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就当前茶叶产业机制建设不断成熟,如今茶文化传播与茶品牌已经成为茶叶产业经营建设中的重要元素,可以说,成熟的茶叶产业建设离不开茶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以及茶叶品牌系统化建设。本文拟从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认知入手,结合茶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3D立体画艺术的具体内涵,通过具体融入当前茶文化传播与茶品牌建设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3D立体画艺术在茶文化传播与茶品牌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于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活动而言,完善的茶文化理念元素融入,不仅关系到整个茶叶产品的内涵与层级,更重要的是,此时茶叶产品已经不是简单的茶叶,而是融入了文化理念。本文拟从地方特色茶文化的特点内涵及传承价值分析,结合当前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结合品牌定位、设计元素应用等元素的具体应用要求分析,从而探究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过程中的传统水墨元素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起源于我国,具有悠长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国人酷爱饮茶,经久不衰。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茶文化也受到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打造本土茶叶品牌已经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茶叶包装设计是塑造茶叶品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打造具有本土和地方特色的典型包装设计尤为重要。茶叶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应具有其自身的文化特性,这种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出茶文化的特性和商业信息的视觉识别,使其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具有较高的传播效率。云纹图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本文经过大量调研,结合相关文献,针对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云纹图案在茶叶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的策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吉祥云纹与茶文化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绚丽文化瑰宝,将吉祥云纹与茶文化进行有机组合,既能够彰显我国传统文化又能够为茶品牌注入双重文化特色,基于吉祥云纹与茶文化的双重文化积淀,我国的茶品牌便不再是单纯的商业属性,还具备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属性,其自身价值也会得到显著提升。本文主要讲述了吉祥云纹在我国茶叶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我国茶叶品牌的发扬光大提供一些可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聂群华 《福建茶叶》2016,(11):231-232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茶产业不断壮大并逐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对于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茶叶相关产品的文化特性逐步成为茶叶企业竞争中的关键因素,开发茶叶产品的文化价值并将其作用于茶产品的茶品牌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基于此,本文结合茶文化与茶品牌经济的关系,茶文化在茶品牌经济中的作用,探讨如何以茶文化促进江西省的茶产业品牌经济的发展,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为相关茶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与茶叶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茶文化在品牌经营中的品牌名称的策划、品牌的推广构建以及营销中的作用:带动茶的消费、促进茶的出口、增加茶艺的内涵,提升生活品位三个方面,论述了茶文化可以增加茶产品的附加值;.阐释茶文化可以和旅游业相结合来发展茶业休闲产业,实现茶叶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这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茶叶广告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不论是在我们在电梯里看到的茶叶海报,还是在报刊杂志上出现的某品牌茶叶宣传,亦或是多媒体茶叶视频广告、网络悬浮式茶叶广告等都是属于茶叶广告的重要表现形式。由于茶文化本身就是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广告的设计内容中通常都会占据一定的比例。本文立足于茶叶广告设计层面,简单介绍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并对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做了探究,最后总结了几条针对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广告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方案,希望可以为现代茶叶广告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茶是承载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之一,茶文化品牌的发展和传播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拼配是茶叶加工中的重要工艺,是提升茶产品品质、丰富茶产品种类的重要技术.本文从大红袍茶叶拼配技术的现实意义出发,依据大红袍茶叶拼配技术的具体实践,探讨拼配茶的茶文化品牌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可以通过挖掘文化底蕴、打造...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然而,长期以来,存在重茶叶生产轻茶叶营销的问题,这不利于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无法突显出我国茶文化的特色和风格。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网络技术成为了各行业的有力"武器",茶叶企业也应当借助于信息化的网络技术和平台,为自身的品牌茶叶营销添加助力,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网络时代下的茶叶营销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张亚冬 《福建茶叶》2016,(5):216-217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叶种类繁多,不同茶叶有着不同的茶性特点和功能。本文通过对茶叶包装中摄影艺术元素的技术分析,进一步了解摄影艺术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彭晨 《福建茶叶》2021,(1):109-111
英语教育属于一种双向互动的特殊文化教育,把中英茶文化比较加入到英语教育教学进程中,能够彰显文化语境具有的位置,加强现代学生们的语感,提升教育成效和教育质量.故而,本文简要阐述了中英茶文化茶叶、茶具、饮食、内痔层面存在的差异性,并提出中英茶文化比较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机制实现了全新构建。当然这一时代背景也对茶叶企业发展产生了深层次影响。对于当前茶叶企业的整体经营发展来说,其不仅仅需要技术设备更新,也要注重现代思维的合理融入。本文拟从当前茶叶企业品牌建设的问题及不足分析入手,结合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茶叶企业品牌建设影响理解,通过分析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从而深度分析信息时代下应用茶文化体系建设茶叶企业品牌实施思路及其竞争力提升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移动商务环境下,茶叶品牌的市场竞争日益增大,茶叶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要加强茶叶和茶文化的营销活动。开展茶文化营销对于提高茶叶企业知名度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研究了在移动商务环境下,茶叶企业的茶叶与茶文化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水墨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宝贵的财富。中国传统水墨画中不仅体现出意蕴深远的绘画情境,更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髓。茶文化同样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水墨文化在气韵、思想上呈现出一脉相承的特点,因此,在现代茶文化发展中,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将水墨元素融入在茶包装设计中也逐渐成为商家打造自主品牌的重要方式。本文从茶文化和水墨元素的关系出发,对中国传统水墨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应用途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杨若仪 《福建茶叶》2023,(10):45-4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推广茶品牌能够拓展茶叶行业的影响,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力,将我国茶文化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本文剖析了茶品牌推广的现状,阐述了新闻传播学助力茶品牌推广的意义并具体分析了新闻传播学在茶品牌推广中的具体作用,希望能够为推进新闻传播学在茶品牌推广中的作用发挥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使得茶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树立茶叶产品品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对茶叶包装设计进行创新变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先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再探讨茶叶包装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意义,以及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希望能给开展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工作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7.
金妍 《福建茶叶》2016,(3):206-207
茶文化作为传统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意境幽远,是茶叶包装设计的灵感源泉。本文从图案、色彩和文字三个方面,对茶文化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体现予以分析,并指出设计者应当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相融合,使茶叶包装展现出强烈的民族性、文化性与时代性,打造坚实的民族茶叶品牌,将茶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胡国锋 《福建茶叶》2016,(8):159-160
茶叶包装设计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极具地域特色和商业气息的文化形态。本文以信阳茶叶为例,通过对信阳茶叶品牌中的云纹设计的分析,对信阳茶叶包装品牌的设计创作模式进行探讨,进而为茶叶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更积极有效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化,已经完全融入现代民众生活之中,人们讲究喝茶品茶,不仅对茶叶自身的品质、口感有更加多元和高品质的要求,对茶叶的包装设计也更追求迎合现代的审美观念,在体现茶文化的同时,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艺术性设计。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其在所在领域的重要意义,旨在提高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设计水平,促进中华茶文化的继续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静 《福建茶叶》2016,(10):234-235
在中国,茶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茶叶广告不仅是中国做成茶叶强国的战略措施,也是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茶叶广告翻译在中国茶叶广告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目的论为视角,探讨了中国茶叶广告的翻译策略,以促进中国树立强大的茶叶品牌。同时,将中国茶品译入外邦文化,有效地做到在不同文化中传播中国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