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当代生态农业》2010,(1):79-90
1983年初,党中央明确指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雨养生态农业生产,并进行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的三大前提,这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雨养区水保型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雨养区大部分干旱缺水、土地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生态环境恶劣。建立生态农业是实现雨养农业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而搞好水土保持,充分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建立雨养区生态农业的关键。在水资源方面主要抓好储蓄水、保持水、节约水;在土地资源方面主要抓好:(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梯田工程建设,(2)庭院经济和“四荒”地的开发利用,(3)加大肥力投入;在农业科技方面主要抓好地膜覆盖技术、集流节灌技术、抗旱丰产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走以林草为主体的雨养生态农业之路,是持久振兴半干旱地区农业经济的根本大计。当前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恶化同步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以自然再生产的负增长维持经济再生产的正增长,从而导致了林草植被和农田蓄水保肥的两个生态失稳。建设雨养生态农业则是治理两个生态系统失衡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关于奋发建设雨养生态农业的绿色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生态农业》2000,(1):28-59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分析了沧州市气候特点;阐述了主要雨养生态技术及其增产潜力;着重论述了发展雨养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一是搞好种植业调整,发展一年两熟制种植制度。二是培肥地力,推广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施肥技术。三是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四是扩大抗旱作物及抗旱品种的种植。五是把枣粮间作纳入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代生态农业》2009,(3):101-122
建设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雨养生态农业,既是实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平衡的创新工程,又是保护农业自然生产力资源得以持久利用的根本大计。在一不掠夺自然资源二不污染生态环境和三不超生人口的前提下,应从一靠天降雨水养二靠绿色植被养和三靠生物菌肥养的闭路循环作为切入点,努力实现合理结构的生物良种与自然环境的光、热、水、气、土等因素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1.
12.
在不到世界7%的国土上,基本解决了世界上23%以上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未来的中国,按照最理想的控制,将有人口15.7亿,在有限的资源上,不但要解决15亿多人的“吃饱”问题,而且要  相似文献   

13.
根据岩溶山区的自然特点和旱土作物生长发育规律,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在岩溶山区实现旱粮持续高产高效的雨养旱作生态农业发展之路:①以农田基本建设为基础保持水土,培肥土壤;②按照降水规律,合理安排作物品种与播期;③实行多熟立体种植;④不断改进旱粮高产栽培技术体系;⑤推广粮、经多熟制;⑥恢复和建设农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建设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雨养生态农业,既是实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平衡的创新工程,又是保护农业自然生产力资源得以持久和永续利用的根本大计。在一不掠夺自然资源、二不污染生态环境、三不超生人口的前提下,应从一靠天降雨水养、二靠绿色植被养、三靠生物菌肥养的闭路循环为切人点,努力实现合理结构的生物良种群体与自然环境的光、热、水、气、土等因素的优化组合,确保产品的优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水资源匮乏,我国北方旱区农业多以雨养为主.小麦是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明确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对区域粮食生产水平做出客观评价,本文以整个北方旱农区为宏观尺度,利用CERES-wheat作物模型,模拟了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水平,分析了潜力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的生产潜力为半湿润区半湿润偏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约为6300kg·hm-2,干旱区约为3000mg·hm-2,干旱区的年际间潜力变化较其他区域稳定.我国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冬小麦的潜力高于春小麦.  相似文献   

16.
在水土资源严重失衡导致多种灾害袭击农业加剧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建设以有要肥还田搞活雨养自然力农业模式,这是承担国家“七·五”重点科研立项攻关创新的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户建设是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走生态农业道路,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县建设的重要措施。眉山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始终把生态农业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8.
19.
20.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生态农业经过20余年的实践,在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能否认,生态农业建设还仅停留在试点的层面,远远没有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流生产模式。反思过去,政府这么多年不间断的资金、科技和政策投入,其主要障碍因素是什么?如何将生态农业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研究剖析了生态农业基础研究薄弱、项目设计过大过全、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足和产业化水平低等制约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生态农业基础理论创新研究、开展不同类型地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户(场)模式研究与示范、建立科学的生态农业政策激励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农业保障体系建设和大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时期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