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教学必然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总方向。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很多教育机构开展线上教学,各种APP和教学平台相继出现,这为高职教育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了机会,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英语传统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以便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呈现出新的改革态势,其无论是在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还是在教学媒介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便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领域中诞生的一个代表性产物。本文将以《创业理论与实务》课程中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林丽珣 《福建茶叶》2023,(1):128-130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完全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行业也相继产生。教育领域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出现越来越多网络化的交互教学活动,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本文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商务英语写作课的必要性和优势入手,以茶文化的主题写作为例,探索如何融思政元素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施,提高高职商务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融入高校课堂。将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对当前学时紧、内容多、实践性强的税法教学比较适用,也是税制改革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对税法课程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从税法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探索利用超星尔雅学习通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结合茶文化进行分析,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于高职教育活动来说,茶艺课程的设置,不仅是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综合培养角度出发的教学机制完善。尤其是茶艺课程中所包含的文化理念和艺术思维,正是当前高职教育机制全面创新的重要诉求。本文拟从高职茶艺课程教学实施的具体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艺课程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剖析,结合高职茶艺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诉求理解,从而具体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的高职茶艺课程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公共基础类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面临着很大的冲击。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程,通过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吕晨筱 《福建茶叶》2022,(5):216-218
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在进行教学和岗位技能相结合的各种改革工作,其目的是培养出更多具有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学校中外茶艺课程教学具有很强实践性,为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实践创新能力,需要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开展中外茶艺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工作,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增强学生混合式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毅坚 《福建茶叶》2022,(5):99-102
为进一步拓展与提升高职中国茶文化课程中《茶经》章节的教学效果,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整本书阅读"理念,对章节的教学进行改革.该混合式教学借助超星、雨课堂及批改网等教学平台,设计了包含课前导读、课中研读及课后拓展提升三大阶段的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整本书阅读"理念的结合,丰富了教学方法及内容,...  相似文献   

9.
蒲丽娟 《福建茶叶》2021,(1):171-173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下,高职英语教学也进行了课程改革,开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茶文化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时刻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日益频繁,要想实现我国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就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可以促进我国的跨文化交流.本文在阐述茶文化的内容和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事实证明单纯的线上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很难保证学习效果,而单纯的传统课堂教学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遭到了猛烈的冲击,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将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化教学有机整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走入人们的视野,这就是融二者优势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文章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实施流程,为有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网络课堂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实践的重要补充,网络课堂教学具有它独特的优势,能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促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在"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以茶艺与茶文化课程为例,分析"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高职网络课堂教学学生评教机制的建设意义,并对高职网络课堂教学学生评教机制进行探索,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高职网络课堂教学学生评教机制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2.
茶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本文在茶文化视角下,将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融入混合式教学中,以《视觉营销与美工设计》课程为例,解决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基于智慧职教平台,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智慧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已经在很多高校得到了具体应用。本文介绍了混合式学习的定义以及雨课堂的概念,提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并在此构建基础上应用于《点击英语》课程中,进而提出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建议,以期为高职英语教学利用雨课堂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旅游管理是当前各大学校具有特色发展的课程,也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在对旅游管理众多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时候,需要对学生进行茶艺知识的讲解,提升他们的综合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但是一些学校在对旅游管理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存在一些错误的现象,不能让学生通过茶艺课程实现很好的实践教育。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对茶艺课程具体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一定的创新,以此提升该项课程开展的质量,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5.
茶艺项目不仅是国人对茶文化的一种文化构思,也是深刻反映在了国人的思想意识之中。那么能否将茶艺项目引入学生体育课堂教学之中,进而来丰富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则成为了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从意义层面来看,引入茶艺项目将能充实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强化教学功能。具体的引入办法为:提炼出茶道所内涵的思想信息、创设茶艺项目引入的空间环境、遵循知行结合原则的教学模式、建立线上线下的教学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从社会和市场需求入手,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高职院校针对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能够促进旅游专业的学生对茶艺相关的知识进行充分有效的掌握,从而帮助学生们将其有效应用到今后旅游方面的工作当中,这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出一大批的优秀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的必要性入手,针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茶艺课程的相关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通过调查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茶艺课程开设效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职院校茶艺课程的广泛开设,茶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茶艺,喜欢茶,这对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热爱茶艺课的基础,结合茶艺教学的现状和近十年来茶艺课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茶艺课教学改革的思路。本文以茶艺课程为切入点,探讨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田娥 《福建茶叶》2022,(2):138-140
本文以茶叶市场营销学教学为例,探索了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及要求,以期为全面提升茶叶市场营销学教学质量提供相应的参考,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李玮 《福建茶叶》2017,(12):181-182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高校教育改革逐年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众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也在悄然改变,从过去单纯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发展到注重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而作为茶文化的具体延伸,茶艺大赛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更对提升高职学生功能职业素养大有裨益。本文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茶艺大赛对高职学生的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将茶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教学等方面入手,对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教学的发展改革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取少的一部分,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普及,职业教育科系更加丰富,教育体系也更加完善。在此背景下,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逐渐成为了教育科研领域关注的重点内容。在中高职院校中,茶艺课程体系逐渐完善并兴起,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平台,茶艺课程的创新改革也显得十分重要,在如此复杂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做好中高职酒店管理业的茶艺课程衔接,并实现其创新与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