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4年秋季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9月20日~10月9日对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丰度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6属68种(含4个变种、6个不确定种),主要为温带近岸性种,其中硅藻门有21属51种,占总种数75%,甲藻门有5属17种,占总种数的25%。硅藻门中角毛藻属(Chaetoceros)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种类最多,分别为1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33.33%)和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13.73%),甲藻门中以角藻属(Ceratium)为主,有10种,占甲藻总种数的58.8%。浮游植物数量平均为1400.00×104cells/m3。硅藻的平均数量为1392.69×104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99.3%;甲藻的平均细胞数量为7.31×104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0.7%。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90,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8。浮游植物密集区出现在调查区域的中部,靠近长江入海口水域。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ille)Cleve)、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 Grunow)、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Grunow)、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 Grunow)、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 Cleve)、窄隙角毛藻(Chaetoseros affinis Lauder)和旋链角毛藻(Chaetoecros curvisetus Cleve)。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的浮游植物可划分为:东北部组群、近河口组群和南部组群3个主要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2.
于2017年4、7、11月和2018年1月4个航次调查了桑沟湾浮游植物粒径结构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粒径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桑沟湾海域表、底层Chl-a浓度的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74?3.27和0.81?3.66 µg/L,平均值分别为(1.90±1.28)和(2.01±1.29) µg/L,存在极显著的季节差异(P<0.01)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从粒径结构来看,小型浮游植物是春季表、底层浮游植物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分别为54.05%和58.08%,夏、秋和冬季均是微型浮游植物占优势地位。冬季和春季微微型浮游植物的贡献率较小,但夏季和秋季的贡献率显著增多,夏季表、底层贡献率分别达24.46%和20.70%;秋季表、底层贡献率分别达35.88%和40.77%。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结果表明,温度(T)是影响浮游植物粒径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溶解氧(DO)对微微型浮游植物占总浮游植物的比例有显著影响;微型浮游植物所占比例受亚硝酸盐(NO2?)、铵盐(NH4?)等影响显著;小型浮游植物对总浮游植物的贡献主要受温度影响,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桑沟湾养殖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的粒径结构、准确评估滤食性贝类的养殖容量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2016年11月~2017年3月对山东日照阜鑫渔港紫菜(Pyropia sp.)养殖海域开展调查,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调查海区中无机氮(DIN)、磷酸盐(PO_4~(3–)-P)及硅酸盐(SiO_3~(2–)-Si)浓度均表现为自近岸海区到外海区逐渐降低的趋势;硝酸盐、SiO_3~(2–)-Si、PO_4~(3–)-P、DIN和溶解有机氮(DON)等营养盐的浓度均因月份的不同具有显著差异;调查海区营养水平总体为中营养型,浮游植物丰度为(0.049~3.031)×10~4 cells/L,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控于SiO_3~(2–)-Si和PO_4~(3–)-P的几率较大;该海区共检出硅藻门27属37种,甲藻门7属8种,金藻门1属1种,主要优势种为骨条藻(Skeletonema sp.)、角毛藻(Chaetoceros sp.)、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等;盐度的大幅降低和丰富的营养盐、氨氮(NH_(4+)~(-N))和PO_4~(3–)-P浓度的显著变化可能分别是导致1、3月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调查海区NH_(4+)~(-N)浓度和DIN/P值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非紫菜养殖区的负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而养殖区的负相关程度不显著,表明条斑紫菜(Pyropiayezoensis)养殖可能有利于降低该海域的NH_(4+)~(-N)水平和DIN/P值、提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及物种多样性,从而有利于防止赤潮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该海域环境保护、赤潮防治以及水产养殖活动的开展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海州湾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的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并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研究海州湾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及其时空变化,并通过构建 GAM 模型分析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州湾共有鱼类96种,隶属于2纲13目44科71属,其中Δ+的理论平均值为79.5,而Λ+的理论平均值为200.6.两个分类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这可能与海州湾海域鱼类的季节性洄游和环境因子的差异有关.通过 GAM 模型分析发现,水深和底层溶氧对Δ+具有显著影响,而水深、底层溶氧、底层水温和月份则是影响Λ+的关键环境因子.通过比较中国近海不同纬度海域之间的鱼类分类多样性指数,发现Δ+和Λ+均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说明纬度变化对鱼类分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详细了解北江鱼类群落结构,于2014年3月-2016年2月对北江鱼类资源进行了每月一次的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77种,隶属于8目16科56属。其中鲤形目44种,占总数的57.1%;鲈形目10种,占总数的13.0%;鲇形目8种,占总数的10.3%;其余的鳉形目、合鳃鱼目、鲱形目、鲑形目和鲻形目种数均少于5种。在全部77种鱼类中,只有(Hemiculter leucisculus)、鲤(Cyprinus carpio)和鲮(Cirrhina molitorella)三种鱼类属于年度优势种。典型对应分析(CCA)显示,水温(Tem)、溶氧量(DO)和盐度(Sal)是影响北江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9年在舟山近海进行的春季(4月)和秋季(11月)两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对舟山近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多样性指数)以及与水团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SPSS聚类分析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采用PRIMER软件分析春、秋季物种数量、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的差异,利用典范对应分析研究春、秋两个季节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及优势种更替原因,初步探讨春、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海水表层温度、海水表层盐度将春、秋两季研究区域分别划分为3个水团:杭州湾水团(1区)、上升流水团(2区)和舟山近海水团(3区),且3种水团对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影响显著(P<0.05)。1、2、3区水团春、秋季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平均相异性分别为71.04%、75.71%、91.70%,春季浮游动物的丰度大于秋季浮游动物的丰度(P<0.05),秋季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大于春季浮游动物的多样性(P<0.05)。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盐度是影响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温度、叶绿素a是影响季节分布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春季的低温、高... 相似文献
7.
8.
根据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4个季度的调查资料,采用冗余分析模型,分析报道了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鉴定浮游动物7门113属215种,种类数秋季最多(134种),丰度均值冬季最高(152.43 ind/m~3),生物量均值冬季最高(263.68 mg/m~3);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与水深、浮游植物丰度、透明度、表层水温、表层溶解氧和表层总氮显著相关(P0.05),其中水深是关键环境因子,其影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生态类群具有一定的生态分化现象,春季、夏季热带暖水种占优,秋季、冬季近岸暖水种占优,各季节生态类群受控的环境因子各异。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了进一步研究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本文根据2011年冬季(2月)、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在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 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并分析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7种, 隶属于2纲10目31科46属, 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主要优势种有方氏云鳚(Pholis fangi)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等。胶州湾鱼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的季节变化范围为1.02~1.65, 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36~1.73, 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61~0.76。方差分析表明, 丰富度指数的季节变化显著, 而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无显著性季节变化。单因子相似性(ANOSIM)分析表明, 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 方氏云鳚、六丝钝尾虾虎鱼、细纹狮子鱼、斑、赤鼻棱鳀和皮氏叫姑鱼等是造成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分歧种。典范对应分析表明, 影响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盐度和pH, 其次是底质类型, 条件效应分别为0.310、0.084、0.176和0.256。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为胶州湾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10.
为更好地了解河北省昌黎地区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2016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分别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采样,并监测了12种常规水质因子。结果表明,春、夏季航次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类群31种(属),其中桡足类12种、浮游幼虫类10种、腔肠类6种、糠虾类1种、毛颚类1种、被囊类1种。春、夏季全区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4 706个/m~3和138.2 mg/m~3)均高于夏季(4 239个/m~3和13.5 mg/m~3);春季优势种有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腹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abdominalis)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夏季优势种有双壳类幼虫(Lamellibranchiata larv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春、夏季均出现的优势种有2种,分别是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夏季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1.94和2.18)均高于春季(1.71和1.80);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盐度、水温、硝酸盐和透明度是影响昌黎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历史资料相比,昌黎近岸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及生物量呈下降趋势,其优势种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当前山东近海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对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有着较大影响。为探究山东近海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多样性水平的环境因子,实验基于2017年冬季在山东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整体与山东近海3个不同海域的物种数、辛普森多样性(Simpson’s index of diversity)、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 of diversity)、皮尔洛均匀度(Pielou evenness index)等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评估了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所构建模型的拟合优度并且探究两者间的依存关系,研究将山东近海分成3个区域并将分区作为空间因子加入到算法模型中。结果显示,山东近海的多样性水平空间分布上呈现半岛南部海域高于北方的烟威渔场及其临近海域、莱州湾渔场的趋势。物种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方差解释率达到77.46%和45.66%,而对Pielou均匀度指数的拟合效果较差。研究表明,无论整体海域模型还是分区模型,海底温度、海底盐度及海水深度等3种环境因子都是对多样性指数最为显著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碳源对海水水族箱脱氮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从而为系统高效运行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当初始硝酸盐浓度为100 mg/L时,分别以乙醇、乙酸钠、柠檬酸钠和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海水水族箱中硝酸盐去除效果达到99%所需时间分别为8 d9、d1、0 d和11 d。以葡萄糖和柠檬酸钠为唯一碳源时,水族箱中亚硝酸盐呈现出先积累再消耗的变化规律,亚硝酸盐峰值浓度分别为16.7 mg/L和17.6 mg/L,并分别在13d和11 d降解到0.1 mg/L以下;而分别以乙醇和乙酸钠作为唯一碳源时,水族箱中亚硝酸盐氮浓度均维持在0.1 mg/L以下。以乙醇作为唯一碳源时,水族箱中DO迅速下降,8 d时稳定在2 mg/L左右,分别投加其他3种碳源时,水族箱中DO始终维持在6 mg/L以上。除柠檬酸钠外,投加碳源后水族箱中浊度和pH未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近海贝类开放养殖水域中细菌种群分布规律以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及与水产动物发病的关系,本实验于2019年7—11月采集黄岛某开放养殖水域不同样点海水样本,分析不同水质因子(水温、盐度、pH、DO、叶绿素、氨氮、磷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动态变化,并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月份水样和栉孔扇贝组织样本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探讨了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水样本中细菌群落结构共检测到42个门,94个纲。由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放线菌门及厚壁菌门等组成,其中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主要包括γ-变形菌纲和α-变形菌纲。不同月份,细菌OTU水平多样性分析结果为11月>9月>7月>10月>8月;弧菌OTU水平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弧菌的多样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与水温的变化趋势一致,8月养殖区多样性高于对照区。RDA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μg/L)和亚硝酸盐的浓度(mg/L)对门水平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磷酸盐含量(mg/L)和DO (mg/L)对弧菌属水平的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扇贝组织样本细菌群落... 相似文献
14.
以“东海区虾蟹资源调查”课题在1998年8月和1999年2月获得的东海水文、虾类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参考资料,对东海北部海区(30°N以北、128°E以西)的葛氏长臂虾密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对硝酸盐浓度分布进行了研究。虾类调查采用单船桁杆式拖网扫海,调查时间与硝酸盐采样同步。结果发现:(1)硝酸盐浓度分布受长江冲淡水影响很大,夏、冬有别;(2)夏、冬季葛氏长臂虾的密度分布均与硝酸盐浓度分布成反比关系,且吻合较好;(3)葛氏长臂虾的密度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江冲淡水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Data on ope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cost-effective solutions for end-of-pipe removal of nitrate from land-based saltwater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RAS) are scarce but increasingly requested by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erformance of a (semi)commercial-scale fixed-bed denitrification unit using single sludge for treating effluent from a commercial, saltwater RAS used for production of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A fixed-bed denitrification reactor was fed continuously with 3-days hydrolyzed sludge from the commercial RAS, and was operated at different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s (HRTs; 1.82, 3.64, 5.46, or 7.28 h) or influent C/N ratios (3, 5, 7, or 10). Twenty-four h poole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inflowing RAS water and the hydrolyzed sludge as well as from the denitrification reactor outlet, and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nutrients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Nitrate removal rates increased consistently with decreasing HRT (from 64.3 ± 5.2–162.7 ± 22.0 g NO3-N/m3/d within the HRTs tested) at non-limiting C/N ratios, while nitrate removal efficiencies decreased (from 99.6 ± 0.3–58.2 ± 8.9 %). With increasing influent C/N ratios at constant HRT (3.64 h), nitrate removal rates increased until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as close to 100 %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denitrification reactor became rate-limiting. A maximum nitrate removal rate of 162.7 ± 2.0 g NO3-N/m3/d was achieved at a HRT of 1.82 h and an influent C/N of 6.6 ± 0.5, while the most efficient use of hydrolyzed sludge (0.19 ± 0.02 g NO3-N removed/g sCOD supplied) was obtained with a HRT of 3.64 h and a C/N ratio of 2.9. Removal rates of organic matter significantly and consistently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HRT and increasing C/N ratio. In addition, reducing HRT and increasing C/N ratio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emoval of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PO4-P.In conclusion, optimal management of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HRT and C/N ratio) in a single-sludge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discharge of nitrogen, organic matter, and phosphorous from land-based saltwater RAS and thus contribute to increased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6.
Bjorn Roth Sten Johan Sverre Johansen Jorma Suontama Anders Kiessling Odd Leknes Bjorn Guldberg Sigurd Handeland 《Aquaculture (Amsterdam, Netherlands)》2005,250(3-4):830-84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growth, size and season on the flesh quality of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Following smoltification, two groups of size sorted 0+ and 1+ smolts (four treatment groups in all) were measured for body weight and length in January, June and October 2002. The fish were stored on ice for 4 days before filleted and samples taken for flesh colour, fat/dry content, end pH, gaping score and texture shear force. Large fish upon smoltification grew faster during the first year at sea, while smaller fish grew faster during the second year at sea, resulting in similar weight at slaughter. Season showed the main influence on quality, where fish slaughtered in October had harder texture, higher fat content and redder colour compared to previous samples (P < 0.05). There were only min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ish slaughtered in January and June (P > 0.1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were detected as an effect of size or smoltification age when effects of season were accounted for in the statistical model. We conclude that the observed variation in quality was an effect of changes in growth with season. We recommend that actions aimed to halter growth prior to slaughter could be an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 to reduce seasonal quality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6—2017年4个季度烟威海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烟威海域4个季节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121种,其中鱼类79种,甲壳类36种(虾类20种,蟹类16种),头足类6种。优势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as)、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黄鮟鱇(Lophius litulon)、日本褐虾(Crangon hakodatei)。游泳动物种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为2.50~2.9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62~1.79,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55~0.59。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烟威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可以划分为3组:组1(深水组)、组2(浅水组)、组3(低生物量组)。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组间季节差异明显(P<0.01)。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细纹狮子鱼、黄鮟鱇、日本褐虾为组1主要典型贡献种,口虾蛄(Oratosquil laoratoria)、鳀、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为组2典型贡献种,组3典型贡献种在春季为日本褐虾和细纹狮子鱼,冬季为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黄鮟鱇和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其中组3站位全部位于水深超过50 m的海域,且主要贡献种都为冷水性、底栖习性物种,在夏、秋季时,组3内主要典型种贡献降低,因此归为组1。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为代表的甲壳类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和经济地位有着显著的增长,但其空间分布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尚不明确。为了解山东近海海域口虾蛄的栖息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6-2017年在山东近海进行的4个航次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广义可加模型以及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比较分析了口虾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口虾蛄的资源密度在季节间存在明显差异,夏季密度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近岸资源密度高于远岸,且由南到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模型分析表明,纬度、海水底层温度和底层盐度对口虾蛄的资源密度分布有显著影响。3种模型中,广义可加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准确性最好。本研究通过不同模型结果的比较,揭示了影响山东近海口虾蛄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关键环境因子的关系,旨在为口虾蛄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1年6~8月我国资源探捕船在摩洛哥南部沿岸海域(21°00'~26°00'N、15°30'~20°00'W)采集的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样本,测量其耳石的全长、宽度、背长、背宽、翼叶长和腹噱长,以此作为耳石的6个外部形态参数,利用方差分析研究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耳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翼叶长外,左右耳石的其它5个形态参数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雌雄个体间耳石各形态参数的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在不同叉长组间,耳石各形态参数的差异性均显著(P0.05),而且,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发现,叉长与耳石各形态参数的相关性均较大,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不同性成熟度间,耳石全长、宽度、背宽和腹噱长在Ⅳ期与Ⅴ期、Ⅴ期与Ⅵ期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耳石背长仅在Ⅴ期与Ⅵ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各期之间耳石背长差异性均显著(P0.05),耳石翼叶长在相邻各性成熟期之间的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性成熟和个体大小与耳石外部形态参数有一定的关系,并影响耳石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于2013年春季、夏季及秋季对威海南部近岸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进行调查,分析了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并利用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WQI)进行污染评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重金属含量与表层海水盐度、pH及化学需要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威海南部近岸海域表层海水水质良好,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受外源输入的影响较大;综合污染指数均远低于1,呈现从海岸线向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环境要素测值(pH、盐度及COD)之间相关性顺序为:As>Hg>Cu>Cd>Pb>Z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