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居民点人居适宜性研究是居民点整治分区的基础,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伊犁河谷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研究区,结合研究区实际地形特点,综合运用分布指数、GIS空间分析和结构熵权等方法建立了基于伊犁河谷地区的农村居名点人居适宜性评价体系,并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居民点的城镇影响分值。结果表明,地势较陡且距离水系越近的区域,人居适宜性越低,适宜性分布指数表明察县面积73.41%的农村居民点位于最适宜区,建议通过对内部改造区、迁移并点区等不同整治分区的初步整合,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合理引导,为农村居名点的整治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大城市周边的农村是城乡资源单向流出最明显的区域之一,安徽省滁州市辖区地处南京都市圈核心区圈层,是典型的快速城镇化区域。文章以滁州市辖区的77个行政村为例,选取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经济因子、社会因子、交通因子,构建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TOPSIS模型研究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并据此提出分区管控策略。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整体处于较高水平,空间上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适宜格局。通过采取差异化的调控策略,可以正确引导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布局以及科学研判整理潜力,为当地村庄规划、土地整理等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梅岭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选择,在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中是一个基础性的内容,而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用地选择的基础,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构建梅岭镇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模型,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选择影响湾里区梅岭镇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地面坡度、高程等8个经济社会生态因子作为影响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评价指标的影响权重,利用加权平均法,以10 m×10 m的栅格大小为评价单元,最终得出评价区域各栅格的综合分值,确定最佳选址区域。通过对评价结果分析,研究结果对优化梅岭镇农村居民点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即增加耕地面积来补充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占用的耕地,该研究在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治潜力进行了研究。选取时间趋势外推法、多元回归分析法和平均增长率法预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用地需求,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确定2015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用地需求总量。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划分3个潜力级别,为实施整治提供时间和空间参考,并结合影响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整治时序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MCR模型和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都昌县为例,将土地利用现状中的农村居民点作为源,通过选取地形、区位、用地等3个阻力因素9个阻力因子建立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方法来研究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再结合加权Voronoi图的空间势力范围确定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安置方向。结果表明,都昌县农村居民点呈由南到北布局适宜性降低的特征;都昌县高等、中等和低等3种类型农村居民点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8.59%、51.39%、20.03%。根据现状和适宜性评价结果,都昌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有重点发展型、优先发展型、内部整理型和拆迁合并型等4种模式。研究结果对促进经济和城乡发展、协调农村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陕西省神木市为研究区域,以农村居民点图斑为评价单元,确定了高程、人均纯收入、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等10个参评因子并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运用Arc GIS软件的坡度分析、水文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析,对各参评因子分等赋值,建立起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各评价单元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模型。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将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划分为最高适宜级、高适宜级、中适宜级、低适宜级和不适宜级5个级别,得出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等级及分布,并将评价对象分为搬迁型、集聚型和发展型,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整治可以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可以调整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促进耕地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转变,同时也是落实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环节,而整治潜力测算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必要前提;如何科学系统地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统筹考虑整治后耕地综合质量进行潜力分区,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采用模型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熵权法,探索统一科学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和潜力分区体系。结果显示,河北省涿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巨大,整治数量潜力合计8 280.11 hm2,达到2014年涿州市现状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71.76%;整治后耕地质量状况较好,国家自然等别区间为10.45~15.00等,国家利用等别区间为7.81~12.00等,国家经济等别区间为5.00~5.56等,大多集中在中等地范围中,较有利于河北省涿州市开展耕地占优补优;涿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状况较好,主要是一级潜力区和二级潜力区,其中一级区分布在东城坊镇、松林店镇、刁窝乡、义和庄乡4个乡镇,面积总计320.02 km2,占涿州市总面积的42.59%,二级区分布在涿州市北部和南部,三级区位于涿州市城区范围。该研究能对农村居民点整治实践进行全局系统地把握,保证整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可以为指导涿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事业继续进步和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河北曲周县342个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和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压力源、压力流和压力汇各指标值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值,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了5种空间格局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全县农村居民点压力适宜性弱的占全部村庄的45.61%,适宜性一般的村庄占32.74%,适宜性较强的村庄很少,占21.65%。本研究尝试将压力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有益探索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唐燕秋  陈佳  杨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58-19360
综合环境功能分区是实施环境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但如何开展综合环境功能区划目前国内研究较少。以重庆北部新区为例,构建了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GIS和RS技术,开展了土地现状、高程、坡度、起伏度、粗糙度和林地景观等单因子适宜性评价,叠加形成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将用地在空间上分成了最适宜、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和最不适宜5个等级。基于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开展了北部新区综合环境功能分区,并依据不同分区的功能、环境问题提出了环境保护对策,对区域综合环境分区的思路进行了研究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为协调好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关系,推进农村居民点有效整治分区,本研究以新疆新和县为例,以生态视角为切入点,采用最小阻力模型、引力模型及复杂网络等方法,将景观安全格局与社会网络相结合,基于空间分析结果将新和县农村居民点进行类型划分,并分别提出整治分区策略。结果表明:新和县生态安全格局空间分异明显,重点保护区、次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非重点保护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6.91%、31.38%、20.47%和11.24%,呈现中部、西部及南部以重点保护区为主,西北部、东南部以非重点保护区为主的空间格局;节点联系度空间分布不均,自城镇中心向外围越来越弱,节点强度高值集中在新和镇附近,节点强度低值分布于各乡镇边缘,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节点分别为21、36、51个和18个;将新和县农村居民点划分为重点发展型、潜力优化型、控制规模型和搬迁撤并型4种整治类型,面积分别为16.11、17.55、13.83 km2和6.32 km2,并根据存在问题分别制定整治分区方案。研究表明,将生态因素纳入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范畴,可为新和县分类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  相似文献   

11.
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评价及整治潜力分析,对各市(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评价,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潜力的影响因素,设定评价模型和权重系数,测算人均标准居民点、农村危房改造、中心村建设、进城农民土地腾退及异地扶贫等5个方面的整治潜力。结合ArcGIS软件对遥感影像图、土地变更调查图、土地总体规划图等矢量数据的空间叠加分析成果,得出各市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结果,并划分各市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的等级,用以指导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以及具体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的安排。  相似文献   

12.
朔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潜力与整治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分析了该市六县(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与特征,按照多种标准估算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潜力,认为可挖掘的现实潜力巨大,并且提出了按照山区型、资源区型、平川区型、郊区型的分类来整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贵溪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空间分析法、Voronoi图和核密度估计法,利用DEM、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数据研究了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划定5个适宜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贵溪市农村居民点呈现人均指标超标,"大聚集、小分散"和用地比例地域差异明显等现状特征;(2)贵溪市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结果整体较差,并且随着适宜性等级的升高,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都有减少的趋势。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将贵溪市划分为城镇化发展型、内部整改型、限制发展型和整体搬迁型4种优化类型,比例分别为29.21%、26.99%、30.29%、13.51%。  相似文献   

14.
以贵溪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空间分析法、Voronoi图和核密度估计法,利用DEM、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数据研究了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划定5个适宜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贵溪市农村居民点呈现人均指标超标,"大聚集、小分散"和用地比例地域差异明显等现状特征;(2)贵溪市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结果整体较差,并且随着适宜性等级的升高,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都有减少的趋势。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将贵溪市划分为城镇化发展型、内部整改型、限制发展型和整体搬迁型4种优化类型,比例分别为29.21%、26.99%、30.29%、13.51%。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跃磊 《安徽农学通报》2013,(13):107-108,117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及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途径。该文以临颍县杜曲镇为研究区,采用GIS空间分析、层次分析及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综合评价对居民点用地布局适宜性划分不同等级,为农村居民点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林木竞争指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福寿山林场25年生的杉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木竞争指数与胸径生长因子的相关关系,得出二者为负相关,从而确定加权Voronoi图的权重为胸径倒数(W),借助Arcgis软件里的加权Voronoi图工具,通过加权Voronoi图的方法来确定竞争单元,提出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W_V_Hegyi竞争指数,最后将W_V_Hegyi竞争指数与Hegyi、V_Hegyi竞争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3种竞争指数与胸径相关性强弱排序为:W_V_HegyiV_HegyiHegyi;2) 3种竞争指数与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曲线拟合度排序为:W_V_HegyiV_HegyiHegyi;3) 样地竞争指数平均值排序均为:V_HegyiW_V_HegyiHegyi。通过以上比较分析证明,W_V_Hegyi竞争指数比Hegyi、V_Hegyi竞争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林木间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结合淇县实际情况,从土地利用的结构、程度、投入程度和产出效益4个方面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计算综合分值,采用聚类分析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为优化整理利用、加强整理利用和重点整理利用3级,并阐述各级别在今后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石家庄市城镇建设用地和农居点用地呈现双上升态势,土地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突显,化解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概述了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从经济、社会、自然3个方面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评价模型。以县域农居点为评价单元,对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按照综合分值高低将县域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成3个级别,分别对应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最后提出了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232-234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是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依据。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以农村居民点地块图斑为评价单元,从地形、区位、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5个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物元模型方法,借助Arc GIS技术,评价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宜兴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水平相对较高,布局适宜性好、较好及中等区域面积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80.38%,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北部平原区。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依据新时期我国农村建设要求,从韩城市农村地区居民点用地特征入手,选取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的16个相关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生态位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将韩城市农村可用作居民点的土地依据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高适宜居民点用地、一般适宜居民点用地、不适宜居民点用地和禁止居民点用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点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