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9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及对照组45例,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脂蛋白[LP(α)]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IMT,比较2组患者IMT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TG、LP(α)、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IMT值、斑块个数及斑块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IMT值,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间关系的评定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TIA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颈动脉超声诊断仪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颈内动脉(ICA),对比2组颈动脉斑块情况,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斑块总积分,观察CCA、ICA、ECA斑块好发部位。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正常率低于对照组,斑块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IMT及斑块总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好发部位依次为CCA、ICA、ECA。结论颈动脉超声可发现早期CAS病变,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等特点,对TIA及缺血性脑卒中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14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阿托伐他汀钙,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变化,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TC、LDL-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IMT及斑块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调节血脂,稳定血压,保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取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给予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的同时辅以综合护理干预。使用颈动脉彩超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计算Crouse积分,并对斑块性质进行判定;使用经颅多普勒检查(TCD)测定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并计算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于治疗结束时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后患者IMT及Crou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双侧大脑中动脉Vm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I、R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0%。结论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可有效治疗CAS斑块,改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炎症反应程度与年龄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便更好地了解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机制,更好地防治此类疾病.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3年3月住院治疗的192例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男90例,女102例,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彩超检查颈动脉明确颈动脉斑块形成,并将两组的hs-CRP和年龄进行对比.结果 在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中,男性年龄小于女性,而hs-CRP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 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炎症反应程度与年龄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男性的年龄较女性小,而男性中的hs-CRP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椎动脉的结构变化。方法:对13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椎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血管走行、动脉粥样斑块及颈总动脉内径(CCAD)、血流峰值(BF)、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IMT)、阻力指数(R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毛糙者24例(18.2%),粥样斑块93例(70.5%),总体异常者117例(88.6%),椎动脉异常者51例(38.6%)。经与CT或MRI比较,侧向符合率为82.0%。两组单侧脑梗死患者相比较,其CCAD、BF、RI部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相比较而言,椎动脉对于脑梗死的预测意义不如颈动脉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不同程度与高半胱氨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动脉狭窄程度分轻、中、重度三组,并按斑块类型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分别比较它们之间的高半胱氨酸水平。结果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组别之间的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其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彩超和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T2DM合并CHD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6例住院治疗的T2DM合并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住院的50例未合并CHD的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肱动脉纵切面内径(γ0)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接受主动脉弓与颅内、颅外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均存在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中,颅外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47例,颅内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60例。结论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是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且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与颅内、颅外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方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56例,随机分为综合组及常规组各128例,分别给予综合干预方案及常规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对比2组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性质变化,并监测各时间点血脂水平。结果干预前2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及斑块性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颈动脉斑块面积、IMT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6),不稳定斑块向稳定性斑块逆转增多(P0.05);干预后综合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及斑块性质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TC、TG、HDL及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TC、TG、LDL较干预前下降(P0.05),HDL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后综合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方案可稳定或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