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猪OB基因不同基因型与胴体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黎真  傅衍  牛冬  阮辉 《家畜生态》2003,24(4):39-43
Ob基因编码的Leptin具有降低脂肪,维持能量平衡,调节代谢、生殖、激素分泌,提高免疫机能等多方面的功能。本文在介绍Leptin、Leptin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Leptin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Leptin的抗性做一简要论述,并提出了Leptin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其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已发现很多,但ob基因是研究的重点,其表达产物Leptin的作用机制已有较深入的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ob基因及其产物Leptin的作用机制、生物学效应、Leptin抵抗现象,以及其它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和蛋白。  相似文献   

4.
掌子凯 《猪业科学》2002,19(2):6-10
猪可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即脂肪型、兼用型和瘦肉型.自20世纪40年代动物数量遗传学和现代家畜营养学问世以来,猪的遗传育种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猪的育种方向经历了由脂肪型向兼用型以及向瘦肉型的演变过程,其研究手段也从以动物生产性能表型剖析为基础的传统育种方法向以直接对基因型进行选择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转变.近年来,国外通过大量的研究,已经发现人和小鼠的OB基因与其脂肪蓄积有关,OB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瘦蛋白"(leptin)可以降低采食量、加快代谢速度和减少脂肪.本文采用Bi-PASA(Bidirectional of Specific Alleles 双向PCR扩增特殊等位基因)新技术,对8头长×(大二)和杜×(长大)猪的瘦蛋白基因(OB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胴体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多态性研究.检测到3种带型,2个等位基因和2种基因型.通过多态性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分析、检测了各基因型间的不同胴体性状的差异,发现长大二中的145号、杜长大中的312号OB基因为G/G型(突变纯合子),肌内脂肪含量在杂交组合中最高,表明OB基因的突变纯合子G/G型可能与猪的脂肪沉积有关,显示OB基因的G/G型与猪胴体瘦肉性状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脂肪和肥胖相关(FTO)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一个与肥胖相关的基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FTO基因内有许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这些SNP位点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FTO基因的发现、结构和组织表达特征,FTO基因SNP位点与肥胖之间关系,以及FTO基因通过调节摄食来影响肥胖的发生,以期为研究动物的肥胖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麦洼牦牛肥胖基因部分片段的克隆测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普通牛和其他哺乳动物基因的碱基序列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引物,用PCR扩增并测定了牦牛OB基因的部分序列。结果表明:OB基因片段(1820bp)包括内含子2全部,外显子2~3的一部分。通过GenBank中的Blastn序列比较分析,牦牛的OB基因与普通牛种同源性高达98%。这为开展牦牛功能基因组计划和分子育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肥胖基因(ob)调节动物生长和维持能量平衡的生物学功能都是通过其产物——瘦素蛋白(Leptin)来实现的.因此,控制Leptin在动物体内的表达水平可有效降低脂肪含量,提高瘦肉率,从而为畜牧产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就ob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肥胖基因(obese gene,ob)是近年来克隆的一种基因.畜禽ob基因研究工作目前主要集中在基因克隆与定位、生理机能、多态性分析以及与生产性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ob基因编码的瘦蛋白(Leptin)是由白色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具有降低动物采食量、维持动物能量平衡、调节动物的繁殖机能和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等作用.近些年来,国内外很多科研单位对ob基因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就ob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PCR-RFLP法研究了三江白猪、大白猪、长白猪、长×大猪群体OB基因3469位点的多态性及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试验猪群进行遗传平衡检测结果显示,三江白猪、长白猪、长×大猪群体OB基因3469位点均达到平衡,而大白猪群体在此位点未达到平衡,即处于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OB基因与母猪产仔数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OB基因型对试验研究的3个繁殖性状的影响都符合一个规律,即产仔数表现出BB>AB>AA的趋势。OB基因对产仔数的遗传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加性-显性效应,且B等位基因具有明显的增加产仔数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人和动物脂肪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是遗传因素。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ID1)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基因,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在细胞生长和成脂过程中直接作用,在脂肪组织中都出现PID1的高表达现象,这就提示了PID1基因和脂肪沉积存在关系。本文将系统介绍PID1基因结构、编码产物特征以及其对肥胖影响作用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自脂肪量和肥胖相关(FTO)基因发现以来,其生物学功能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FTO基因广泛地分布于生物界,并在动物多种组织中表达,其中在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FTO基因在下丘脑中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食欲和能量代谢,而在其他组织中的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FTO蛋白如何发挥其作为核酸修饰酶的功能目前仍不清楚。有大量数据表明,FTO基因多态性不仅与肥胖和肥胖相关性状(如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例、上臂宽和上臂围)存在强相关,而且也与肥胖诱发的许多疾病,如心脏病、2型糖尿病和癌症等有关。此外,FTO基因在动物生长发育、能量代谢平衡、脂肪代谢、炎症反应和癌细胞增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对FTO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动物生产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肥胖基因(Obese,Ob)于1950年首次在小鼠体内被发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Zhang Y等人通过定位克隆技术从C57BL/6J(B6)突变系小鼠体内获得小鼠Ob基因cDNA的完整序列,从而掀起了Ob基因的研究高潮。肥胖基因的产物——瘦蛋白(Lep—  相似文献   

13.
主基因是指能对数量性状产生巨大效应的单个基因或位点。猪雌激素受体(ESR)基因是影响猪产仔数的主基因之一,也是目前商品猪育种和生产中重点检测的主基因之一。本文对ESR基因的发现、定位及其对产仔数性状的影响作以综述,并对ESR基因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Ob基因编码的Leptin具有降低脂肪,维持能量平衡,调节代谢、生殖、激素分泌,提高免疫机能等多方面的功能.本文在介绍Leptin、Leptin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Leptin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Leptin的抗性做一简要论述,并提出了Leptin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其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动物肥胖基因(ob)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基因(ob)是近年来克隆的新基因,该基因产物-Leptin(瘦蛋白)是反映体内脂肪含量和调节体重的信号因子,具有调节摄食行为,减少能量消耗和降低动物采食量的作用。本文对肥胖基因的研究现状、结构、克隆、表达及影响表达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猪的MHC也叫猪的白细胞抗原(SLA),不仅在抗原递呈、机体器官移植、免疫应答与调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与其他的生物学功能如抗病力、生长、繁殖等有关。文章主要论述猪SLA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包括猪SLA基因结构和生物学功能、SLA-Ⅰ基因多态性研究、SLA-Ⅱ基因多态性研究,希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FABPs作为猪肌内脂肪沉积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FABPs作为猪骨肉脂肪沉积候选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前景作一综述。主要包括H-FABP和A-FABP基因的性质,变异以及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其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被认为与肉质及口感呈正相关,因为它影响肉质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特别是肉的多汁性。当肌束和肌纤维间沉积一定脂肪时,肉的断面大理石状评分较高,不仅鲜嫩.而且柔软多汁,是理想的鲜食肉品。Patricai等人对丹麦商品猪肉质研究发现:肉的风味和多汁性随IMF含量的增加而持续改善,增高IMF将会产生肉质嫩度和多汁性的相应改进。众多的研究结果认为2.5%~3%的IMF含量是新鲜猪肉产品的一个理想标准。近20年来,IMF含量受到许多猪育种专家的广泛关注,各国学者就IMF形成的细胞学、组织化学及影响IMF的基因等方面作了深人研究。因此,寻找影响IMF含量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主效基因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国外育种专家研究发现,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是IMF的候选基因。因此,研究H-FABP基因对猪肉质品质的改善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FABPs 作为猪肌内脂肪沉积候选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前景作一综述。主要包括H-FABP和A-FABP基因的性质、变异以及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猪肺炎支原体黏附因子基因R1R2区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肺炎支原体232株P97基因和J株黏附因子基因设计了1对引物,以我国猪肺炎支原体Z株(强毒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了该株黏附因子基因的部分序列。经序列分析后,重新设计了1对带有EcoRI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引物,并经引物的定点突变,PCR扩增了Z株黏附因子的R1R2区。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 中。该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将其具有正确阅读框架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37℃下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29000的融合蛋白,表达量约为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