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32例胸部CT检查有病变的病例中使用双窗技术,分别阅读肺窗、纵隔窗以及双窗位片,比较使用双窗前后的诊断结果。发现使用双窗前,有6例误诊,应用双窗后只有1例误诊。对CCT双窗技术的原理以及其优点与限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5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CT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大多是由于围产期窒息所致。围产期窒息是新生儿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可造成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本文对54例围产期窒息后导致HIE的临床、CT及随访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T分度。方法 对出生后8h至20d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和CT表现进行观察。结果 患儿临床主要表现有意识障碍、惊厥、肌力改变、颅压增高。CT表现主要为:脑实质区域性低密度影及颅内出血,对低密度灶形态、分布和出血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观察,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观察,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F表现不尽一致,轻度者临床表现与CT表现相符,中、重度CT重于临床表现。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头颅CT分度优于临床,对正确处理患儿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简称SAH)是颅内出血的一种表现,也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并发较严重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诊断本病的依据是行腰穿脑脊液检查,但自CT应用于临床之后,此病已获得早期无损伤性确诊,对帮助治疗及预防并发症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是对56例新生儿SAH的CT所作观察和临床分析。1病例和方法1.1病例:收集本院1992年12月至1996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例的头部CT检查诊断为新生儿SAH患儿56例,并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及CT前后对照复查资料作为讨论依据。56例年龄均为生后lh~30d新生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CT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CT扫描的73例胸部外伤患者的图像资料,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73例中,64例为复合性损伤,其中肺挫伤48例、肺撕裂伤3例、肋骨骨折58例、肩胛骨骨折11例,胸骨骨折3例、锁骨骨折8例、胸椎及其附件骨折5例,气胸40例、血胸35例、皮下气肿13例、纵膈气肿6例、纵膈血肿3例,心包积血2例,气管撕裂伤1例,膈疝1例。结论 CT对胸部外伤诊断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可较全面观察评价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及时、合理制定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清楚地显示树木房屋等地物细节,但是用基于像元的分类很难将这些细碎的地物融合为通常的土地覆盖分类图。首先对高分辨率影像进行有监分类,再根据有监分类的结果对不同地类进行二值化,运用数学形态学对各地类二值图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地类的边界图。通过多组实验表明,数学形态学运用于高分辨率图像土地覆盖分类既保留了图像的地类特征,也快速得到了不同地类的边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湿肺症的CT征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经临床诊断新生儿湿肺症15例的CT资料,测量其肺平均密度值。结果:新生儿湿肺症的CT影像特点主要有:双肺血管影增粗、模糊,伴小片状稍高密度灶,肺平均密度值-500~-400Hu(轻度,8例));肺野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肺平均密度值-399~-300Hu(中度,5例;)全肺完全变白而呈“白肺”;肺平均密度值大于-300Hu(重度,2例)。结论:新生儿湿肺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同时评估疗效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CT技术对成年健康猕猴胸部进行断层扫描,通过观察、确认、标注,建立正常成年猴胸部CT断层扫描图谱,以促进猕猴解剖学的发展。方法采用:(l)选择通过普通级实验猴质量国家标准要求检测,均为健康合格的青年猴10只,公母各半,年龄分别5~10岁,进行胸部CT断层扫描试验;(2)试验猴全身麻醉后,取头前尾后俯卧位进行容积数据采集,获取正常猕猴胸部纵膈窗和肺窗CT影像图片。对具有解剖意义的扫描图像的每个层面的主要脏器(肺、心脏、食管、动脉血管、静脉血管、骨骼等)进行标注。实验观察和结果:(l)获得具有解剖意义的扫描图像纵膈窗6张、肺窗6张;(2)在断层扫描的图像中,肺、心脏、较大血管等组织器官界面清晰;较小或细小的血管、神经、肌肉组织界面不清晰;(3)肺为左右两侧,左肺分为上叶、中叶、下叶;右肺分为上叶、中叶、下叶、奇叶四部分。不同的断层面分别可见肺部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支气管、血管等组织的断面;(4)两肺之间可见纵膈、气管、食管、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上腔静脉、心脏及较大的血管组织;(5)心脏的不同断层面之间,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缺乏明显界限;(6)胸腔外围可以辨认胸椎、肩胛骨、肋骨、胸骨等;(7)通过三维重建肺纹理及气道,较清晰显示了支气管分布和走向。结论:(l)正常猴胸部CT纵膈窗图像显示,胸廓对称,纵膈无偏移,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纵膈内未见肿块及肿大淋巴结,胸腔无积液及胸膜肥厚;(2)肺窗断层扫描图像表明,双肺纹理清晰,走行自然,肺野透光度良好,双肺未见异常实质病变影像。本实验获得了正常成年猕猴胸部CT断层解剖的影像学背景资料,为建立猕猴正常CT断层解剖学数据库做了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定对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A组(66例,总胆红素值为220-340 mol/L)和B组(54例,总胆红素值〉340 mol/L),两组分别于入院后48 h内进行BAEP检测;并与40例健康新生儿(C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B两组与C组比较,BAEP各波段的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和V波反应阈值均显著升高,且B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BAEP异常是早期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重要指标,为其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双能量减影技术对气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中的双能量减影(DES)技术对气胸,特别是少量气胸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用DR对60例经CT及临床证实的气胸患者进行DES检查,并与患者的常规DR胸片作对比分析。结果:对于大、中等量的气胸,常规DR胸片和DES图像均能全部显示,但DES图像能更好地显示气胸线(被压缩的肺边缘)、肺大泡、肋骨骨折等情况。对于少量气胸,DES图像的显示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DR胸片的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S技术能有效地去除胸部骨组织影的重叠遮挡影响,获得单纯的软组织图像,可提高气胸特别是少量气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冠状位扫描对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鼻窦炎病例.全部58例病例术前经冠状位CT平描,结果:单纯性鼻窦炎27例,鼻窦炎伴有鼻息肉21例,全组鼻窦炎伴复发.多发性息肉10例,其中16例伴有筛窦骨质增生;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病例常合并中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Haller气房、钩突异常等解剖变异.结论:CT冠状位扫描能直观的显示鼻道、鼻窦整体解剖影像,显示病变范围、大小、比邻关系及继发改变,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快速边界行进算法用来分割与胸膜和纵膈相连的肺结节。快速边界行进算法首先通过高斯平滑、阈值分割等方法预处理CT图片,获取肺实质区域;然后采用Douglas-Peucker算法提取边缘的关键点以压缩肺实质边缘;最后,采用自适应边界行进算法修补肺实质边缘。实验结果证明了快速边界行进算法能有效地分割出与胸膜和纵膈相连的肺结节,并减小了时间开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先天性外耳道闭锁(CAA)的诊断价值。方法 21例CAA患者采用MSCT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组。结果 21例患者中共有23耳闭锁,其中骨性闭锁21耳,膜性闭锁2耳;伴外耳道畸形4耳,鼓室发育异常19耳,听小骨畸形9耳,内耳畸形3耳,耳廓结构异常20耳。结论 MSCT可明确显示外耳、中耳、内耳畸形,有助于CAA的临床分型、手术适应证的确定及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119例,乳腺良性肿瘤47例,分析其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诊断乳腺癌111例,误诊8例,良性肿瘤44例,误诊3例。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93.4%、84.6%及97.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和93.6%。边缘毛刺、纵/横比≥1、后方回声衰减、沙砾样钙化、RI等指标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临床触诊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性。方法:应用双盲法对53例(55侧)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前触诊、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5侧中,病理证实41侧有淋巴结转移,临床触诊和超声检出侧分别为35侧和39侧,触诊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3%、50.0%、63.6%,超声则分别为87.8%、78.6%、85.5%,两组间的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特异度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的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触诊,可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在诊断膀胱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怀疑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泌尿系统平扫加多期增强CT扫描,待膀胱充盈造影剂满意后,再行膀胱区扫描,对增强后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CTU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KOH涂片镜检法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意义,了解湛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方法:取102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溃疡标本,作KOH涂片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KOH涂片镜检法和真菌培养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7.1%(99/102)、94.9%(93/98),二者的真菌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93份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18属33种真菌,其中镰刀菌属、弯孢霉属和曲霉属真菌分别占36.6%、27.9%、7.5%。结论:KOH涂片镜检法是早期诊断本病的简单、有效方法。镰刀菌和弯孢霉是湛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5 MR和DSA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CF的完整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和DSA检查并行血管内治疗,其中9例为外伤性CCF。结果MRI及MRA主要表现:患侧眼球突出、海绵窦扩大、眼上静脉扩张,部分患者眼下静脉、面静脉、内眦静脉、岩上、下窦扩张,眼外肌肿胀,眼球壁增厚。DSA主要表现:患侧海绵窦扩大,患侧眼上静脉充盈扩张,并可发现瘘口、引流静脉及盗血现象。结论1.5T MR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能显示CCF更多继发的间接征象及部分瘘口,在一定程度上可部分替代DSA的诊断作用。DSA在显示CCF供血动脉的来源、瘘口的位置和大小更有优势,DSA作为金标准不可完全取代。  相似文献   

20.
    探讨利用CT技术对苹果内部酸度进行无损检测的可行性.使用基于X射线源的CT机,对富士苹果进行扫描,获得苹果剖面CT图像.发现图像某点的CT值与该点的pH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建立相关模型,其决定系数R2为0.9775,得到苹果内部酸度立体分布图,同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平均误差为0.11%.由此找到通过CT图像检测果蔬内部酸度分布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