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歧杆菌发酵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并经过耐氧训化的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与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乳链球菌)单菌培养制备生产发酵剂,对混合菌株发酵乳饮料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选用PGA和CMC-Na为稳定剂,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为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2:1:1,按种量4%,发酵终点pH≤4.5,发酵时间6~8h,产品4~5℃贮藏7d后,双歧杆菌活菌数达到10^7cfu.ml^-1。  相似文献   

2.
对含双歧杆菌碳酸发酵乳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表明,采用嗜热链球菌和双歧杆菌单菌培养制生产发酵剂,混菌发酵工艺是可行的,发酵乳中的双歧杆菌活菌数达到10^9cfu.mL^-1。最佳发酵条件为: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2:1,接种量6%,生长促进剂0.1%。发酵终点为pH≤4.7OD≥4.3,发酵时间为3-4h。产品在4-5℃贮藏一周后,双歧杆菌活菌数在10^5cfu.mL^-1。  相似文献   

3.
胡萝卜汁双歧杆菌发酵乳饮料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双歧杆菌发酵乳饮料中胡萝卜汁、蔗糖的添加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胡萝卜汁的添加量以10 0 g/ kg,蔗糖以 80 g/ kg为宜。按设定工艺生产 ,最终产品风味口感良好 ,无胡萝卜的不良风味 ,其活菌数达到 10 6m L- 1 ,β-胡萝卜素≥ 3.1mg/ L ,保质期 1个月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论述双歧杆菌发酵乳制品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及三种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6.
双歧杆菌作为一种典型的益生菌,其促进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双歧杆菌乳制品利用双歧杆菌的益生作用在功能性乳制品的研发过程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一种双歧杆菌发酵乳的研制过程中,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这种双歧杆菌发酵乳的发酵条件:接种量4%、发酵温度40℃、菌种配比(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为3∶2∶1。  相似文献   

7.
两歧双歧杆菌发酵榛子乳及其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驯化后的两歧双歧杆菌对榛子乳进行发酵并研究了其发酵特性。结果表明:两歧双歧杆菌在榛子乳中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两歧双歧杆菌在添加5%乳糖的榛子乳中,37℃发酵8~12h,发酵酸度可达到80~93°T,活菌数达到10cfu/mL。  相似文献   

8.
发酵乳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次实验通过使用稳定剂、乳化剂和品质改良剂,对发酵乳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使发酵乳饮料的稳定性最好,风味最佳的配方是30%的发酵乳、62%的水、8%的白砂糖,0.3%的CMC,0.1%的蔗糖酯,0.05%的单甘酯,0.1%的Na2HPO,,并用0.1%的柠檬酸调酸到60'T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新型益生菌产品,开发研制多功能发酵饮料,通过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结合tuf基因鉴定确定一株分离自广西巴马长寿老人肠道的菌株为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longum Blm)。采用该菌株发酵胡萝卜汁,通过L9(34)正交试验分别对培养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工艺为胡萝卜与水的质量比为1∶3,脱脂牛乳添加量为5%,蔗糖添加量为2%,接种量5%,发酵温度37℃,起始pH为6.8,在此最优条件发酵获得的双歧杆菌发酵饮品,活双歧杆菌菌数高达1010 CFU/mL。发酵后饮料中维生素B1、B2、B6、B12的含量较发酵前显著增加,分别为264 μg/g、10.3 μg/g、220 μg/g和21.4 μg/g。长双歧杆菌Blm发酵胡萝卜汁饮料活菌数高,维生素和氨基酸含量丰富,感官品质良好,具有开发为活菌饮品的潜质。  相似文献   

10.
以牛乳为主要原料,配以大豆、绿豆、鸡蛋等高蛋白动植物原料做为辅料来生产发酵乳饮料,使纯乳制品的限制性营养成分得以平衡和补充。为了避免成品由于辅料的添加而导致的沉淀和口感粗糙、风味不良现象的出现,采用了碱浸泡、热处理、研磨、过滤等手段,对大豆或绿豆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原料的最佳配和适当添加稳定剂即可得到组织状态、风味、口感等方面较为理想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发酵乳饮料——开菲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开菲尔粒、开菲尔的营养价值以及开菲尔的保健功能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当前开菲尔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开菲尔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发新型香蕉发酵乳酸饮料。[方法]以牛奶和香蕉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香蕉发酵乳酸饮料的制备工艺。[结果]香蕉果肉的护色方法是将香蕉果肉热烫后按其重量的0.5%加入比例为2∶1的柠檬酸和Vc混合打浆;最佳配方为香蕉浆添加量15%、蔗糖添加量7%、奶粉添加量10%;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培养时间4h,温度40℃,接种量8%。[结论]研制所得香蕉发酵乳酸饮料,色香味甚佳,并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3.
陈晓曦  徐振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86-13388
[目的]研制一种姜醋奶保健饮料。[方法]选用生姜、陈醋、低脂奶粉为主要原料,配以具有保健功能的木糖醇、蜂蜜作甜味剂,生产姜醋奶新型保健饮料。其中着重研究了生姜榨汁过程中Vc护色的最佳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姜汁、糖(添味剂)、乳酸、陈醋等影响姜醋奶保健饮料风味的最佳比例,同时进一步研究了稳定剂的选择和最佳添加量。[结果]确定了姜醋奶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操作要点和产品质量标准及其最佳配方。产品配方:糖(木糖醇:蜂蜜:4:1)添加比例为7.5%,乳酸添加比例0.17%,陈醋添加比例1.8%,姜汁添加比例15%,牛奶添加比例3%,蛋白糖0.0375%,CMC—Na0.30%,黄原胶O.15%。l结论]姜醋奶饮料色泽乳白带棕褐色,质量稳定、风味独特、口感柔和、细腻、营养丰富,是一种保健型营养饮品。  相似文献   

14.
HACCP在灭活发酵乳饮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的原理和方法在灭活发酵乳饮料的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应用研究,分析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确立了5个工序为CCP(关键控制点),及3个工序为PP(必备条件程序),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和纠正措施,保证了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稳定剂和糖酸比对紫甘薯乳饮料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紫甘薯乳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甘薯加入5倍量的水打成浆液后,再加入8%的白砂糖、0.2%的柠檬酸、3%脱脂奶粉、0.45%的复合稳定剂(0.1%琼脂+0.1%黄原胶+0.1%CMC-Na)/进行调配,在30MPa压力下均质,即可得到营养丰富、口感较好的紫甘薯乳饮料。  相似文献   

16.
胡洪森  陈其国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154-4157
采用荷叶、山楂、菊花、决明子、莱菔子和沙棘具有降脂减肥作用的药食同源中药材为原料,组方经水提取后接种酿酒酵母,通过发酵改善风味,制作植物饮料.结果表明,水提取液添加白砂糖50 g/L,在三角瓶及30 L发酵罐中于21℃下经6d发酵,最终植物饮料总糖含量约26 g/L,可得到口感良好、风味独特的天然植物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17.
以核桃仁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作核桃酸乳,对奶粉,白砂糖添加量及菌种接种量进行了试验,在色泽,风味和组织形态等方面获得了较好的配比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宋淑红  赵艳  闫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35-11836,11839
[目的]探讨雪莲果风味发酵乳的最佳生产工艺。[方法]以雪莲果果汁和牛奶为原料进行风味发酵乳的研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果汁含量、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指标,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结果]当雪莲果果汁添加量为15%,菌种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5 h时,从雪莲果发酵乳的色泽、气味、组织状态、滋味4个方面对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可获得风味最佳的雪莲果发酵乳。[结论]研究可为雪莲果的深层次、多元化加工提供参考,使雪莲果具有更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椰肉榨汁工艺及饮料调配方法,制备复合椰汁饮料。[方法]以椰肉为原料,出汁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湿法压榨法制备椰汁;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复合型椰汁饮料的调配方法。[结果]椰肉压榨条件为温度80℃,料液比1∶6(kg/L),时间20 min;最佳配方为椰汁50%,葛根提取液15%,枸杞提取液8%,白砂糖5%,酪蛋白酸纳0.5%、单硬脂酸甘油酯0.1%,制成的复合型椰汁饮料营养丰富,风味可口,货架期(293 K)预测379 d。[结论]研究可为椰肉的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体外消化来模拟消化系统以研究乳及发酵乳对FeCl3中铁的化学状态及透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化过程中乳及发醇乳可促进铁的溶解、以及Fe3 的还原和铁的透析,这一作用与样品的pH元失,认为是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和肽起了作用。研究还发现,原乳先加铁盐再送行发酵所产生的作用要较发醇后再加铁盐的作用大,认为发醇乳对铁化学状态及透析率的影响具有时间效应。此外,有乳存在的各试验组其Fe3 透析率较可溶性铁的透析率与对照组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