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属的幼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我国,西部是囊性(CE)和肺泡(AE)型棘球蚴病的最高流行地区。这种严重且近乎世界性的疾病,不仅带来了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还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文对该病的传播、流行病学、诊断以及防控现状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棘球蚴病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家畜棘球蚴病进行免疫诊断试验,结果阳性绵羊检出率微量间接血凝试验为84.59%,酶联免疫试验为83.91%,对流免疫电泳试验为78.7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CE18重组蛋白作为绦虫蚴病免疫诊断抗原的应用价值,为筛选绦虫蚴病血清学诊断抗原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棘球蚴CE18重组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分别对18份脑多头蚴、15份细颈囊尾蚴、19份棘球蚴感染绵羊血清及194份棘球蚴病疫区绵羊血清和13份健康羊血清进行检测,通过显著性差异分析评价CE18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的意义。同时,应用生物学软件对CE18抗原蛋白同源序列进行分析,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提示CE18蛋白作为绦虫蚴病诊断抗原的依据。【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棘球蚴CE18蛋白基因为多种绦虫如泡状带绦虫、多头带绦虫、猪带绦虫等的共有序列,其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很高,不同种属之间高达99%,从分子水平上表明CE18蛋白为带绦虫蚴共同抗原成分之一。重组抗原CE18-ELISA方法检测绵羊血清抗体水平显示:脑多头蚴病、细颈囊尾蚴病、棘球蚴病和棘球蚴病疫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38.89%、73.33%、100%和76.14%,而对照组血清为阴性反应。【结论】CE18重组蛋白可作为绵羊棘球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血清学诊断抗原,用于畜群活体检疫初筛试验。  相似文献   

4.
包虫病,也称棘球蚴病,俗称肝包虫病。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Echinococcusgranulosus)的中绦期一棘球蚴(Echinococcus)寄生在哺乳动物脏器内所引起的疾病,细粒棘球绦虫也属带科.它的中绦期对人、畜的危害极为严重。棘球蚴可寄生于人、畜任何部位,因为体积大,生长力强,不但使周围组织受到高度压力而萎缩,也易产生继发性感染;如果蚴体破裂,后果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邵剑挺  张莺 《农村科技》2007,(10):57-58
十一、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又名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小肠的棘球绦虫中绦期一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蚴寄生于牛、羊、猪、马、骆驼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的肝、肺及其它器官内。由于蚴体生长力强,体积大,不仅压迫周围组织使之萎缩产生功能障碍,还易造成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诊断家畜细粒棘球蚴病方法,提取羊细粒棘球蚴包囊的新鲜囊液,盐析囊液抗原,点样于硝酸纤维膜上,以胶体金-驴抗羊IgG和胶体金-兔抗鼠IgG为检测标记物,采用垂直流渗滤装置检测羊与人工感染细粒棘球蚴小鼠的血清和全血特异性抗体.患病羊阳性血清及全血检出率在90.91% ~94.4%,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的血清及全血检出率均为100%;细粒棘球蚴阴性羊血清和全血假阳性率为4.00%~4.59%;与脑多头蚴病血清交叉反应率为28.57%(2/7).研究结果表明,细粒棘球蚴全血金标渗滤法可应用于羊棘球蚴病的诊断与检疫.  相似文献   

7.
采用剖检和ELISA方法调查2015—2017年阿克苏市动物感染棘球蚴情况,评价该地区动物棘球蚴病防控效果,以期为进一步做好棘球蚴病综合防控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2016—2017年共检测羊血清200份,阳性血清有21份,阳性率为10.5%;2016年、2017年阳性率分别为15%和6%;2016年、2017年犬粪棘球蚴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和22.2%;屠宰场剖检牛、羊棘球蚴阳性率分别为26.7%和34.3%。  相似文献   

8.
绵羊绦虫蚴病是羊群中常见的一种高发高危害性寄生虫病.该病包括棘球蚴病、细颈囊尾蚴病、脑多头蚴病,病原体分别是带科细粒棘球绦虫、泡状带绦虫、多头绦虫的中绦期幼虫。羊感染后不易发现,一经察觉畜群几乎全部受染,导致羊只生长发育迟缓,抗病力差,生产性能下降,饲料空耗,毛肉减产.出栏率屠宰率低下,也是春季羊乏弱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 利用间接血凝试验诊断人畜棘球蚴病,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新疆是棘球蚴病高发区,为达到早期诊断主动预防的目的,我们于1991年10月至1992年2月进行了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抗原制备 在农八师一四三团无菌抽取绵羊肝、肺棘球蚴包囊液,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用紫外分光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分装,-20℃保存备用。 2.血清 阳性血清系从免疫绵羊制备,阴性对照血清采自农八师一二一团初生羔羊,被验血清采自农八师一四三团及石河子市个体户屠宰绵羊和山羊。  相似文献   

10.
棘球蚴(包虫)病是由带科绦虫中绦期幼虫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深入研究。自80年代以来,棘球蚴病的流行及危害也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棘球蚴病高发流行的省份还将其例为地方病,广泛、深入地开展研究和防治工作。现就我们掌握的一些情况汇报如下。1 我国人、动物棘球蚴病发生概况  相似文献   

11.
对细粒棘球蚴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①棘球蚴病在内蒙地区的流行概况棘球蚴病在内蒙地区各地均有发生,畜间羊、牛、猪、驼为主;感染强度的高低因区域而不同,感染率以牧区放牧羊高于农区羊群.羊感染率兴安盟为29.2%,锡盟17%,赤峰有一群羊因瘦弱淘汰削杀206只,而棘球蚴羊89只,感染率达44%.有一只羊因棘球蚴继发脾脓肿,脓肿占脾脏三分之一,体积18cm×14cm,脾表面有棘球蚴包囊三个.牛的感染率在牧区8%左右,猪的感染率16.67%,驼感染率平均20%.牧区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很普通,最高感染强度5256条(兴安盟).  相似文献   

13.
骆驼、羊的棘球蚴病(称: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Ecinococous,granulosus)的幼虫,寄生于绵羊、山羊、牛、骆驼、猪等中间宿主的肺、肝、脾等脏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在其流行区域内人也易感染,对我旗人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结合巴里坤县一牧民的哈萨克羊棘球蚴和细颈囊尾蚴混合感染的诊治过程,介绍了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治疗措施,并结合笔者经验分析了羊棘球蚴和细颈囊尾蚴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棘球蚴病也叫囊虫病或包虫病,俗称肝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狗的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在牛、羊、猪、骆驼和马等家畜及各种野生动物和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内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俗称“寄生虫癌症”。包虫病的流行受社会、民族、生态、地理和风俗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新疆是受其危害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16.
<正>棘球蚴病是由寄生于犬狼小肠内的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人畜危害严重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家畜被感染棘球蚴侵害后,引起幼畜发育迟缓,成畜生产性能急剧下降,严重时引起家畜死亡。笔者于2009年8月~10月对共和县屠宰场收购的屠宰牦牛随机抽取牦牛327头,结果检查出阳性牛71头,感染率21.71%。通过调查发现牦牛棘球蚴病感染率很高,这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厚宝 《农技服务》2011,28(6):827+849-827,849
阐述了棘球蚴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猪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综合防制。  相似文献   

18.
《新农业》2017,(11)
<正>1羊棘球蚴病羊棘球蚴病是由羊棘球蚴寄生在羊体内引起的羊寄生虫病。棘球蚴又称包虫,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要是犬、狼等肉食动物。虫卵和孕节随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含有被虫卵和孕节污染的食物被羊吞食后而受到感染。虫卵和孕节内的六钩蚴在羊的消化道内孵出,钻入羊的肠壁,并随血流或淋巴液到达羊体内各处,以肝、肺、脾、肾最常见。六钩蚴经6~12个月的生长发育,最终成为具有  相似文献   

19.
细粒棘球蚴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犬属肉食动物小肠内 ,其幼虫寄生于羊、牛、猪、马以及人等中间宿主的各种器官组织中。幼虫对牛体的危害依寄生部位、棘球蚴的体积和数量而不同。如寄生在骨髓、脑、肾脏、肝脏、肺脏等部位 ,可引起严重的后果。牛体棘球蚴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方牧区 ,河南未见报道。笔者于临床上见到奶牛肝脏棘球蚴病 1例 ,现报告如下。1 病史与临床症状安阳县曲沟镇永定村 1头 8岁黑白花奶牛患病 ,2 0 0 1年 7月 2 3日我们前去诊治。畜主主诉 :患牛于 1 0个月前 ,即 2 0 0 0年 1 0月 1 5日上午开始发情 ,1 0月 1 6日、1 0月 1…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选定新疆呼图壁县圆户村和二十里店两个乡为棘球蚴病控制实验区,选用特制吡喹酮药饵对控制区内家、牧犬年驱虫12次,一年后现场效果考核,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由18.5%降至2.3%,绵羊棘球蚴病感染率由88.8%降至57.8%,人间棘球蚴病手术病例由58.4/10×10~4居民降至54.5/10×10~4居民.作者认为,一年12次高频度驱虫是当前我国棘球蚴病高发区特别是恶性流行区控制本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