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综合分析青海省公路建设对各类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占用湿地面积、污染湿地环境引发水土流失、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在此基础上,根据道路建筑区域实际情况,提出公路建设中应在选线、施工、运营中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对湿地的破坏,合理保护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上海西郊淀山湖区域(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的核心位置)承载着自然生态保育、水源保护与涵养、生态防护等基本作用与功能,变化的自然环境导致了该功能不断退化,对该区域湖泊湿地进行保护和修复,维护水源地生态安全迫在眉睫。本文从"上海西郊湿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分析了一些场地历史资源和现状问题,结合示范区工程实践,对工程实施中植物群落修复配置、水系建设和鸟类等动物环境栖息地保护等措施做出介绍和总结,探索建立人工植物群落的自我维持机制和人工调控技术,以形成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的湿地生态景观,最终实现生态恢复、水质自净、生物多样化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公路建设、公路运营对环境的影响,阐述了公路绿化对公路环境改善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公路绿化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以梯田湿地和高山湿地生态为载体,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利用,属环境恢复、重建和不断改善的生态项目。项目建设有利于增加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不会对周边区域环境造成水土流失,有助于传播湿地文化和生态文明,有利于开展科普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对外合作和交流等。因此,项目总体上不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而且极大地促进湿地自然恢复和生态演替,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公路生态绿化用地类型分类在公路生态绿化与生态绿化评价工作中的意义,在公路等级确定的基础上,首先按照路域大地形、大地貌变化,将公路生态绿化用地类型划分为平原区公路绿化用地和山丘区公路绿化用地两大类,再根据公路用地范围路基横断面、平曲线、竖曲线结构形状,将公路生态绿化用地类型划分为16个小类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与人口的增加,由于昌源河流域用水不均衡、河道破坏等问题,湿地逐步退化、功能衰退,下游基本干涸。为使上游生态功能向下游区域延续,有效保护昌源河湿地水资源、珍稀野生动物及栖息地,逐步修复昌源河中下游河流湿地,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并合理利用湿地景观资源,结合实际,提出一些该湿地公园在保护与恢复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湿地系统的退化与生态恢复重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的本质问题是恢复、重建湿地系统的必要功能并使之具有系统自我维持能力。江汉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表现出生态功能和结构的退化趋势:土壤潜沼化严重;生物群落结构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洪涝渍害加重等。依据生态演替理论基础和原则,提出了江汉平原湿地恢复和重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公路建设对湿地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对湿地结构连通性、功能连通性和湿地水质的直接影响;公路运行建成后,增强了人类的活动能力,使大量旅游者涌入到原本难以抵达的区域,商铺等服务设施聚集,土地利用性质与功能的改变,对湿地带来的间接的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吉林省湿地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人口和经济发展压力的增长,湿地面积丧失及生态功能减退的风险加剧,湿地保护与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在吉林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该研究结合吉林省湿地的特点和质量状况,分析吉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组成,为政府和有管部门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与之相关的公路绿化,特别是新建高速公路的绿化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公路绿化不仅具有隔离、减噪功能,更有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的生态效益。因此,公路绿化美化工程是公路环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了公路形象。全面加强公路绿化建设是公路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一奇  应君  蒋建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39-4139,4156
结合浙江省海宁市钱江路两侧绿化景观设计实例,对有关人性化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景观生态绿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94-10496
从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入手,通过研究城市道路生态绿化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对合肥城市道路生态绿化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有效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方法]充分利用西溪湿地的水体净化能力,分析论证了处理回用沿山河河水用于城市绿化和地面用水的可行性。[结果]与直接利用自来水相比,沿山河河水经湿地净化后,再加以处理回用更加经济,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也是值得推广的水资源有效利用措施。[结论]沿山河河水经湿地净化,用于城市绿化和地面用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道路系统的绿化与美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绿化与美化的设计形式及对城市环境美的影响已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誊,城市道路系统绿化与美化是对城市道路进行生态绿化的同时,与美学的相关原理相互结合应用,来说明道路绿化与美化的设计原则,及道路绿化与美化对城市环境的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15.
曹兆阳  卜庆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650-9652,9677
从道路拓宽、病虫危害及人为损害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扬州道路绿化树种生长衰弱的原因,提出了要从规划设计、加强对道路改造施工队伍的管理、病虫防治等角度改善行道树生长环境,促进城市行道树良好生长,发挥其应有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冷热点,为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江苏里下河平原1980、1990、2000、2010与2018年共5期景观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转移矩阵、景观综合动态度等方法,分析里下河平原近40 a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热点分析探究景观变化的冷热点区域。  结果  研究区耕地、湖荡湿地和建设用地为优势景观类型,耕地是面积占比最多的景观,但整体上持续减少了1 000.67 km2,湖荡湿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建设用地扩张面积达679.83 km2,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林地面积有所增加。近40 a来,研究区各景观类型之间发生了复杂的相互转化,最显著的是耕地与湖荡湿地、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化。研究期间格网景观综合动态度变化幅度为0~5.43%。里下河平原景观变化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聚集性,以“东南—西北”方向为主轴发生倾斜,兴化市、高邮市、盐都区及江都区是景观变化的热点区域。  结论  里下河平原景观格局变化显著,景观多样性增加、破碎化加剧,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增强。自然湿地恢复政策的实施对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产生了积极影响。图4表4参32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林业重点工程的建设,凤阳县森林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城市绿化工作却相对滞后。在分析研究了凤阳县城市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一系列的道路绿化、景观绿化提升对策,以期为美化凤阳、打造生态凤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芳  杨敏 《现代农业科学》2008,(10):95-96,99
江汉平原为中国南方四大富饶的平原之一,农业地位突出,但由于历史、人口、资源、发展方式等多种因素,江汉平原主体是湿地农业,农田生态很脆弱。在现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变暖、农药的过度使用等多因素的影响,江汉平原的农田生态的稳定已受到严重危害,通过对江汉平原农业生态安全进行综述,阐明了农田生态安全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构建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必要性,进而对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可行性、原则、基本方法进行初步研究,为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