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小麦品种济麦20和泰农18,采用池补灌淹水方法,研究开花期及灌浆期3 d、6 d、9 d、12 d淹水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期间光合降低,除淹水3 d外,2个时期6~12 d淹水均引起小籽粒产量降低;产量降低的主导因素是小麦穗粒数的减少,其次是穗粒重的降低;大穗型小麦品种对生长发育的中后期淹水时间的长度敏感且淹水对产量影响程度大。该研究为农业干旱监测预测模型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根系衰老的差异,本试验选择烟农1212、济麦22和良星99共3个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比较3个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绿素相对含量、根系衰老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烟农1212开花期、成熟期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显著高于良星99;(2)不同小麦品种开花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开花后7、14、21、28 d和35 d烟农1212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3)烟农1212开花期和开花后10 d和20 d的0~20、20~40 cm土层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根系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4)烟农1212单位面积穗数与其他品种无显著差异,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综上,烟农1212灌浆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高、花后根系衰老缓慢,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高效小麦品种。上述结果表明,协同提高开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是提高小麦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选择粒质量不同的2个小麦品种,研究开花期外源喷施茉莉酸(JA)对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外源喷施JA对小麦强势粒灌浆无显著影响,但其显著降低小麦弱势粒灌浆前中期的籽粒灌浆速率,从而抑制小麦籽粒灌浆,降低小麦粒质量和产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开花期外源喷施JA对小麦籽粒灌浆的抑制作用与旗叶衰老及抗氧化酶活性无关。JA通过阻止可溶性总糖向弱势粒的转运以及淀粉合成抑制小麦弱势粒籽粒灌浆。除此之外,外源JA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粗面筋含量,改善小麦品质。说明开花期外源喷施JA不利于小麦粒质量及产量形成,但是有利于籽粒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灌浆期不同淹水时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程度,在池栽补灌条件下,研究了灌浆期淹水3 d、6 d、9 d和12 d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可导致小麦旗叶光合速率上升后又下降的光合性能降低,2个品种的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细胞间隙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均呈上升趋势,气孔限制值呈下降趋势。灌浆前期短时间淹水对小麦生产有利,但长时间淹水会引起小麦早衰,本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地区旱涝急转的灾害损失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给小麦耐渍品种选育以及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鄂麦006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包括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渍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期渍水均导致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不同的时期渍水其影响程度不一,其中开花期渍水影响最为严重,与对照及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渍水还导致了小麦干物质积累速率和灌浆速率低于对照,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影响最为明显的也是开花期渍水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小麦在不同的生育时期渍水均导致其旗叶光合作用降低,衰老加快,干物质积累减少,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开花期为小麦水分敏感期,这一时期渍水,小麦减产53.62%,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6.
灌浆期干旱对小麦旗叶衰老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高肥条件下,研究灌浆期干旱对两个抗旱性不同的旱地小麦品种旗叶衰老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麦2号抗旱系数为0.90麦现为旗叶叶绿素下降快,MDA增加快,活性氧代谢失调出现的早;  相似文献   

7.
姜东燕  于振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03-18004,18010
[目的]研究在池栽试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籽粒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农场进行,选取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在拔节和开花期进行不同的灌溉量处理,于开花期测定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随灌溉量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m、Fv、Fv/Fm、Fv/Fo增加,Fo降低,说明灌水有利于叶片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减缓叶片的光抑制程度和衰老进程。[结论]2次灌溉总量为60 mm(每次灌30 mm)的籽粒产量最高,为最佳灌溉量。  相似文献   

8.
低温冷害下播期对不同小麦品种抗寒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科学》2019,(10):28-34
为了研究低温冷害下播期对不同小麦品种抗寒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高产品种济麦22和强筋品种济麦229为材料,于2017—2018年小麦生长季,在监测试验点低温冷害发生过程中气温变化前提下,比较低温冷害下4个播期(10月1日、12日、20日、28日)处理小麦叶片的饱和渗透势和SPAD值、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SPAD值、小穗结实率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济麦22播期推迟至10月20日时,受低温冷害影响,上述指标及叶片饱和渗透势与10月12日播种处理均无显著差异,播期推迟至10月28日,小麦叶片抗冻能力显著提高,但籽粒产量显著下降。济麦229的10月12日播种处理,上述指标与10月1日播种处理均无显著差异,播期推迟至10月20日,叶片抗冻能力及籽粒产量均显著下降,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Pn、SPAD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综合考虑上述各生理指标及籽粒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济麦22可适期晚播至10月20日,济麦229可适期晚播至10月12日。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超高产麦田(9750 kg/hm2)适宜的灌水时期和数量,深入挖掘超高产麦田的产量潜力,通过在金海种业有限公司小麦超高产实验田设置不同的灌水处理,研究灌水量和灌水期对超高产小麦花后旗叶衰老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对旗叶各衰老指标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灌水通过改善旗叶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持续性,能够明显延缓超高产小麦花后旗叶衰老。与CK处理相比,灌水提高了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减少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在保证水分利用率的同时显著增加了籽粒产量。在本实验条件下,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 mm的T5处理花后旗叶衰老明显延缓,产量达到超高产水平(9923.58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继续增加灌水量,处理T7和T8旗叶SPAD值和LAI降低,POD、SOD和CAT活性增幅不大,在灌浆后期甚至出现下降,穗粒数、千粒重和水分利用率下降显著,籽粒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宁夏不同生态区春小麦节水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20份春小麦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在宁夏4个不同试验点处理条件下研究抽穗开花期和成熟期旗叶的碳同位素分辨率(Δ)与灌浆期旗叶比叶重、成熟期旗叶和籽粒灰分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物候期的表现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土壤含水量、气候条件不同,4个试验点间各项测定指标均有显著的差异;Δ与收获系数、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从出苗到抽穗期的天数呈负相关;旗叶Δ与成熟期旗叶灰分含量正相关并达到显著水平,与灌浆期比叶重呈显著的负相关;灌区3个处理的籽粒Δ与成熟期籽粒灰分含量呈负相关。认为:叶片Δ及籽粒Δ、成熟期叶片灰分含量、灌浆期比叶重可以作为宁夏有限灌溉条件和雨养条件下小麦节水丰产品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旱地小麦品种花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年来北部和黄淮北片麦区在生产中主推的6个不同旱地高产小麦品种作为参试材料,对其花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旱地高产小麦的生理生化机理,为北部旱地小麦育种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降雨较为充足年份,不同旱地小麦品种的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和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947),气孔导度(Gs)、光合速率(Pn)和产量之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2、0.852),但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状与抗旱指数间无显著相关关系;不同旱地小麦品种的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在灌浆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小麦品种长7080在花后15 d前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SPAD),长6990则是灌浆后期叶片衰老较慢,从花后20 d起,其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旱地小麦品种的旗叶气孔导度(Gs)和光合速率(Pn)在灌浆不同时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品种间的差异主要在花后15~25 d,表明旱地小麦品种在降雨较为充足年份,旱地小麦品种在灌浆中期叶片有较高的气孔导度(Gs)和光合速率(Pn)是能够获得高产的关键生理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测墒补灌和定量灌溉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衰老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2015两年度,在大田条件下,选用泰农18(T18)和济麦22(J22)2个小麦品种,设置3个水分处理:W0(全生育期不灌水)、W1(依据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拔节期和开花期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为65%)、W2(定量灌溉,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溉60 mm),研究测墒补灌和定量灌溉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衰老特性的影响。【结果】W1处理通过调节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水量,保持灌水后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5%,可防止灌水过多或过少,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水分环境。W1处理条件下,两小麦品种开花后14、21和28 d的旗叶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旗叶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W2处理,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在花后14和21 d显著高于W2处理;两小麦品种开花后14、21和28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W2,但同期旗叶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W2并保持较高的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两年度T18和J22两品种W1处理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均显著高于W2。品种间比较可知,T18两灌水处理的旗叶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旗叶蔗糖含量在花后21和28 d均显著高于J22,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在花后7、14和21 d亦显著高于J22;T18开花后21和28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J22,但同期旗叶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J22。同一年度同一处理条件下,T18和J20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在W0处理条件下,J22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T18;但在W1和W2处理条件下,T18的籽粒产量、灌溉效益均显著高于J22。【结论】在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依据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至65%土壤相对含水量,是两小麦品种同步实现高产与节水的有效措施。在灌溉条件下T18的产量潜力高于J22,但在干旱条件下,其对水分敏感,致使产量低于J22。  相似文献   

13.
长期定位氮胁迫对小麦碳氮代谢、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田长期氮肥定位试验,以施N 180 kg/hm2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氮胁迫(不施氮肥)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中筋小麦品种中麦895、强筋小麦品种石优20)碳氮代谢、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胁迫条件下,2个小麦品种旗叶蔗糖含量(花后7~35 d)、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花后7~35 d)、籽粒蔗糖含量(花后21~35 d)、籽粒SPS活性(花后14~35 d)均较对照明显降低;2个小麦品种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籽粒GS活性均较对照明显降低;2个小麦品种开花期氮积累量、成熟期氮积累量、开花前氮转移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而开花前氮转移率和开花前氮贡献率均较对照显著提高;2个小麦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较对照显著提高;2个小麦品种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综上,氮胁迫下小麦灌浆中后期碳、氮同化能力明显下降,氮素积累量降低,但对氮素的吸收能力增加,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比例增加,进而小麦植株对氮素的整体利用率得以提升,但小麦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给小麦品种的选育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黄淮南片主栽小麦品种西农979、周麦22、郑麦769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熟期及落黄类型小麦品种花后至成熟期间籽粒灌浆和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籽粒干重均呈"S"型曲线增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三个阶段;经logistic方程模拟,各品种的拟合效果均较好;据logistic方程综合分析,不同品种间籽粒灌浆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旗叶叶绿素含量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全身落黄型小麦品种郑麦7698灌浆特性较优,旗叶叶绿素含量衰减发生晚,下降速度缓慢,籽粒饱满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观察了冬、春小麦不同品种,不同叶位的叶肉细胞结构,叶肉厚度,叶片气孔频率,叶脉频率等与光合效率有关的结构因子。叶片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具有统一性。叶片细胞结构有低位叶简单,高位叶复杂的变化。气孔频率、叶脉频率、叶肉厚度也随叶位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特别是旗叶,叶面积大小、功能期长短及光合效率有关的构造因子与籽粒产量形成具有决定意义。因此,把旗叶形态、结构作为判断小麦丰产性指标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时期剪去旗叶对不同品种小麦植株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7号和中筋春小麦品种农麦4号为供试材料,于小麦旗叶展开后,进行不同时期剪去旗叶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剪去旗叶处理,对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有显著影响,不剪旗叶对照籽粒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不同时期剪去旗叶的处理;不同剪去旗叶的处理对小麦籽粒总蛋白及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处理间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两个品种表现不一致。从供试的2个品种分析,农麦4号籽粒产量极显著高于津强7号,津强7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农麦4号。  相似文献   

17.
小麦开花及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麦开花及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9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系为材料,对旗叶和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千粒重、穗粒数、单穗重等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小麦在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都表现为先缓慢升高,灌浆1、2期达到最高峰后慢慢下降,灌浆3期下降较快,灌浆4期表现最低。旗叶在灌浆2、3期的叶绿素含量与单穗重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灌浆2、3、4期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倒二叶在开花期和灌浆1、2、3期叶绿素含量分别与单穗重和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倒二叶在灌浆3期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小麦高产育种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低温胁迫下川西北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9个绵阳小麦新品系在苗期低温胁迫下旗叶与倒二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小麦在不同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在苗期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都表现为先缓慢升高,在灌浆初期或灌浆中期达到最高峰随后慢慢下降,在灌浆后期下降较快,灌浆末期表现最低.苗期低温胁迫并未对小麦中后期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牟会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567-10569,10574
[目的]探讨小麦冠层温度和叶绿素含量替代碳同位素分辨率(CID)进行抗旱育种的可靠性.[方法]以抗旱性不同的5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正常灌溉和干旱处理的籽粒CID、开花期与灌浆中期的冠层温度以及旗叶叶绿素含量指数,并分析这些指标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在干旱、灌水条件下,籽粒CID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P≤0.01);灌浆中期的冠层温度在干旱条件下与籽粒CID显著负相关(P≤0.05),但在灌水条件下与后者相关不明显,开花期的冠层温度在2种条件下与籽粒产量及CID均无明显相关;在2种处理下,旗叶叶绿素含量与CID均无明显相关.[结论]灌浆中期的冠层温度仅在干旱条件下可以替代籽粒CID进行抗旱品种选育,而在干旱和灌水条件下开花期冠层温度和旗叶叶绿素含量均不能用作籽粒CID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20.
旨在阐明高海拔生态条件下小麦品种顶二叶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3-2014年在云南丽江以云南省主栽的5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顶二叶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根系性状差异及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在开花期顶二叶叶面积、开花期和成熟期顶二叶叶绿素SPAD值、根系性状(次生根根数、根长和根干质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倒二叶和顶二叶叶面积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旗叶叶面积与籽粒产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成熟期旗叶、倒二叶和顶二叶叶绿素SPAD值与籽粒产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开花期、成熟期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SPAD值与叶面积的乘积和籽粒产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高海拔生态区次生根根系发达、生育后期顶二叶维持相对较大叶面积和较高叶绿素SPAD值的协调型小麦品种(如云麦53)具有较大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