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东北三省大豆蛋白质、油分含量的地点、年份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选用5个品质性状有差异的东北春大豆品种在东北地区11个试验点种植,进行大豆品质生态研究,所得结果如下:东北三省大豆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蛋白质油分总含量均存在年份、地点、品种、年份×地点、年份×品种、品种×地点、年份×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对于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来说品种效应最大,所以在东北三省范围内提高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以品种改良为最理想途径.从各项互作效应检测的变异系数大小来看,均表现油分含量变异系数>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蛋白质油分总含量变异系数.即油分含量对环境影响最敏感,其次为蛋白质含量,最后是蛋白质油分总含量.由于各项互作效应的存在,使得东北三省范围内大豆品质表现更为复杂.在进行大豆优质生产时应对品种、地点、地区的气候条件年际间变化特点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大豆品质区划是优化大豆种植环境和优质品种布局的重要依据,对于大豆优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根据5个大豆品种在东北三省11个地点种植的蛋白质与油分含量和年推广面积在3333 hm2以上的97份大豆品种的品质指标,依据大豆品质的地点效应和品种效应的加权平均数对东北三省进行了品质区划.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的年份效应、地点效应、地点×年份互作效应、基因型效应、基因型×地点互作、基因型×年份互作效应、基因型×地点×年份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依据大豆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的地点效应和品种效应的加权平均数的聚类分析结果,同时考虑各地自然条件,兼顾行政区的完整性,将东北三省划分为五个大区,即北部高油大豆产区(Ⅰ-1区)、中西北部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平衡区(Ⅱ-1区)、中部高油大豆产区(Ⅰ-2区)、中南部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平衡区(Ⅱ-2区)、南部高蛋白大豆产区(Ⅲ区).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某些农艺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两年来对吉林省1923~2005年生产上主推的16个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收获指数以及种子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研究表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从苗期到R6期逐渐增加,R6期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老品种比现代品种下降速度快。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其中产量和收获指数平均每年分别增加14.84kg/hm2(1.27%)和0.23%。种子脂肪含量随育成年代增加,平均每年增加0.04%;而蛋白质含量随年代降低,平均每年下降0.06%。产量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种子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本文结果表明,大豆育种工作者以高产为选择目标的同时使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得到提高。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可以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两年来对吉林省1923~2005年生产上主推16个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收获指数以及种子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研究表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从苗期到R6期逐渐增加,到R6期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老品种比现代品种下降速度快。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其中产量和收获指数平均每年分别增加14.84kg/hm2(1.29%)和0.09 %。种子脂肪含量随育成年代增加,平均每年增加0.87%;而蛋白质含量随年代降低,平均每年下降1.52%。产量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种子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本文结果表明,大豆育种工作者以高产为选择目标的同时使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得到提高。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可以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以及自开花后不同时期遮光处理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不同品质类型的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均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不同品质类型大豆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脂肪含量均下降,蛋白质脂肪总含量上升.品种间对光照强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高蛋白品种对光照强度较迟钝,而高脂肪品种对光照强度较敏感.  相似文献   

6.
以3个高油大豆品种(绥农14、红丰9、东农47)为试验材料,在2003—2004不同年份探讨高油大豆品种 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油大豆品种在不同年份间,脂肪含量的相对排序保持不变。油分含 量高的品种,蛋白质含量年份间变异较小;油分含量低的品种,则变异较大。高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积累呈现出 “高—低—高”趋势,并且种子成熟后的蛋白质含量要小于初期测量时的含量;高油大豆脂肪含量积累呈现了“低— 高—低”趋势,并且种子成熟后的脂肪含量要高于初期测量时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大豆推广品种脂肪、蛋白质含量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刘忠堂 《大豆科学》2002,21(4):250-254
系统地分析了黑龙江省1951-2000年50年200个育成大豆品种的脂肪、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脂肪含量最高的是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为21.67%和21.20%,最小为90年代为20.03%。200个品种平均脂肪含量为20.74%,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0.25%。进一步分析1951-2000年不同生态区育成的172个品种认为,脂肪、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地理分布现象。西部干旱区为高脂肪区,北部高寒区为低脂肪区;高蛋白质区在南部黑土区和东部低湿区,低蛋白区在西部干旱区。这种明显的地理分布现象为大豆优质品种的区域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大豆原产国,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据报道目前已保存28 000多种。这些大豆品种在我国的东北、华北、黄淮海等地区有广泛的种植,为我国的大豆食品加工提供了原料保障。据报道,对16 082份大豆的分析结果,蛋白质含量9.3%~52.9%,脂肪含量为10.7%~24.2%。品种的  相似文献   

9.
大豆被誉为“黄金食品”,萌芽大豆抗营养因子和气味得到改善,营养价值较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本实验选取了10个来源不同的大豆品种作为实验材料,用25 ℃蒸馏水浸泡使其萌发,通过测量不同时期萌芽大豆的蛋白质、还原糖、粗纤维含量,找出在萌发过程中大豆营养物质变化的规律,为萌芽大豆的进一步食品制作和生产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大豆在萌发第1 d时,蛋白质的含量有所下降,之后随着萌芽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而还原糖和粗纤维的含量在萌发过程中平稳上升。综上所述,与未萌芽大豆相比,萌芽第7 d的大豆蛋白质、还原糖、粗纤维含量最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实际生活中,选择萌芽7 d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翠扇大豆及还原糖和粗纤维含量较高的绿75进行生产、加工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大豆脂肪含量除受品种自身的遗传性内因决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处生态环境条件,气候条件的差异也引起大豆品种化学成分变化,这是重要外因。分析表明,吉林省不但具备选育高油大豆品种的地域条件,而且具有丰富的优良资源材料。到2013年为止,吉林省育成的大豆品种共383个,其中脂肪含量在21%以上的品种计144个,占总品种数的37.5%;脂肪含量在22%以上的品种计63个,占总品种数的1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