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以超级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和中粳稻"南粳45"为材料,于水稻始穗期叶面喷施我们配制的一种新型生长调节剂,研究了水稻干物质运转、籽粒充实、产量性状及稻米品质性状的情况。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叶面喷施该生长调节剂显著提高了稻茎中同化物质的运转率,促进了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的运转,从而提高了水稻籽粒的结实率、充实度、千粒重及每穗粒数,进而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理论产量分别增加了16.89%和11.06%;使用该生长调节剂亦显著降低了籽粒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了水稻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籽粒中粗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玉米高产优质栽培,以先玉335为材料,硅肥浓度设置4个梯度,即0,100,200和400 mg·L~(-1),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对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面喷施硅肥浓度的增加,玉米株高、茎粗和产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其中当硅肥喷施浓度为200 mg·L~(-1)时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10.42%,茎粗增加20.33%,产量增加6.22%,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穗粗、百粒重、秃尖长、行粒数和穗粒数差异显著,穗长和穗行数差异不显著;品质性状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油分、粗蛋白质和粗淀粉含量随着叶面喷施硅肥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喷施浓度为200 mg·L~(-1)时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66.44%、25.23%、6.62%、4.23%和7.02%。可见,叶面喷施硅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籽粒品质和产量,生产中推荐喷施浓度为200 mg·L~(-1)。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小麦穗部性状,减少不孕小穗数,构建合理的产量构成因子。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施天达-2116(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天达-2116能够增大籽粒体积,籽粒饱满指数增加;基部和顶部的穗粒数增加;提高产量,增产幅度达2.25%~9.38%。其中,以叶面喷施500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种类硒肥对小麦富硒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西中部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中麦175’为材料,在开花期叶面喷施3种不同种类硒肥(无机硒肥、有机硒肥、纳米硒肥),对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形成、籽粒硒积累、硒强化指数等进行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小麦开花期叶面喷施硒肥较不喷硒植株干物质量显著增加,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显著提高,达5.7%~10%,且以喷施有机硒肥最高;成熟期各器官硒含量及其累积量显著提高,籽粒中硒含量达236~275μg/kg,均达到富硒稻谷标准。喷施有机硒肥较纳米硒肥和无机硒肥成熟期茎、颖壳+穗轴及籽粒硒含量及其积累量显著提高,叶硒含量及其积累量显著降低;籽粒中硒代蛋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硒酸盐降低。此外,喷施纳米硒肥和有机硒肥植株和籽粒硒强化指数均显著高于喷施无机硒肥,且籽粒及籽粒有机态硒强化指数均以喷施有机硒肥显著最高。综上所述,小麦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有利于通过提高千粒重提高产量,有利于促进植株中硒素向到籽粒中运转,有利于减少籽粒中无机态硒积累,促进有机态硒积累。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盆栽模拟试验研究叶面喷施赖氨酸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赖氨酸有利于水稻植株的生长和稻穗的形成;在抽穗期叶面喷施赖氨酸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了3.38%、1.70%和3.56%,但差异不显著;同时,抽穗期叶面喷施赖氨酸能提高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长宽比,有效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改善稻米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增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以喷清水为对照(CK),设置单独施用海藻素以及以相同用量的海藻素分别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于水稻拔节孕穗期进行3次叶面喷施,比较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水稻在产量、分蘖、株高以及地上部干重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海藻素后水稻产量提高9.4%~36.9%,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加;海藻素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施用后的效果更好,较单独施用海藻素增产12.9%~25.1%,其中以添加海藻素和复硝酚钠处理增产最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重的增加;海藻素+胺鲜酯处理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海藻素+芸苔素内酯处理可促进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在水稻开花期叶面喷施一次重金属螯合剂2,3-二巯基丁二酸(DMSA)调控Cd经水稻韧皮部向籽粒中转运,评估将DMSA作为降Cd叶面调理剂的可行性。田间试验过程中,以DMSA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区试验法研究了DMSA对Cd及部分矿质元素在水稻不同器官中分布的影响,探讨了DMSA阻控Cd向水稻籽粒迁移转运的机制。结果表明:在晚稻开花期叶面喷施一次DMSA,可使晚稻籽粒中Cd含量降低15.84%~46.09%,穗轴中Cd含量降低10.03%~41.41%,穗颈中Cd含量降低9.13%~28.46%,顶端第一节中Cd含量降低18.30%~38.32%,对其他器官中Cd含量无显著影响。水稻籽粒Cd含量与DMSA喷施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是当喷施浓度超过4 mmol·L-1时籽粒中Cd含量则不再持续降低。喷施DMSA降低了籽粒中Mn含量,但是对其他矿质元素如K、Mg、Ca、Fe、Zn的含量则无显著影响。喷施DMSA显著降低了水稻成熟期旗叶Cd向顶端第一节的转移系数,同时Cd由穗颈向穗轴中的转移系数也表现出降低趋势。据以上结果推测,在水稻开花期叶面喷施DMSA,主要是通过与水稻叶片等组织中的Cd2+形成螯合物来降低Cd向籽粒中的转运。喷施DMSA同时降低晚稻籽粒中Mn含量,是否表明影响了Cd、Mn公用转运基因Nramp5的表达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肥力高对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肥力高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株高增加2.08cm,茎粗增加0.31mm,穗长增加0.27cm,小穗数增加0.97,穗粒数增加3.93,不孕小穗降低0.68,千粒重提高0.98g,平均增产22.34%。肥力高对小麦株高、茎粗、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的影响为叶面喷施>拌种,对不孕小穗和千粒重的影响为拌种>叶面喷施。小麦植株性状达预定目标和产量≥4500kg/hm2的肥力高用量为拌种5.45~15.43kg/hm2,叶面喷施浓度9.48~20.78g/kg。  相似文献   

9.
硅肥是一种很好的品质肥料、保健肥料和植物调节性肥料,水稻是对硅需求量大的作物之一。近年,硅肥在江苏省水稻生产中的应用面积不断扩大。为明确叶面喷施硅肥在水稻生产中的施用效果,2022年在泰州市现代农业开发区开展田间肥料试验,本文以江苏省主栽品种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计常规施肥和“常规施肥+硅肥”两个处理,在水稻主要生育期叶面喷施,通过调查植株性状,研究硅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喷施45 kg·hm-2硅肥可分别有效提高亩有效穗1.8万、实粒数9.2,显著增加水稻产量399 kg·hm-2;可以改善稻米品质,分别提高糙米率、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1.36%、1.39%、0.08%,分别降低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0.04%、0.25%;能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肥利用率;与常规施肥相比,喷施硅肥处理的水稻籽粒和秸秆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0.12%、0.05%、2.97%。  相似文献   

10.
叶面喷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稻齐穗期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不同养分的肥料 ,研究对水稻结实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喷肥处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实率、降低秕粒率 ,增加千粒重、改善稻谷碾磨品质的作用。其中喷施 2次 0 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 2~ 3次 1%尿素 + 0 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的效果较好。叶面喷肥对稻米蒸煮品质及垩白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3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杂交粳稻(包括籼粳交偏粳型杂交稻、籼粳交偏籼型杂交稻和粳型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方式,系统比较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表现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杂交籼稻相比,4年杂交粳稻的实产增产率为19.20%-28.95%,常规粳稻实产增产率为9.21%-12.17%;通过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形成足够的总颖花量,并有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粳稻综合改良产量结构获得高产的基本途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生育期亦延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17.1 d,常规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9.5 d。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不同生育阶段温光利用率均表现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最多,分别为3713.3℃、931.9 h、90.9%、93.5%。【结论】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差异大,适宜的粳稻品种可充分利用生育期长优势,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最终提高产量。据此按照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双季稻接茬特点与热量条件以及栽培轻简化机械化的需求,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晚粳稻高产品种,供大面积生产选用,即甬优538、甬优8号、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长江19、长江21、小叶迟熟、镇稻5108。  相似文献   

12.
杂交稻、糯稻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稻瘟病的控制新技术。[方法]以冈优晋恢1号和本地糯谷为材料,对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进行了探索。[结果]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技术,对叶瘟、穗颈瘟均有明显的控制效果,而且增产、增收。[结论]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技术在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水稻生产对稻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目的是分析在大田生产上,转基因水稻对稻农的影响。利用对2002-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的17个自然村32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估算了农药施用和产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种植转基因水稻可节省农药施用量达60%以上,能显著挽回由于虫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同时能减少农民因施用农药而引发的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14.
早稻分蘖化学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出能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的实用化药剂,1999年早季对不同配方的分蘖调节剂进行了大田控蘖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化控制普遍具有较高的控蘖强度,无效分蘖减少,成穗率提高,但以不同类型药剂组配的调节剂表现的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复方优于单方,其中以1号药剂复配的调节剂控蘖强度大,每穗粒数多,但有效穗较对照减少;以2号药剂复配的调节剂控蘖强度较大,穗穗粒数较对照略有减少,但有效穗数差异很小,而以1-7号药剂复配的部分调节剂,以C105,C145,C025,C175,C125和C135的控蘖强度大(较大),水稻成穗率高,每穗粒数增加,结实性状好,有效穗数差异不明显,对纹枯病的田间抗性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工注射接种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共鉴定了16个粳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温室人工接种结果表明,16个供试品种中鉴定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1、4、3、6和2个;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在两地有一定差异,其中在永修鉴定结果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1、3、3、6和3个,在修水鉴定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3、2、3、7和1个。综合人工注射接种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的结果,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对稻曲病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小叶迟熟、浙科优2854、Ⅱ优7954、池优65,但多数甬优系列品种感稻曲病。本研究结果可为江西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布局及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稻配施氮肥增效剂节氮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磷、钾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 ,研究了水稻配施氮肥增效剂的效果。结果表明 :施纯氮 2 70 .0 0和 3 0 3 .75kg/hm2 加氮肥增效剂 12kg/hm2 ,水稻产量高于单施纯氮 3 3 7.5 0kg/hm2 的产量。节氮 10 %、2 0 %配合施用氮肥增效剂 ,既有利于降低成本 ,又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3种不同品种的粳米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不同饲养密度的米蛾幼虫对大米及米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米受米蛾侵染后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碘蓝值和吸水率均有所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干物质含量有所降低,而多酚氧化酶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4种不同水稻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水稻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稻壳、菌糠、混合(菌糠和稻壳同体积)、土壤(对照)4种不同育秧基质,测定水稻秧苗在不同生长期、不同基质的秧苗素质.[结果]不同育秧基质与对照(土壤)基质相比较,秧苗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光合速率、鲜重、干重等均无显著差异,其中菌糠和稻壳同体积混合基质中秧苗的综合素质最佳.[结论]稻壳和菌糠可作为育秧基质代替普通土壤,并且能够有效地节约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稻瘟病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4个当地推广的水稻品种的稻瘟病进行调查和分析.品种的抗病性,与稻株的形态、组织结构有关,稻株叶片宽阔,披度越接近水平的品种,发病较重;叶片较窄直立上举型,发病较轻或不发病;组织柔嫩,叶片浓绿的发病较重;植株贪青徒长,氮肥过多发病重.鉴定出的抗病品种有:特优8、农大8、特优8-2、九稻44、辽265、梗89、超级稻、通223、通313、通308、吉205.  相似文献   

20.
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耐害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抗虫品种的应用是防治稻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为实现稻飞虱的持续控制,应用功能植物损失指数和田间产量损失率等指标评价了江西省17个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耐害性水平。结果显示,陵两优268、中嘉早17、欣荣优5号和潭两优83 4个早稻品种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在45.45~74.93,显著低于感虫对照品种TN1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陵两优268、欣荣优5号和潭两优83 3个品种的产量损失率较低,均在1%以下。湘优196和天优998两个晚稻品种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分别为71.46和77.19,也显著低于感虫对照品种TN1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收割测产结果显示,湘优196、五丰优淦3号、天优998和庆丰优7798 4个品种的产量损失较低,其产量损失率在9.02%~13.68%。上述结果表明陵两优268、欣荣优5号、潭两优83、湘优196、五丰优淦3号、天优998和庆丰优7798等水稻品种对稻飞虱具有较强的耐害性,值得在生产上更加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