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县板栗实膛修剪经验,是西下营公社塔寺大队的共产党员王占元同志和贫下中农一起,在多年管理栗树的实践中,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创造出来的。目前,已在全县栗产区广泛推广,对板栗的增产起了很大作用。塔寺大队现有栗树1.1万多株,其中结果树3,600株。建国初期栗子产量1.7万斤,自采用实膛修剪法,栗子产量逐年提高。1966年产栗子3.5万斤,近二年来,产量稳定在6.5—7万斤,比1966年增加1倍。文化大革命以来共向国家交售栗子35.7万斤。大队建立的6亩40年生(60棵)板栗丰产园1973—1974年产量分  相似文献   

2.
浅谈板栗密植园早果、高产稳产修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具强枝结果的习性,且多外围结果,形成板栗树低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怀柔区板栗产区以前多采用清膛修剪(追花修剪),结果更促进结果部位外移。为了达到立体结果、高产稳产的目的,从1991年以来,我们在怀柔镇红军庄村板栗园进行了多年的试验,在冬季采用促进内膛结果的"双枝更新"、"小枝连年更新"、"重短截"和"控制结果"的修剪法,并结合夏季拉枝等其它管理措施,使该园从99年至今一直保持亩产200公斤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栗树的修剪,在产区历来流传着两种方法,一种是清膛修剪法,一种是实膛修剪法。经过多年的对比观察和生产实践的考验,实膛修剪比清膛修剪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可增产一倍以上。遵化县营坊公社河东大队现有栗树17,000株,其中成龄栗树1,300株,自1973年推广实膛修剪以来,产量逐年上升,1973年产栗13,000斤,1976年20,000斤,1978年达到25,000斤。建明公社接官厅大队有结果栗树3,000株,采用实膛修剪以后,产量由1973  相似文献   

4.
板栗萌芽力低,成枝力强,枝条顶端优势很强,顶芽抽生的新梢生长旺盛,树冠形成快,很易造成树冠高大;结果部位集中在树冠顶部,易形成外围枝条密集,内膛光秃现象;表现树冠交接,形成平面结果,产量下降,病虫滋生,修剪、喷药等栽培管理很不方便.为了矮化板栗树冠,提早结果,对板栗传统修剪方法需要在修剪工具、方法、树形、结果枝组培养、留枝量、延长枝、拉枝刻芽和修剪时期进行改进.改进后的修剪技术既能矮化树冠,又能提早结果、增加产量,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栽培的板栗,自古以来习惯用播种繁殖,但由于板栗是异花授粉植物,不仅其后代单株间产量和品质的差异悬殊,而且种性混杂,良莠不齐。据调查,遵化县沙坡峪大队高产单株可达250斤,而同样的立地条件,大部分低产树只产6—8斤,甚至还有仅结栗蓬不长栗子的“哑子”树和“渣子树”。果实成熟期也不一致,最早的8月下旬成熟,最晚的要到10月下旬成熟。迁西县杨家峪大队20,121株结果树,株产在40斤以上的丰产树仅占2.7%,株产8.6斤的单株占86.1%,株产2.8斤的低产树占11.2%。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从1971年开始,在板栗单株选优的基础上,于1973年在迁西、遵化两县的一些重点大队,对“渣子”和“哑子”等低产劣种树实行多头高接、改换优种的试验,嫁接后,2年始果,3年获一定产量。迁西县杨家峪大队22株40—50年生低产树(株产5斤以下),高接后连续4年增产,  相似文献   

6.
<正> 涉县是河北省核桃的集中产地,但因多年来缺乏科学管理,平均株产仅16.8斤左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于1972年以来,对涉县偏店公社后寨大队的2,995株放任生长的结果核桃大树进行了调查,发现核桃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大枝多,小枝少;老弱枝多,新壮枝少;无效枝多,有效枝少;树形紊乱,内膛通风透光不良。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核桃树修剪技术的研究。经过7年来的修剪试验,使这个大队的核桃产量逐年增加:1972年产5.8万斤,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迁安县栽培板栗历史悠久,栗树分布全县,广大贫下中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板栗修剪上经历了清膛修剪、实膛修剪,现已进入短截修剪阶段。今将近五年来在桑园等大队运用短截修剪的方法、效果的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如下:一、短截修剪的具体方法1、短梢修剪:短梢修剪是将二年生枝适当剪去一段,促使留下的侧芽抽生结果枝、发育枝,以提高产量,增强树势。正确运用这种修剪方法,不仅为合理密植提供了依据,而且可以控制结果部位不至迅速外移和防止大枝下部光秃,达到立体结果、连年丰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 板栗是我国特产的一种优良干果树种,年产量为1.3亿斤左右,每年出口的板栗换外汇可达3,000多万美元。但因多年来缺乏科学管理,特别是整形修剪尚无完整的技术经验,产量很不稳定,平均株产仅5—6斤。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1977年以来对放任生长栗树树形的改造和修剪方法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放任生长的栗树一经修剪是有很大增产潜力的。如邢台县前南峪大队的2,317株放任生长的结  相似文献   

9.
板栗为喜光树种,属壮枝壮芽结果类型果树,并且枝条的顶端优势2006.8A44中国林业很强。在放任管理的情况下,栗树结果单位外移迅速,内膛容易空虚,大小年现象严重,整形修剪就是根据板栗生长发育的特点,人为地控制骨干枝的分布,培养一个通风透光良好、有利于连年丰收的树体,并通过修剪,调节树体营养分配,使树冠内外枝条分布均匀,促进内膛结果,提高产量。因此,整形修剪是板栗丰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幼树修剪以当前推广的自然开心形树形为例,它无中心主干,只有3—4个主枝,树冠开张,较矮,内膛通风透光,适宜密植,是理想的丰产树形。整形步骤…  相似文献   

10.
金丝小枣肉肥、核小、糖分高、果色鲜艳、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但多年来由于管理粗放,任其自然生长,造成树势衰老,病虫害严重,产量下降。为了复壮树势,提高产量,从1971年开始,我们在献县高官公社郝高官大队;阎村公社许家村大队,进行了小枣树的整形修剪试验,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使盛果期枣树迅速恢复树势,老树复壮,产量、质量逐年上升。郝高官大队修剪前(1970年),单株产量13斤;  相似文献   

11.
云台山区的板栗多为实生树.由于管理粗放,大部份表现为主干高,树冠小,骨干技、侧枝重叠,顶端小枝密生,内膛枝细弱、干枯.多为鸡爪码、香头码(即无效枝),很少有棒槌码(即有效枝),这是产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而且实生栗树坚果小,品质变化大.为了提高板栗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栗实品质,加强土、肥、水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技术措施上,现在普遍推广整形修剪及嫁接换优,即对已结果的成年树进行修剪.结果不好、丰产性差、品质又劣的栗树,则通过嫁接,改换成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2.
核桃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树。但由于多年来沿用种子繁殖和管理技术上的落后,造成了品种退化,结果迟,产量低。截至1981年,我区核桃树总株数464.24万株,结果树203.86万株,占总株数的44%,核桃产量622.9万斤,结果树平均株产仅3斤。为了提高核桃树产量,促进核桃生产的发展,我们从1977年开始,进行了以修剪为主的增产效果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邳县陈楼果园1975年定植实生栗苗22.2亩,株行距2×3米.1977年嫁接优良品种.通过冬夏修剪、适时追肥、辅助授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嫁接第二年即有55.5%植株开花,1979年亩产板栗105.5斤,1980年亩产290斤,1981年高达498.3斤,最高株产9.4斤.这说明板栗良种密植要获得早期丰产还是有可能的.但由于幼树生长旺盛(年生长量达70—80厘米以上),树冠扩展快,结果部位外移迅速,这对板栗丰产又带来不利因素.为了摸索板栗增产的综合措施,我们对短扎、尖顶油栗、九家种三个优良板栗品种在生长期内进行了修剪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3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板栗的栽培方式,历来沿用实生繁殖,其后代单株产量和品质的差异较大,种性混杂,良莠不齐,劣多优少。据1975年普查统计,全县树龄在10年以上而未结果的栗树有52,000多株。其中有许多树龄在20至30年以上的树,不结果或很少结果,即或结蓬也不结实。即使已经结果的树,年均株产亦较低,在大丰收的1976年,平均株产也只有2.8斤,亩产不足百斤。为探索板栗劣种低产大树的改良途径,我们自1977年开始进行该项技术的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一、概况试验地在朱田公社大卜萝湾大队,改前土  相似文献   

15.
云台山区的板栗多为实生树。由于管理粗放,大部分表现为主干高,树冠小,骨干枝、侧枝重叠,顶端小枝密生,内膛枝细弱、干枯。多为鸡爪码、香头码(即无效枝)很少有棒槌码(即有效枝),这是产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而且实生栗树坚果小,品质变化大。为了提高板栗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栗实品质,加强土、肥、水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技术措施上,现在普遍推广整形修剪及嫁  相似文献   

16.
目前,从未修剪过的板栗树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栗树的结果部位逐年外移,骨干枝丛生或轮生,大枝重叠、交叉,树冠外围小枝密集。据笔者初步调查,65%左右的树,树势偏弱,外围枝条呈“鸡爪”或“鱼刺”状,有的甚至“焦梢”,内膛仅有少量小枝也频于死亡,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现高产稳  相似文献   

17.
<正> 献县高官公社郝高官大队共有枣林360亩(枣粮间作),8,790株(其中结果树7,645株)。1970年以前,由于管理粗放,一般年产鲜枣8—9万斤,平均亩产259斤,株产仅11.8斤。为扭转这一局面,1971年以来,我们在该队通过搞样板田试验,采取施“三肥”(秋施基肥、花期喷肥、幼果期追肥)、浇“三水”(催芽水、助花水、催果水)、合理修剪和适时开甲等技术措施取得了丰产的良好效果(190株50年生大树,平均亩产鲜枣2354.6斤),并加以推广,从而使该大队的金丝小枣产量连年上升、趋于稳产(见表1),到1980年小枣总产量达到31万斤,为1970年的3.4倍。其措施是:  相似文献   

18.
对板栗部分外围一年生枝短截或内膛衰弱枝组回缩,能分别增产2.19%和45.26%,且能促进延长枝的生长和叶片增大、加厚,有助于结果母枝抽生壮枝及翌年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 迁西县盛产板栗,是河北省的板栗生产基地之一,年平均产量1500万斤左右。由于该县板栗含糖多,品质好,味道美,而被誉为“京东板栗”,驰名中外。过去由于采用实生繁殖,后代混杂,优劣不齐,结果晚、产量低,全县平均株产仅10斤左右。为了实现早实、丰产、优质,自1971年进行了板栗选优嫁接工作,从群众报优的1.13万棵单株中筛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板栗总苞在树冠中分布规律和结果母枝不同部位芽抽生结果枝能力的研究提出:板栗的总苞集中分布在树冠表面0~50cm的冠层内,存在着严重的结果表面化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内光照严重不足,结果母枝中部无芽和随着芽位的增加芽抽生结果枝能力逐渐减弱,改善树冠内膛光照条件和培养粗壮的结果母枝是板栗修剪的主要任务,在板栗修剪中的不宜采用短截的修剪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