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到舞蹈艺术的审美内涵,了解舞蹈意境的"虚"与"实"结合,物象与心灵的交融,舞蹈的意境之美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所在。舞蹈的题材和主题是艺术家对生活现象,加以观察、分析、研究,进行概括提炼而凝成的观点,舞蹈艺象通过舞蹈语言和整体的舞蹈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而这就是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2.
赵麦成 《河南农业》2007,(18):60-61
诗歌意境是诗歌中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五结合“即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品风格,把握意境:结合关键词,揣摩意境;结合人生体验,领会意境;结合意象,品味意境;结合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悟意境。“五结合“是鉴赏学习古代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对学生视为拦路虎的诗歌意境学习,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才的能力及质量要求更加严格,英语能力是现代化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基础能力要求,并且成为就业岗位及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考察因素。本文将简要分析"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材选择,并论述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问题,其中包括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及师资力量等三个方面,继而提出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旨在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起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对舞蹈艺术来说,意境美的创造是其审美追求的一种境界,是舞蹈的灵魂。意境不仅对主题起到深化的作用,而且还会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舞蹈的意境创造要达到这种境界,才能称之为艺术品并被观众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5.
《醉翁亭记》以其清丽的格调、诗情画意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散文作品之一。文章借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词语对等和句子结构对等的角度比较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翟里斯的英文译本,从而验证这个理论在古典散文翻译这种特殊文体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生态意境,作为我国古典诗词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孕育的哲理和思辨正是华夏智慧的核心所在。翻译过程中将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现的意境最大化地呈现给读者,追求"神形合一"、"思与境偕"的生态翻译最佳艺术境界,是每个译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从"生态翻译学"重要理念"多维转换适应"原则诠释中国诗歌文化英译,谋求在译文文化生态系统里搭造与原语生态相适应的环境,传递中华文化的神韵,展示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意境”中的虚、实在文章中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由美学角度剖析了“意境”的生成,从理论和实践上的“意境”的学术意义进行了探讨,以及研究“意境”对我们教学、艺术欣赏和审美价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彼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体系中的"意义走失"论,重新审视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意义走失"、"文化走失"和"风格走失"等现象,阐述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联想意义不同、文学语言独特的美学或诗学功能、中西语言特点各异和文学审美主体审美偏好效应与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走失"现象.  相似文献   

9.
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宣翻译理论及话语体系,概念使用上的自觉与自信是关键,而不轻易用别人的概念来阐释中国本土实践,应是概念自觉最根本的特征。许渊冲先生基于中华国学及传统译论的思维结构,始终站位于中国翻译实践的立场,以走中国道路的勇气来研究翻译的理论构建,提出了"中国学派文学翻译理论"的新表述,并创建了一系列翻译新概念:翻译实践论、翻译优化论、翻译矛盾论、翻译超导论、翻译克隆论等,充分表现了理论运用中的概念自觉。受此启发,外宣翻译理论及话语建设,必须有文化自觉自信的精神站位,跳出西学思维模式的窠臼,自觉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概念和方案,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宣翻译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审美距离"在文学批评中指作者通过一定的修辞手段来控制读者的情感介入,从而与作品及作品中人物的产生不同距离,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既能产生情感或心理上的反映,又能够客观地去理解作品,从而获得阅读快感,达到小说的美学效果。简·奥斯丁就是一位善于控制"距离"的大师,在小说《爱玛》中奥斯丁通过巧妙的叙述手法,运用内心观察和可靠的叙述者等修辞手段,恰如其分地控制了读者与主人公爱玛及作品之间的距离,使其时远时近,从而产生"张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审美快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中式园林中,通过园林植物营造意境,可以使设计师抒发造园的情感,使游人引出融入自然地心态产生不期而遇的共鸣,从而激发和唤起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地审美行为和心理。从园林植物"形、色、香、影、声、文"6种特有气质,阐述中式园林植物景观意境营造途径,为今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官表达对园林植物意境的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模糊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有效手段,其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模糊修辞格是其中的一种,恰当地运用模糊修辞格能增强作品的形式美、形象美、朦胧美和含蓄美。翻译审美再现是对原作的审美品质进行感悟体验,并用译语形象地再现原文的美。笔者拟通过对几种常用的模糊修辞格的分析,探讨其美学效果及审美再现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诗歌欣赏是对一种语言和一种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理解。而诗歌翻译则是各类文体翻译中最难的,不仅要兼顾诗歌的形式、韵律还要兼顾诗歌的意境,更要注意诗歌特有的语言结构、感情色彩和新颖的想象。这些都是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面临的藩篱。本文从歌德<游子夜歌>的六个中译本浅议诗歌翻译中"求真"与"求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阿尔多·李奥帕德是一位博学的农学家、深邃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其代表作《沙郡年记》正是其多重身份的最好诠释。该书是一本有关动植物生态学与自然环境史变迁的科普读物、关乎土地伦理的哲学著述,更是一部文情并茂、妙趣盎然的生态文学佳作。李奥帕德基于对沙郡日常的细心观察与深度思考,通过人与自身、人与大地、文学与科学、诗与思等多元对话,营造出一种"复调"的、多层次叠加交融的审美意境,由此生发出土地伦理与大地美学,主张超越人类审美偏向去发现自然美,用像山一样的共同体思维审视自然万物、人类自身及其相互关系。正因为如此,该书被誉为整体主义伦理学和生态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意象可体现诗歌的流动美,尤其是动态意象,意象的翻译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根据英国翻译家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在翻译古诗词的过程中,译者应尽量保留原文意象,采取直译的翻译策略。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通过借助直接纯粹的动态意象,借助于"点睛法"和以静衬动,来探讨动态意象的表现形式,从而论证古诗词英译中的流动美乃至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山东农业大学通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验课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有机结合,调整优化课程体系;通过更新专业主干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宽"与"专"的协调统一;通过构建"一园、三田、二地"的实践教学培养新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浅谈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这一美学概念贯穿了唐朝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旨在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从意境、园林意境词汇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属性的研究来探讨其内在涵义及创造、审美要素.  相似文献   

18.
汤坚 《农家顾问》2015,(2):33-40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阶段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插花、剪纸等课程在教学课堂中陆续出现,为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一笔亮色,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可以充分放松,体会动手实践的乐趣。插花教学就是近几年出现在学生课堂中的一门课程,它的出现将生活与艺术充分结合起来,对学生审美想象力、艺术造型感受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那么,在插花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创造意境,对作品内涵进行丰富,同时提高学生作品的艺术性呢?这一问题目前已经引起很多教师的思考,本文就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如何在插花教学中引导学生创造意境的一些观点,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相关人士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或者借鉴。  相似文献   

19.
"建模与仿真实践"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体系中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之一。通过对授课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客观反映了该实践环节的教学现状;以此为主要依据,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析了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导向的"建模与仿真实践"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翻译批评与赏析’与‘翻译批评’实乃统一概念,两个皆属于翻译界的学术语言,涵盖意义实则一样。翻译批评是指针对相关译作所体现的某种翻译现象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做出评论性总结,最后上升为翻译指导的翻译理论性内容。而对于经典文学来说,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是否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本文针对英美经典文学中的译文进行研究,参照不同翻译样本查询翻译现象,进而从译文批评和赏析方法两方面对经典英美文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