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278-279
目的 :我院通过对中药学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具体用药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和评价,针对不同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身体情况提出合理的中药抗凝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随机选取的20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期间使用中药的身体恢复效果较好。结论 :本院需要进一步规范中药学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各个环节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达比加群酯预防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组和华法林组,每组30例.达比加群组给予达比加群酯110 mg口服,每天2次;华法林组给予调整剂量的华法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服药1、3个月后的相关凝血功能指标改变及药物的不良反应.随访2a,对比两组栓塞、出血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亦较治疗前升高(P<0.05);并且以3个月后更为显著(P<0.05).两组同一时间点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2a,达比加群组的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总发生率较华法林组低(P<0.01).结论 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小剂量达比加群酯进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标准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溶栓有效组8例,无效组32例,有效率为20.0%,出血转化率为22.5%(9/40)。两组相比,溶栓后NIHSS评分及大脑中动脉闭塞/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但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脑卒中患者常伴有颅内大血管严重闭塞或狭窄,溶栓血管再通率低,但与不溶栓的房颤患者相比,溶栓仍可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华法林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高龄NVAF住院及门诊随访患者193例,分为华法林组(112例)和阿司匹林组(81例)进行抗血栓治疗,平均随访(30.0±4.1)月,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及风险.结果 193例中,共发生血栓栓塞事件14例,其中阿司匹林组11例,华法林组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事件9例,其中华法林组8例,阿司匹林组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CHADS2评分系统进行比较,栓塞风险评分越高栓塞发生率越高;且在血栓栓塞风险CHADS2或CHA2DS2-VAS评分系统各自分值≥3分时,阿司匹林组的栓塞风险明显增加(P<0.01或0.05).结论 对于高龄NVAF患者,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高血栓栓塞风险(≥3分)的高龄NVAF患者,使用华法林会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程度的华法林抗凝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患者122例,按抗凝程度国际标准比率(INR)不同分为低等抗凝强度组(INR1.5~2.0)73例和标准抗凝强度组(INR2.1~3.0)49例,分别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低等强度抗凝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9.6%;标准抗凝强度组无1例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等抗凝强度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8.2%,标准抗凝强度组为18.4%,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标准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INR2.1~3.0)能明显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颈动脉夹层(CAD)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 48例CAD患者分为抗凝组和抗血小板组,每组24例.抗凝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服用3~6个月华法林,抗血小板组采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治疗3~6个月.两组患者均以任何原因的卒中复发、出血性事件或者死亡作为观察终点事件,随访时间为1a.结果 抗凝组有22例(91.7%)未出现终点事件,2例出现卒中复发,其中1例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抗血小板组有15例(62.5%)未发生终点事件,3例出现卒中复发,5例出血以及1例死亡.抗凝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抗血小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779,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入院时(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缺血性及出血性事件发生.结论 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CAD均有效,且抗凝治疗的效果优于抗血小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伴有血栓危险因素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低强度抗凝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02年9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伴有血栓危险因素(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病史、周围血管栓塞、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发现心房扩大伴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或发现心房内血流缓慢、出现云雾状回声者)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55例,予以华法林抗凝治疗(完成治疗者共45例),按抗凝强度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1~3.0(标准强度组,22例),另一组为INR1.5~2.0(低强度组,23例)。完成对45例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监测INR水平及观察出血事件(颅内出血、溃疡出血等严重出血及一般出血)和缺血事件(缺血脑卒中和肠、肾、四肢等全身性栓塞)的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为4.3%(1/23),为脾栓栓塞;标准强度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为4.5%(1/22),为双侧股动脉近端闭塞,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1/23),标准强度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3%(6/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5~3.0能明显降低伴有血栓危险因素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INR2.1~3.0水平时有一定的严重出血危险性;INR1.5~2.0水平时出血风险小,提示低抗凝强度同样达到预防血栓栓塞疗效,同时相对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老年心房颤动(A 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372例老年慢性A f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与不发生缺血性脑卒患者的病因、心室率、年龄、性别、心衰、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扩大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差异。结果:A f患者中,发生与不发生缺血性脑卒患者的病因、心室率、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扩大、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情况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但性别、年龄、心衰、A f类型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心室率过缓、高血压病与糖尿病是A f并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老年人A f并发上术疾病者容易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应予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司巴沙星对女性非淋病性宫颈炎(NG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司巴沙星片200mg1次顿服,连服10d为1疗程;对照组用阿奇霉素胶囊1.0g1次顿服,连服3d为1疗程。结果:司巴沙星治疗由解脲支原体(UU)引起的NGC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6.9%;而阿奇霉素分别为64.7%和82.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司巴沙星治疗  相似文献   

11.
我院近5年来对138例60岁以上心房颤动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现就其动态心电图特征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老年患者多次根除Hp治疗后的根除率,探讨反复多次根除Hp治疗疗效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Hp检测阳性的老年病例332例,符合Hp根除治疗的标准,曾多次行抗Hp根除治疗,每次治疗停药1个月后均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有明确随访结果.将收集的病例进行统计学率的计算,多个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332例老年患者经第一次抗Hp根除治疗,211例患者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证实Hp为阴性;首次治疗后检测仍为阳性的121例患者,有117例行第二次抗Hp根除治疗,89例患者治疗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Hp检测为阴性;检测仍为阳性的28例患者中有16例进行第三次根除治疗,13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证实为阴性.结论 对有根除指征的Hp反复阳性老年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根除治疗很有必要.反复多次根除治疗时,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以四联治疗为主,将治疗时间由1周延长为2周,对于提高Hp感染根除率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术后按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作疗效评定指标。结果:33例中2例死亡,其余31例经l~3a随访,按Harris评分优良率达83.9%,无一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效果满意,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老年人大肠息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德国ERBE 公司生产的APC(VI0 200D型)内镜专用氩气刀对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的大肠息肉进行内镜下治疗.结果 258例老年患者共检出525枚息肉全部使用APC治愈,根据息肉大小和形态,使用APC灼除302枚(57.5%),APC切除89枚(17%),黏膜下注射后APC切除134枚(25.5%),局部渗血者行APC电凝或钛夹止血.术后2例(0.8%)出现少量便血,予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无穿孔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APC可作为老年人大肠息肉的首选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对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1基因多态性的检验,并分析其预后.结果 经检测,其ACE I/D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33.3%为纯合子DD基因型,18.0%为纯合子Ⅱ基因型,48.7%为杂合子ID基因型,此3型患者在年龄、性别、种族、病因、血压、心率、NYHA心功能、LVEF以及药物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ID、DD型的1a生存率为51.9%、43.8%、34.0%(x2=2.490,P>0.05);2a生存率分别为22.2%、8.2%、2.0%(x 2=9.094,P<0.05),携带ACE DD等位基因患者的2a生存率明显低于Ⅱ基因型.结论 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其ACEI/D基因多态性中DD型以及D等位基因与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第六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的比值(FEV1/FEV6)能否用于筛检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确定粤西地区40岁以上人群的最佳诊断截断值,以期对我国社区筛检COPD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7-9月在湛江地区随机抽取40岁以上居民进行肺功能检测,对FEV6与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与FEV1/FEV6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求出并探讨FEV1/FEV6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 共有863名符合质控要求的参与者,其中男性303名,女性560名.FEV6与FVC呈高度正相关(r=0.988,P<0.01),FEV1/FEV6与FEV1/FVC呈高度正相关(r=0.974,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P<0.01).FEV1/FEV6的最佳截断值为75%,此时约登指数为84.2%,符合率为94.2%,敏感度为89.6%,特异度为94.6%.结论 用支气管舒张后FEV1/FEV6做指标筛检中老年COPD患者是可行的,推荐用FEV1/FEV6<75%作为筛检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