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种公牛用动物模型预测育种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奶牛改良中,种公牛占各相关通径合计贡献度的65%(VanVleck,1977),其中从种公牛到女儿牛的通径占26%,从种公牛到人工授精后备种公牛(儿子牛)的通径占39%。因此正确估计种公牛育种值是奶牛改良的必须条件,为了提高种公牛评价的准确性,黑龙江省不断改进种公牛的评价方法,先后应用了母女比较法(1962),女儿同期比较法(1971),群伴比较法(1972),总性能指数法(1983),公牛模型BLUP法(1985)。目前在黑龙江省奶牛后裔测定中仍使用公牛模型BLUP法,这种方法优点是可把公牛间的亲缘关系、公牛的组别、牛场、年度和季节等进行校正,准…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大曹庄农场荷斯坦种公牛的选用及后裔测定分析○河北省大曹在农场畜牧处(宁晋县055550)郝文杰杨善文奶牛生产性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提高奶牛生产性能,首先,要选用优良种公牛,进行遗传改良;其次,要加强后备母牛培育和成母牛规范化管理。因此...  相似文献   

3.
经济性奶牛场的育种工作内容主要是进行奶牛群改良,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增加牛奶中的干物质含量,使体型结构符合生产管理上的要求,以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选种与选配是奶牛群改良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选种的内容是选出相对优秀的母牛组成用于生产后备牛的“种母牛群”和根据改良方向选择适宜的良种公牛;选配的目的是改良奶牛品质,把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公母牛进行组合交配,使后代取得较大的遗传改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牛人工授精技术在奶牛遗传改良中100%的应用,种公牛对奶牛品质的提升以及遗传改良步伐的加快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陕西作为奶牛饲养大省之一(居全国第七位),种公牛培育与奶牛大省的发展步伐严重失调,优秀种牛数量少、品质差,  相似文献   

5.
前言在大多数牛育种发达的国家,近几十年来奶牛生产性能有很大提高。这个进展中越来越多的部分归功于准确的种公牛后裔测定、强度选择及优秀种公牛在人工授精中普遍使用的遗传改良。离了人工授精,奶牛育种体系的效益就要差得多。进一步加快遗传改良率的主要障碍是母牛的繁殖率低和世代间隔长。超排和胚移(MOET)的发展使我们有可能大大提高母牛的繁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奶牛体型与生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奶牛的体型性状与其产奶性能、繁殖性能、抗病性能、使用年限及相关管理特性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备有良好功能体型的荷斯坦牛个体.其终身生产性能综合指数表现较高。通过对奶牛体型线性鉴定结果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研究。可以综合评价荷斯坦母牛群体型(部位)结构及线性性状存在的优缺点.评估种公牛对奶牛体型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美国奶牛产奶量的遗传改良速度在提高。1986年出生的黑白花母牛的奶量育种值比1985年出生的约高135kg。每年有220多万头母牛的新数据加入生产性能遗传评价体系。这些评定应用动物模型,能够提供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乳脂率以及乳蛋白率遗传传递力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模型包括管理组效应、永久环境效应、牛场与公牛的互作效应以及奶牛个体的遗传值。未知父母组按出生年度和性别确定,代表基础群的遗传值。体型评定资料由品种协会收集,用公畜模型评定。黑白花母牛的体型应用全部体型评分和多性状模型评定,其他品种则利用全部评分资料配合单性状重复力模型计算。难产性资料由人工授精组织和奶牛记录处理中心收集,用依阿华州立大学的阈性状公畜模型分析,得到美国国家家畜育种者协会支持。增加选留的青年公牛数,应用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提高公牛母亲的选择强度,用低胎次母牛或青年母牛作公牛母亲缩短世代间隔等是提高遗传改良速度的手段。在这些方面人工授精组织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是人工授精计划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将来评定的性状可能还包括乳房炎抗性、长寿性和受精率等,评定的次数可能更多。模型中还可能考虑其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因芯片技术在晋南牛种公牛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的保护开发利用晋南牛,确保晋南牛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晋南牛进行群体遗传特性的检测及后备种公牛的遗传评估,为晋南牛的分子辅助选育与保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采集18月龄健康、体重相近((350±20)kg)的荷斯坦牛、和顺肉牛、西门塔尔牛、延边牛及利木赞牛血样各10份,及晋南牛后备公牛血样25份,根据不同牛品种分为6组,其中前5组每组10个重复,晋南牛后备公牛25个重复。应用Illumina SNP 50K高密度牛SNP芯片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比较晋南牛的群体遗传特征,运用亲缘矩阵计算晋南牛后备公牛的亲缘系数,同时用BLUP进行遗传评估。结果表明,晋南牛在遗传结构上与荷斯坦牛、和顺肉牛、西门塔尔牛及利木赞牛关系较远,与延边牛较近,为中国地方品种群体;对晋南牛后备公牛进行遗传评估,得出了牛的基因组胴体重方差育种值排名,JN23的胴体重倍数性状标准差最大,从基因组水平可选作肉用种公牛;应用亲缘分析对晋南牛后备公牛家系进行分类,避免群体间的近交。本研究对晋南牛后备公牛进行了遗传评估、近交家系分析、传统表型选择及遗传疾病检测,最终选留的种公牛为JN07、JN23、JN05、JN08、JN02、JN13、JN19、JN14,通过多种选育方法结合提高了公牛的选择准确性,为晋南牛的群体选育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遗传信息在奶牛改良中的应用遗传评定资料在决定奶牛的价值、确定重点使用的公牛、制定后代培育计划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生产与体型性状的评定结果,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给育种者和人工授精组织。人工授精组织应用这些结果决定公牛使用与否,制定精液价格。难产性评定结果只在每年7月公布一次。从最近产犊的母牛中挑选生产性状最高的1%制订成册,标明哪些可以选为公牛母亲,尤其适合进行胚胎移植处理。黑白花奶牛协会公布 TPI 最高的10000头母牛。现在大多数青年公牛(1988年出生的黑白花公牛中71%)由胚胎移植产生,因为通过胚移从个体的选配计划中得到公犊的可能性很高。1990年 TPI 最高的100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奶牛评价包括公牛(乳用种公牛评价成绩)和母牛(牛群检定牛即生产性能测定)两部分,由日本农林水产省(相当于我国的农业部)的家畜改良中心负责一年发表两次评价结果──《乳用牛评价报告》,现根据笔者在日本了解到的有关奶牛评价方法的情况做一介绍(时间至1999年5月发表的结果)。1 评价性状1.1 泌乳性状:牛群检定项目中的7个泌乳性状,包括产奶量(MILK),乳脂量(FAF),非脂固形物量(SNF),乳蛋白量(PRT),乳脂率(F%),非脂固形物成分率(SNF%),乳蛋白率(PRT%)。1.2 体…  相似文献   

11.
对建立高产奶牛牛群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调整好奶牛的牛群结构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对解决这一问题尚无统一的方案。我们认为,确定高产奶牛的牛群结构,既是经济管理问题又是育种技术问题。一个奶牛场全部牛中成母牛和后备牛的比例,以及成母牛中年龄胎次的比例,称为牛群的年龄结构;一个奶牛场中核心群,生产群和淘汰群的比例,可称为遗传结构。年龄结构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而遗传结构是牛场的育种潜力。为使牛群逐年更新而不中断,成母牛群的年龄胎次应有合适的比例。在一般情况下,1~2胎母牛占母牛群总数的40%,3~5胎母牛占牛群总数的40%…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母牛好,好一窝,公牛好,好一坡”,在奶牛生产中,选择优良种公牛精液至关重要。为成年母牛和青年母牛做选配方案时,考虑的因素有许多,包括精液价格、遗传优势、验证的可靠性、近亲繁殖的程度、毛色、隐性基因等。这些遗传因素在以前主要评估种公牛后代的表型,不能尽早进行遗传评估,将优良种公牛的使用时间大大延迟和缩短。  相似文献   

13.
选择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6头新疆褐牛种公牛及后代母牛为研究对象,运用DMU软件AIREML算法及动物模型BLUP法,估计该场后代母牛的遗传参数及种公牛的育种值,并进行排序,为该场褐牛种公牛及后代母牛的选种选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场新疆褐牛后代母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及总固体的遗传力分别为0.35、0.06、0.19、0.06、0.04;00233号种公牛在所选公牛中的各项育种值最高,196318号种公牛各项育种值最低。通过研究结果,可对公牛各项育种值高的后代母牛进行选育选配,进一步扩大核心群体,为该场牛品种的改良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选种、选配两个方面,同时又结合南方奶牛生产实践,系统的分析了高产奶牛生产模式,从中得出建立核心群的南方模式--年龄(胎次)结构:成母牛66%,后备牛34%.遗传结构:核心群占30%,生产群占60%,淘汰群占10%.  相似文献   

15.
1 利用BLUP法个体动物模型评价种公牛 用BLUP法个体动物模型可望达到: (1)现在种牛评价的中心是公牛,动物个体模型也能对母牛育种值进行评价,所以可成为按计划选配母牛的手段。 (2)对没有能力的年青后备牛可利用血缘信息算出育种值,所以可进行早期选择。 (3)地域育种时可做为保留后备牛时的判断资料利用。问题是第一动物个体模型与公牛模型、外祖父模型相比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第二动物个体模型因为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血缘关系信息算出育种值,所以血缘的误差对结果影响恐怕很大。现场测定饲养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奶牛体型线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的体型不仅与其健康和使用年限紧密相关,而且决定着本身的生产性能和生产潜力.所以,作好奶牛的体型线性鉴定,可以为正确评价奶牛经济价值以及增强种公牛遗传性和促进遗传评定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对奶牛体型线性鉴定过去施行的有9分制和50分制两种评分方法.鉴于9分制评分方法方便易行,中国奶协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执行9分制评分法.现就9分制评分方法及标准进行介绍,这里注重强调头胎牛标准,因为头胎鉴定为好 80~84分以上,那么在以后,它就成为优秀母牛.头胎牛是评价公牛最有效的牛群.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总体的奶牛育种水平低于欧美等奶业发达国家,所以一直以来,在我国后备种公牛的培育上大都采取以引进欧美国家的活体种公牛为主,自主培育为辅的育种方针,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改良牛群,提高我国奶牛整体的遗传水平.截至2003年,我国已从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引进优秀纯种荷斯坦种公牛近600头,这些优秀种公牛每年生产大量的优质冻精,大大促进了我国奶牛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18.
黄牛中可繁殖的母牛资源非常丰富,各村屯都有饲养,如把其中一些体形好,产奶量多、健康的黄牛与纯种荷斯坦种公牛(决不能用未经测定的公牛)杂交数代,就可逐步地把黄牛升级为奶牛,这是增加奶牛数量、扩大奶牛饲养面最快捷的有效办法,而且投资少、成本低、可靠,从而不必冒风险、花大钱去外地购买那些劣质奶牛或改良牛了。多年来,黑龙江省的富裕、杜蒙等市大面积黄牛改奶牛的经验就已证明了这一点,其效果非常好。当前,主要是通过级进杂交的方式,用优质荷斯坦种公牛把黄牛逐步改良成奶牛。具体做法是:将可繁殖的母牛(黄牛)与纯种…  相似文献   

19.
丹麦科学家1999年首先发现了荷斯坦牛中存在的、造成大量流产和畸形犊牛的脊椎畸形综合征(CVM)遗传缺陷。全世界奶牛业已经验证并认同丹麦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对付这种有史以来因遗传原因给荷斯坦牛造成巨大损失的疾病。我国奶牛群中也同样存在着隐性遗传缺陷CVM问题,可能已经给奶牛场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介绍了奶牛CVM的概况和CVM隐性遗传缺陷基因的分子检测方法,分析了其遗传机理和传递规律.以及国外对CVM的发现、检测和处理办法,介绍了控制CVM的关键点。北京奶牛中心在国内率先对本单位的150头荷斯坦种公牛和140头荷斯坦母牛进行DNA测定,对种公牛和母牛的DNA样品进行了SSCP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50头种公牛中,有16头是CVM携带者,携带率为10.7%;140头母牛中,17头是携带者,携带率为12%。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对种公牛进行选择.向养牛户提供CVM非携带者的公牛精液,避免CVM隐性遗传缺陷基因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日前,农业部专家组对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培育的23头后备荷斯坦种公牛进行了质量验收。通过对种公牛种用特征、外貌、体型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其中22头被评为特级牛,1头被评为一级牛,特级率达96%。专家介绍,这批验收的种公牛在遗传水平、体型发育上均具备了世界顶级公牛特点,已进入正常生产,精液质量好,并陆续参加全国、河北省的后裔测定工作。专家认为,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此批种公牛的冻精,将大大加快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奶牛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