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关税、配额、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措施的逐步削弱,在国际农产品、食品贸易中,SPS管理措施的作用正日益复杂化。面对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和日趋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如何利用、应对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SPS管理措施及关注成为各WTO成员扩大贸易的一大挑战,也是中国建立健全中国SPS管理体系急需思考的问题。作为世界农产品贸易强国,美国多年来形成的SPS管理体系、应对SPS关注的策略及其及时的工作效果总结评价等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引力模型在定量研究SPS措施对贸易影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允许WTO成员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国内技术标准.但所制定的标准要有科学合理的依据.不得任意地造成歧视或限制贸易。但在现行的农产品和食品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为保护其国内市场,往往以保护人身健康和动植物健康为由,制定出比国际标准更为严厉的标准.这无疑给以初级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设置了重大的贸易障碍。  相似文献   

3.
SPS措施已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障碍,本文选取四川省作为西部地区的代表,实证调研SPS措施对四川省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40%出口企业受到SPS措施的影响,其中35.4%来自药物残留限制的SPS措施。本文通过调研,解析了四川省农产品遭遇国外SPS措施原因,并提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省22家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问卷调查,详细考察了国外SPS措施对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SPS措施已成为除汇率外影响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最重要因素;福建水产品、茶叶和蔬菜受到SPS措施的影响较大;日本和欧盟的SPS措施对福建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冲击较大;企业受SPS措施影响的原因,既有国内外标准差异过大、国外标准过高、信息不对称等外因,也有企业出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低这一内因,等等。在调研基础上,从政府、协会和企业等层面提出了应对SPS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技术性贸易措施数量增长明显、标准不断提高、程序愈发繁复,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研究全球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展趋势及影响,对中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剂国内市场余缺、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2002~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SPS措施与中国农产品贸易额之间的关系。实证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是SPS措施增多的原因之一,但长期来看SPS措施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有利。因此,既要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处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产品可以尽量避免SPS措施的阻碍,也要看到其带来的长远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后,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但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美国过程中也频繁受阻,以安全、卫生为主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最常见的受阻原因.本文从美国TBT,SPS涉农通报分析入手,探讨了近年美国所采取的重点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其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布局的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了有效应对美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围困,中国应对内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强化预警和企业自我保护能力;对外坚持利益对等原则,提高整体布局意识,同时,不断加强中国在国际标准组织等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灵活性和隐蔽性的特点,进口国开始通过使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进口产品执行严格标准,导致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仅次于汇率、关税的第三大贸易障碍,影响中国产品出口,而中国新疆农产品由于出口市场较集中,经济技术发展程度不高,更容易受到其负面影响,使出口企业蒙受损失,中国新疆农产品贸易受阻。本文基于中国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对中国新疆出口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情况和制约原因进行分析,由此针对中国新疆出口农产品提出有效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中国农产品出口难度不断加大。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2009年WTO各成员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数据和中国农产品出口受阻数据为基础,重点梳理了WTO各成员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的最新动向与发展趋势,并对中国农产品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出口受阻的类型与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应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贸易对调剂国内市场余缺、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持续快速增长。然而,以技术壁垒(TBT)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食品、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  相似文献   

11.
从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结构入手,对建立FTA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澳两国的农产品贸易有着明显的贸易互补性,所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三通直航以后两岸农产品贸易和两岸农业合作的发展趋势,重点分析直航对两岸农产品贸易和两岸农业合作的影响。文章从两个角度分析此种影响,第一,直航对两岸农产品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的影响;第二,直航对于促进两岸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整合之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已40周年,两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两国都作为农业大国和农产品贸易大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发展迅速.首先阐述了中澳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基本特征与贸易结构,接着利用贸易专业化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对中国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和澳大利亚农产品的贸易竞争性整体较弱,仅在几类农产品中存在竞争.因此中国应该加强与澳大利亚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以促进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综合竞争力,促进对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孙江明  储心怡 《世界农业》2019,(10):61-70,104
本文利用2004—2017年中国与32个贸易伙伴国的空间面板数据,在地理权重矩阵、经济权重矩阵和经济地理嵌套权重矩阵的基础上,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构造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与世界主要贸易伙伴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AR)验证了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此外,基于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差异性,得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动物产品、加工农产品和园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呈现出显著且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谷物与油料油籽产品、纺织原料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据此,中国应实施区域贸易差别化和产品贸易差异化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政策,厘清贸易空间格局,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促进多边农产品贸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两岸农业合作对台湾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程度不同,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置于不同的阶段加以考虑,提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对台湾农产品贸易带来的影响,同时认为两岸农业合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台湾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明显滞后于总体贸易的发展.该文对两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季节特征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季节单位根检验和确定型季节性检验为基础,提出了一个时间序列季节特征识别的方法体系,它的检验逻辑一致,结果完备,能够统一、规范、高效地识别国际贸易中农产品时间序列存在的季节特征及其类型。对橙子、马铃薯和猪肉3种产品月度贸易数据的季节特征识别结果及分析表明该体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绿色壁垒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色壁垒是发达国家以环保和健康为由制定的限制进口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系列环保法规及技术标准。绿色壁垒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原因,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环境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等。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消极的影响也有积极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绿色化,绿色壁垒将成为更广泛更隐蔽的贸易壁垒。中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应顺应历史潮流,推进我国产业的绿色化建设。对于中国农业企业来说,应结合中国实际,将绿色意识贯穿全局,采取多种策略应对绿色壁垒,以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增长。参20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境问题受到人们日益关注及科技的发展,发展绿色贸易已成为世纪各国关注的热门。而且,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绿色贸易逐渐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绿色壁垒,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着过渡或滥用这种政策的现象,对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严重的贸易压力,本文在分析绿色壁垒的背景、种类及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就扩大对外贸易,占领国际市场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