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方法,通过光温系数的修正,计算了甘肃河西走廊单作小麦、单作玉米、单作豌豆、小麦间作玉米、豌豆间作玉米等5种作物种植模式的光温潜力.结果表明,大多数单作种植模式不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间套作种植可以衍生作物覆盖时间,当前主要的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小麦间作玉米、豌豆间作玉米)更有利于热量资源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大理州土地流转区域内对以烤烟为主的作物轮作种植模式进行调研,分析主要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明确了8种轮作模式下烟农的收益,其中收益最高的轮作模式为"烤烟-豌豆-烤烟",其两年四熟的产值达22 000~26 400元/667m2。初步确定非洱海流域的轮作模式为:烤烟-豌豆/大蒜-水稻/玉米-豌豆/大蒜-烤烟,洱海流域的轮作模式为:烤烟-豌豆/莴笋-水稻-豌豆/莴笋-烤烟。  相似文献   

3.
豌豆套种向日葵双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学刚 《甘肃农业》2009,(9):110-110
豌豆套种向日葵是一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变一作为两作的种植模式,白银引黄灌区农民的种植实践证明,该模式比小麦套种向日葵、小麦套种玉米模式的产值高、投入少、效益高,一般产豌豆3600kg/hm^2、葵花籽2250kg/hm^2左右,种植效益21000元/hm^2左右,并有利于轮作倒茬和培肥地力。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花生-西兰花/甜豌豆高效种植模式"是由泰兴市农科所经几年研究探索形成的种植效益高、茬口衔接紧密和土地利用率高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分别对花生、西兰花、甜豌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豌豆间套种马铃薯是宁南山区雨养农业区实现抗旱减灾、稳产高产、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当地以马铃薯为纽带的立体复合种植的主要模式。2001—2005年宁南山区5县累计推广种植2.83万hm^2,平均单产豌豆63.39kg/667m^2,  相似文献   

6.
对以豌豆为前茬的7种不同复种模式的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豌豆复种茄子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生产成本最高,产出投入比也最高;豌豆复种大葱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次之,农时利用率最高;豌豆复种粒用玉米和豌豆复种鲜食玉米2种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但与单作玉米比较,产出效益明显提高。以豌豆为前茬的不同复种模式,具有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增加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并可以利用豌豆根瘤菌生物固氮功能减施氮肥、改良土壤促进可持续农业健康发展,适宜在辽宁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全市甜豌豆种植基地的实地调研,分析了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从政策、运作模式、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甜豌豆发展方向,促使甜豌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生产的甜豌豆达到出口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姚安县通过试验示范,大力推广晚秋季套种鲜食豌豆种植技术,该技术在充分利用大春作物种植余肥和无污染的光、热、水、土资源,使之成为姚安县继粮食、烟草之后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介绍姚安县晚秋套种鲜食豌豆发展现状,阐述鲜食豌豆生物学特性及玉米地套种鲜食豌豆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鲜食春大豆—单季稻—兰溪小萝卜(秋豌豆)高效种植模式的主要配套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一的种植模式难以实现棉田的高产高效.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植棉效益,近年出现了多种立体种植模式.现将宜在长江流域棉区施行的7种立体多熟的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一、大蒜—豌豆—棉花 秋播时,留畦宽4米.大蒜种3幅,每幅宽53厘米;豌豆种4幅,边幅宽40厘米,内幅宽80厘米;大蒜与豌豆隔幅播种.春播时,豌豆埋青,棉花宽窄行种植,宽行距93厘米,窄行距40厘米,株距23厘米.  相似文献   

11.
"小麦-青玉米-青豌豆"是海门市推广的一种规模种植高效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采取接茬复种的方式,克服了间套复种不利于机械作业的弊病,实行机械化规模种植,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二是适应市场需求,种植青玉米、青豌豆等"四青"作物,既满足城乡居民的食用需要,又提高经营者的效益。因此,该种植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实用性,达到了一年三种三收,周年高效的目的。现对该模式的产量效益、茬口配置及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陆银  吴刚  王陈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177-177
<正>南通市是鲜食大豆、鲜食豌豆在江苏省的主要种植基地,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研究形成了西兰花—青毛豆—秋豌豆高效种植模式,增产增效显著。该模式平均亩产西兰花1389公斤,大豆鲜荚1028公斤,豌豆鲜荚586公斤,年产值6000元/亩以上,年纯收益3800元/亩左右。一、茬口配置西兰花于9月上旬育苗,11月上旬移栽,行距0.83米,每亩密度2200株左右。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采收,4月上中旬采收结  相似文献   

13.
绿洲灌区典型间作模式的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河西绿洲灌区低耗水、高光效、高产多熟种植模式,在限量灌水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对该区主要种植模式的产量和光能利用率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4种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排序为玉米/豌豆>玉米/油菜>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在同等可比面积上,小麦、玉米、豌豆和油菜在间作模式下均较单作表现出显著增产效应,但在不同模式下增产效应不同,小麦在小麦/玉米和小麦/大豆2种间作模式下产量分别提高49.14%、51.50%,玉米在玉米/油菜、玉米/豌豆和小麦/玉米3种间作模式中产量分别提高20.88%、53.48%、70.34%.各间作模式下的光能利用率为玉米/豌豆>玉米/油菜>玉米/小麦>小麦/大豆.玉米/豌豆间作模式可作为目前河西绿洲灌区低耗水、高光效型种植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顶凌播种豌豆,豌豆收获后复种谷子一季种植两茬,提高了光、热资源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率。豌豆复种谷子种植模式为提升当地杂粮生产技术,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起到了示范作用,是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兴电灌区不同间套作种植模式的产量优势评价结果表明,玉米、油葵、胡麻、豌豆的单作产量均高于间作,其中玉米与豌豆的间作优势最明显,LER达1.51;油葵与胡麻的间作优势相对较差,LER为1.38。玉米与胡麻、玉米与豌豆的生产优势度较高,但稳定性较差。间套作种植后,玉米和油葵植株矮化或弱化,主要产量要素降低;胡麻、豌豆与玉米间作可改善经济性状,而与油葵间作则相反。玉米与胡麻间作种植的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玉米与豌豆间作。  相似文献   

16.
针对阿里地区燕麦传统种植模式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设计了12个混播模式,对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4个指标进行测定,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综合评价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1年生人工草地提质增产模式中,干草产量最高的是同行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比例3∶1。燕麦与箭筈豌豆同行1∶3混播模式可明显增加粗蛋白含量,较传统的燕麦单一种植的粗蛋白增幅巨大。通过综合衡量产量、营养各指标,间作1∶2,即种植1行燕麦间种2行箭筈豌豆的模式最好,可作为1年生优质饲草种植模式在藏西地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 鹿泉市南甘子村种植豌豆、地膜棉花、白萝卜,亩产籽棉300公斤、豌豆150公斤、白萝卜2000公斤。 1 整地施肥 春季化冻后及时耕地,亩底施鸡粪4000公斤、磷酸二铵25公斤、硫酸钾20公斤。 2 种植模式 2米一带。种植1行棉花,中间套种4行豌豆,豌豆收获后点播2行白萝卜。  相似文献   

18.
白银地区豌豆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豌豆套种玉米是白银地区农民近年在生产实践中摸索的一种全新高产种植模式。据统计,2013年种植面积达0.67万hm2,玉米平均产量10 560 kg/hm2,豌豆平均产量5 640 kg/hm2,按玉米1.5元/kg和豌豆2.6元/kg计算,实现豌豆产值14655元/hm2,实现玉米产值15 840元/hm2,两项合计31 495元/hm2,扣除机械、肥料等投入为7 440元/hm2,最终实现效益23055元/hm2,高于该地区粮食种植效益,达到了很好的增收效果,该项种植技术已成为该地区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甜豌豆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田套种甜豌豆是通州市新联镇农民在近几年继棉田套种荷兰豆后探索出来的一种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依托江苏嘉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甜豌豆生产。2004年全镇种植甜豌豆150亩,2005年扩大种植达2860亩。一般亩产鲜荚600~900kg,高产田可达1000k  相似文献   

20.
小麦、西瓜、秋豌豆高效种植模式已在江苏省启东市合作镇大面积推广,经济效益较高,为粮、瓜、菜三熟制种植模式,平均亩产小麦300公斤、西瓜3500公斤、秋豌豆500公斤,年亩产值5180元,效益368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