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林间空地套种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生长效果与防风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惠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74-175
以海岸前沿木麻黄老林带和后沿片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间空地套种1a生木麻黄壮苗的生长效果,并开展复层结构的异龄防护林降风效能观测。结果表明:采用林间空地套种木麻黄壮苗生长较快,近5a树高平均和胸径分别达到8.4m,胸径8.3cm和8.8m,胸径9.2cm。经观测表明,有套种的林分平均降低风速可达84.95%,比无套种木麻黄老林带减低风速70.5%提高了14.45%,有效地发挥防护功能,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林带结构,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一、林带结构 林带结构是指林带树冠上下组成的层次,宽度,横断面形状,枝叶状况,密度和透光等综合情况,一般应选疏透结构林带或通风结构林带。疏透结构是指林带较窄,从林带的纵断面看,上下都有均匀的透光孔隙,通常由4行以上乔木,两侧再各配一行灌木组成。  相似文献   

3.
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方式和更新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岸带木麻黄基干林带采用间隔带状采伐和不同采伐宽度更新、不同郁闭度林下套种和林带最前沿保留30~50m宽不渐伐前提下对林带渐伐处理郁闭度降至0.2~0.3后套种造林更新。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间隔带状采伐方式对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并选择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湿地松、刚果12号按等树种造林保存率高、生长量大、三年郁闭成林,生长量均达到速生丰产标准,更新起来新林带内风速小,防护效能显。10m、20m、30m三种采代带宽度更新木麻黄幼林生长差别不明显,防护效能以10m、20m采伐带宽度为佳。(2)林下套种树种生长状况与老林带郁闭度关系密切。木麻黄、湿地松在林带郁闭度0.3以下套种生长较为正常,乌墨在林下套种生长不良,木麻黄无性系粤701、粤601、粤501、东1及东2在林带郁闭度0.25以下造林保存离高、生长较快,在  相似文献   

4.
一、林带设置 1.林带结构 乌苏市常用的防护林带结构为通风结构林带、疏透结构林带,通风结构林带上部树冠紧密,下部通风透光较好,主林带4行以上,副林带2行以上;疏透结构林带,采用乔灌混交方式,主林带4行以上,副林带2行以上,中间杨树、榆树、柳树、胡杨等,两边配置沙枣、红柳等半乔木和灌木树种。  相似文献   

5.
木麻黄林带下套种潺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安县木麻黄基干林带营造年代久远,老化衰退较为严重,惠安赤湖林场在木麻黄基干林带中开展了套种乡土树种潺槁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郁闭度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表现有差异,在郁闭度为0.5以下的林带中套种的潺槁其保存率和生长量高于郁闭度大于0.5的林带下的潺槁,而且叶绿素含量也表现为低郁闭的林带下潺槁更高。因此,对于郁闭度较大的林带,实行林下种植潺槁套种更新,需要对林带进行渐伐调整株数,以保证下层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北方旱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防护林带的疏透度(β)、宽度、高度、风向与林带夹角等因子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PC-3型便携式可移动自动气象站,采用多点观测方法对干旱、半干旱土壤风蚀区的林带结构和防风效应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林带疏透度、宽度、高度以及风向与林带夹角对风速变化的影响。【结果】稀疏型结构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最高达34.27%,平均为32.69%;疏透型次之,为25.12%;通风型最差,为20.98%。β为0.30~0.50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且林冠层和林干层疏透度存在差异时防风效应较好。风向与林带夹角的正弦值与防风效应呈正相关;β为0.30~0.50时,宽度为2H~5H(H为林带平均高度)的林带防风效应相差不大,超过5H时林带的防风效应随其宽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弱;当气流进入林网区域后,风速在前4条林带呈减弱趋势,减弱幅度最大的是第1条林带,在第4条林带后风速开始恢复。【结论】林带的疏透度、宽度、高度和风向是决定单条林带防风效应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林带结构是林带防护特征之一。由于不同林带结构的防风性能不同,因此人们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灾害特点,营造防护林带的目的,选择设计不同结构的林带。林带的基本结构类型通船为紧密结构、稀疏结构和通风结构三种。正确划分林带结构,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林带结构的防风性能。目前人们对于林带结构的命名与划分比较混乱,如对上下均匀透风的林带,有的研究者命名为稀疏结构林带,而另一则命名为疏透结构林带,后者的命名则与林冠部分稀疏而  相似文献   

8.
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密切值法,于200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5种更新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在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以窄采伐带为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林带渐伐后林下更新方式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渐伐调整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可使其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224团几种典型结构和配置的防护林带进行林业调查,结合林带疏透度和防风效能,分析了各林带的防风效能。结果表明:其防风效益与树种配置、疏透度有密切的关系,乔灌混交林的防风效果优于乔乔混交林,并且乔乔混交林的防风效果优于纯林,防风效益最差的是灌木林。稀疏型林带防风效果最佳,平均防风效能为33. 69%,疏透型次之,平均为24. 29%,通风型和紧密型防风效果最差,防风效能分别为20. 05%、17. 91%。林带防护效能较好的疏透度为32%~47%。因此,林带结构应以稀疏型为主,以乔灌混搭(新疆杨×胡杨×柽柳)的配置模式进行防护林的营造。  相似文献   

10.
地瓜、花生套种双膜覆盖西瓜栽培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局王德民为解决发展西瓜生产与粮油争地的矛盾,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及效益,我们于1993~1995年在邹东山区丘陵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了地瓜、花生套种双膜覆盖西瓜栽培技术,在不影响地瓜、花生产量的前提下,干...  相似文献   

11.
季永华 《农家致富》2006,(23):36-36
五、林带疏透度模型及调控技术 根据林带结构与防护效应的相关原理,采用定性分析与近代回归分析结合的方法。建立林带疏透度与林带防护特征因子的最优化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防护林带的林学特征和气象学特征(透风系数为主),将林带划分为三类四种:一、紧密结构林带(透风系数小于0.4),二、疏透结构林带,(透风系数0.41—0.60),三、稀疏结构林带,包含:(一) 稀透结构林带(透风系数0.61—0.80),(二) 通风结构林带,(透风系数大于0.81)。本文以吉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部分地区为例,划分出:一、干旱防护林区;二、大风防护林区;三、风沙防护林区。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准确地测定防风林林带疏透度,建立林带疏透度与林带结构因子间的关系模型,为防风林建设及调整提供合理化意见。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取的防风林林带照片进行自动识别,通过Otsu算法自动将树木实体区域和孔隙区域分割,从而测定林带疏透度。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法建立疏透度与林带结构因子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采用Otsu算法测定林带疏透度的方法与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该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能够快速、准确测定防风林林带疏透度。防风林疏透度与林带行数、棵数、枝下比例、株行距、密度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构建疏透度与林带行数、密度间的关系模型:β=-0.060 1N-0.065 8ρ+0.810 9(R2=0.961 3,P=0.000 29)。根据建立的防风林林带疏透度与林带结构因子间的关系模型,可对防风林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化的指导,使其发挥更好的防护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风速流场分析方法对比乌兰布和沙漠绿洲5种典型配置结构防护林的防风效果,通过量化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分布特征,分析各林网内的风速统计参数,进一步优化防护林配置结构,以期为干旱区绿洲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板。  方法  在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防护林中,选取5种不同配置结构林带的防护林林网为研究对象(紧密型乔木林网1,疏透度为0.13;疏密型乔木林网2,疏透度为0.24;疏透型乔灌混交林网3,疏透度为0.27;通风型乔木林网4,疏透度为0.39;疏透型乔木林网5,疏透度为0.27),在林网内采集多点同步风速数据信息,结合地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特征、风速分布统计参数和防风效能等。  结果  研究表明5种防护林林网其防风效能范围各不相同,林网1为65% ~ 95%,林网2为67% ~ 85%,林网3为46% ~ 82%,林网4为44% ~ 67%,林网5为56% ~ 72%。其中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2防风效能在67%以上,具有较高的防风效益和节约水土资源优势;由2行乔木2行灌木混交林带构成的林网3,当防风效能为60%时,其防护面积是2行纯乔木林带(林网4)的2.47倍,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和应用推广前景。  结论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中由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和“窄林带,小网格”配置的乔灌混合林网均发挥了较好的防风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风害预防 受风害的果树易诱发病虫害。风害严重地区,最好在迎风方向营造防风林带,并加强肥水管理,促其根深叶茂,增加抗风能力。大风预报后,用绳子将果树扎在一起,待风过后及时解开。果树受到风害后,尽快将折断的枝条剪去。对倒伏的果树,扶直培土。如在生长早期受害,可施速效性肥料,并剪梢,促其重新发芽。  相似文献   

16.
玉米旱地宽厢宽带套种不同经济作物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宽厢宽带套种不同经济作物试验结果表明:套种余庆地瓜1号产值最高达43668.0元/hm^2,其余依次是西红柿、辣椒、花生、茄子、甘薯,净作玉米产值最低仅11844.0元/hm^2,说明旱地宽厢宽带适合套种作物有余庆地瓜1号、西红柿、辣椒、花生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闽南沿海木麻黄防护林下植被普遍稀少、林带结构简单的现状,对惠安赤湖林场马樱丹入侵木麻黄林形成的混生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樱丹侵入木麻黄林后,木麻黄高径生长量分别提高7.4%和14.0%,混生林防风效能增加10.9%,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一、风害预防 受风害的果树易诱发病虫害.风害严重地区,最好在迎风方向营造防风林带,并加强肥水管理,促其根深叶茂,增加抗风能力.大风预报后,用绳子将果树扎在一起,待风过后及时解开.果树受到风害后,尽快将折断的枝条剪去.对倒伏的果树,扶直培土.如在生长早期受害,可施速效性肥料,并剪梢,促其重新发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望江县农田林网的合理网格模式和林带结构,总结出望江县农田林网网格面积适宜在300-800亩弹性范围内;林带结构以疏透度0.3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0.
在风口干旱沙地,选用木麻黄惠安1#和澳C38两种无性系容器苗为种植材料,采取挖大穴整地、下客土、雨天行状造林,并设立风障,木麻黄造林保存率可达80%以上,年高生长量超过50cm,而且受风害较为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