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7,(2):191-193
为了探索不同梨品种果实的石细胞差异,以硕丰梨、玉露香梨、巴梨为试材,测定了3个品种梨果实石细胞含量、石细胞团的分布、石细胞团的大小与密度等指标。结果表明,石细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硕丰梨玉露香梨巴梨,果实不同部位石细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近果心近果皮果肉中部;同一品种的梨果,果实较小的梨果石细胞含量更高。间苯三酚-盐酸染色结果显示,石细胞团主要分布在果心处,且呈现出辐射状由果心向果肉中延伸,分布特点是近果心近果皮果肉中部。近果心处石细胞分布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硕丰梨玉露香梨巴梨。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梨果实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梨果肉石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3种方法分离、定量梨果实石细胞,结果表明冷冻法是理想的石细胞定量方法,能较完整地分离梨果肉、果心、果皮的石细胞,不同品种梨果实的石细胞体积含量不同。鸭梨果肉石细胞含量少、颗粒少,肉质细;砂梨系统的品种和酥梨果肉石细胞含量较高、颗粒较大,肉质粗。同一品种梨果实的不同部位(果肉、果心、果皮等)石细胞含量也不一致。果肉石细胞总量与果皮石细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084)。大于0.50mm含量与  相似文献   

3.
梨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石细胞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香梨、鸭梨、砀山梨、早酥梨、慈梨、雪花梨、苹果梨等7个品种果实石细胞含量,不同部位的石细胞团密度、直径等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梨果实石细胞含量有较大差异,鲜重与干重结果表现不同;石细胞含量以大于0.25 mm的石细胞为主。果梗端、果萼端、胴部的果皮、果肉、果心石细胞团密度有较大差异。果萼端果皮石细胞密度最大,其次为胴部果皮,果梗端最少。不同部位果肉石细胞密度相近。胴部果心石细胞团密度高于果梗端和果萼端。果皮石细胞团密度极显著高于果心和果肉,果心石细胞团密度显著高于果肉石细胞团密度。胴部、果梗部、果萼部的果皮、果肉石细胞团直径相近。果萼端果心石细胞团直径最大,果梗端次之,胴部最小。果心石细胞团直径极显著大于果肉、果皮石细胞团直径。早酥梨细胞密度最低,石细胞团直径最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新疆梨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及石细胞含量,为梨育种和推广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15个新疆本地梨品种,在果实成熟时,测定果实的性状、果实品质及石细胞含量。【结果】 不同梨品种之间的果实性状(如形状、颜色、果肉质地、香气等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差异,15个梨品种果实的单果重为122.76~250.30 g,可溶性固形物为10.28%~15.96%,果实硬度为4.82~13.37 kg/cm2,可滴定总酸含量为0.59%~2.77%,果实的石细胞含量为0.54%~3.11%,同一品种的不同部位石细胞含量存在很大差异,石细胞含量:近果心处>中层果肉>近果皮处。【结论】 不同梨品种的品质性状和石细胞含量均存在差异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以4个栽培种的88个梨品种资源为试材,利用冷冻分离法对成熟期的不同梨果实中的石细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88个梨品种的果肉石细胞含量平均值为2.27 g/kg,其变化范围为0.32~10.24 g/kg,变异系数为76%。砂梨、秋子梨、白梨和种间杂交品种的石细胞含量分别为2.17、3.46、2.35、2.04 g/kg,变化范围分别是0.46~4.24、1.18~4.25、0.32~5.61、0.35~4.77 g/kg;秋子梨品种果肉石细胞含量总体最高,种间杂交品种最低。基于对梨果实中石细胞含量频度分析,第4组(石细胞含量≥1.60~2.00 g/kg)频度最高,第1、2、6、7、8、9、10组(石细胞含量在≤0.50~1.00 g/kg和≥2.50~5.00 g/kg之间)的频度中等且相对一致,而第12、21组的石细胞含量频率都为1,其余各组频度都为0。同时筛选出六月酥、满天红、龙泉19、中1A3、丰水等5个石细胞含量低的品种和金川野生梨2号、白皮酥、红香酥、八月酥等4个石细胞含量高的品种。对不同梨果实中石细胞含量的聚类分析,将所有的梨品种分为两大类群,砂梨和秋子梨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白梨和种间杂交品种有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梨脱萼果与宿萼果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多个梨品种的脱萼果与宿萼果的内外品质进行综合比较,为梨优质果实的评价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以玉露香梨、酥梨、玉酥梨、红香酥、硕丰5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质构仪分析果实质地特性等方法,研究脱萼果与宿萼果内外品质。【结果】不同品种脱萼果的单果重均显著低于宿萼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宿萼果;不同品种的各个质地指标在脱萼果与宿萼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脱萼果的果皮硬度及果肉硬度均小于宿萼果;单位面积果肉组织中,不同梨品种脱萼果的石细胞含量均高于宿萼果,但大直径石细胞团含量均低于宿萼果。【结论】综合比较梨脱萼果、宿萼果内外品质后可得,脱萼果果个更为适中、果形佳,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高,硬度及石细胞团直径较小,口感更好。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梨果实石细胞与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梨石果病的外观、形态解剖和生理生化症状。结果表明:石细胞是梨果肉中的正常细胞成分,也是梨区别于其他水果的重要特征;石细胞的数量和大小超过该品种的正常范围,则发生石果病,直接影响果实品质;石果病果不仅果畸形,果肉粗糙,口感差,而且可溶性糖、维生素C(Vc)含量下降,有机酸上升,糖酸比低。  相似文献   

8.
1.硕丰梨 山西农科院果树所以苹果梨为母本、酥梨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果实近圆形或倒卵圆形。平均果重250克,最大果重450克。果面光洁、蜡质,果皮绿黄、具红晕或近于全红。果肉白色,石细胞少,肉细脆,汁特多,味甜或酸甜,果心小,具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12%。14%,品质优。果实9月初成熟,8月下旬即可食用。果实耐贮,食用期长,是我国当前大果型、脆肉、质优、耐贮梨品种中成熟较早者。  相似文献   

9.
1-MCP对八月红梨防褐保鲜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测定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的八月红梨果实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脂肪氧合酶(LOX)活性和膜透性,果实常温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以及果实品质和品味,研究1-MCP对八月红梨的防褐保鲜效应.结果表明:1.0 μl/L 1-MCP处理可使果实保持较高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明显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1-MCP处理的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相对电导率和LOX活性均低于对照,但PPO、POD活性均高于对照;1-MCP能完全抑制八月红梨果实黑皮病的发生,显著降低果心褐变率,推迟果实的后熟和衰老,延长贮藏和货架期.结果还表明:酚类物质含量和POD活性均为果皮大于果心、果肉;PPO活性为果皮、果心大于果肉,果心褐变时间较果皮早,褐变程度较果皮重;八月红梨组织褐变是果实衰老造成的,组织褐变与酚类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PO活性变化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杜梨、豆梨、秋子梨、河北梨和褐梨5个野生种共计21份材料果实的石细胞团含量和直径大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杜梨果心线明显但几乎无明显石细胞团,其他品种靠近果心线的石细胞团密集且直径大,豆梨果心线石细胞团形成坚硬的壳状;杜梨石细胞团平均含量最低,果实最小的石细胞团含量极低;河北梨和秋子梨果实石细胞团不但含量较高,而且直径较大,豆梨和褐梨次之。  相似文献   

11.
库尔勒香梨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测定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库尔勒香梨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主要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测定了新梨1号、新梨6号、新梨7号等10个香梨杂交品种(系)的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硬度、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石细胞、糖酸比等10个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了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库尔勒香梨杂交品种(系)多个果实品质指标之间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和密切相关性.经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9.859%;通过聚类分析,10个主要果实品质指标聚成了6类,最终将品质指标简化为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硬度、糖酸比、维生素C、可滴定酸6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可以反映香梨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通过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各品种(系)的综合得分并排序,结果为:84-4-170、新梨1号、82-27-20综合果实品质较优,新梨8号、新梨9号、新梨6号、新梨7号综合果实品质中等,84-1-91、84-5-58、84-4-112综合果实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4 种类型果袋对5 个梨品种果实质量、外观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花梨果实质量以单层黄袋为最大, 新世纪则以双层黑袋为最重。果袋类型对不同品种果实外观有明显效应。套用双层果袋果面黄白色, 色泽一致, 光洁, 果点不明显, 同时果皮厚度和果肉石细胞数量有所减少, 果肉含水量略有增加, 糖酸比发生变化。梨果实采用新型果袋套袋,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达到高投入高产出的要求。表3 参2  相似文献   

13.
梨石细胞含量与PAL活性和果实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梨石细胞含量与PAL活性和果实硬度的相关性.[方法]以8个梨品种和3个品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品种(品系)石细胞含量、果实硬度和PAL的活性,并分析石细胞含量与果实硬度和PAL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梨不同品种(品系)果实硬度在5.91~10.63 kg/cm2,石细胞含量在0.14~0.67g/100g.PAL活性为1.44 ~9.43.[结论]石细胞含量与PAL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9.石细胞含量与果肉硬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3.  相似文献   

14.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于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保花保果剂(PBO)、多效唑(PP333)、氟硅唑(Flusilazole),研究生长调节剂对‘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实品质和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PBO、PP333虽能提高‘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实固形物与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有机酸含量,但使果实石细胞明显增多、硬度增加、果点增大。2 500 mg.L-1 PP333、2 000 mg.L-1 PBO处理果实石细胞含量分别为1.52%和1.47%;果肉硬度分别为6.34和6.36 kg.cm-2;果点直径分别为1.97和1.87 mm,均显著高于喷施清水对照。PBO和Flusilazole对果实品质和新梢生长影响较PP333小,花期喷施其适宜浓度为200 mg.L-1和100 mL.L-1。2 500 mg.L-1 PP333处理果点明显增大,超微结构观察表明,PP333处理使细胞排列紧凑、细胞壁变薄、木栓化程度提高,且表皮裂痕增大。  相似文献   

15.
梨果实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梨果实性状的优劣,直接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从梨果实大小、形状、皮色、风味、肉质、果心大小、石细胞、无籽性、果点、果皮厚度、果柄和果汁等方面综述了梨果实性状的遗传。  相似文献   

16.
花粉直感现象对油桃五月火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油桃五月火生产中花粉直感与所出现的品质退化现象的关系,试验选用4个桃品种为授粉品种,以生长势健壮、结果盛期的五月火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粉,测定了不同授粉组合的坐果率、果实外在品质及内在品质等几个主要指标。结果表明,五月火果实在坐果率、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方面表现明显的花粉直感现象,而在果形指数、果皮颜色、茸毛、果肉颜色以及粘核性等方面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树体载果量水平对初果期红桔、美国糖桔、春见、红美人和胡柚等5个晚熟杂柑品种风味品质及果实质地的影响,以期为各品种初果期最适宜树体载果量区间设定和鲜食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以生长势基本一致、4年生的各品种挂果树为材料,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设定单一载果量处理,以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与可滴定酸(TA)含量比值变化趋势为主要指标,判断各品种果实成熟进程并选定相对适宜的采收期;2020年在此基础上设定高、低载果量2个处理,分别测定各品种成熟期果实TSS和TA含量,果肉和果皮中可溶性糖、有机酸组分及含量,以及果实质地相关参数,并对载果量与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适宜的低载果量下,初果期红桔果肉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和柠檬酸含量不同程度提升;春见果肉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提升的同时柠檬酸含量下降、苹果酸含量提升;而红美人在低载果量下果肉中蔗糖含量下降、葡萄糖含量提升的同时苹果酸含量下降,各品种果肉中糖酸比例不同程度发生改变;至采收时,高载果量处理下红桔TSS/TA比值较低载果量降低12.7%;春见和美国糖桔2个品种TSS/TA比值较低载果量分别增加7.3%和7.1%。在红桔上,树体载果量水平与果皮硬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下同),与果皮韧性和果肉有机酸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下同);在胡柚上,载果量与果皮韧性呈极显著相关,与果皮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相关;在红美人上,载果量与果皮硬度呈显著相关,与果皮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在春见上,载果量与果皮有机酸含量呈显著相关,与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在美国糖桔上,载果量与果肉硬度呈极显著相关,与果肉韧性呈显著相关;但所有供试品种果肉化渣性指标,即果肉紧实度和囊衣硬度与树体载果量水平均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结论】初果期红桔、红美人和胡柚3个供试品种在较低载果量下,TSS/TA比值略高、最终采收时综合风味更好,春见和美国糖桔2个品种则在较高载果量下TSS/TA比值略高,综合风味更佳。该结果可为不同品种柑橘控产提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库尔勒香梨脱萼正常果、宿萼正常果、脱萼粗皮果和宿萼粗皮果的内外在品质进行了综合比较,旨在为库尔勒香梨优质果实的评价和品质改良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库尔勒香梨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脱萼、宿萼正常果和脱萼、宿萼粗皮果的形状、果皮色素含量及一些主要内在品质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与粗皮果(脱萼、宿萼)相比,正常果(脱萼、宿萼)的果核小,果实硬度低;宿萼正常果的果实显著大于脱萼正常果,但其可食部分小.脱萼正常果的果皮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宿萼正常果和脱萼、宿萼粗皮果,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脱萼正常果的果肉总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均显著高于宿萼正常果和脱萼、宿萼粗皮果;脱萼正常果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显著高于脱萼、宿萼粗皮果,但是与宿萼正常果相比无显著差异,宿萼粗皮果的这两种糖含量最低;正常果的果肉VC含量显著高于粗皮果,其中脱萼正常果的果肉VC含量显著高于宿萼正常果,脱萼粗皮果和宿萼粗皮果果肉VC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正常果的果肉单宁含显著低于粗皮果,但脱萼正常果与宿萼正常果和脱萼粗皮果与宿萼粗皮果之间果肉单宁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这四种果实的品质优差顺序为脱萼正常果>宿萼正常果>脱萼粗皮果>宿萼粗皮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