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白雪莹 《福建茶叶》2023,(5):108-110
劳动教育是当下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对于幼儿劳动教育也愈发重视。但是当下的幼儿劳动教育缺乏“真实”情境,幼儿“获奖式”“任务式”意识为主,劳动习惯培养方式“形式化”,学前劳动教育资源较少的困境,急需解决。“茶”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特色,其中蕴含的文化在教育领域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支持,八宝茶作为一种地方特色茶叶,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以“茶”为媒介,作为一种新视角进行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社会对于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优秀大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再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优秀的人文素养也成为衡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然而,现阶段高校美育教育还存在着认识片面、资源不足、模式陈旧等突出问题。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的茶文化,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学、艺术和礼仪美育功能,将其融入高校美育教育中,以茶文化之美感染学生,塑造其良好的品德与审美意识,引导其发现美,追求美,进而创造美,有利于高校美育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杜会香 《福建茶叶》2023,(6):131-133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和实践育人和劳动育人的内容,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福建省茶文化底蕴浓厚、茶文化遗址和茶文化相关产业十分丰富,探索茶文化融入福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究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易经》上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一词,就是从这儿来的,它的意思是按照人文来进行教化。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主要有三种含义:①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6.
如今,高校教育要求越来越严格,加强学生社区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打造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园区。“一站式”学生社区不仅具有交互性,还具有共享性,不但能够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共享和互助平台,还能形成新的教育圈层,促进学生社区教育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大量教育实践表明,将茶文化融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当中,能够起到全方位育人的作用,形成系统的学生社区教育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陈晓丽 《福建茶叶》2022,(2):248-250
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工作开展,需要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主要目标,各大院校纷纷开设思政教育课堂,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哲学思想.在现代化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融入茶文化的主要内容,能够拓展传统的课程实践路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思政教育的本质来看,要以...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茶文化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中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高职院校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茶文化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作用,本文从引言入手,对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现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的探析了新时代茶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意义,最后探究了新时代茶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茶文化中的内涵的重要性,并加以选择的运用到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上。师范专业学生,未来也将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因此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抱负,健全人格修养、完善师德塑造,是十分必要的职前准备。本文将从师范专业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说起,结合茶文化精髓,探讨将茶文化融入到对师范专业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去。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肩负着振兴祖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所以对于大学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可谓是重中之重。为此,在大学校园里必须要开设一些课程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授,借此来培养我国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文化的选取上,相关研究人员一定要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对茶文化的内在价值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将茶文化的教育与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优秀文化的引领可以使得我国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对于塑造新时期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新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是加强学生自我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重要教育方式,其教育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基于茶文化以文化人的内在特性及其应用价值,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有必要在理念、教材、教学、校园文化和实践素养形成等方面予以融入和契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深入阐述了传统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传统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探讨出三种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3.
闽南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因此,文章从多个方面对闽南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展开探讨,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茶文化如何成为高职院校廉洁教育的有力工具。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强调谦逊、尊重、礼仪,与廉洁道德教育的核心理念相契合。文章首先介绍了茶文化和廉洁教育的内涵,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关联。随后,文章强调了将茶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弘扬传统文化、培养道德品质以及增强廉洁意识。然后,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廉洁教育的不足之处,包括缺乏实践与体验、文化元素和跨学科融合。最后,文章提出了将茶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廉洁教育的路径,包括将茶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组织实践活动以及课堂教育中融入相关内容。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培养谦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及增强廉洁意识,为未来的职业和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文章强调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廉洁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不但蕴含着深刻而富有影响力的儒释道文化,更是中外文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许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已经逐步将传统文化尤其是茶文化融入其中,其所蕴含的广泛的哲学思维、丰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与当前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的深刻思想一脉相承。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与深刻性,丰富其人文性,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就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进行探讨,帮助高校找到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点,扩大教育外延,提升教学水准。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对我国国民的性格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独立个体对内外部环境的心理反应及对内外部环境拥有良好的适应状态。将茶文化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生命意义感,有助于培育人们积极的心态,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向守才 《福建茶叶》2021,(4):251-252
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更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茶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思想、丰富内涵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培养坚实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有广泛的促进作用,也是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举措.因此,将茶文化渗透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本文在阐述了茶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就茶...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受多元文化思想冲击严重,多元文化思想的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处在迷茫时期的当代大学生点燃了一盏照亮人生的明灯,茶文化中的有益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茶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探索,给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找出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拥有2000年的饮茶史,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幼儿园教育可以借助茶文化建设特色的园本课程。幼儿园可以将茶文化作为重要导向,引发幼儿对茶产生浓厚兴趣。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构建原本课程内容,灵活运用社区资源,丰富园外茶文化实践活动;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幼儿参加茶文化实践活动等方式将茶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中。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体系中特殊的存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特色,对当前思政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茶文化可为思政课堂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利用文化内涵优化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为此,本文分析茶文化在思政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和意义,具体提出教学实践的路径,为茶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