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探索退耕还林适宜的造林树种,在福建省福安市进行了黄底、青底、白底灰泥田的退耕还林造林树种选择试验,应用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土壤的农田退耕还林造林的适应树种有香椿、深山含笑、邓恩桉、拟赤杨、马尾松等12种,其造林成活率均在86%以上。退耕还林造林的选择应根据立地条件、经济条件、造林目的选择最佳的造林树种,才能发挥最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退耕还林适宜的造林树种,在福建省福安市进行了坡度在25°以上的山垅田,土质分别为黄底、青底、白底灰泥田的退耕还林造林树种选择试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农田的土壤退耕还林造林的适应树种有香椿、深山含笑、邓恩按、拟赤杨、马尾松等12种,其造林成活率均在86%以上。退耕还林造林应根据立地条件、经济条件、造林目的选择最佳的造林树种,才能发挥出最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沙棘在退耕还林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龙高 《中国林业》2008,(10):49-49
根据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要求,退耕还林工程要确保“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这就需要所选的树种不但要有一定的生态效益,更主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沙棘是抗干旱、耐严寒、耐盐碱、生命力极强的树种,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当前的退耕还林工程中有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漳州市天马国有林场1997年引种巨尾桉,造林成活率、林木保存率高;3年生巨尾桉平均胸径13.2cm,平均树高18.7m,平均蓄积量185.5m~3/hm~2;采伐利用的纯利润达8233.30元/hm~2,投入与产出比为1:2.25,营林投资回报值102%,显示出较高的经济效益,且投资回报周期短,说明巨尾桉在漳州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亮果桉等桉树的引种试验首先在保山进行,后又在昆明金殿森林自然中心进行中试,以直干桉作对照。经对幼林阶段的生长量、生物量、抗性等进行综合分析评定,结果表明:亮果桉、巨桉、多枝桉、双肋桉各项指标接近或优于对照。亮果桉高生长比对照大24%,巨桉大4%,多枝桉大16%,双肋桉与对照相似;亮果桉胸径生长比对照大22—46%,巨桉大11%,多枝桉、双肋桉与对照相似。因此,上述树种可以在相应的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桉属树种/种源试验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省江门地区为调整人工林树种结构,提高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发展以阔叶树种为主的人工林。现桉树(Eucalyptus spp.)已成为该市营造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的主要树种[1]。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从澳大利亚引进桉属树种,进行桉属树种/种源试验,为江门市选出更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桉树树种和优良种源,促进该地区桉树人工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树种选择的原则及依据 退耕还林是西部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目的是要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发挥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退耕还林工程中树种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巨尾桉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dis×E.uophylla)属桃金娘科落叶乔木,系巨尾桉和尾叶桉的杂交种,是闽南地区几年来引种栽培最速生著名树种,也是当前营造速生丰产林主要的先锋树种.巨尾桉具有生长迅速,树干圆满通直,轮伐期短的特点,是发展工业原料林的优良阔叶树.其材质用途广,是造纸、造船和胶合板等的主要原料,木材畅销.该树喜光,能在酸性的黄红壤里生长,适宜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的栽培.2003年,我镇在洪前村东山试验营造5.33 hm2速生林.4年来,笔者对巨尾桉不同的试验林造林技术、经营管理、林木生长量进行观察并总结经验.发现其林木生长迅速,4年生的林木平均胸径16.2 cm,树高15.1 m,优势树木胸径17.6 m,树高18.2 m,现已郁闭成林,林相整齐美观.  相似文献   

9.
豆科植物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豆科植物种类丰富,形态性状多样,多数能改良土壤肥力、保持水土、提供多种植物性经济产品,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退耕还林(草)中推广栽植适宜的豆科植物,将有助于促进山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山区退化生态环境的植被恢复和坡耕地退耕还林(草)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尾巨桉纯林不同采伐强度下套种珍贵树种的混交林模式,分析套种后林分生长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旨在为尾巨桉纯林转型为桉-珍复层混交林的营林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应用珍贵树种对广西国有东门林场9年生尾巨桉人工纯林进行改造试验,以桉树(主区)和套种珍贵树种(副区,套种6个珍贵树种分别为:Ⅰ、红锥,Ⅱ、格木,Ⅲ、球果木莲,Ⅳ、交趾黄檀,Ⅴ、黑木相思,Ⅵ、土沉香)为小区,设置4个采伐处理:A、隔1行采伐1行套种(1桉1珍);B、隔2行采伐2行套种(2桉2珍);C、隔3行采伐2行套种(3桉2珍);D、隔2行采伐3行套种(2桉3珍);对照(CK)林分不做任何处理。于套种后3.5年生时对试验区内林木进行每木检尺,并按常规方法调查林下植被。 结果 不同混交模式的尾巨桉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显著增加,最高分别为27.63 m、21.89 cm和0.38 m3,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6.98%、19.75%、80.95%。6个套种树种中,球果木莲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最佳,其次为黑木相思和红锥。3桉2珍套种黑木相思的林分蓄积量最优,达244.87 m3·hm−2,较对照高出3.65%。此外,2桉2珍套种红锥的林分草本层Simpson指数和3桉2珍套种红锥的林分草本层Shannon-winner指数分别为0.84、1.71,较对照分别高出25.40%、30.50%;而2桉2珍套种交趾黄檀的林分灌木层Simpson、Shannon-winner指数分别为0.80、1.61,比对照分别高出42.9%、71.27%。 结论 本研究应用珍贵树种改造尾巨桉纯林,形成桉-珍复层混交林,显著提高了尾巨桉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优化了林分结构,丰富了林分的物种多样性,改变了尾巨桉单一林相的景观,有助于提高尾巨桉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为桉树中大径材培育、国家储备林经营等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巨桉无性系生长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6个巨桉无性系人工林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表明:胸径、材积在无性系间呈极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胸径、树高、材积三者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材积,达到78.82%,其次为树高和胸径,分别为52.23%、23.13%。胸径、树高、材积的重复力分别为0.5744、0.5469、0.3453。利用综合评定方法评选出5个优良的巨桉无性系,分别为20、18、25、9和5号。5个优良无性系胸径、树高、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1.60%、11.09%和2.05%。  相似文献   

12.
1999年从澳大利亚引种巨桉,种植于西江林业局平岗林场,5年生时进行生长调查,结果表明:5 年生的巨桉平均树高达18.4 m,平均胸径15.2 cm,平均单株材积0.161 1 m3,最大胸径达24.1 cm,最高树高28.0 m,最大单株材积0.497 7 m3,平均蓄积量145.0 m3/hm2,与同时引种的立地基本相同的尾巨桉比较,优势较明显。平岗林场巨桉的引种取得良好的效果,适宜在广东西江两岸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以川西低山区天然林及其人工更新形成的1年生(Ⅰ1)、2年生(Ⅰ2)和3年生(Ⅰ3)巨桉林,坡耕地及其退耕形成的1年生(Ⅱ1)、2年生(Ⅱ2)和3年生(Ⅱ3)巨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林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降低,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增加;相反,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增加,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降低。土壤抗蚀性综合主成分值呈现出天然林〉Ⅰ1〉Ⅰ3〉Ⅰ2及坡耕地〈Ⅱ1〈Ⅱ2〈Ⅱ3变化规律。说明天然林改为巨桉林后土壤抗蚀性会有所降低,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抗蚀性有上升趋势,而坡耕地改为巨桉林后土壤抗蚀性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对13个桉树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组分等性能进行测定与分析,并经多性状综合评判,选择出生长量、生物量和纤维产量高且材质优良,可作为纤维材在闽南山地重点推广应用的优等无性系C1、C6、C9和C10,近4年生平均树高、胸径、杆材重量、纤维产量分别可达16.0 m、13.9 cm、47.5 kg.株-1和21.9 kg.株-1,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长宽比分别为0.569 g.cm-3、0.926 mm和56.3;选出生长量(产量)较高且材质优良的无性系有EC1、C2、C3、C4,这些无性系可根据闽南山地的具体立地条件有选择地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7个巨桉(Eucalyptus grandis)种源4a生时的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模糊聚类法对各种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7个种源间存在分化和差异,其中15508号种源平均树高及单株材积最大,分别为10.48 m、0.022 8 m3;13019号种源平均胸径和保存率表现最优,为8.09 cm和79%;种源16500号干形生长表现最优.(2)树高、胸径与单株材积三者与干形、保存率及海拔间均存在负相关;保存率与南纬、东经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海拔呈现负相关;干形与南纬、东经呈现负相关,与海拔间呈正相关.(3)基于主成分分析确定巨桉种源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干形及保存率指标所占权重分别为:0.267 5,0.262 9,0.266 8,0.163 5和0.039 3.(4)根据综合评分及模糊聚类,第Ⅰ类种源(种源13019、15508、15875和16500)生长表现最优,适宜在引种地种植,其余种源可通过进一步测定选择优良个体作为世代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钦州市北区平吉紫胶林场尾巨桉( DH32 - 29)和尾叶桉(U6)人工林一代林与二代林(第一代萌芽林)蓄积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尾巨桉(U6)第二代林木单位面积年均蓄积生长明显低于一代林木,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对地力衰退影响也较大;而尾巨桉( DH32 - 29)第二代林木单位面积年均蓄积量与第一代林基本持平.说明尾巨桉人工林更适合在试验区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元分析法,对永安测试点的巨桉材料各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26个性状较好的巨桉家系,根据材料间遗传距离大小,分为5个类群.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对巨桉种子园母树开花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巨桉嫁接种子园中应用多效唑试验表明:多效唑对巨桉嫁接植株的提早开花无显著影响,但对单株开花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处理的3种浓度中,开花量随着多效唑用量增加而增加,以最大用量(0.2 g/cm根颈周长)的效果最好,处理区中开花植株开花量最大,坐果数最多.  相似文献   

19.
采集巨桉林下马勃子实体,培养其菌丝体,提取子实体及菌丝体基因组DNA,进行rDNA-ITS区序列的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对rDNA-ITS不同区域作序列分析,首次构建马勃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野外采集获得马勃子实体l0种,其中成功培养6种,测序结果表明马勃rDNA-ITS区长度在607~766 bp之间,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硬皮马勃属(Scleroderma)与豆包菌(Pisolithus)亲缘关系较近,秃马勃属(Calvatia)、马勃属(Lycoperdon)及横膜马勃属(Vascellum)之间亲缘关系较近,ITSl-5.8S rDNA-ITS2区可建立马勃类真菌属间系统发育树,ITS2区可用于建立马勃类真菌属内系统发育树,3个待定种硬皮马勃Scleroderma sp.11-1,Scleroderma sp.2-2和Scleroderma sp.5-2为金黄硬皮马勃(S.aurantium)的可能性较大.此研究可为探讨巨桉人工林下外生菌根种类与作用机制、马勃分类系统学及菌丝体的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巨桉组织培养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桉是造纸和人造板的良好材料,其组织培养微繁殖体系已经研究成功。取优树主干基部萌芽或扦插苗1~1.5 cm长的茎段做为外植体,外植体和增殖培养在附加有BAP和NAA的MW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条件为26±2℃,日光灯光照10 h.d-1。增殖培养采用BAP 0.1~0.5 mg.L-1和NAA 0.01~0.1 mg.L-1。离体的茎芽适合在B2附加0.5 mg.L-1IBA生根。小苗移栽红心土上,在简易温室成活率高达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