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品读英美文学很多作品,都可以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体会茶的味道。不论是中国茶平淡安静,还是英国茶文化的恬静安谧,都融入到了英美文学作品中去。但不管是中国的茶文化,还是英国的茶文化,它们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在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中都显示出巨大的文化力量。英国茶恬静安谧,美国茶兼容并包,这些都深深地影响到了作家们的文学创作。但从总体上看,整个英美文学受中国茶文化和英国茶文化影响较深,因美国茶文化受到英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可以归拢到英国茶文化的范畴。所以探讨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茶和英国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影响,不管是在散文、诗歌、小说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际上,文学作品创作与文化内涵之间有着直接关联。而探究茶文化对整个英美文学创作的具体影响,将为当前我们认知英美文学作品体系,并且探究茶文化的传播机制提关键指引。本文拟从英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内涵特点分析入手,结合英美文学的创作特点及内涵分析,从而具体探究茶文化对英美文学创作与表达所具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中国文化而言,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加是中国独有的物质文化财产。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欧洲大陆,就立刻在欧洲大陆风靡,尤其是英国,对于茶文化的喜爱也让茶成为英国贵族的生活必需品,在英国的更是具有特别的社会意义,象征着贵族地位和财富,也成为后来英国作家小说中的常客,更是为诗带来灵感。茶文化在时代发展的积淀中逐渐具有文学性,也对英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文学性和英美文学的内涵分析,探讨茶文化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发源于中国,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传入西方。茶文化体现在茶与社会、历史、艺术和文学创作的各方面,尤其是在英美文学方面影响深远。本文研究英美国家茶文化形成的背景与发展,分析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具体表现和应用,对茶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都有着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守锐 《福建茶叶》2023,(5):196-198
文章简述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源流及其中展现的茶文化特征,进一步探讨英美文学创作特点和茶文化对其的影响,按照文学形式,分别叙述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戏剧作品中的关联性表现,并提出相关的实践体现。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属于人类的宝贵遗产,文学同样属于人类的精神财富。英美文学海纳百川、无所不容,在内容和气韵上呈现出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文化胜景。尽管英美文学存在同根同源,但在进行英美文学中茶文学差异对比研究时还是应该将英美文学区别开来,这样的处理才能使得茶文化之间的对比更加清晰明了、一目了然。当然,人类的茶文化也存在不同的内容。就全球目前来看,对英美文学造成重大影响的茶文化主要有中国茶文化、英国茶文化和美国茶文化。这三种文化形态共同造就了英美茶文学的勃兴和灿烂,同时也造成了英美文学的千差万别。因此,要想解读英美文学之间的差异和不同,便要着重分析三国之间茶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最具代表性西方文学的要数英美文学,介于英语体系导致英美文学同构性明显。在西方国家,认为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因茶引出的中国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随着世界文化交融,西方茶文化体系逐渐成立,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而西方茶文化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不仅仅是器具等方面的描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更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题材与线索,不断促进了世界文化交往,对中西方茶文化的传承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英美文学比较研究中,根据各自茶文化的区别来建立起研究路径,则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好方法。就不同茶文化的影响而言,其可以从:茶文化呈现出英美国家的社会生活特色、茶文化构成了英美国家社会意识的缩影、茶文化反映出英美文学作品内容的风格等三个方面来认知。其对应中国文学创造的启示包括:根据茶文化来考察地域特性、根据地域特性进行艺术提炼、茶文化与文学创作同步进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对于英美文学来说,其中所彰显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文学作品创作,更是相关文化内涵的深度呈现。英式红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生动诠释与表达,无论是该文化体系的形成背景,还是相关文化思维,其中都有着层次而系统化的代表。本文拟从文化与文学的内在关联性影响认知入手,结合英式红茶文化的价值内涵诠释,通过研究英美文学的创作风格,从而全面探究英式红茶文化对英美文学创作的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有效增加了茶文化的魅力与神秘,对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索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与翻译,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笔者从茶文化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茶文化的隐喻功能以及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与翻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英美文学中茶文化隐喻对发展英美文学的作用,最后探究了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与翻译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邹灿  向敏 《福建茶叶》2016,(8):362-363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确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随着茶文化远涉重洋,西方很多国家中拥有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茶文化体系,其中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这两个国家对茶的热衷,使得茶文化在国内迅速普及,并且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各个领域。英美茶文化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也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红茶文化。红茶文化不仅对英国人的生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美国人也同样如此。正是因为这样,红茶文化对英美文学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以红茶文化为切入点,对英美文学中的茶文化进行几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事实上文学作品与文化之间密切相关,茶文化是我国历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影响力,许多诗人和文学作家均通过茶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因此,本文剖析了茶文化在英美文学中的源流基础上,深度解读英美文学的创作特征与内涵,并探究了茶文化思想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茶叶从中国逐渐传入英国和美国后,形成了独特的英美茶文化,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本文通过英美茶文化的发展概述及茶文化特色介绍,研究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探讨茶文化与英美文学作品关联性,阐释英美文学作品对茶文化的解读和发展的贡献,展示英美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赵宇 《福建茶叶》2016,(9):388-389
英国是全世界红茶消费量和进口量最多的国家,饮茶已经成为英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英国人长期的饮茶过程中形成了高贵、典雅、独具特色的红茶文化,对英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家庭伦理、消费习惯以及文学创作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红茶文化与文学的结合,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进一步推动了英国茶文化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祖先在远古时代就开始种茶,并将种茶技术传播海外,逐渐中国茶形成一种文化,茶文化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茶文化对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英美文学本就难懂,许多大学生对其中的多元智能理论更是缺少了解,导致对英美文学历史的理解失误和不当。所以在英美教学中渗透茶文化成为一种教学途径,茶文化在英美文学的渗透过程中,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特殊途径,可以在英美文学教学构建中渗透,还可以从学生对多元智能理论和英美文学的兴趣中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16.
在多元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对英美文学教学所面临的最重要形势就是教学内容要丰富,要与时代相结合,因此在开展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向学生讲解相关英美文化,更要全面融入茶文化内容,通过丰富文化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具体认知和学习兴趣,提升其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优化英美文学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全面了解。本文拟从当前英美文学教学状况极其存在问题分析入手,结合教学不足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探索将茶文化融入到英美文化课程教学的相关思路及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长期的对外经济和文化往来中,传统茶文化也实现了向西方传播发展。因为文化背景和根源上存在差异,茶文化在西方国家表现出和我国茶文化完全不同的外在特征和价值内涵。文学是文化的表现手段,西方茶文化与英美文学的融合,直观反映出茶在西方社会体系中的地位。本文将从西方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说起,阐述西方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浅议西方茶文化和英美文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源于中国,在文化全球化的驱动下,中国茶文化也逐渐走向了世界。尤其是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具有体系的茶文化系统,并且在世界文化领域占据一定位置,同时也对其国内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茶文化文学性为内容,对其与英美文学关联性进行几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学性,对文学作品创作、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英美茶文化及其与中国茶文化的差异,然后基于英美文学作品分析了茶文化的文学性在英美地区小说、散文、诗歌等中的具体体现,探索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茶,早已经不再单纯地作为一种饮用品而存在。早在几百年前,茶由中国传入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此时,茶已经成为一种物质文化形态,成为贵族展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成为作家的小说中最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变为诗人在壁炉前,创作灵感的催化剂。在英美文学中,茶无时不刻不在展现它自身独有的文学性。本文就从茶文化中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的关联性这一领域展开研究,深入探析在英美文学与茶文化中的文学性是怎样的交织和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