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三系”杂交棉制种及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总结实践了3年来试验、示范、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出“三系”杂交棉制种的操作规程及F1代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利用“三系”杂交制种的经济效益。同时,提出“三系”杂交棉制种过程中还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棉花“三系”杂交法生产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系杂交棉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简要回顾了新疆陆陆型三系杂交棉、海陆型三系杂交棉和陆海型三系杂交棉的研究历程与主要进展,总结了相关杂交制种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制约新疆三系杂交棉发展的主要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育种建议。  相似文献   

3.
陆海三系杂交制种的特点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棉花三系法制种不仅可简化制种程序,保证杂交棉种的纯度,而且还能降低成本,提高制种工效。根据多年对棉花三系法杂交制种技术进行不懈研究实践,成功地探索出一套利用三系法进行人工制种技术和管理方法,使亲本繁殖和杂交制种产量都得到显著提高。1三系法生产杂交棉种子的特点利用三系法生产杂交棉种子,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群体,雄性不育系的群体不育株率和单株不育度均在100%,一般陆地棉和海岛棉品种都可作保持系,雄性不育系必须依靠与其相对应的保持系来繁衍后代,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才能生产杂交棉种,因此在扩大不育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棉花隐性核不育系骨干亲本培育及强优势杂交棉选育方面的实践和关注相关文献,简述了我国棉花杂交种利用的现状及制种方法,指出了制约杂交棉发展的因素是繁琐的制种方法和过高的种子成本。在分析棉花隐性核不育系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在简化杂交制种方面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棉花隐性核不育系研究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杂交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长江流域棉区基本全部种植杂交棉,黄河流域棉区杂交棉种植面积达30%左右,新疆棉区也在积极推广杂交棉种植。但目前杂交棉种的生产成本逐年上升,销售价格逐年下降,种子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利润越来越少,发展三系不育系制种是解决目前困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型棉花杂交制种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棉制种技术是一大难关。日前,杂交种的生产仍然是以人工制种为主,生产成本很高,成为棉花杂交种大面积利用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尽管在三系配套,指示性状的利用和正反交制种等简化制种程序方面取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中国杂交棉人工制种基地的发展变迁,并对杂交棉制种基地的现状进行了探讨.指出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棉花杂种二代利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在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无论是三系制种,还是人工制种,一般概念是利用一代,对二代的利用争议较大,研究甚少。当前,棉花育种要求优质、丰产与抗病三个性状都具备,这对新品种选育工作是个高难度课题,若从选配亲本上下功夫,将这三性状集中在杂交棉上,则难度较小一些。由于杂交棉人工制种费工,是广泛利用的主要限制  相似文献   

9.
转入抗草甘膦基因棉花的化学杀雄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棉花杂交种子生产仍以人工去雄授粉为主,但近年来劳动力严重匮乏,使得制种用工难、工价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国内棉花价格低迷、植棉效益降低,棉花杂交制种陷入困境,举步维艰。杂交棉生产已成为了棉种企业的一个很大屏障,如何大幅降低杂交制种成本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人们开展过两系不育系杂交制种和“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不育系杂交制种,但仍不尽人意。高优势组合母本转入抗草甘膦基因进行化学杀雄制种模式的出现,有效缓解了当前困境。  相似文献   

10.
杂交棉制种有不育系制种法、化学杀雄制种法和人工去雄授粉制种法等 ,综合分析多种因素 ,今后几年内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仍以人工去雄授粉制种法占绝对优势。从 1 998年在河南省大面积制种到现在 ,全省年制种面积已达 2 0 0 0公顷 ,在南阳市和周口市曾创造了每公顷产种子 30 0 0 kg以上的高产记录 (纯度 97%以上 )。由于标杂 A1 和标杂 A2杂交棉 F1 代杂交种有独特的标记性状 ,杂交种纯度易于控制和保证 ,而杂交种没有标记性状的杂交棉大面积制种时容易产生种子质量问题 ,制种效率与杂交种纯度的矛盾尤为突出 ,因此 ,严格落实杂交棉制种…  相似文献   

11.
四川将转基因技术与棉花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加强更加简化的核不育杂交棉制种生产方法和规模化生产,是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产业化应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杂交棉与非杂交棉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市场与效益优势,因此杂交棉正在逐步取代非杂交棉。但限制杂交棉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制种成本太高,目前主要的两种方法以人工去雄与核不育两系制种均费工、费时,难以大面积应用。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为实现F1取代F2,湖北惠民公司就蜂媒传粉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核不育系杂交制种的特点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去雄授粉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杂交棉种子生产方法。但这种方法制种程序复杂 ,劳动强度大 ,费时费工 ,种子生产成本高 ;此外 ,由于棉花开花期长 ,结铃部位广 ,繁殖系数低 ,导致杂交制种效率低 ,制约了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近年来 ,对棉花单、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的利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实现了一系两用的“二系法”,并已选育出一批强优势杂交组合应用于生产 ,为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 ,较人工去雄授粉制种减少用工 5 0 % ,降低了制种成本 ,提高了制种效率。另外 ,由于不育系一系两用 ,制…  相似文献   

14.
双价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银棉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棉2号是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邯郸农业科学院和北京银土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高产、抗虫、抗病三系杂交棉新品种。2003年参加国家棉花品种区试,该品种于2005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同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我国第一个双价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解决棉花常规杂交制种中存在的成本高、纯度难保证的问题,同时克服了三系杂交棉中胞质不育与产量呈负相关的难题。1选育方法。本所于1999年从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棉花所引进棉花三系中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利用回交转育的方法,通过海南南繁加代,…  相似文献   

15.
棉花制种田管理及杂交制种技术曾昭荣,李育强,杨芳奎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常德市415101目前,在棉花“三系”未能配套的情况下,简化人工制种手续,提高制种效率,是杂交棉在生产上推广的关键。几年来,我们在人工杂交制种上进行了多种尝试,如工具去雄,花前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棉花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大面积种植杂交棉的国家之一。杂交棉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良特征特性,一般较常规品种增产15%左右,深受广大棉农的喜爱。杂交棉的制种方式也有很多种,例如人工去雄授粉法、指示性状利用法、化学杀雄法、二系法以及三系法,等等。目前,制种基地广泛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工去雄授粉法。  相似文献   

17.
网室内意蜂授粉三系杂交棉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亲本种植、蜂群选择与管理、授粉训练、授粉期间农药使用注意事项及授粉后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网室内利用意蜂授粉的三系杂交棉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和2011年分别以12个人工去雄制种杂交种F1和12个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F1为材料,以人工去雄制种杂交种中棉所52为对照,与胞质不育三系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83的各项经济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棉所83在三系杂交种中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 增产潜力大, 纤维品质优良,开发前景广阔。但该杂交种较易出现烂铃,在栽培管理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9.
浙棉2号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配技术和雄性不育三系制种技术,于2002年配制出高优势、优质三系杂交棉新组合,2002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和浙江省棉花品种多点试验,2003-2004年参加浙江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4年参加浙江省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生产上主要采用人工去雄授粉法生产杂交棉种子,这种低效、高成本的制种手段严重地阻碍了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配套系统,通过蜜蜂等媒介传粉进行棉花杂种种子的生产,可省去人工去雄和授粉,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价值。20世纪70年代美国育成具有哈克尼西棉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DES-HAMS277”,但由于其恢复系“DES-HAF277”的恢复力不够强,故一直未能在生产上应用。因此,扩大寻找恢复源,选育农艺综合性状好、产量水平高的优良恢复系,是加快三系杂交棉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我们选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