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DTOPSIS法评价44份CIP引进马铃薯新品系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评价44份国际马铃薯中心(CIP)马铃薯资源品系,筛选优良品系,为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试验设在云南建水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以‘合作88’为对照,采用DTOPSIS法对马铃薯品系的单株产量、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大中薯率和晚疫病等级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高产、优质的马铃薯品系。在44份品系中,有30份品系的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品种,可作为进一步试验的备选品系,其余材料值小于对照,说明其综合性状差于对照,可作进一步试验观察或给予淘汰。‘滇薯23’Ci值排第2,产量排第2,产量是对照的3.4倍,淀粉含量中等,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准确综合评价黄淮海夏大豆(南片)品种(系)的农艺性状,构建大豆品种(系)的综合评价体系,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DTOPSIS法、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2019—2021年黄淮海夏大豆(南片)区试中完成两年试验的37份品种(系)的15个性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7份大豆品种(系)的15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4%~53.0%,花叶病毒病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有效分枝数,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相关分析表明15个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因子分析将15个性状转化为5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7.973%。采用DTOPSIS法计算品种(系)综合评价值(Ci值),对Ci值进行聚类分析,将37份品种(系)划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具有不同的优势性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大豆品种(系)综合评价模型:Ci=0.484+0.033X3+0.027X4+0.067X7+0.011X11+0.034X14,(R2=0.955 0,F=132.027,P&l...  相似文献   

3.
十四个马铃薯新品系在晋北地区的产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适合山西省一季作区推广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马铃薯课题组从国际马铃薯中心、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引进优良亲本材料,并进行杂交试验。通过几年对杂交后代的选育,选出了14个农艺性状较好的优良品系。以‘晋薯16号’为对照,从生物学特性,薯块性状,经济性状等方面,对14个品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系‘10-20-32’和‘12-2-23’分别较对照‘晋薯16号’增产49.88%和48.86%。综合来看,‘10-20-32’和‘12-2-23’产量和综合性状较好,下一步可在山西省一季作区进行多点试验或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4.
利用2个优良爆裂玉米自交系与6个Reid类群普通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12个杂交组合,研究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重、穗粒重和出籽率8个穗粒性状的F1表现、杂种优势和F2群体表现、分离特征及其与亲本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组合F1表现、中亲优势(MH)、超高亲优势(HH)和F2群体的平均值(F2M)、变幅、变异系数、优势衰退(HDR)等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各穗粒性状杂交早代的遗传背景效应突出;F2群体各性状均呈连续正态分布,存在超双亲分离,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杂种优势较小的穗行数、出籽率和穗粗可以根据两类亲本或其均值初步预测其组合F1和F2M值的表现,对于杂种优势较大的穗重、穗粒重和百粒重不宜进行预测;除穗行数和出籽率外,其余性状F1表现与F2M、MH和HH以及F2M、MH、HH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HDR与F1、F2M、MH和HH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2×N04、R4×N10和R5×N10组合为进一步开展遗传作图和改良爆裂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最佳群体。  相似文献   

5.
三种分析方法对小麦新品种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对小麦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10个小麦新品系的主要性状为指标,采用相同的原始数据和权重系数,运用模糊综合评判、DTOPSIS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其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采用DTOPSIS法评判结果为E、A、D三品系综合性状最好,J、F品系最差;灰色关联度分析评判结果为E、D、C、A品系综合性状最好,I、F品系最差;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为E、C、D品系为优良品系,H、F品系最差。三种综合评判小麦新品种优劣的顺序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变化总趋势基本一致,其中综合评判E、D为优良品系,F品系最劣,这与品系的实际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对不同玉米品种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对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新推广的36个玉米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探讨玉米品种综合评价的新方法,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运用DTOPSIS法对玉米品种进行评价,能将各个性状指标无量纲化并综合分析,避免了评价指标之间的不公度性和矛盾性的问题。熵值赋权法客观评价了各指标在该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避免了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使评价更加科学。供试品种中,Ci值排名前5位的品种分别是兴垦9号、德美亚3号、东农281、东农265及哈育189,其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7.
叶金环  郑月平 《中国棉花》2005,32(12):17-18
通过对喀什地区2003—2004年两年6点次棉花早中熟品种大区示范及品质检测结果分析,中棉所49(原品系名为中287)表现丰产、优质、早熟、抗病,综合性状优良,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1品种来源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中9409为母本,以优质、抗病品系中51504为父本杂交,其F2代、F4代混选混种,1998年选出一批优良单株,1999年选出6个丰产、优质、抗病株系,2000年在南疆中棉所生态试验站选出品系—中287。2004年先后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并命名为中棉所49。2产量水平2003年喀什地区种子管理站在麦盖提…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铃薯》2016,(5):257-260
马铃薯是福建省第3大粮食作物。福建省是中国冬作马铃薯主产区之一,但目前生产上适合种植的优良品种较少。为了满足福建省生产中马铃薯品种需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引进16份马铃薯品系,以‘紫花851’为对照开展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8个新品系,特别是‘D671’、‘D613’和‘D708’3个新品系产量、薯形和薯肉等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为下一步品种示范推广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栽培方式的夏大豆品种(系),运用灰色综合评判法,对来自黄淮海地区的12个夏大豆品种(系)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对各参试品系的灰色综合评判等级排序。结果表明:商豆1201、冀豆12、菏豆14的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产量高,可作为推广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的主要种植品种;郑7051、周豆22号、阜豆16及山宁19的农艺性状表现也较好,产量高于对照,可适当推广种植;皖豆21144、徐9302-A及皖宿01-15灰色综合评判值低于对照,中黄39的产量低于对照,但是相差很小。本研究表明所有参试品系均适宜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栽培方式,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在黄淮海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耐密植油菜育种,提高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析主花序多角油菜新品系12R1402的遗传规律,用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差异较大的12R1402和常规油菜品种沪油17杂交,构建4世代遗传体系(P1、P2、F1和F2),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组合主花序有效角果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组合12R1402×沪油1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E-1模型),其中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40.86,显性效应值为-32.62,第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40.58,显性效应值为-0.75,2对主基因都以加性效应为主,都表现为主花序多角部分显性,2对主基因间存在明显的基因互作效应;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29.40;多基因的显性效应值为68.36。12R1402×沪油17组合F2群体中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0.38%和2.14%,主花序多角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宜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组合12R1402×沪油17遗传变异占表型变异的62.52%,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的37.48%,环境因素对主花序多角性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粳稻不同生态类型间F1的杂种优势及其亲本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用8个不同生态类型的粳稻品种配成8×8双列杂交,研究8个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及亲本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间杂种F1 各性状的优势有正有负。56个F1组合平均, 小区产量性状表现19.5%的高亲优势, F1小区产量超过高亲值的组合占87.5%,其余7个性状的F1值位于中亲值与高亲值之间。 在不同生态类型所构成的总体中,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小区产量4个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和非加性遗传方差同等重要;抽穗期、穗长、单株有效穗3个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更重要;千粒重性状非加性遗传方差更为重要。小区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较大的亲本是秀水04和3726;特殊配合力效应大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是越光/秀水04。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新疆伊犁河谷示范推广的油用亚麻优良品系,以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新培育的8份胡麻品系为供试材料,并以伊亚4号作为对照开展品比试验,在2020年和2021年均对各品系间开展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性状调查,通过各类指标数据对比分析筛选出适宜在新疆伊犁地区示范推广的胡麻优良品系。结果发现,两年间品系08006-375和08006-166整齐度好、单位面积收获株数较多、工艺长较长、单果粒数较多、千粒重适中、单株粒重较高、水分含量适中、含油量适中、大部分脂肪酸含量适中、丰产性好,综合性状表现较优,推荐2024年参加全国油用亚麻联合试验。  相似文献   

13.
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对新培育的7个甘蔗新品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较优的品系是云蔗08-1609和云蔗07-2800,可考虑进一步繁殖、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和性状综合表现位次和,对我所2007年配置的7个甘蔗有性杂交组合的杂种F1群体的5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灰色系统理论与性状综合表现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ROC1×赣14(X2)、ROC1×lcp85—384+Hocp92-648(X4)组合群体综合性状良好,高产高糖,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可重点配置使用。Hoep94-846×崖96-4+崖96-24(X5)、CP85-1491X崖98-2+崖98—11(X6)2个组合田间锤度较高,产量表现一般,可从中选出部分高糖品系,适当配置。CP57-614×粤83—257(X7)、CP80—1827×ROC1(X3)、ROC10×CP57-614(X1)等3个组合综合性状较差,应少配置使用或不用。  相似文献   

15.
以鄂烟1号为对照品种,2013年对湖北省自育的 B0924、27011、270123等9个白肋烟新品系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烟叶产质量等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0924、27011及270123的综合性状表现优于对照,可重点培育成湖北白肋烟示范推广品种,其它品系则需要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择耐高温、高成铃率陆地棉品种转育三系材料。于2015年用3个不育系(代号为A1、A2、A3)和4个恢复系(代号为R1、R2、R3、R4)按NCⅡ设计配制12个组合。配合力分析表明,不育系A3产量性状GCA效应值较高,A2纤维品质GCA效应值较高,恢复系R3的6个性状GCA效应值为正值。单株铃数较原不育系材料A2提高55.81%、A3提高59.30%。组合A3×R1、A2×R3在日最高气温38℃以上时,花药开裂率比原三系F_1分别增加56.85和44.5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指导小麦优质育种的亲本配组,选择8个品种和2个新品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25个杂交组合,对F_1代产量、千粒质量、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数、稳定时间等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杂种优势分析、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杂种优势整体表现为负向优势,千粒质量为正向优势,其它品质性状整体表现为正向优势;4个亲本材料新麦26、洛麦47、藁优5766及洛麦41的多个品质性状GCA值均较好,可作为综合性状优良的优质亲本;丰德存麦13在产量性状上GCA值最大,适合作为产量改良亲本使用;组合洛麦47×丰德存麦13、洛麦47×丰德存麦5号、郑麦366×藁优5766多个性状SCA效应值和杂种优势值均较高,可作为重点组合进行后代筛选;相关性分析表明,F_1各性状均值与亲本一般配合力之和(GCAs)均呈极显著相关,产量、千粒质量、湿面筋、蛋白含量的F_1值也与杂种优势值和SCA值紧密相关,沉降值、吸水率、面筋指数和稳定时间的F_1值受组合影响较小,主要与双亲的GCAs值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高粱3个A2类型杂交种(A2TX622×晋粱5号、A2V4×1383-2、A2V4×晋粱5号)和3个A3类型杂交种(A3299×1174、A32457×1174、A3JW×1174)的F2群体为材料,来进行A2、A3类型高粱F2代花粉碘染色率与田间自交结实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A2类型F2群体联合分析结果的回归方程为RT=1.188×R0.25+0.906×R0.75+0.915×R1.0,3个A3类型F2群体联合分析的回归方程为RT=0.188×R0.25+0.832×R0.75+0.933×R1.0,所有6个F2群体联合分析的回归方程为RT=0.193×R0.25+0.896×R0.75+0.949×R1.0。RT与R0.25、R0.75和R1.0之间确实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回归关系,而且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利用大豆种质资源,选取适合寒区种植的大豆品系,2017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鹤山农场对30份大豆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质资源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66%~87.53%,其中单株瘪荚数变异系数最大,单位面积株数变异系数最小;因子分析将10个性状浓缩为4个主因子,分别为结荚数因子、高度因子、粒重因子和株数因子,且累计贡献率高达84.74%;聚类分析表明,30份大豆品系可聚类成3大类,第1类群共计15份品系,第2类群共计11份品系,第3类群共计4份品系,分别为CS1737、CS1733、CS1704和CS1761,适宜该寒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8个柱花草品系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系TPRC 2001-47、TPRC 2001-46和TPRC 2001-71的综合表现最好,其中有6个品系优于对照热研2号。等权关联度与加权关联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分析结果与柱花草的实际表现一致。不同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不同,7个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为:干物率>第1分枝日平均生长速度>株高日平均生长速度>刈割时株高>越冬存活率>刈割时第1分枝长>草丛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