为60.2%、259.4%、266.6%6.6%,其效果最佳,砻糠次之。  相似文献   

3.
冬季对红哺鸡竹林进行覆盖可提早出笋、延长出笋期及提高出笋产量;采取不同覆盖物及覆盖厚度,产生的效果不同。覆盖稻草+鸭粪对提早出笋、增加笋产量及提高早期笋比例的效果最好。覆盖竹叶在提早出笋上比覆盖稻草、谷壳好,但出笋数、早期笋数少。覆盖厚度30 cm促进出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使毛竹春笋期提前至春节前后,对试验林地分别用稻草、竹叶、砻糠、杂草等材料进行不同的覆盖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的覆盖处理对毛竹林提高土壤温度、提早出笋时间、延长笋期和经济效益均有明显效果,其中以“稻草10cm+竹叶10cm+砻糠20 cm”覆盖模式效果最佳,平均提高土壤温度(20cm土深)10℃,始笋期提早57d,笋期延长31d,竹笋产量增长率为240.27%,产值增加1445.83%,投入产出比可达1:3.82.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观赏竹种小佛肚竹抽枝长叶和竹叶凋落规律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8月中旬前出笋新竹当年完成抽枝,平均抽枝持续期25 d,以后出笋新竹至翌年4月下旬完成抽枝,抽枝持续期12~171 d。各出笋时期的新竹从竹笋出土至始抽枝的时间差异明显。8月下旬前、8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上旬后出笋新竹,抽枝持续期在时间阶段间差异显著,而时间阶段内差异不显著;8月中旬前出笋新竹当年完成长叶,其后出笋新竹至翌年5月上旬完成长叶,各时期出笋新竹长叶持续期无显著差异,平均12 d;抽枝长叶期23~182 d,总体呈迟出竹笋抽枝长叶期短的规律;不同季节间竹叶凋落量差异显著,以10~12月份最多,4~6月份最少,新叶抽发量以4~6月份最多。  相似文献   

6.
江苏淡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a观察研究,初步明确了江苏淡竹笋期生长规律:(1)出笋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中旬,历时25d左右。(2)退笋数与出笋数的相关系数r=0.979,全林退笋率为80%,且随时间和持续逐渐上升。退笋高度在50cm以下均有发生,退笋原因主要是养分供应不足和虫害。(3)成竹数与出笋数变化趋势一致。(4)成竹高生长历时45d左右,总生长量,月平均生长量分别为975,23.78cm。  相似文献   

7.
叶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史的完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叶生物量(叶量)及其养分含量将直接影响树体对光能的接收与利用,而土壤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所需的养分元素。本研究对不同年龄毛竹的叶量、叶片和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毛竹叶量随着径阶的增大而增大。(2)5块样地中,样地1和3的毛竹叶量明显高于其他3块样地,样地4的毛竹叶量最小。(3)毛竹叶片中镁含量随着年龄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氮、总磷、有机磷、钾、钙含量在1度毛竹叶片与其他年龄毛竹叶片含量差异显著(p<0.05);2度以上各年龄毛竹叶间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毛竹叶无机磷含量仅1度竹叶与4度竹叶含量差异显著(p<0.05);叶片中的氮磷比值(N/P)随年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相同年龄不同径阶毛竹的叶片养分含量虽有变化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4)竹叶中氮含量与有机磷、全磷、钾、钙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总磷、无机磷、有机磷含量与钙、钾含量显著相关(p<0.05);钾与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5)毛竹林土壤pH值与叶片镁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中镁含量与叶片中钙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叶片全氮、总磷、有机磷、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山核桃林土壤养分渗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规经营下山核桃林土壤养分的渗漏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山核桃渗林漏水中可溶性氮流失是氮素渗漏流失的主要形式,平均可溶性氮含量为10.17 mg/L,占全氮含量的86.3%,其中可溶解性氮峰值达到17.56 mg/L;总磷、可溶性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65、0.45 mg/L;阳离子渗漏流失c(Ca2+)>c(K+)>c(Mg2+)>c(NH4+);施肥影响渗漏水中养分的浓度,6月初施肥后,各养分输出动态过程可以分为前期浓度出峰期和后期浓度下降稳定期,直至8月底再次施肥,N浓度明显升高,P浓度则不变.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竹叶酵素的制备过程及其对碱性化竹林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竹叶酵素的酸度较高,固相部分pH值为3.77~4.95,液相部分pH值为3.45~4.03,并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碱性土壤施入酵素后,土壤pH值明显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改良效果显著;竹叶酵素还具有延长竹叶绿期、促进竹株生长的作用。竹叶酵素是一种绿色、环保、低成本的土壤改良剂,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海涂含盐土壤中,角竹造林后成园快,笋单产高于哺鸡竹;角竹笋期5月14日~6月10日,哺鸡竹为4月29日~5月10日,盛笋期在出笋中前期,延续约10~12d;竹笋单株重量哺鸡竹明显大于角竹,笋株粗重期在出笋初期和中前期,比盛笋期约早3d,延续时间同盛笋期。因此,宜扩大角竹造林面积,延长供笋期,多产市场淡季笋,以获得更佳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CDM林业碳汇项目的管理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灵活机制,以促进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的第一承诺期内率先采取行动来缓解气候变暖趋势。其中,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选择。文章介绍了林业碳汇项目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国内外对林碳汇概念的不同表述,分析了在我国对林业碳汇政策的研究,提出了我国林业碳汇管理政策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浅析南京林业大学校园景观中木犀科植物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南京地区常见的木犀科植物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阐述了木犀科植物在校园景观中的配置原则及在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等不同功能区的应用,以期为校园植物选择与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森林特点与环市自然保护区网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研究了南京市的自然环境、植物区系与森林类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南京市环市森林公园型自然保护区网的建议,讨论了各保护区的保护内容、保护价值与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4.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林业导航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技术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对基础测绘、资源调查和管理的传统方法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诸多发达国家在林业资源调查和管理、病虫害飞防、飞播造林等林业生产中已广泛地使用了该项技术,并制定了相应的作业规范,极大...  相似文献   

15.
梅花‘南京红须’花色色素花色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花‘南京红须'花色色素的2种主要花色苷可用甲醇-乙酸-水(10:1:9)提取,再用纸层析和柱层析纯化.特征性颜色反应、薄层层析、纸层析、紫外-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核磁共振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分析表明:2种花色苷分别是花青素-3-氧-(6"-氧-α-吡喃型鼠李糖基-β-吡喃型葡萄糖)苷和花青素-3-氧-(6"-氧-没食子酰-3"-氧-β-吡喃型葡萄糖基-β-吡喃型葡萄糖)苷.花青苷除决定‘南京红须’的紫红花色外,还可能强化‘南京红须’在寒冷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目前理论界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林业发展实际,提出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五个方向:林业生态化、林业产业化、林业社会化、林业旅游化与林业科技化。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清洁发展机制指导下的国际林业碳汇项目的基本规则,我国在国际碳汇贸易中的立场和政策,着重指出四川省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及需要预先实施的若干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and complexity of land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re creating a need for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EBM).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MCDA) combined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can integrat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triple bottom line of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perspectives required by EBM. However, GIS-based MCDA is limited in this role because (i) it rarely integrates or encourages an exploration phase in preparation for structured evaluation and (ii) inexperienced users may find MCDA methods and GIS software difficult to use.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for (i) supporting an exploration phase to help structure a problem and (ii) integrating the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phases in an easy-to-use software system. The approach was validated through a land-management case study in a forest-dominated landscape with a variety of stakeholders. Case-study participants used the approach to rate areas within a timber harvest plan based on their potential for conflict with conservation values. The case-study decision analysis determined that between 1.3% and 6.6% of the harvest plan area had a conservation rating of 0.30 or higher on a scale of 0–1. The system was made available to the forest industry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o support harvest plan adjustments, demonstrating how such tools can be used to improve and integrate our knowledge of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Assessment of participant feedback reveals that an exploration phase is effective in helping understand a problem and prepare for multiple criteria evaluation (MCE).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政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成效及林改后林政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今后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际林业碳汇项目及四川省林业发展的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在《京都议定书》指导下的国际林业碳汇贸易规则和清洁发展机制及其由来,以及我国在国际碳汇中的立场和政策,分析了四川省参与国际林业碳汇项目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指出四川省参与林业碳汇项目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包括林业碳贮量、碳库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培养碳汇项目专家和制定参与林业碳汇贸易国际谈判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