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文生 《内陆水产》1995,(11):14-14
贮养和运输活黄鳝的要诀黄鳝在贮养和运输过程中,如所用方法不当和措施不力,极易造成大量死亡,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为帮助养鳝专业户提高黄鳝贮运成活率,现将贮养和运输黄鳝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黄鳝的贮养黄鳝在运输前,主要用木桶、水缸、水泥池来贮养。100升容...  相似文献   

2.
黄鳝的暂养和运输池塘养成的黄鳝,在市场销售或装运出口之前,一般都有一个暂养和运输过程。如果贮运措施不当,会造成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90%左右。下面分别来讲讲黄鳝的暂养和运输方法。一、暂养暂养黄鳝的容器主要有水缸、木桶、水泥池。其中水缸、木桶既适于收购...  相似文献   

3.
池塘养成的黄鳝,在市场销售或装运出口之前,一般都有一个暂养、运输过程。若措施不当,会造成黄鳝的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90%左右。笔者根据本地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将该技术总结如下,仅供广大养殖者参考。1 暂养 容器主要有水缸、木桶、水泥池。当气温25℃~30℃时,容量为60千克的缸或桶可贮存黄鳝30千克,另加清水25千克,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用下列任一种安全措施:1.1 每隔6~8小时彻底换水1次;1.2 在开始时和24小时后各施放青霉素30万单位;1.3 在采取上述一种措施的同时,每隔3~4小时用手或…  相似文献   

4.
网箱养鳝鳝种剔选与运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鳝(Monopterus albus)网箱养殖成功的关键是黄鳝苗种的质量。目前在黄鳝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尚未突破的情况下,人工养殖黄鳝的鳝种主要来自天然苗种,由于天然野生黄鳝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其进行严格剔选在生产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野生收购来的黄鳝苗种进行剔选并安全运抵养殖基地,我们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黄鳝(Monopterus albus)又名鳝鱼、鲆鱼(本草纲目)或无鳞公子,是我国主要的淡水食用鱼类之一,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我省洞庭湖区是主要产区之一,产量十分丰盛。一般每年可收购150万至200万斤。  相似文献   

6.
明晶 《科学养鱼》2007,(2):76-76
黄鳝属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野生状态下的黄鳝极少生病,即使生病也会不治而愈,而人工高密度养殖过程,则极易出现疾病,主要原因为:①受伤。鳝种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常会受伤,从而导致病菌侵袭而发病。②条件不适宜。水泥池、砖池、网箱定标水位太深或太浅,引起水温骤变而发病。③寄生虫。水体、饵料和鳝种均可能带有致病菌、寄生虫、病毒等,一旦条件适宜,便大量繁殖而引起发病。④投饲管理不当。投饵过多、不足或突然改变饵料品种,均会导致鳝病发生。劣质饵料、新鲜动物饵料投放过量,易使水质恶化,促使有害病菌大量繁殖:投饵不足,导致互相残食,引起外伤,降低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黄鳝养殖密度的加大,黄鳝的发病率也在提高,这限制了黄鳝养殖的发展速度。并且黄鳝致病菌大多是条件致病菌,由于对黄鳝疾病研究的滞后,一旦条件允许很容易发生疾病的大规模暴发,造成黄鳝大批死亡;另一方面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人们捕捞强度的增大,使得野生黄鳝的数量也大大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是迫切需要进行黄鳝人工养殖,而对黄鳝疾病的了解也是不可缺少的。黄鳝出血病可使黄鳝体表溃烂、食欲丧失、口流  相似文献   

8.
养殖黄鳝能否成功,能否有好的养殖效益,选购黄鳝种苗是关键。有很多养殖爱好者,盲目上马,不懂购种技术,购黄鳝种苗后,成活率低,养殖失败,有的还损失严重。现将我所的养殖实践总结出如下购黄鳝苗种的 6个关键。 1选择正规的黄鳝养殖场家 购苗时,必须考察养殖场家是否正规,黄鳝种苗是否是人工培育。正规的黄鳝养殖场家培育的黄鳝苗,已通过人工驯化,这种黄鳝种苗抗逆性强,成活率高,饲料适应快,生长也较快。 2选择购黄鳝苗季节 购黄鳝种苗最好选择在每年的 3~ 5月和 8~ 10月,此时的水温和室外温度都在 15~ 20℃,购黄鳝苗…  相似文献   

9.
比较不同来源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个体繁殖力,研究了其个体繁殖力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以怀卵量作为绝对繁殖力的表征参数,对雌性黄鳝进行解剖测定.结果显示,野生黄鳝绝对繁殖力(F)为181-729粒,人工培养黄鳝F值为165-589粒,人工繁育黄鳝F值为135-352粒;野生黄鳝基于体重的相对繁殖力(FW)为5.4-11.8粒/g,人工培养黄鳝FW为3.5-9.3粒/g,人工繁育黄鳝FW为4.96-8.55粒/g;野生黄鳝基于体长的相对繁殖力(FL)为5.8-17.2粒/mm,人工培养黄鳝FL为4.85-15.00粒/mm,人工繁育黄鳝FL为4.35-9.03粒/mm,不同来源黄鳝在F、FL、FW上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来源和体色均不同的黄鳝其F和FL均具有极显著差异,而FW差异不显著;所有黄鳝的F和野生黄鳝的FL与体长、体重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其余F、FL和FW与各生物学指标均相关性较小.研究表明,野生黄鳝的F、FL和FW均高于人工培养和人工繁育的黄鳝,怀卵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朱长开 《水利渔业》2003,23(6):33-34
西充县实施黄鳝资源保护与人工增殖措施后,黄鳝的天然产量提高了2.6倍,稻田人工增殖黄鳝后,产量是天然产量的9.8倍。黄鳝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单纯依靠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是不够的,还要依靠黄鳝种群数量的大幅增加。只有实现黄鳝苗种人工繁育的规模化、商业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黄鳝资源可持续增长,才能使黄鳝增殖、养殖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比较不同来源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个体繁殖力,研究了其个体繁殖力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以怀卵量作为绝对繁殖力的表征参数,对雌性黄鳝进行解剖测定。结果显示,野生黄鳝绝对繁殖力(F)为181–729粒,人工培养黄鳝F值为165–589粒,人工繁育黄鳝F值为135–352粒;野生黄鳝基于体重的相对繁殖力(FW)为5.4–11.8粒/g,人工培养黄鳝FW为3.5–9.3粒/g,人工繁育黄鳝FW为4.96–8.55粒/g;野生黄鳝基于体长的相对繁殖力(FL)为5.8–17.2粒/mm,人工培养黄鳝FL为4.85–15.00粒/mm,人工繁育黄鳝FL为4.35–9.03粒/mm,不同来源黄鳝在F、FL、FW上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来源和体色均不同的黄鳝其F和FL均具有极显著差异,而FW差异不显著;所有黄鳝的F和野生黄鳝的FL与体长、体重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其余F、FL和FW与各生物学指标均相关性较小。研究表明,野生黄鳝的F、FL和FW均高于人工培养和人工繁育的黄鳝,怀卵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黄鳝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鳝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黄鳝的人工养殖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成功的养殖,除了要解决好繁殖和苗种培育的问题外,还需要配制适宜的人工配合饲料。而黄鳝的配合饲料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限制了黄鳝的大规模养殖。对于黄鳝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内分泌和繁殖方面,消化生理还无人做过。本实验对黄鳝的消化酶活力进行了测定,探讨了黄鳝的消化能力和消化特点,为更好地进行黄鳝人工饲料的配制,以及进一步了解黄鳝的生理生化特点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三种体色黄鳝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洞庭湖区三种不同体色的黄鳝群体(分别以A、B、C区分)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结果12个引物的扩增效果良好,统计学分析表明,黄鳝A与黄鳝B的遗传距离较小(0 054107)且与A、B两个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045000、0 038217)相近,说明黄鳝A、B两个群体的遗传差异不明显;而黄鳝C与黄鳝A的遗传距离(0 123654)以及黄鳝C与黄鳝B的遗传距离(0 134074)均明显大于黄鳝A与黄鳝B的遗传距离,且由引物S326和S462扩增出的5条特异性谱带可以作为区分黄鳝C与黄鳝A、B两个群体的遗传标记,说明黄鳝C与黄鳝A、B两个群体之间遗传差异性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黄鳝高昂的市场价格吸引不少人进入黄鳝养殖业,但到目前为止,遵义规模化的黄鳝养殖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流行性细菌和寄生虫疾病暴发导致养殖失败。其中,水蛭感染是黄鳝养殖中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疾病。2013年,绥阳县茅垭镇和旺草镇的两个黄鳝养殖户就是因黄鳝感染水蛭而"血本无  相似文献   

15.
若干因子对黄鳝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绍武 《河北渔业》2004,(3):7-8,20
黄鳝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我国鱼类学家伍献文和刘建康曾对黄鳝的生殖习性和幼体发育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作了有关黄鳝的人繁技术及其胚胎发育的许多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对黄鳝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的研究,有关生态因子对黄鳝繁殖的影响未见报道。本文利用不同组合的试验设计,研究了若干生态因子对黄鳝繁殖的影响,优选出影响黄鳝繁殖和成活的各因子的最佳水平组合,为黄鳝人工繁殖、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16.
黄鳝微卫星引物筛选及其在保护遗传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鲁双庆 《水产学报》2005,29(5):612-618
研究了远缘种鲤的微卫星引物对黄鳝的适用性。结果显示,31对鲤微卫星引物中有11对引物能对黄鳝DNA模饭扩增出特异性带谱。每对引物扩增的等位基因数在3~13个,平均每个位点有5.6个等位基因,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其中引物P1最理想,其PCR扩增产物能区分来自湖南、广东和孟加拉3个不同地域的黄鳝种群。应用微卫星技术对3个不同地域的黄鳝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湖南、广东和孟加拉黄鳝群体内平均相似率依次为95.5%,95.8%和93.5%,平均变异度依次为0.045,0.042,0.063。群体间的相似率及变异度分析显示:湖南黄鳝和广东黄鳝群体间平均相似率为91.0%,变异度为0.045;湖南黄鳝和孟加拉黄鳝群体间平均相似率和变异度分别为55.7%和0.443;广东黄鳝和孟加拉黄鳝群体间平均相似率和变异度分别为58.6%和0.414。综合微卫星分析结果、黄鳝的外形特征及地理位置,可以推测,广东黄鳝与湖南黄鳝为同一个生物种的不同地理种群,而孟加拉黄鳝为同属中另一个种。  相似文献   

17.
我们根据黄鳝的生活和繁殖习性,模拟黄鳝的自然环境,在2006~2007年对黄鳝进行了仿自然繁育试验,获得初步成功,现将两年来黄鳝繁育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黄鳝放养初期的存活率和健康状况,在室内光照度小于100 Lx的弱光和不限食条件下,研究笼捕和电捕黄鳝的食物消耗率变化规律,探讨驯化对黄鳝日摄食节律的影响。研究发现:电捕黄鳝摄食活动集中于19:00—22:00(P 0. 01),笼捕黄鳝没有明显的摄食高峰期(P 0. 05)。电捕和笼捕黄鳝以及食物驯化的黄鳝都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P 0. 05),夜晚摄食活动比白天活跃,白天有一段时间停止摄食活动。18:00驯化的黄鳝每天18:00—19:00有1个摄食高峰期(P 0. 01),每天定时定点投饵1次和每2 d定时定点投饵1次的驯化对黄鳝不同时段的摄食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 0. 05)。研究表明:黄鳝昼夜摄食节律明显,电捕黄鳝也可人工养殖,午后驯化有助于黄鳝形成单峰值昼夜摄食节律。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长江中上游养殖黄鳝(Monopterus albus)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的残留特征和污染来源,调查研究了2015~2016年采自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和重庆10个城市的150份黄鳝样品,同时,2016年在湖北省潜江市黄鳝养殖基地追踪了黄鳝养殖过程中的PFCs污染可能来源,并探究黄鳝中PFCs的来源。样品经提取,通过C18和碳黑(GCB)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了19种PFCs的含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流域黄鳝中PFCs共8种物质残留,主要污染物是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长江流域PFCs污染最严重的是湖北省黄鳝,其次是江西省黄鳝;PFOS在湖北省黄鳝中含量最高,为5.42μg/kg,PFOA在四川省黄鳝中含量最高,为3.66μg/kg;同时,对整个黄鳝养殖过程进行追踪,结合黄鳝的特殊养殖方式,发现黄鳝中PFCs污染主要来源于黄鳝养殖中摄食的蚯蚓以及所处的养殖环境,包括池塘水和土壤。  相似文献   

20.
黄鳝,隶属于合鳃目合鳃科,是我国的主要名优淡水鱼类之一。近几年,随着黄鳝养殖业的发展和黄鳝人工养殖技术的日渐成熟,黄鳝苗种的获得成为制约黄鳝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黄鳝的人工繁殖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均已获得成功,但由于黄鳝的性逆转化、怀卵量低、卵子的成熟不同步等特点,使人工繁殖难以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