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茶树是常绿林植物 ,喜温暖湿润气候。每年晚冬和早春的低温寒风天气 ,对茶树的生养是极不利的 ,茶树易受风冻、雪冻和霜冻。防御茶树冻害 ,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立地条件 :建园时宜选择海拔200m~500m缓坡向阳面 ,产量高、质量好、冻害轻。2.选择良种 :优良品种具有抗寒性强 ,芽头壮、发芽早等优点。但早春幼芽抗寒能力弱 ,晚霜易使茶芽受冻。所以 ,防御“倒春寒”对早芽良种的危害 ,是取得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3.肥培管理 :10月上旬重施有机肥 ,成年茶园每667m2 施饼肥150kg~240kg,钾肥15kg…  相似文献   

2.
吴铭 《湖北植保》2005,(6):13-13
1 早修整树冠。经过采摘多年的茶树,树冠生长枝一般都较细弱,“鸡爪枝”较多,影响茶树养分的供给和新梢枝的生长。因此,要在惊蛰至春分春芽萌发前进行修整,剪去蓬面“鸡爪枝”、“枯死枝”,一般剪去5~7cm,冻害严重的茶园要进行重修剪,剪去8-10cm。幼龄茶园进行定型修剪,修剪整枝均要平整好茶树冠面,促进发芽整齐,平衡生长。  相似文献   

3.
马静 《湖北植保》2001,1(2):29-30
70年代在我国茶树上发现的茶叶新病害茶芽枯病 ,近年来因冬季气候变暖 ,在闽东乃至江南茶区早芽种的茶园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 ,严重地影响着春茶的产量与制茶质量 ,给茶叶生产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被病菌侵害的春茶芽叶叶梢生长受阻 ,叶片萎缩卷曲 ,直接降低了春茶产量与质量。1 发生规律与症状该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 ,发生在气温 1 5~2 0℃ ,空气湿度较大的春季。且芽叶营养物质丰富的春茶 ,病菌器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当气温高于 2 9℃时 ,病菌生长受抑制 ,停止发病。春茶芽枯病主要为害春茶幼叶和第一至第三片嫩叶 ,叶片初侵染时…  相似文献   

4.
杂草对茶树危害严重,不仅影响茶叶产量,还致使品质下降。江苏省农科院自1987年开始立题研究,已先后对国内外30多种除草剂进行了单用、复配试验,通过配方筛选、优化组合和安全性测定,在国内首次提出茶园杂草的化学防除配套技术,在江苏省几个大的国营、集体茶场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配套技术有:1.封:即茶园杂草土壤封闭处理。一般茶园的化除应该立足于芽期处理,把杂草消灭在芽期阶段。在以一年生杂草危害为主的茶园每年只要在3月底至4月初结合茶园栽培措施(施肥),在发草高峰前半个月进行一次土壤封闭处理,就可以及时地控制茶园杂草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结合多年的茶叶生产实践,在茶园病虫害防控上技术创新,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洪雅县绿色茶园的病虫害系统控制技术。该技术根据茶事季节,从茶树的修剪、采摘、施肥、管水、病虫防治等生产环节,对茶树病虫害进行系统控制,供茶叶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城口县2002年茶毛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毛虫 (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又名茶毒蛾、茶黄毒蛾、茶斑毒蛾 ,俗称毛辣虫、茶辣虫、毒毛虫等 ,属鳞翅目、毒蛾科 ,是茶区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咬食茶树叶片 ,造成损失。危害严重时可将茶树的嫩枝、花蕾、幼果咬食吃尽 ,仅留秃枝 ,远看似枯树 ,不仅严重摧残茶树树势 ,导致当年无收 ,而且影响第 2年的树势和产量。同时由于其幼虫体外密布毒毛 ,触及人体皮肤后能引起红肿、奇痒 ,从而严重影响茶叶的采摘、茶园及间套作物的耕作管理 ,给茶叶的生产和农民的增种增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 城口县茶…  相似文献   

7.
祝怀发 《植物保护》2003,29(2):60-60
巩留位于伊犁中部 ,海拔 775 6m ,南靠伊什格力克山和那拉提山 ,北临伊犁河 ,年平均气温7 4℃ ,降水量 4 90mm ,2 0 0 2年 5月下旬巩留莫河地区大片野果林遭苹果小吉丁 (AgricusmaliMat sumara)危害。该虫除严重危害野苹果、野杏树外 ,还危害海棠树、野酸梅、野樱桃和珍贵野生树种紫叶李树。凡被苹果小吉丁危害的果树 ,树势明显衰弱 ,落叶早 ,结果少 ,受害严重的果树有半数枝条枯死。经调查 ,枝条直径 1~ 4cm ,长 15cm内有幼虫 7~15头 ,最多达 2 0头。目前伊犁野苹果林成灾面积达 30 0 0多hm2 ,占野果林总…  相似文献   

8.
观赏南瓜是指用于观赏用的小型南瓜 ,一般单瓜重 2 0 0~ 5 0 0 g ,观赏期可达 1年以上。1 品种选择温室栽培中一般选用生长势强、抗病强的品种。目前主要品种有金童、玉女、龙凤瓢、子孙满堂、钟乳石等近 10 0个品种。2 育苗技术观赏南瓜采用 10cm× 8cm的营养钵育苗 ,南瓜种子用 5 5℃温水浸泡 2h捞出 ,用湿布包起放在30℃~ 32℃条件下催芽 ,到胚根长到 0 5~ 1cm时 ,胚根向下播种在浇足底水的营养钵中 ,上盖 2cm覆土 ,白天 2 8℃~ 30℃ ,夜间 18℃~ 2 0℃。待出苗后 ,及时“脱帽” ,白天 2 0℃~ 2 5℃ ,夜间 14℃~ 16…  相似文献   

9.
茶芽粗腿象(OchromeraluadrimaculataVoss.)是婺源茶区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茶树害虫,为害十分严重。我们依据该虫幼虫、蛹及初羽化的成虫在土中栖息活动的特点,设计了利用耕作控制茶芽粗腿象的研究方案。经两年多在美源县武口茶场七里亭分场试验,已取得部分成果,现整理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三材料供试对象为茶芽粗腿象。用具为直径32.0cm的搪瓷盘和锄。锄有3种:锄口宽120cm,长13.5cm;锄口宽11.0cm,长ZO.Ocm;锄口宽5.8cm,长280cm。1.2方法选茶芽粗腿象数量较多,分布较均匀,管理条件一致,茶树幅90~110cm的茶园作试…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文摘     
晚稻移栽田稻思达瓶甩法除草试验 /颜国平… (绍兴市农技推广总站  3 1 2 0 0 1 )∥浙江农业科学 .-1 999,( 6) .-2 74~ 2 79稻思达为新型二唑酮类芽前选择性除草剂 ,有80 %水分散粒剂、80 %可湿性粉剂、4 0 %稻思达悬浮剂3种剂型。水稻于 8月 3日移栽 ,秧龄 3 0d。瓶甩法施药 ,先将药剂溶于适量水中 ( 50 0ml/667m2 ) ,甩施前振荡药瓶 ,使药剂充分溶解 ,然后均匀甩施于稻田中 ;毒土法施药 ,药剂加适量黄沙拌匀 ,均匀撒施在稻田中 ,施药时保持水层 3~ 5cm ,药后保水 5d。各处理中 ,以移栽后 5d每 667m2 稻思达 4 0 %悬浮剂 1 0…  相似文献   

11.
小绿叶蝉 [Empoascaflavescens (Fabricius) ],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 ,消耗其养分和水分 ,被害芽梢生长受阻 ,新芽不发 ,为害严重时幼嫩芽叶呈枯焦状 ,无茶可采 ,以后各茶季抽出的芽头瘦小 ,新梢细短 ,叶小而肥厚 ,从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1 发生特点小绿叶蝉在闽北 1a发生 1 0~ 1 1代 ,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作物 (豆类 )、杂草上越冬。翌年早春当气温超过 1 0℃时成虫开始取食 ,补充营养 ,并开始孕卵 ,3月中、下旬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秋末冬初茶树芽梢停止生长 ,成虫也停止…  相似文献   

12.
谭济才  邓欣 《植物保护》1993,19(3):29-30
茶白星病Phyllosticta theaefolia Hara是我国山区茶园的一种重要病害。湖南、湖北、广东、贵州、云南、浙江、安徽等省山区茶园均有发生,近年来日趋严重,局部茶园发病率高达80%以上。此病主要危害茶树嫩梢芽叶,病斑直径2毫米左右,多个病斑愈合成不规则大斑,严重发生时引起茶树嫩梢芽叶畸形,生长停滞,产量锐减,罹病芽叶制成干茶味苦异常,已成为山区茶叶生产发展的严重障碍。笔者于1988—1990年在地处武陵山区的国营东山峰农场对此病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现将该病发生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整理报  相似文献   

13.
马静 《广西植保》2001,14(3):16-16
20世纪 70年代在我国茶树上发现的茶叶新病害—茶芽枯病 ( Phyllosticta.sp) ,近年来因冬季气候变暖 ,在闽东乃至江南茶区早芽种的茶园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 ,严重地影响着春茶的产量与制茶质量 ,给茶叶生产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被病菌侵害的春茶芽叶叶梢生长受阻 ,叶片萎缩卷曲 ,直接降低了春茶产量与质量。1 发生为害情况  春茶芽枯病主要为害营养物质丰富的春茶幼叶和第 1至 3片嫩叶 ,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小病斑 ,后扩展成不规则形状 ,病斑边缘明显或不明显。芽尖受害呈黑褐色枯焦状 ,萎缩不能伸展。病斑后期表面散生…  相似文献   

14.
茶黄萎病(Verticillium sp.)是真菌性土传病害,病菌侵入茶树根部,并阻塞维管束,造成茶树萎叶。受害茶树的芽叶萌发缓慢、瘦弱,叶黄萎蔫,后期整株叶片脱落,光杆焦枯;地下根皮变红褐色,不粘土。根部的木质部先呈水渍状,后转褐色枯死,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出现白色的霉状物(菌丝)。经1983—1985年连续观察,7月中旬开始出现黄叶,7月底至8月上旬为萎叶高峰,8月下旬至9月,枝秆干枯。自1974—1985年我场因此病有70余亩茶树死亡,占茶园面积5%,每年损失鲜茶5万多斤占产量的6.2%。  相似文献   

15.
三氯杀螨醇对茶树上的多种害螨(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仄螨)均有良效,且残效期长。我国局部茶区已有应用。世界主要产茶国(印度、斯里兰卡、日本、肯尼亚等)也将此药作为茶园杀螨剂的首选品种。本文从残留降解和产品杂质角度对三氯杀螨醇是否适于茶园推广应用问题进行讨论。 1.茶园用药选译标准问题。 茶树的喷药部位即其经济收获部位(芽梢),且全年多次采摘(一般5-10天一次),喷药距采收的间隔期远较其他作物为短,采下鲜叶不经洗涤直接加工,成茶在饮茶时用沸水连续多次浸泡。此外,作为一种饮料,茶叶对色香味要求颇高。因此一种适用于茶园的农药除了对病虫高效、广谱外,还必须考虑对高等动物具较低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残留期短或中等、安全间  相似文献   

16.
茶树蛇眼蚧[(Pseudaonidiaduplex(Cockerell)]又名樟盾蚧、樟圆蚧、樟介壳虫,属同翅目盾蚧科害虫。该虫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山茶、柑橘、苹果、桃、梨、柿、樟树、茉莉等多种植物。该虫已传入马边多年,1998年始见成团为害,1999年在马边烟峰茶场暴发成灾,造成茶树叶片大量脱落、茶芽不发、枝干枯死,10hm2多茶园毁坏过半,减产减收六成以上,已上升成为茶树害虫的主要虫种。为探索蛇眼蚧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参加了县植保植检站在烟峰茶场的定点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1 发生规律茶树…  相似文献   

17.
茶树适生于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温暖潮湿的生态条件和郁密常绿的茶园环境有利于病虫杂草的孳生繁殖。化学防治是确保茶叶丰产优质的重要措施。化学农药的使用虽达到防治目的,也带来农药残留等问题。茶树的嫩梢是人们的收获物,嫩梢叶薄质软,单位重量的表面积较其它作物大(表1),因此在同样施药剂量的条件下,在茶叶嫩梢表面上沉积的药量要远比其它作物上的多。其次,在全年中多次进行茶树嫩梢的采摘,喷药后距采摘的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普绿通叶面肥对茶树的百芽(叶)重、长势、产量、出芽整齐度、茶园效益等方面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病虫防治处和湖北省植保总站安排,我们承担并实施了普绿通叶面肥在茶树上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9.
正茶树具有采摘期长,可以多年、多季和多批采收的特点,关键在于实行合理采摘。鲜叶采摘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采茶采摘的季节性很强,抓住季节及时采摘是采好茶的关键新梢萌芽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趋老熟,如不及时采摘,品质就会下降。因此,必须按照所制茶类对鲜叶的要求及时采摘。一般大宗红、绿茶要求采摘一芽二三叶,名茶对鲜叶要求较高,一般要求采摘  相似文献   

20.
阳春三月 ,气温回升很快 ,桑芽开始萌发 ,越冬害虫、虫卵也开始孵化活动。所以 ,春季桑园管理应做好桑园修枝、春耕、施肥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1桑园整修和施肥为确保春季产叶量 ,应根据土质肥沃状况 ,保留枝条0.8~1m左右。剪去桑树死拳、枯桩、虫蛀、病害、细小、下垂枝条。对生长较弱、病虫害严重的桑园进行春伐。剪下的枝条集中烧毁。发现芽枯病、桑拟干枯病(即不发芽或发芽后迅速萎凋枯死)的病枝全部剪除 ,轻则在最后一个病斑下7cm处剪下烧毁 ,集中处理。春耕在桑树未萌芽前进行 ,深度以不断根为原则 ,一般在10~13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