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沛云 《广西蚕业》2007,44(1):26-26
一、桑园种植省力化技术要点 1、桑枝埋条快速成园技术.该技术是直接将枝条从桑树母株剪离,整条埋到已选择好的沙壤土或沿河冲积土地块中,给予适宜的条件,使埋下的枝条发育成为新的植株,可达到快速成园的效果.该技术操作简单,建园投资较少,当年埋条当年就可采叶养蚕,其群体整齐、根系发达、叶质优、抗旱能力强,是建设高产、优质、高效桑园及良种桑繁育的好方法,但该技术的应用对土质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桑树无性繁殖的原理,研究桑树埋条成园技术并与传统种桑建园技术相比较。结果表明,该技术操作简单、建园投资较少、当年埋条当年就可采叶养蚕,其群体整齐、根系发达、长势较旺、叶质较优、抗旱能力较强,是建设高产优质高效桑园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郭沛云  方忠 《广西蚕业》2006,43(3):67-68
省力化养蚕技术包括:桑树栽培、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上蔟等省力化技术。1桑园种植省力化技术要点1.1桑枝埋条快速成园技术该技术是利用桑树枝条的全能性和再生能力,直接将枝条从桑树母株剪离,整条埋到已选择好的沙壤土或沿河冲积土地块中,给予适宜的条件,使埋下的枝条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4.
陈俊骥  仲伟荣  杭太来 《蚕桑通报》2011,42(4):26-26,28
从2002年以来,我镇新拓桑园都采用了“当年栽植,当年成园”的快速养成方法。经过几年来的应用,“当年栽植,当年成园”快速养成技术更加完善。2010年冬我镇从浙江省海宁市调回新品种强桑1号数万株,动员蚕农运用“当年栽植,当年成园”快速养成的成熟技术,进行快速成园栽培。现将强桑1号快速成园栽培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嫁接体夏栽快速成园配套技术,可在不影响夏熟作物总产量的前提下,夏季用营养钵苗移栽大田快速建成桑园,每亩夏栽桑园可饲养秋蚕1.5~1.9张,达到栽植当年即可增收的目的。我市近三年栽植50.2hm2,证明该技术见效快,成活率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戎世芳 《江苏蚕业》2019,41(3):20-21
夏季桑树幼苗带叶移栽一步成园是一种针对春季缺少苗木、错过春季桑树栽植时间而又急需栽植桑树的一种建园技术。相比传统的大苗栽植和春季嫁接体一步成园方法建设桑园技术,具有快捷、省本、高效的特点,在最短时间内做到当年栽桑、当年成园,当年投产。  相似文献   

7.
凌川保  董春茂 《蚕业科学》1992,18(4):211-219
稀植新桑园绿枝水平压条快速丰产栽培技术。要点是:枝条平伏,埋条,摘芯,促进绿枝萌芽发根,增株、增条、增苗,形成配套技术。其建园投苗量减少约50%,当年产出提高80%,第三年形成公顷产茧1750公斤的桑园群体结构,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方法简便,实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介绍一种新的桑树嫁接体营养钵育苗快速成园技术,该技术建桑园成本低,成活率高、成园早、见效快、综合效益高。  相似文献   

9.
<正> 如皋县江安区农技站,在总结提高前几年采用湖桑苗埋栽成园的基础上,去冬今春全区新栽六千亩桑园中,有百分之四十的面积推广运用了此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群众称为这是省苗省本快速丰产的好办法。江安公社尤行大队五小队九亩一年生的埋栽成园的桑园,每亩平均新株达3800株(过密株拟适当疏去),总条数5722根,平均条长1.31米,总条长7530米,当年可收获秋叶2000—2200斤。用此法栽培的桑园,既可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楚州区在新桑园建设上,成功摸索出一套"成园快、投产早、收益多"的桑园快速丰产栽培技术,实现了当年栽桑(春栽),当年成林(667 m2栽1 000~1 200株,当年秋期养成有效枝条6 000根左右,产叶1 000~1 500 kg),当年养蚕(秋期667 m2桑可养蚕1.5~2张),当年收益(667 m2桑可收获茧款1 000~1 500元).现将桑园快速丰产栽培技术推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嵊县地区对栽桑养蚕有悠久的历史,特别对桑园的快速养成即“第一年栽种,第二年嫁接,第三年产叶,第四年定拳,边产边养”的栽桑法有经验。东升社快速养成的专用桑园 (土名山)0.11亩栽40株桑树。1956年嫁接39株(袋接又名剎头接)当年主干养成1.5尺、枝条3—5条。1957年夏伐产春叶114斤、每株平均2.14斤,夏叶产36斤、每株平均14.7两,秋叶估计能产70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桑园建设都要经过桑苗培植,栽桑成林,一般需要3~4年方可成园,不仅成园慢而且投资成本大,一直制约蚕桑发展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蚕桑科技人员经过反复实践.总结了一套桑树快速成园的捷径——嫁接体营养钵温床育苗快速成园技术。桑树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1)湖桑中晚秋水平剪条收获与片叶收获相比,工效提高2.2倍;条桑育给桑用工比片叶育节省40%以上;条桑收获后翌春产叶量此片叶收获增产6—26%。(2)中晚秋水平剪条收获时间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较好,翌春增产桑叶显著。剪条程度以剪除枝条总长度4/10左右为度(代替冬季剪梢)。(3)长势中等(每亩年产叶量1250公斤左右)和较好(每亩年产叶量2500公斤左右)的桑园虽中晚秋条桑收获均有上述效果,但长势好的桑园在9月下旬收获,枝条顶端留叶6片时,翌春增产26%,效果显著。长势中等的桑园收获后枝条顶端留叶4片效果较好。但无论哪类桑园,剪伐收获时枝条不留叶的翌春产量比对照区(常规片叶收获)下降11~14%  相似文献   

14.
徐广泽 《蚕桑通报》2004,35(3):51-52
用桑树绿枝水平压条的方法拓桑,就是按适当的株行距低密度栽植桑树,并对新栽的桑树采取低干剪定,将春发枝条在株距间与地面呈水平进行压条,培植新株,从而达到增加桑园密度、快速成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区大面积推广杂交良种桑沙2×109均是采用杂交种子育苗移栽的有性繁殖办法.1985年冬、1986年夏容县部分农民利用沙2×109杂交良种桑枝条不经予措处理直接大田扦插繁殖桑园二十多亩,成活率达75%以上:并且做到当年插枝、当年养蚕、当年收益.实践证明利用插枝办法繁殖沙2×109是一条加快桑园发展的好办法.现把我们实地抽样调查结果提供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利用植物再生机能,剪取桑树枝条埋入土中,使它发根生长,是陕西安康县快速培育桑苗的先进方法。培苗时间短,当年可育成大量的品种苗,成本低,可利用夏伐桑条,土地、人工、肥料省,桑苗健壮、完全符合多快好省的生产方针,本区决定大面积推广。全区已春埋桑条280万条,计划夏埋74万亩5亿8千万条。根据今年5月13日专署试验桑地春埋桑条的观察,全部发芽开叶3—5片。嘉兴塘汇乡徐王社试验地3月26日春埋的湖桑,其中三条已发根一条,根长半寸,专署机关内的试验地3月24日春埋的湖桑,其中六条已发根一条,其它各条切口韧皮部与木质部间已发生愈伤组织,枝条皮色转黄,即将发根。事实证明:凡枝条粗壮,从基部剪伐,用“二四地”生长素处理,埋入地面下三寸左右,土壤疏松,保湿性大,  相似文献   

17.
<正> 尼龙温床培育成桑苗后,移栽到夏收后的麦荏田中,当年建成新桑园的方法,我们称其为接麦移桑建园法。1989年我们在全县6个乡镇推广面积达3000多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个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出苗早,易齐苗,成活率、成园率高,当年育苗,当年成园,当年投产,投资少,效益高,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既建设了桑园,又增收了一季粮食,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18.
1 桑树埋条繁殖  桑树埋条繁殖是利用桑树枝条的全能性和再生能力,枝条从桑树母株剪离,整条横埋到土中,给予适宜的条件,使埋下的枝条发展成为新的植株。桑树埋条繁殖与压条繁殖及插条繁殖均不同。压条繁殖是将桑树枝条压埋到土中,埋下的枝条还与母树相连,待枝条发根长芽后才剪离母树,转变为新的植株,1根压条可繁成数个个体植株。插条繁殖是将枝条剪成一段段插穗,竖插或斜埋地里,以后转变为新的个体,1根插穗为1个个体植株。埋条繁殖所埋下的枝条(即茎)都转变成根,并长出数个桑蔸(即根部以上长枝条的主茎),每个桑蔸都能发芽长梢长叶。2 桑…  相似文献   

19.
<正> 铜山县棠张公社八一年采用“丛栽法”拓植桑园350亩,获得成功。达到了当年栽桑当年丰产的目的(栽培方法、技术处理措施,见八一年第四期《江苏蚕业》)。当年全社平均亩产茧在70斤左右,收入超过100元,加之间作其它作物一般收入都在200元左右,比常规栽桑提高效益二倍,经过一年实践的证明“丛栽法”桑园符合高效益、快速成园的要求。对蚕桑生产的快速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八二年该社采用“丛栽法”又扩植桑园450亩,我县其他各社也相应有了发展。为了不断地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市在一步成园栽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地研究探索,在桑苗嫁接时间、温床育苗方法、树型养成、移栽时间上突破传统的方法,创新形成了嫁接体早春温床育苗一年成园这一桑树速成丰产栽培技术,成功地解决了一步成园成活率不稳定、积温不足、茬口矛盾突出等弱点,实现了当年育苗、当年栽桑、当年成园收益的目的。采用此项技术新拓的桑园,当年秋季可亩饲养蚕种1.75张,产茧60kg,达到了丰产桑园的性能,1998。1999两年在全市共推广了11020亩,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试验调查,该技术与栽苗、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