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持续农业、替代农业、中国的生态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生态农业的目的意义、基本观点理论和技术工艺方法,对照近来国为外提出的“农业的持续发展”、“持续农业”“立体农业”的实际目的、理论与内容、方法,指出,它们和正在全国推广的中国的生态农业,除了名称不同以外,并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实际上它们本来就是一个领域的不同说法而已。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持续农业运动中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论述生态农业的概念与内涵;世界性持续农业产生的背景、过程及其与生态工程、生态农业的关系,生态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英国、西德、荷兰、丹麦、美国、澳大利亚、泰国及菲律宾等国家的替代农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持续农业,替代农业,中国的生态农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
目前,西方国家对替代农业的争论十分激烈。反对者认为是复古、倒退;而提倡者则认为这既是一种哲学观念又代表科学的完整体系,替代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不施化肥难以维持氮磷钾平衡,有机物来源有限,替代农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差,缺乏研究和技术指导等。许多专家认为,某一种纯粹的替代农业形式现在和将来都不可能是农业的主要形式,走综合农业的道路才会更有前途。  相似文献   

6.
替代农业技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为中心,吸收大量传统农业技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低能耗和无污染。主要措施包括:轮作、秸秆还田、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选育抗病品种,开发新能源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求克服或改善石油农业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从各个角度探索解决石油农业的方法和措施。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类观点。(1)肯定石油农业的主流,认为石油农业带来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介了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生态农业的概念,论述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我国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国外各种替代农业形式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及其评价指标。通过对替代农业与常规农业在经济、生态和社会方面的对比分析,为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各种替代农业形式(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再生农业、持久农业)及综合农业的观念,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能源供应紧张,全球性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农业化学品造成环境污染及发达国家的粮食过剩等问题,使常规农业陷入困难的境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农业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另寻出路。因此替代农业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简介了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生态农业的概念,论述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我国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生态农业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基本框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概述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建立标准体系、研制技术标准的客观需求,阐明了我国农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构成和三维结构(包含领域、层级、环节)及其发展的基本态势,重点介绍了国外有机农业或有机农产品标准体系构建的情况,明确了我国生态农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国外有机农产品生产的特殊性,阐述了从生态农业模式入手,以整体系统为对象、以模式为核心、以配套技术标准为主体、以循序渐进为步骤、以与国际接轨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并提出以建立各种生态农业模式技术标准为核心的包含基础层、共性层、个性层和细化层4层结构的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框架及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相似文献   

18.
19.
20.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对策与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阐述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后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指出我国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