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建立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为后续进行猪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本研究采用胰酶消化法结合细胞差速贴壁法分离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通过诱导分化成功诱导出脂肪细胞,并进行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胰酶消化结合细胞差速贴壁法能够成功分离出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并稳定传代,获得的细胞纯度高,增殖和分化能力旺盛,具有典型特征的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冻存活率达90%以上;油红染色及甘油三酯含量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分化第3天细胞内开始形成脂滴,第9天脂质沉积达高峰,继续培养至12 d甘油三酯含量增加不明显。综上,采用胰酶消化法结合细胞差速贴壁法能够获得稳定的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可为后续的基因功能分析提供实验素材。  相似文献   

2.
肝脏和胰腺前体细胞都是由胚胎前肠内胚层细胞发育而来的。脊椎动物中,在高度保守的诱导信号和遗传调节因子作用下,肝脏和胰腺前体细胞特化,并获得器官功能和再生能力。由于对肝脏疾病和Ⅰ型糖尿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肝脏、胰腺的发育和再生机制成为了研究热点。通过对不同模式生物的研究,揭示了进化上保守的诱导信号和转录因子诱导肝脏、胰腺细胞的分化机制,这为干细胞和前体细胞如何诱导分化为肝实质细胞和胰腺β细胞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体细胞胚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以我国农艺性状优良的丰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大叶苜蓿和甘肃省广为种植的优质紫花苜蓿品种陇东、陇中、甘农1号、甘农3号等的下胚轴、子叶、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激素配比以及脯氨酸、蔗糖和活性炭对紫花苜蓿胚性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胚性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 2,4-D 5 mg/L KT 1 mg/L;最佳外植体为下胚轴。最佳体细胞胚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为SH;脯氨酸对体细胞胚的诱导分化无明显作用;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会降低体细胞胚诱导率;蔗糖浓度为20 g/L时体细胞胚诱导率最高。同时还建立了紫花苜蓿体细胞胚高频再生体系,为根癌农杆菌介导AtNHX1基因对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前脂肪细胞是一类具有增殖和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能力的前体细胞,其分化受众多基因的调控。目前对哺乳动物脂肪细胞分化的认识比较全面而深入,但是有关禽类脂肪细胞分化相关的研究报道比较少。一方面,禽类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方式不同于其他物种,外源脂肪酸是必须的诱导剂之一;另一方面,禽类关键转录因子调控脂肪分化的分子机理不同于哺乳动物,具有特异性。本文综述了禽类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诱导分化方式及其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深入了解禽类脂肪分化的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自我更新能力,高度增殖和多种分化潜能的神经前体细胞.为了进一步了解神经干细胞的特性,探求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途径,文章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重点介绍了神经干细胞的分布、纯化培养的方法、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因素、应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是指能够发育为性细胞的前体细胞,可作为胚胎干细胞(ES)分离与克隆的一种新型材料,其形态、表面标志、体内外分化潜能及体外培养条件均类似于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的诱导分化剂,PGCs细胞将发生定向分化.长期以来神经系统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可以在体外通过对其进行定向诱导,得到特定类型的细胞,这将使原始生殖细胞成为今后细胞替代疗法和组织器官移植的来源.本试验采用不同的诱导剂对PGCs进行诱导,以探讨PGCs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浓度NAA+BAP组合共16种处理下,对甘肃红豆草愈伤组织诱导及其体细胞胚发生研究结果表明:在NAA+BAP组合中除无NAA处理外,其余处理在形成愈伤组织上无显著性差异,其中LS+0.2mg/l NAA+2mg/l BAP处理对上胚轴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生长得分最高 ;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2mg/l NAA+5mg/l BAP上的愈伤组织在无激素LS分化培养基上体细胞胚分化率最高,达70%.  相似文献   

8.
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家兔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传代培养并进行生物学鉴定。取家兔坐骨神经,并经过无菌剪碎、浸出和过滤制备家兔周围神经浸出液。将家兔神经浸出液作为诱导剂,作用于第3代ADSCs,7d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形态变化、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雪旺细胞(Schwann-like cells,SCs)特异性标记物S-100和GF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神经浸出液诱导前后的ADSCs与神经元前体细胞PC12共孵育12d后,利用形态观察和Western blot检测PC12细胞的轴突生长情况。形态观察显示,经坐骨神经浸出液处理过的家兔ADSCs形态由长梭形逐渐变为双极形,类似SCs的形态;RT-PCR和免疫荧光结果均显示诱导后ADSCs表达SCs标志物S-100和GFAP蛋白。神经浸出液诱导ADSCs后能够促进PC12细胞长出较长轴突,且阳性表达神经元标志物β3-tubulin和MAP-2蛋白。结果表明,神经浸出液能有效诱导家兔ADSCs向SCs分化,且分化后的ADSCs具有真正SCs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崂山奶山羊永生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诱导分化潜能,采用P3代BMSCs和P30代TERT-BMSCs进行体外成脂和成神经诱导分化。结果显示,当细胞传至P30代时,TERT-BMSCs生长旺盛;在成脂诱导后,P3代BMSCs和P30代TERT-BMSCs均能观察到细胞中透明脂滴的形成,油红O染料染色后可见脂滴被染成红色;在成神经诱导后,P3代BMSCs和P30代TERT-BMSCs均能形成树突样或三角形的形态,甲苯胺蓝染色后可观察到细胞中尼氏体的存在。综上提示,永生化的崂山奶山羊BMSCs在多次传代后仍具有较强的多向诱导分化能力,这为永生化MSCs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NAA,BAP对甘肃红豆草愈伤组织诱导和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浓度NAA+BAP组合共16种处理下,对甘肃红豆草愈伤组织诱导及其体细胞胚发生研究结果表明:在NAA+BAP组合中除无NAA处理外,其余处理在形成愈伤组织上无显著性差异,其中LS+0.2mg/l NAA+2mg/l BAP处理对上胚轴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生长得分最高;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2mg/l NAA+5mg/l BAP上的愈伤组织在无激素LS分化培养基上体细胞胚分化率最高,达70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DC功能及诱导其分化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硬膜外腔麻醉法麻醉受试猪,以骨髓采集针从髋骨处抽取骨髓,裂解红细胞后,差速贴壁法获得前体细胞后,添加重组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猪白细胞介素4诱导其分化,以形态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特征。结果显示,骨髓前体细胞经诱导分化后具有典型的DC形态,其标记分子分化抗原簇1在第6 d和8 d阳性率分别达65.13%(p0.01)和56.5%(p0.01),标记分子二型猪白细胞抗原(SLA-IL-DR)在诱导后第6 d和8 d阳性率分别为86.87%(p0.01)和84.60%(p0.01)。本研究建立了活体猪骨髓源DC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方法,为基于DC的疾病防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叶草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王友生  王瑛  李阳春 《草业学报》2009,18(2):212-215
以4个三叶草品种的胚轴、叶片和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外植体愈伤诱导率差异较大,杂三叶下胚轴为较适宜的外植体,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体细胞胚形成率最高可达96.7%和33.4%;改良SH+2,4-D 4.0 mg/L+KT 1 mg/L为最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O培养基适宜三叶草胚状体的形成及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3.
2种三叶草杂种F1代胚性愈伤组织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加索三叶草(Trifolium ambiguum Bieb.)与白三叶(Trifolium.repens L.)杂交后胚离体培养产生的F1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筛选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将F1茎段产生的愈伤组织经过继代后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中,研究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体细胞胚胎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MS+6-BA+NAA是诱导F1茎段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MS+2,4-D+6-BA+NAA+KT+CH为F1茎段愈伤组织的适宜分化培养基;对分化后的胚性愈伤进行组织学观察,可见其表面形成许多瘤状突起,即胚性细胞团,它们可以继续发育形成体细胞胚,为快速得到数量较多的杂种F1再生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家蚕脂肪体细胞原代培养及其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取家蚕4~5龄幼虫背部脂肪体,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组织块贴壁法进行离体培养,观察脂肪体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家蚕脂肪体细胞在原代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具有繁殖和再分化能力的脂肪前体细胞,细胞间呈管道状或网状排列,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繁殖,分化成新的脂肪组织,形成的脂肪细胞分泌大量脂肪油滴后破裂死亡。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家蚕脂肪体细胞的分化及脂类代谢调节机制提供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RhoU(Wrch1)在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理,试验以RAW 264.7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为基础材料,分别转染阴性慢病毒和siRhoU慢病毒并建立稳定的细胞系;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存在的条件下,阴性对照组和RhoU沉默组细胞系分别诱导3或4 d。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RhoU和破骨细胞标志性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hoU和破骨细胞标志性蛋白的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OC的形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OC及其前体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RhoU沉默组RhoU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OC形成的数量和面积极显著减少(P0.01);OC前体细胞丝状伪足形成受阻,破骨细胞缺乏完整的封闭带;OC特异性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1或P0.05),而TRAP基因mRNA变化不显著(P0.05)。综上表明,沉默RhoU基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抑制前体细胞丝状伪足的形成进而影响其融合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两种抗生素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对农杆菌LBA4404的抑菌效果及其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愈伤组织的生长、体细胞胚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较好,适宜浓度为200~300 mg/L;在浓度200~400 mg/L的羧苄青霉素可促进芽分化;头孢霉素对甘农3号下胚轴离体培养的毒性大,浓度为600 mg/L时完全抑制芽分化。因此,羧苄青霉素为适宜抑菌剂,愈伤诱导阶段的适宜浓度为300 mg/L,体胚形成及芽诱导分化阶段的适宜浓度为200 mg/L。  相似文献   

17.
体细胞重编程是产生干细胞的重要途径。体细胞内导入特定的诱导因子,可将其重编程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iPSCs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一样具有自我更新并维持未分化状态的能力。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组合进行体细胞重编程,使iPSCs技术向安全应用更近一步。羊方面已经获得了iPSCs,并生产出了iPSCs嵌合羊。本文主要从体细胞重编程、iPSCs诱导方法、诱导因子和iPSCs鉴定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索一个高效分离和扩增蒙古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通过形态学和多向分化能力进行鉴定.抽取蒙古马骨髓标本,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异贴壁法分离MSCs,体外扩增后传代,进行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在地塞米松、IBMX、胰岛素及罗格列酮的作用下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以及在地塞米松、VitC、β-磷酸甘油等作用下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结果显示原代和传代细胞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外观,生长增殖能力良好.经定向诱导分化后,细胞分别呈现脂肪细胞、成骨细胞的表型特征.证明所纯化的细胞为尚未分化的基质细胞,而不是组织的成体细胞,它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9.
(续上期 )尽管在造血生长因子的刺激及基质细胞存在的情况下 ,ES细胞可以向造血细胞分化 ,但是离临床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如何诱导ES细胞高效地向某一系造血细胞或血液细胞分化的方法还不成熟。比如ES细胞在体外能分化形成淋巴细胞 ,但效率很低 ,只有少数拟胚体 (EB)中含有淋巴细胞 ,表明诱导ES细胞分化为淋巴细胞尚需补充一些其他的未知因子。而且要尽可能模拟体内造血生成的环境。2 2 向神经细胞的定向分化 在体外培养中 ,用全反式维甲酸 (RA)能诱导ES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可形成有典型神经冲动等电生理反应的神经细胞 ,神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鸡体细胞诱导重编程早期的糖代谢方式的变化,试验采用OCT4、SOX2、NANOG和LIN28A(OSNL)四因子诱导体系将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CEF)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并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1(Stage-specific embyronic antigen-1,SSEA-1)免疫荧光染色、体外诱导分化及多能性基因表达检测等对iPS进行鉴定。通过检测重编程过程中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酶活性的变化,并对葡萄糖摄取量、乳酸产生量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等研究鸡体细胞诱导重编程早期的糖代谢变化。结果显示,鸡CEF诱导重编程形成的iPS呈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表达SSEA-1蛋白,体外分化形成类胚体且表达多能性标记基因。同时重编程过程中氧化磷酸化基因表达下调而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糖酵解关键酶活性均增强,且iPS的葡萄糖吸收量及乳酸产生量增加,而线粒体膜电位则下降。结果表明,OSNL四因子体系将鸡CEF诱导重编程形成iPS的过程中,细胞的主要糖代谢方式从氧化磷酸化转变为糖酵解,而糖酵解的激活可能会进一步促进iPS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