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瓜绢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瓜绢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当前“绿色食品”生产的需要,提出了瓜绢螟种群生态系统控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3年的田间调查,初步明确了瓜绢螟在本地1年发生4代,掌握了成虫产卵习性和幼虫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平行线法对早熟花椰菜上的莱青虫种群分布型进行了调查,运用4种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以及M*-m的回归关系综合分析,得出菜青虫在早熟花椰菜上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4.
5.
秋大豆田豆荚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的测定检验结果表明:豆荚螟幼虫在田间呈均匀分布,并具密度依赖性,田间幼虫密度愈高,种群分布愈均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田间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瓜绢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选用无公害杀虫剂强敌312WP进行防治瓜绢螟的室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防治以强敌312WP 500~1500倍液对瓜绢螟幼虫杀伤力强,药后48 h幼虫平均校正死亡率高达92.14%~100%;田间试验结果,施药后1~7 d,强敌312WP 500、1000倍液对瓜绢螟幼虫的防效可达72.78%~100%,均高于对照速锐杀EC 1500倍液。  相似文献   

8.
秋大豆豆荚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的m*-m直线回归法测定了秋大豆豆荚螟幼虫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秋季大豆豆荚螟在发生量比较大时,田间呈均匀分布;并进而得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9.
<正> 苦瓜瓜绢螟又称瓜螟、瓜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苦瓜重要害虫。除危害苦瓜外,还危害丝瓜、黄瓜、节瓜等多种瓜类。 1.生活史和习性 瓜绢螟1年发生5~6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寄生枯卷叶中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在寄主叶丛中或其他隐蔽处,夜间活动,趋光性弱。雌成虫交配后即可产卵,散产或数粒在一起。初孵幼虫多危害嫩叶,咬食叶肉,被害部呈灰白色斑  相似文献   

10.
瓜绢螟又名瓜螟、瓜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寄主有丝瓜、黄瓜、甜瓜、冬瓜、西瓜、番茄、茄子等多种蔬菜。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冬瓜、丝瓜、西瓜种植面积不断加大,瓜绢螟危害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11.
斜纹夜蛾在青花菜上种群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斜纹夜蛾在临海市蔬菜作物上发生为害渐趋严重.为了揭示斜纹夜蛾的空间分布信息和种群特征,2003年通过对青花菜田的斜纹夜蛾不同发生密度田块调查,取得了8组样本资料,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4.3954时,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侯、土壤湿度、植株生长状况等所致;当m>4.3954时,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1.962/D2[5.4022/m 7.2556],T0(n)= 0.5 n±4.1647n.  相似文献   

12.
天然黄山松群落种群分布格局取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三个群落采用随机样方(random quadrats)、相邻格子样方(contiguous grid quadrats)、中心点四分法(point-centered quarter)和最近相邻法(nearst neighbor)4种抽样方法进行分布格局研究,并对各方法在种群分布格局研究中的适用性予以客观评价,比较其在种群分布格局测定分析中的效用。结果表明,随机样方和相邻样方能得到相同的结果,是理想的抽样方法,但鉴于随机样方的本身缺点,相邻格子方法为最佳取样技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早稻不同基础群体(基本苗)和结构(穴数和本数)下的产量及其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基础群体和结构下的早籼稻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在每公顷30~75万穴之间,产量均以每穴种植4株为最高;当每穴株数相同时,产量均随每公顷穴数增加而增加;在基础群体大小相等时,多穴少本群体结构的产量比少穴多本的高,这在基础群体较大时尤为明显,因为多穴少本群体结构更能协调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番茄刺皮瘿螨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不同时期番茄上番茄刺皮瘿螨的数量,采用Waters的负二项K值、Cassie和Kuno的CA值、Daid和Moore聚集度指标I、Lloyd的聚块性指标m^*/m以及Iwao的m^*-m直线回归、Taylor幂函数法则分析了番茄刺皮瘿螨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番茄刺皮瘿螨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型,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其聚集主要是由昆虫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根据Iwao-Kuno的理论抽样公式,提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5.
灰飞虱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济宁市稻田及稻茬麦田的灰飞虱调查资料,通过David&Moore聚集指标I、Cassie扩散系数C、Kuno指标CA、平均拥挤度M*等指标判断,该地区稻田及稻茬麦田的灰飞虱为聚集分布;进一步采用随机(Poisson)分布、奈曼(Neyman)分布和负二项(Mosaic)分布的理论频次分布公式,计算出其理论频次分布并经χ2检验,确定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Blackith聚集均数结果表明,灰飞虱的聚集分布主要是由其聚集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同时明确了灰飞虱的抽样方式以"Z"字形取样最好,确定了稻田和稻茬麦田序贯抽样的最大抽样量,即稻田每样点实际有虫10头时需调查6个样点,11~12头时需调查9个样点;稻茬麦田每样点实际有虫3头时需调查33~42个样点,4头时需调查47个样点。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常规溶剂萃取和CO2超临界萃取技术,从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deJussieu)种仁中萃取印楝素,以3龄和5龄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Saunders)]初期幼虫为试虫,进行室内拒食活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提取物浓度在20μg/mL时,对瓜绢螟3龄、5龄幼虫已具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各浓度萃取物对3龄试虫的非选择性拒食和选择性拒食作用都高于5龄试虫;连续以2种5μg/mL萃取物浸叶饲喂的试虫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试虫,处理2d后,常规溶剂萃取物、超临界萃取物处理试虫体重分别为对照的63.16%和61.92%。说明印楝2种提取物对瓜绢螟3龄和5龄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而在同一浓度下,CO2超临界萃取物对瓜绢螟的拒食活性高于常规溶剂萃取物的。  相似文献   

18.
2001~2002年在上海地区研究了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特性。该虫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期总食叶量9172.37±191.96mm2,总取食叶片数45±0.96张。1龄、2龄、3龄、4龄、5龄、6龄幼虫头壳宽度分别为0.32±0.01、0.61±0.03、1.22±0.05、1.65±0.08、2.46±0.11、3.93±0.12mm。室内卵平均孵化率为62.31%,用25%蜂蜜饲育,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8.02±0.18d和8.69±0.12d。雌雄性比为1.11:1。从室内药剂防治试验的结果来看,幼虫取食20%氰戊菊酯2000倍液、40%氧化乐果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1500倍液的喷雾叶片,6天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5.65%、100%、100%;生物农药中25%灭幼脲3号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6天校正死亡率为56.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