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读者王先生问:西蓝花高产栽培有什么技术要点?答:西蓝花栽培应选择排灌条件好且前茬不是十字花科(大白菜、包菜、花菜、萝卜)的田块作为育苗地和移栽地。育苗应在通风、排水良好、遮阻、防雨的设施大棚内进行。播种后,苗床上及时覆盖地膜保墒,膜上加盖遮阳网降温。大棚上覆盖顶膜,顶膜上加盖遮阳网,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许多瓜农看准中秋、国庆节前后上市的优质礼品西瓜、甜瓜这一商机,采用秋延迟生产礼品西瓜和甜瓜,价格高效益好。该茬瓜的育苗期大多在6月底至7月上旬,光照强、温度高、雨量多、病害重。为了取得最佳育苗效果,应采取下列技术措施。一、用拱棚或大棚加盖旧棚膜防雨。覆盖时只盖棚的上顶部,把周围棚膜卷起,用压膜线压好,加强苗床通风降温,起到防雨作用。二、覆盖遮阳网。在棚膜上方20厘米左右支架覆盖透光率60%黑色  相似文献   

3.
1.什么时间覆盖与覆盖多长时间遮阳网的用途就是覆盖大棚,达到遮强光、降温的目的。揭盖遮阳网要根据天气情况和不同蔬菜种类的不同生育期对光照强度和温度的要求,灵活掌握。一般是晴天盖,阴天揭;中午盖,早晚揭;前期盖,生长后期揭。如果是阴雨天气多,温度不是过高,在蔬菜定植后,仅在3~5天的缓苗期内覆盖遮阳网即可,若使用黑色遮阳网可仅在晴天中午覆盖。在没有必要使用的情况下,若覆盖时间过长,会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二月气候仍寒冷,常常出现倒春寒,雨水开始增多,相对湿度大。日照率是全年最低的月份。这种低温阴雨天气不利于蔬菜生长。本月农事的重点是利用农膜覆盖等措施防寒保温,加强苗床管理,抢播抢栽度四五月春淡的蔬菜。育苗 ⒈茄果类苗床管理 苗床里的番茄、辣椒、茄子秋苗要采用多层覆盖保温,一般是大棚内套小棚,夜间再在小棚上加盖草帘或无纺布;也可在大棚内增设二道膜,或称双层天膜(间距20~30cm),可提高棚温5℃~6℃。白天草帘要早揭晚盖;棚温稍回升后还应及时揭去小棚膜、二道膜,以增强苗床光照,下午急剧降温之前再盖严。番茄苗床温度…  相似文献   

5.
以2a生‘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设置白色地膜覆盖、黑色地膜覆盖、地布覆盖、麦草覆盖和清耕5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苹果树体生长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调节温度的变化主要在浅层土壤,随土层深度增加调节作用减小;不同材料覆盖间存在差异,白色地膜覆盖土温变幅最大,黑膜和地布覆盖次之,麦草覆盖变幅最小;以地布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效果最佳,四季温度分别达到23.72℃、29.73℃、14.49℃和2.01℃,具有春季和秋季增温、夏季降温、冬季保温的优点。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水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以地布覆盖最高,比清耕高出2.14%;覆盖处理对0~80cm各土层含水量都有很好的保墒作用。不同覆盖处理能不同程度增加果园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其中以黑色地膜和地布效果最好;地温越高,土壤呼吸作用强度越高。不同覆盖处理对幼树生长和果树的光合作用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综合考虑,地布是适合千阳地区的最佳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6.
对采用蓄热墙、内保温及PO膜覆盖、EVA膜覆盖4种保温模式的大棚分别进行棚内温度、湿度的定时记录分析。结果表明:蓄热墙和内保温模式不仅对夜间最低温度有较大提升,而且对全天的温度也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在受冷空气影响的低温期,温度越低,这2种保温模式和对照的差异越大。在缺少太阳辐射的阴天条件下,钢架大棚增加蓄热墙或内保温对全天时段内的温度均有稳定的提升作用,PO膜覆盖和EVA膜覆盖的棚内温度基本一致,与之相比,蓄热墙的增温作用最明显,增加约6℃,内保温的增温作用次之,增加约3℃。4种保温模式的棚内相对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相一致,蓄热墙大棚的相对湿度略低,在阴天条件下,蓄热墙大棚的相对湿度在白天可以下降到90%以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黑白双色地膜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普通地膜为对照,采用黑白双色地膜覆盖烟垄,测定膜下5、10、15 cm土层中地温,并测定烤烟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性状,分析黑白双色地膜对烤烟生产的影响。[结果]田间覆盖双色地膜可使膜下5 cm处地温增加0.52℃,10 cm处地温增加0.38℃,15 cm处地温增加0.40℃,可缩短烟株大田生育期2 d,提高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具有一定的除草作用。[结论]覆盖黑白双色地膜有利于烤烟生产。  相似文献   

8.
以5 a生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了苹果树生长期覆盖白色地膜、塑料地膜和黑色地布对冠层环境以及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的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顺序为白色地膜塑料地膜黑色地布,但冠层内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均不明显;叶片SPAD值和Pn顺序均表现为白色地膜黑色地布塑料地膜;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形指数顺序均表现为白色地膜黑色地布塑料地膜,着色指数和光洁指数顺序均表现为白色地膜塑料地膜黑色地布。苹果树盘覆盖白色地膜有利于提高冠层内的光照强度,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使用智能型温湿度记录仪,以露地为对照,对夏季高温季节3种防虫网覆盖方式下(大棚覆盖、小拱棚覆盖、苗床覆盖)的空气温湿度以及土壤或基质温度进行连续记录,初步摸索出3种防虫网覆盖方式下温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晴天、阴雨天以及雨天后晴天的白天,不同处理纱网内的空气温度都低于露地;14:00时,3种天气情况下的空气湿度都高于露地,而土温都低于露地。大棚纱网及苗床纱网由于通风条件好,在晴好天气空气温度比小棚纱网低2℃左右。苗床纱网基质温度整个高温生长季节较其它3种栽培方式的土壤温度低2-3℃,可有效的防止烂菜,全封闭的生长和管理模式也起到很好的防虫效果,因此苗床纱网基质栽培可以作为夏季高温季节较好的叶菜类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不覆盖地膜为对照,选用普通聚乙烯PE黑色地膜和生物黑色降解膜,观察生物降解地膜在露地、单体大棚、连栋大棚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蔬菜覆盖后,其增温与普通塑料地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应用生物黑色降解膜和普通聚乙烯PE黑色地膜膜的增温效果接近,露地和单体大棚内比不使用地膜平均提高地温1℃左右,连栋大棚内增温效果稍差。在露地条件下,塑料地膜覆盖下的土壤温度变化很大,白天增温很高,而夜晚则下降到和不同地膜相同的低温,而降解膜覆盖下地温变化幅度就比较小,在昼夜温差大的天气夜间最低温比塑料地膜高2℃左右。由此可见,在露地条件下,生物降解地膜夜间的保温效果要好于普通塑料地膜,更适合在露地早春作物上进行覆盖,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相似文献   

11.
气温对浅层地温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层地温作为土壤环境的重要指标,在研究生物生长、生物繁衍中有重要的地位,在农业生 产中经常用到土壤温度资料。地温对气温的相应是最为直接的,两者存在的密切关系,所以研究气温 对浅层地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玉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59-7160
[目的]探究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 Cramer)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有效防治该虫提供借鉴。[方法]设计18、21、24、27、30℃5个温度处理,对重阳木锦斑蛾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卵、幼虫、蛹在18~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发育速率与温度成直线关系。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5.61、8.07、5.39℃,有效积温分别为74.66、517.24、316.13日度。在上海地区1年可发生4代。[结论]为准确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治重阳木锦斑蛾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桑树品种,不同的穗芽位置,因温度不同,发育所需的积温和时间也不同。为了掌握桑树发育的有效积温,准确预测桑树叶质的成熟期及采叶收蚁时间,于2001、2002年以云桑1号、湘7920等为材料,测定发育积温。结果,在20~28c、条件下桑树的发育积温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发育所需时间随温度的增加而缩短。在20C、24C、28C的温度下.湖桑32号的转青期积温比湘7920分别增加50.3C、60.2C和58.8C;雀口期积温比湘7920分别增加59.6C、64.9C和66.0C;开叶期积温比湘7920分别增加60.0C、66.3C和70.2C。  相似文献   

14.
温度的测量     
本文介绍了温度在测量参数中的地位和作用,温度概念的建立和测量是建立在热平衡基础之上的。温标概念在实际测温中具有重要意义,温标的制定是通过一系列理论的推证和实际的测量的复杂过程而制定出目前国际统一的温标。各国对国际温标进行了复现,以校正各种测温仪表。文章最后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测温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二纹柱萤叶甲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5℃,21℃,24℃,27℃和一个变温(平均值为26℃)下,测定了二纹柱萤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各虫态历期均随温度升高呈负线性变化,卵、一龄、二龄、三龄、幼虫、蛹、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2℃,8.83℃, 8.48℃,8.37℃,8.20℃,7.73℃.8.22℃;有效积温分别为:171.94,58.61,57.00,58.28,181.03,301.98,655.06(日度)。  相似文献   

16.
结合田间调查和采用室内逐日观察法,在6个温度20、25、28、32、36和40℃,湿度75%的条件下,以银合欢种子为食料,对银合欢豆象在不同温度下的各虫态发育历期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银合欢豆象卵期、幼虫及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0、9.52和12.79℃。在20~40℃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抛物线相关,低温和高温都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韭菜迟眼蕈蚊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卵期、幼虫期、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20、6.29和7.39℃,有效积温分别为50.88、183.69和48.84℃.d。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ECMWF 850 hpa初始场的温度资料,采取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佳木斯地区7个观测站08时和20时的850 hpa温度,结合同时段7个站日最低、最高气温的观测资料,分析各站08时和20时的850 hpa温度与日最低、日最高气温的关系,并建立分县、分月的预报方程,并对其回归效果进行分析,得到适用于佳木斯地区的日最低、最高气温预报方法.结果表明,08时和20时的850 hpa温度与日最低、日最高气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分月分站建立的温度预报方程对日最低、最高气温的预报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预报准确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二点委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在我国属于耕作制度变革后新发生的害虫,为了便于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了二点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对二点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在温度为15~30℃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其发育速率明显加快。二点委夜蛾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均与温度呈明显的相关性,其卵、幼虫、蛹和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2、10.80、9.63和10.04℃,有效积温分别为71.47、248.89、134.00和552.95 d.℃。利用本研究结果,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准确预测出该虫在当地的发育代数。  相似文献   

20.
陈晶  蒲丽君  田佳  肖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26-12927,12930
[目的]研究魏氏拟尾柱虫的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方法]采用原生动物通用的测定方法,研究魏氏拟尾柱虫的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结果]温度对魏氏拟尾柱虫的分裂速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22℃下魏氏拟尾柱虫的分裂速度最快,日平均分裂次数为(2.456±0.706)次/d。[结论]魏氏拟尾柱虫的最适温度为22℃,半致死温度为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