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隋玲 《山东饲料》2015,(6):133+245
为了有效节省土地资源,城市中的建筑空间逐渐向高空发展,这样就极大的节省了土地资源,也加大了空间的利用率。而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超高层建筑开始出现。在超高层建筑中,劲性混凝土柱是其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超高层建筑中较为常见。劲性混凝土柱具有较强的刚性和强度,其所具有的横截面积相对较小,但却能够承载较大的重力,对于超超高层建筑来说,较为实用。本文就超高层住宅劲性混凝土柱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寻找可替代能源,实现资源的节能利用是目前的主要目标.建筑业中比较典型的耗能大户是超高层建筑,因此,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节能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电气设计常见问题、电气节能设计的主要内容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探讨超高层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产业革命和人口的增长加剧了城市化,城市化的一个标志就是建筑的高度逐渐增加,这不但是在有限的城区面积中提供更多的使用面积,而且是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证明.因此,可以说都市结构与现代高楼两者密不可分.其中,超高层结构建筑的质量的保障与其施工技术是分不开的,因此,本文从超高层定义着手,并对现代超高层施工要求、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原理、施工技术、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提高施工质量的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高、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现代化大都市重要的标志之一。室内给水排水系统是现代高、超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在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高、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室内给水排水的设计不断融入新型设计理念,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并结合了高、超高层建筑的用途,使得室内给水排水系统不断朝着合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但目前城市高、超高层建筑室内给水排水仍然一些安全问题,极大地影响居民用户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本文阐述了高、超高层建筑室内给水排水工程的特点,分析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初步探讨积极有效的防范对策,对于提高室内给水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认真组织、精心施工的要求更高.超高层建筑双塔结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超高层建筑结构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在分析施工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了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和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6.
郭艳靓 《山东饲料》2013,(8):262+245
由于超高层建筑具有高度大,层数多,人员密集等特点,因此当超高层建筑内部发生火灾时,对其进行消防救援工作很难开展实施。尤其是高层建筑的电梯等内部结构极易引起火势增大,给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工作增大了难度。因此,必须加强超高层建筑中消防电气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自身的消防系统装置水平,确保在建筑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启动消防设备,尽可能的控制火灾情况,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现本文就针对消防电气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探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指出了消防电气技术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系统的配置以及其他消防电气设备的应用所体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标志性建筑,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出现在城市中,这种超高层建筑大多数都是办公与居住一体化的形式,一方面不仅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为人们提供了多样性的服务,逐渐受到了建筑开发商与群众的青睐。因此,人们对于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十分重视,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性,纷纷采取了多种先进的施工技术,而自密实混凝土顶升法就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的效率与质量。下面,本文针对超高层钢管自密实混凝土顶升法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具体介绍了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异形柱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构件,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比较多。异形柱是建筑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其属于竖向支撑的结构,而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应用异形柱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异形柱施工工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其操作较为简单,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所以也受到了施工单位广泛的好评。本文对异形柱施工工法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还对异形柱施工工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电梯在现代超高层建筑不可却少的重交通运输工具,为了满足超高层建筑的人流的运输问题,需要针对超高层建筑电梯运输能力进行设计,采取合理的电梯设计与规划,达到解决人流量运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住宅建筑结构不断涌现了出来.尤其是以小高层与多层建筑结构为主的新型住宅体系,更是成为目前地产行业工作中追求的主要环节.在目前的建筑结构领域中,短肢剪力墙与异形柱结构的应用极为广泛,已成为整个施工领域中最为常见的一环.本文在诸多短肢剪力墙结构与异形柱框架结构施工基础上阐述了两种结构施工特点,并着重分析了其设计和构造问题,以供业内同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超高层建筑的特征,并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的主要施工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和监测都较一般建筑复杂,为了保证其安全性要实施健康监测,通过对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进行介绍,分析了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的主要质量安全因素,并对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进行研究,列出了需要监测的项目和传感器布置位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现代民用建筑尤其是住宅建筑越发朝着造型多样、实用美观、功能优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异形柱结构应时而生。异形柱结构在实现建筑物造型要求、空间布局等建筑要求的同时,还能满足建筑结构安全性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大规模的使用。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在介绍异形柱结构概念及其优点的基础上,就异形柱结构的受力特性、轴压比以及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以供结构设计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能够体现出非常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建筑的质量,同时在建筑造价上也能体现出非常大的优势,很大的程度上都降低了建筑的建设投资,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建筑的性能,使得建筑在质量上和功能的实现上都能有效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超高层建筑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国内中低层隔震建筑物发展已渐成熟,国外由铅心橡胶隔震组件与消能组件组合或多种隔震组件组合(如滑动隔震组件、磨擦单摆隔震组件、滚动隔震组件)所构成之隔震系统经多次地震验证其性能,证实可行,并使用于超高层建筑物;国内现阶段采用隔震系统之超高层建筑物受日本影响已见起步,本文特以日本大阪西梅田大楼、南堀江大楼两栋超高层建筑为例,说明超高层隔震建筑之设计、施工与品管等原则,作为国内推动超高层隔震建筑设计与施工之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异形柱在建筑结构的发挥的作用,分析了国内对于异形柱的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得出异形柱虽然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异形柱的使用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事业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繁荣。现如今,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正不断加快,这就导致了城市人口分布越来越密集、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而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空间,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启动。超高层建筑相较于普通高层建筑而言,其对建设施工技术的要求更高,并且对供电可靠性和消防安全的要求也更高,因此,为了保障超高层建筑的供电可靠性和消防安全,有必要加强其电气施工质量。本文主要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要点进行浅要分析,以期能够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的控制特点,以某金融大厦为例,针对标高、外伸桁架内力控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确保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达到设计的初始要求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事业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繁荣。现如今,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正不断加快,这就导致了城市人口分布越来越密集、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而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空间,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启动。超高层建筑相较于普通高层建筑而言,其对建设施工技术的要求更高,并且对供电可靠性和消防安全的要求也更高,因此,为了保障超高层建筑的供电可靠性和消防安全,有必要加强其电气施工质量。本文主要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要点进行浅要分析,以期能够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生活更多的人,我国修建的楼房越来越高,以达到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因此,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介绍了超高层建筑塔楼深基坑施工技术、承压水控带技术、钢管柱内高抛免振自密实泥凝土施工技术等关健技术,旨在加强与同行的沟通交流,不断提高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