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辣椒在遭受轻度干旱胁迫时适宜于开花坐果期应用的抗旱效果好的外源生长调节剂及其合适的浓度,以辣椒品种软皮2307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的0.1%24-表芸·三十烷醇、1%吲哚丁酸·三十烷醇、1%吲哚丁酸·S-诱抗素、5%糠氨基嘌呤和4%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对辣椒生理活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喷施上述5种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都可以提高辣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其中净光合速率增加最多的前2个处理为A2(0.1%24-表芸·三十烷醇2×10-2 mg/L)和C1处理(1%吲哚丁酸·S-诱抗素2×10-2 mg/L),分别比CK增加59.60%和52.10%,B1处理(1%吲哚丁酸·三十烷醇2×10-2 mg/L)的胞间CO2浓度增加最多,比CK增加12.85%,B1处理的气孔导度值最高,B1和C2处理(1%吲哚丁酸·S-诱抗素4×10-2 mg/L)的蒸腾速率最高;喷施生长调节剂后叶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吲哚丁酸·S-诱抗素对苗期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苗期喷施吲哚丁酸·S-诱抗素(1%可湿性粉剂),研究吲哚丁酸·S-诱抗素对小麦分蘖数、根长、根数和鲜重的影响。[结果]吲哚丁酸·S-诱抗素(1%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4 000倍液、3 000倍液、2 000倍液可以使小麦株高降低3.31%、3.39%、10.74%和15.29%,分蘖数增加2.80%、6.54%、7.48%和8.41%,根长增加4.41%、11.51%、17.94%和19.28%,根数增加9.21%、17.23%、24.91%和26.08%,地下部分鲜重增加6.38%、9.00%、11.00%和11.27%,地上部分鲜重增加3.45%、6.16%、7.83%和7.94%。[结论]苗期喷施吲哚丁酸·S-诱抗素,可以矮化麦苗、促进新根生长、促进分蘖、提高鲜重。  相似文献   

3.
0.1%S-诱抗素(农宝)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喷施,具有增加小麦植株次生根条数和有效分蘖数、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对增加小麦植株抗逆性和调节作用明显;1%S-诱抗素(诱抗宝)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能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0.1%和1%S-诱抗素对小麦安全,可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喷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1%S-诱抗素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喷施1%S-诱抗素后,可促进植株协调生长,提升水稻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和产量;大田生产中,宜在水稻破口抽穗前3-5d喷施1%S-诱抗素500-1000倍液,由此可获得理想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美+包果优、S-诱抗素和乙烯利对巨玫瑰葡萄夏造果实着色和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上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巨玫瑰夏造果实着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雾化状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巨玫瑰夏造果着色初期(果实果面约10%着色)喷施果面,喷后每隔3 d调查葡萄着色指数至果实成熟,果实成熟时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及果皮花色素苷相对总量。【结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促进巨玫瑰夏造果果实着色,着色效果依次为果实美+包果优〉S-诱抗素〉乙烯利。果实美300倍+包果优1000倍、乙烯利300 μL/L及S-诱抗素300 mg/kg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其总酸含量也呈降低趋势;果实美600倍+包果优1000倍、乙烯利200 μL/L及S-诱抗素200 mg/kg处理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果实总酸含量却呈升高趋势。【结论】施用果实美+包果优、S-诱抗素、乙烯利均能有效促进巨玫瑰夏造果果实着色,生产上选择果实美300倍+包果优1000倍或S-诱抗素300 mg/kg对果实着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S-诱抗素对玉米植株水分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试了S-诱抗素叶面喷施处理后玉米植株在高温干旱协迫下水分消耗等项目,结果表明:S-诱抗素处理可以缩小气孔导度,减少叶片蒸腾速率,提高了玉米植株的保水能力,减少了水分消耗。  相似文献   

7.
以宁杞1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S-诱抗素对枸杞叶片生长和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S-诱抗素处理降低了枸杞的叶面积、叶片的长和宽。各处理叶片厚度及含水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其中S-诱抗素500倍液处理的单叶片的鲜、干质量显著低于对照。S-诱抗素提高了枸杞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率,降低了叶片蒸腾速率。随着S-诱抗素浓度升高,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呈上升趋势,气孔限制值(Ls)呈下降趋势;其中S-诱抗素500倍液处理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分别比对照提高7.7%、17.06%、6.5%,气孔限制值比对照降低13.08%;1 000倍、2 000倍液处理的Pn、Gs、Ci低于对照,Ls比对照高2.2%、10.02%。总体而言,在枸杞秋季采果后喷施500倍液的S-诱抗素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有利于养分积累。  相似文献   

8.
正为提高红枣栽植成活率,解决栽植枣树成活难的问题,34团引进枣树栽植前用S-诱抗素蘸根技术,通过与保水剂、空白对照进行对比试验,验证S-诱抗素蘸根处理对枣树成活率的影响,为枣树栽植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供试药剂为S-诱抗素和保水剂。S-诱抗素又名脱落酸,是一种高效生长调节剂,可以增强植物根系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燕麦的抗旱栽培技术,本研究以皮燕麦‘冀张燕5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水分梯度下燕麦喷施S-诱抗素和黄腐酸,通过测定燕麦株高、叶面积(系数法)、干物质积累量(称重法)、脯氨酸含量(酸性茚三酮法)、可溶性糖含量(蒽酮比色法)、可溶性蛋白含量(考马斯亮蓝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下还原法)、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愈创木酚法)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紫外吸收法)等指标,利用显著性分析及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喷施S-诱抗素和黄腐酸能提高皮燕麦的抗旱性及产量,正常供水情况下,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7.04%和9.21%;中度胁迫下,产量比对照提高25.65%和18.13%;重度胁迫下,产量比对照提高37.11%和21.10%。正常供水情况下,喷施S-诱抗素效果优于黄腐酸,受到水分胁迫时,喷施黄腐酸的效果优于S-诱抗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物源物质S-诱抗素(S-ABA)、有机肥和寡聚糖对黄瓜的促生与防病作用,用其不同浓度稀释液浸种、催芽与喷施处理黄瓜植株。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3种生物源物质对黄瓜种子发芽率均无显著影响;除高浓度S-诱抗素(稀释倍数≤2 500倍)对黄瓜胚根、胚芽的伸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外,其他浓度生物源物质对其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叶面喷施生物源物质,可有效提高黄瓜植株的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促进其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活性增加,并导致抗性相关物质含量发生变化。q RT-PCR结果表明,生物源物质喷施黄瓜植株表面48 h后,其体内抗性相关基因PAL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防效测定结果表明,间隔24 h,连续喷施两次生物源物质,可有效减轻黄瓜白粉病发生,S-诱抗素、有机肥和寡聚糖的防效分别达54.9%、68.4%和47.8%;与生防菌配合使用,防治效果更佳,将有机肥与拮抗放线菌5X4配合使用,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高达81.6%。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17,(5):12-13
为研究0.25%S-诱抗素水剂对花生生长、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0.25%S-诱抗素水剂对花生苗期(播种后15天)和花生初花期(播种后30天)喷施处理,结果显示0.25%S-诱抗素水剂能够促进花生分蘖、增加开花数、结实数和提高产量;0.25%S-诱抗素对花生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增加或提高了脂肪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然而油亚比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S-诱抗素在花生抗旱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S-诱抗素(福施壮)对花生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花生叶片蒸腾速率减弱,相对含水量下降,光合速率下降,从而导致减产;而在相同条件下喷施S-诱抗素,能够使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12.02%以上,大大降低了蒸腾失水速率,但光合速率降低较少,使花生在干旱情况下减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S-诱抗素在宁夏引黄灌区旱直播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S-诱抗素浸种处理和亮盾拌种处理发芽势相对较高,分别为62.67%和70.67%。水稻单产以亮盾最高,为10 200.0 kg/hm2;其次为S-诱抗素拌种处理,产量为9850.5 kg/hm2。S-诱抗素有利于水稻幼苗根系的生长;亮盾、S-诱抗素拌种,可提高植株抗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锌肥施用对我国小麦籽粒锌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收集,分析了我国小麦籽粒锌含量特征以及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小麦籽粒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小麦锌肥施用方式主要有土壤施用、叶面喷施以及土壤施用+叶面喷施,且土壤施用时锌的平均投入量(12.6 kg·hm-2)大于叶面喷施(1.57 kg·hm-2)。不施锌肥时小麦籽粒锌含量范围为 14.6~50.0 mg·kg-1,且 95.3%的小麦籽粒锌含量低于 40 mg·kg-1;土壤施用+叶面喷施处理时小麦籽粒锌含量范围为 24.0~70.9 mg·kg-1,且76.2%的小麦籽粒锌含量高于40 mg·kg-1。锌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中的锌含量,不同施肥方式下小麦籽粒锌含量平均增率排序为土壤施用+叶面喷施(62.6%)>叶面喷施(47.2%)>土壤施用(24.6%)。土壤施用或叶面喷施锌肥时,小麦籽粒锌含量增率与外源锌投入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当每公顷锌投入量增加1 kg时,籽粒锌含量分别提高0.74%和16.39%。土壤施用、土壤施用+叶面喷施时锌肥的平均利用率较低(0.59%、0.94%),而叶面喷施锌肥平均利用率较高(7.27%)。研究表明,不同施锌方式均能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且土壤施用+叶面喷施的效果最好,而叶面喷施方式下锌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叶面施锌(Zn)对叶用油菜镉(Cd)和Zn生物可给性的影响与调控机理,通过盆栽试验,采用体外消化和连续提取方法,研究喷施不同浓度ZnSO4和EDTA·Na2Zn对两种油菜(Cd低积累品种华骏和普通品种寒绿)地上部Cd/Zn含量、生物可给性以及化学形态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线性拟合方法研究叶面施Zn影响下Cd/Zn生物可给性的变化与形态占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叶面施Zn对油菜地上部Cd含量无显著影响,Zn含量显著升高。喷施ZnSO4降低了油菜Cd和Zn的生物可给性比例,最大降幅分别为24.37%和6.07%;而喷施4 mmol·L-1 EDTA·Na2Zn则显著提高了油菜生物可给态Cd含量,同时提高了Zn的生物可给性比例,最大增幅分别为49.19%和8.40%。喷施ZnSO4明显降低油菜乙醇提取态Zn的占比,最大降幅为10.88%;而喷施EDTA·Na2Zn则明显提高油菜乙醇、H2O提取态Cd以及乙醇提取态Zn的占比,最大增幅分别为25.59%、52.74%以及13.23%。油菜Cd/Zn的乙醇和H2O提取态含量与其生物可给态含量、乙醇和H2O提取态占比与其生物可给性比例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表明油菜Cd/Zn的乙醇和H2O提取态对其生物可给性贡献最大,叶面施Zn主要通过影响乙醇和H2O提取态Cd/Zn进而调控其生物可给性。  相似文献   

16.
夏播青毛豆施用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增产试验表明,用叶面肥磷酸二氢钾1 000倍液喷施、500倍液灌根,用植物生长剂通丰500倍液喷施叶面,增产率分别为15.58%、11.11%、12.39%,均有显著增产效果;而用叶面肥叶面宝500倍液喷施,增产率为3.48%,增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产玉米生理效应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选取了胺鲜酯、吲哚丁酸、萘乙酸、乙烯利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单用及其配合使用,研究了其对高产玉米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胺鲜酯7~8叶期喷施有效成分4.5 g·hm-2以及与吲哚丁酸和萘乙酸(质量比1:1,用量为4.5 g·hm-2,于4~5叶期叶面喷施)混用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茎秆粗度,起到一定的抗倒伏作用,并且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的根系活力、穗位叶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增产作用显著,优于其它处理;吲哚丁酸和萘乙酸于4~5叶期叶面喷施,提高了植株大口期、吐丝期的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增加16.5 %和6.7 %,在植株灌浆期和腊熟期则低于对照;乙烯利处理降低了植株的株高和穗位高,增加了茎秆粗度,起到了抗倒伏作用,但籽粒产量低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8.
吲丁·诱抗素对花生产量及出油率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花生分枝数,增加结荚个数,提高产量、出仁率和出油率。【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4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在不同时期喷施吲丁·诱抗素,对分枝数、结荚数、产量、出仁率、分别调查记录分析。【结果】通过喷施吲丁·诱抗素,每株分枝可提高到7~10条,多达11~12条,增加4~7个;结荚数提高25~35个,多达35~50个,增加10~15个;每666.7m~2产量达到250~300kg,提高50~75kg;出仁率达到67%~68%,提高7%~8%;出油率达到47%~48%,提高7个百分点。【结论】苗期至盛花期喷施3000倍吲丁·诱抗素,对花生的分枝数、结荚数、产量、出仁率和出油率均有影响,处理一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生产安全,喷施初期,10%多·甲可湿性粉剂对花生叶斑病有防治作用;可提高籽仁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改善口感,其中以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处理可溶性糖的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9.33%;可增加产量,其中10%多·甲可湿性粉剂较喷清水对照增产6.74%,96%缩节胺、15%多效唑分别增产3.97%、3.02%。因此,花生生产应首选10%多·甲可湿性粉剂和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作为调节剂。  相似文献   

20.
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遮荫胁迫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缓解阴雨寡照对豫中南夏玉米的影响,确保夏玉米稳产高产,以玉米杂交种漯玉336为试材,在9片展开叶时喷施5种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设置自然光照(对照,CK),遮荫、不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T1),遮荫、喷施稀土诱抗素-授粉清华素-全方位(T2),遮荫、喷施施莱登(T3),遮荫、喷施漯丰王1+1(T4),遮荫、喷施全能胖墩(T5),遮荫、喷施碧邦(T6)共7个处理,研究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在遮荫胁迫下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条件下,与CK和T1处理相比,T3、T6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株高和穗位高,较CK分别降低了12.7%、9.9%和23.1%、26.2%;T3、T4、T5、T6处理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T1处理,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且均与CK差异不显著;T2、T3、T4、T5、T6处理POD活性较CK和T1处理提高,以T3处理最高,SOD活性也以T3处理最高;T3、T6处理玉米倒伏率为0,T5处理倒伏率为30%,T2、T4处理倒伏率均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T2、T3、T5、T6处理均较T1处理增产,增产率分别为2.4%、37.0%、24.8%、15.2%。综合考虑,喷施施莱登(玉米专用)缓解阴雨寡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