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玉米F_0代杂种优势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甜玉米与普通玉米、硬粒型玉米和爆裂型玉米杂交,普通玉米与普通玉米和硬粒型玉米杂交,自交系与自交系、自交系与品种杂交,单交种与自交系 F_0代在粒重方面和甜玉米×非甜玉米在籽粒体积方面的杂种优势已做过报道。为了进一步研究玉米 F_0代杂种优势的表现,又对其它类型玉米之间杂交在粒重、及籽粒体积方面的杂种优势;不同基因型品系之间杂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当代子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粒重不同的2个纯合稳定普通玉米自交系和2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及各自间正,反交4个杂交组合杂交当代的子粒灌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各组合杂交当代的百粒重均高于母本自交系,超母本优势均为正值,平均及超父本优势依父,母本粒重的相对大小不同而异;(2)不同部位子粒百粒重均表现下部.〉中部〉上部,且授粉后20d差异较小,之后差异较大;(3)灌浆速率的高低和有效灌浆期 的长短时导致不同材料及不同部位子粒百粒重  相似文献   

3.
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的特性,筛选灌浆速率快的自交系,为高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烘干法测定173份玉米自交系在授粉后10、20、30和40 d籽粒灌浆速率以及6个相关性状。应用SAS软件对灌浆速率在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重复、年际×自交系、自交系×取样时间、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进行联合方差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灌浆速率及其相关性状如10、20、30和40 d苞叶的含水率、苞叶数、40 d穗轴含水率、穗轴长、穗轴粗及40 d籽粒含水率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均匀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210对SSR标记对试验材料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Structure V2.3.4软件分析其群体结构。对不同杂种优势群平均籽粒灌浆速率进行方差分析,并筛选出各个群中籽粒灌浆速率快的自交系。【结果】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在P=0.01水平上,籽粒灌浆速率在不同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自交系×取样时间、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重复、年际×自交系间差异不显著。通过对不同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与其相关性状间相关分析,发现10 d籽粒的灌浆速率与20 d的灌浆速率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0.515),与40 d的灌浆速率和籽粒的含水率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的负相关(-0.198,-0.228);20 d的籽粒灌浆速率只与40 d籽粒含水率在0.05水平上达到了显著的负相关;在授粉后30和40 d,籽粒的灌浆速率与40 d穗轴的含水率、穗轴粗以及40 d籽粒的含水率、30和40 d苞叶含水率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30 d籽粒的灌浆速率与10 d苞叶含水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40 d籽粒的灌浆速率与20 d苞叶的含水率达到了显著地正相关。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参试自交系分成P、旅大红骨、瑞德、兰卡斯特和塘四平头5个杂种优势群。兰卡斯特和塘四平头群在0.05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瑞德、P群和旅大红骨群间同样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兰卡斯特、塘四平头群与瑞德、P群、旅大红骨群间则存在显著差异。对各群内自交系间进行多重比较,各群内自交系间灌浆速率在0.05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试验共筛选到33个灌浆速率高于0.8 g•100 grain-1•d-1的自交系,其中瑞德群有13个,P群、旅大红骨、兰卡斯特、塘四平头群分别有9、6、3、2个自交系。【结论】不同玉米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存在较大差异,杂种优势群间的灌浆速率变化节奏不同,P群、旅大红骨、瑞德的表现快-快-慢的节奏,兰卡斯特、塘四平头的表现快-慢-慢的节奏。  相似文献   

4.
玉米籽粒灌浆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3两年内,对影响玉米籽粒产量和千粒重有关的灌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期是影响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的两个重要生理因素,有效灌浆期对单株籽粒产量的作用是直接的(相关系数为r=0.885,1982;r=0.5754,1983)。籽粒灌浆速率对单株籽粒产量的作用是间接的,相关系数很小(r=0.015,1982;r=0.012,1983;)其原因主要是受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在穗粒数一定的情况下,籽粒灌浆速率与籽粒产量的偏相关达十分显著的水平(r_(yx1.X2)=0.9694,1982;r_(YX1.X2)=0.8923,1983)。通径分析表明:籽粒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期主要是通过千粒重影响产量,籽粒灌浆速率对千粒重的直接效应(P=0.849)大于有效灌浆期对千粒重的直接效应(p=0.521)。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也是籽粒灌浆速率(P=0.2152)大于有效灌浆期(P=0.0681)。因此,在一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增加单株籽粒产量比延长有效灌浆期更为有效。研究结果还表明:杂交种的籽粒灌浆速率与双亲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的中亲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杂交种的有效灌浆期与亲本自交系的高亲值具有较高的相关。高灌浆速率×高灌浆速率的自交系组配的杂种F_1的籽粒灌浆速率显著地高于高灌浆速率×低灌浆速率和低灌浆速率×低灌浆速率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F_1的籽粒灌浆速率。而有效灌浆期的这个效应不显著。配合力分析说明:籽粒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期的一般配合力在遗传上是主要的,其加性遗传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比值分别是85.71%和94.63%。所以着眼于提高一般配合力的育种方法对这两个性状进行选择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紧凑型玉米掖单12号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续两年以当地主栽品种半紧凑型玉米Sc-704为对照,对紧凑型玉米掖单12号籽粒灌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掖单12号具有籽粒体积大、灌浆时间长、增产潜力大等特点,其生育期比Sc-704长6—8天。同时,籽粒体积、籽粒灌浆速率和含水量关系极为密切;灌浆速率和气温变化也表现一定的相关性。籽粒生理成熟后,在不影响后作的前提下,适当推迟收获期,能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玉米主产区骨干自交系籽粒干物质积累的过程(即籽粒灌浆过程),为优良自交系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北方地区1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中早熟自交系A187,中熟自交系郑58、PH4CV、J9D207、KWCB1、KWMM31、HM12111,中晚熟自交系PH6WC,晚熟自交系昌7-2、M5972),研究骨干自交系百粒质量及灌浆速率的差异;应用Logistic模型对骨干自交系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比较不同自交系的灌浆参数;然后采用通径分析,研究百粒质量与灌浆活跃期和灌浆速率的关系。【结果】玉米自交系干物质积累随着授粉后时间推移而增加,呈"慢-快-慢"趋势。郑58的百粒质量在授粉后65d最大、其次为HM12111、A187。10个骨干自交系灌浆速率差异显著,授粉后20~35d的灌浆速率均值明显高于其他时间。Logistic模型较好地拟合了籽粒灌浆过程,确定了各骨干自交系的灌浆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玉米骨干自交系百粒质量受灌浆速率和灌浆时间的影响,其中灌浆速率起决定作用。各骨干自交系百粒质量主要在灌浆快增期增加。灌浆活跃期及不同时期灌浆速率均对百粒质量有正向效应,其中灌浆快增期平均速率对百粒质量的正向效应最大。【结论】10个骨干自交系的平均灌浆速率以郑58、HM12111和A187较大,可在杂交种组配时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通过提高灌浆快增期和渐增期平均速率,确保灌浆活跃期,相对延长快增期持续时间,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品种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不同品种和播种密度对籽粒鲜重和干重变化过程及产量和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开花后籽粒鲜重变化过程拟合方程:y=a+bx+cx2+dx3。扬麦5号、扬麦158籽粒鲜重增加最快时间分别为花后16d、20d,达到鲜重最大时间分别为花后30d、35d。花后籽粒干重的增加过程拟合Logistic曲线(y=k/(1+ae-bx)。籽粒干重增加过程分为渐增期(花后0~12d)、快增期(花后12~27d)、缓增期(花后27~37d)。不同播种密度通过调节籽粒灌浆速率和灌浆历期而显著影响粒重。本试验条件下,供试两品种适宜播种密度为(120×104~210×104)/ha基本苗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水稻籽粒灌浆机理。[方法]采用2个千粒重超过40g的水稻大粒种质与2个水稻常规品种进行籽粒灌浆特性研究。[结果]大粒种质在花后24~27d达到最大灌浆速率,较常规品种(15~23d)灌浆高峰推迟;大粒种质灌浆速率曲线为右偏,常规品种为左偏;大粒种质具有较大的起始生长势,其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达常规品种的2倍之多;大粒种质的实灌时间短于常规品种。[结论]大粒种质水稻的灌浆特性优于常规品种水稻。  相似文献   

9.
2008~2011年度在农业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进行了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夏玉米灌浆特性及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还田与化肥配施可明显提高渐增期平均灌浆速率(V1)、延长快增期(T2)及缓增期(T3)的持续时间,显著提高玉米籽粒容重和玉米籽粒油份含量,同时还可提高粒重和蛋白质及淀粉的含量,从而为籽粒千粒重和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超高产亚亚种杂交中粳组合选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利用粳爪(或光)交亚亚种杂种优势为出发点,探讨长江中下游和沿淮生态区一季中粳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的选育方法。确定以提高千粒重为突破口,选育产量结构为 277.5 万穗/hm 2×200 粒/穗×80% 结实率×28g 千粒重的组合模式。利用光壳稻和爪哇稻,育成理论产量超过 140t/hm 2 的 N422 S/ H P121、 N422 S/ Z Y8178、 H P121 S/ Z Y8286 等一批符合目标的超高产杂交中粳组合,并有效地解决杂交稻因亲缘关系扩大而存在的生育期、株高、结实率、饱满度以及株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近年来提出的高稳系数法,结合变异系数法和适定性参数法对10个玉米杂交种进行了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组合478×郑22(豫玉18号)、153×374(豫玉15号)、58-7×152(豫玉16号)丰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12.
以爆裂玉米组合WB1401、WB1404、WB1407和WB1417为试验材料,在测定其灌浆期间籽粒干物质重的基础上,研究其灌浆规律和特性,以便于田间管理,为其推广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所测数据进行Logistic方程模拟分析,得到以下结果:4个爆裂玉米组合籽粒灌浆速度随灌浆日期均呈现慢-快-慢的"S"型曲线变化。灌浆速度最大值均出现在授粉后19 d前后;但4个组合的灌浆千粒重平均日增长的最大值不同,依次为7.51、5.13、6.65和5.56 g/d。组合WB1401和WB1417的灌浆千粒重的平均日增长值最大、有效灌浆期较长,可能会有较高的产量,其最大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依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13.
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夏玉米区太阳辐射不断减少的生产问题,探讨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花粒期增光(L)两个处理,遮光度为60%,阴天下增光的光照强度能达到80 000—100 000 lx,以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遮阴后夏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灌浆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增光增加了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最大灌浆速率。连续两年遮阴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9.39%、79.03%,而增光则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29%、12.93%。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L>CK>S,生育后期不同处理DH605的籽粒占干物质总量的比例差异显著,S、CK和L平均分别为22.92%、48.49%和51.80%。与CK相比,遮阴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减小,同时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相对增加;增光则使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提高,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增加。【结论】花粒期遮阴通过降低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降低夏玉米产量;花粒期增光则通过增加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4.
去苞叶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去苞叶处理,研究去苞叶后夏玉米产量、籽粒体积、干重、脱水速率、籽粒灌浆速率以及籽粒黑层出现和乳线消失所需时间的变化,以期明确去苞叶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作用。【方法】以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和登海661(DH661)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去苞叶处理:去苞叶1/4(S1)、去苞叶1/2(S2)和苞叶全去(S3)以及对照(CK),研究去苞叶对夏玉米产量、籽粒灌浆特性以及籽粒黑层出现和乳线消失所需时间的影响等。【结果】去苞叶后夏玉米产量显著下降,XY335的S1、S2和S3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下降9.45%、13.78%和27.89%,ZD958分别下降10.72%、15.07%和24.75%,DH661分别下降9.31%、16.01%和22.35%,去苞叶数越多,产量下降幅度越大。去苞叶后夏玉米的千粒重和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显著下降,S3处理影响最显著,XY335的S3处理千粒重和穗粒数分别下降15.30%和14.87%,ZD958分别下降11.22%和15.24%,DH661分别下降15.10% 和8.55%。此外,去苞叶显著影响夏玉米的籽粒灌浆特性,影响随去苞叶数的增多而显著加剧。去苞叶后籽粒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Dmax)显著减少,S3处理影响最显著,XY335、ZD958和DH661的S3处理的Dmax较CK分别缩短3 d、4 d和3.5 d。去苞叶后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和籽粒灌浆活跃期(P)等也均显著降低,且去苞叶数目越多,Wmax和P的下降幅度越大,XY335﹑DH661和ZD958的S3处理的Wmax较CK分别下降12.75%、17.78% 和17.12%。XY335﹑DH661和ZD958的S1﹑S2、S3的P较CK分别下降6.22%、9.82%和11.78%,5.39%、8.39%和13.09%,0.17%、2.39%和5.97%。去苞叶后籽粒鲜重和籽粒体积显著下降,籽粒脱水速率显著提高,灌浆时间减少,籽粒乳线消失时间和籽粒黑层出现时间较正常发育的籽粒缩短,S3处理影响最显著,XY335﹑ZD958和 DH661的S3处理的籽粒乳线消失所需时间较CK分别缩短10 d、6 d和4 d,籽粒黑层出现所需时间较CK分别缩短10 d、5 d 和4 d。【结论】去苞叶后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和籽粒灌浆活跃期均显著降低,籽粒脱水速率显著提高,导致籽粒灌浆时间缩短,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下降,籽粒乳线消失和黑层出现的时间较正常发育籽粒缩短,进而严重影响夏玉米籽粒的正常灌浆,最终导致夏玉米产量显著下降,且其影响程度随去苞叶数目的增加而加剧。  相似文献   

15.
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灌浆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豫麦8679/京411及豫麦8679/和尚麦为亲本构建2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简称群体1和群体2),研究了小麦籽粒灌浆发育过程中鲜重、干重的变化特点与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发育阶段,鲜重变化呈抛物线趋势,花后10~25d为籽粒鲜重增长最快的阶段。籽粒干重变化呈“S”形,15—30d为干物质积累的最快时期。群体1中,籽粒鲜重和干重的平均增重速率与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478^**和0.848^**;其次为花后36—40d籽粒干重、鲜重的增重速率,与千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4^**和0.309^**。而群体2中与千粒重相关性最大的为籽粒干重平均增重速率(r=0.663^**),第二为籽粒鲜重平均增重速率(r=0.534^**),第三为花后11~15d籽粒鲜重增重速率(r=0.435^**)。说明籽粒发育过程中,干重、鲜重的平均增重速率与千粒重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玉米籽粒灌浆特性遗传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灌浆是玉米籽粒形成的重要生理过程,直接决定了籽粒的最终产量。了解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相关性状对粒重形成的作用,解析灌浆特性的遗传基础,为玉米高产育种实践提供指导。【方法】以中国玉米骨干自交系黄早四(HZS)、旅28(Lv28)为亲本构建的包含17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RIL)群体为试验材料。首先,利用Logistic模型与Richards模型,进行玉米籽粒灌浆过程拟合度的比较分析。其次,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分别比较亲本籽粒灌浆特性的差异,研究群体中不同灌浆特性相关性状的关系及其对百粒重的贡献。然后,利用GBS方法,对群体进行基因型分型,选择亲本间多态性标记,构建遗传图谱。最后,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ICIM)进行灌浆特性与生育期相关性状的QTL分析。【结果】籽粒灌浆一般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可分为缓增期、快增期以及减缓期3个阶段。通过比较不同灌浆模型的拟合度发现,基于Richards模型的预测值与表型值间的决定系数显著高于Logistic模型。比较亲本间灌浆特性的差异发现,黄早四的平均灌浆速率为旅28的1.28倍,但旅28的灌浆持续时间为黄早四的1.07倍,亲本之间在灌浆特性方面差异明显。群体表型相关性分析发现,除缓增期灌浆持续时间(T1)外,其他灌浆特性相关性状均与百粒重(HKW)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发现,快增期灌浆持续时间(T2)与灌浆速率(G2)可分别解释百粒重表型变异的57.50%和30.00%。利用多态性SNP标记构建了全长为1 471 c M,标记间平均遗传图距为1 c M的遗传图谱。多个环境下共检测到26个灌浆特性相关QTL、3个百粒重相关QTL及14个生育期相关的QTL,分布在玉米除第7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上,LOD值介于3.27—9.05,单个QTL贡献率为5.97%—21.16%。同时,利用联合环境分析发现,控制不同性状的QTL定位在染色体相同或相近的位置,形成了多个分布于玉米基因组bin 1.05、bin 2.03、bin 4.05、bin 4.06、bin 7.04、bin 9.04的QTL富集区域。其中,在位于bin 4.05(48.24 Mb—135.73 Mb)和bin 9.04(110.40 Mb—114.73 Mb)的区间之内,共定位到多个仅与灌浆速率相关的主效QTL。【结论】Richards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玉米籽粒的灌浆过程。在灌浆特性相关性状中,快增期灌浆速率与灌浆持续时间对于玉米粒重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单环境检测发现,灌浆持续时间相关位点仅能在单环境中得以检测,表现为环境敏感类型。联合环境分析发现,在bin 4.05和bin 9.04区间内分别检测到仅与灌浆速率相关的主效QTL,可作为玉米籽粒灌浆研究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7.
淹水胁迫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下持续降雨造成的大田淹水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品质的可能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大田淹水时期(三叶期、拔节期、开花后10 d)和淹水持续时间(淹水3 d和6 d)处理,分析夏玉米籽粒干重和体积的增长、籽粒灌浆参数、籽粒粗脂肪、粗蛋白、总淀粉含量、支/直比值以及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淹水胁迫后籽粒干重增长速率降低,籽粒灌浆参数减小,且三叶期淹水6 d下影响最大,DH605和ZD958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Tmax)、最大灌浆速率(Gmax)、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和籽粒灌浆活跃期(P)较对照分别下降 25.18%、18.44%、48.21%、36.45%和18.18%、1.69%、32.68%、31.80%;两品种淹水后均空秆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产量下降,减产幅度表现为三叶期淹水>拔节期淹水>开花后10 d淹水,淹水6 d>淹水3 d;淹水下籽粒粗蛋白、总淀粉、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显著降低;支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但直链淀粉含量有所升高,因而支/直比值降低;淹水后籽粒中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三叶期淹水6 d造成的影响最显著,两品种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9.08%和33.08%。【结论】淹水胁迫显著降低了夏玉米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及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抑制了籽粒灌浆,严重影响籽粒干物质的积累,导致夏玉米产量显著下降;淹水胁迫降低了籽粒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淹水胁迫后籽粒粗蛋白含量和支/直比值也显著降低,而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三叶期淹水对其影响最显著,拔节期淹水次之,开花后10 d淹水的影响较小,其影响随淹水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加剧。  相似文献   

18.
普通玉米与糯玉米籽粒灌浆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通玉米与糯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差异。[方法]以3个糯玉米品种和1个普通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分析一系列籽粒灌浆参数与授粉后天数的关系,比较普通玉米与糯玉米的籽粒灌浆特性。 [结果]玉米鲜重与授粉后天数呈二次曲线关系,变化趋势因品种而异,成熟的糯玉米比普通玉米轻。干重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呈“S”型曲线增长,符合自然生长模式y=k/(1+e^a-bx)。籽粒含水率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均呈直线下降趋势,3个糯玉米品种比普通玉米灌浆中期籽粒含水率下降快。[结论]由方程参数、“S”型曲线以及灌浆速率曲线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与普通玉米相比,3个糯玉米品种具有籽粒灌浆持续时间短、籽粒干重快速增长持续时间短、最大灌浆速率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灌浆特性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指标,灌浆持续期及灌浆速率决定了玉米的粒重和产量。综述了栽培措施、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玉米育种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灌浆特性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指标,灌浆持续期及灌浆速率决定了玉米的粒重和产量。综述了栽培措施、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玉米育种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