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培养渗透于大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贯穿了大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文章探讨了图书馆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基地,针对大学生毕业环节,围绕大学生德育答辩和评价、诚信教育、择业观创业观教育、道德法纪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离校教育等方面开展各项研究,并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技术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环境和道德认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技术通常以思维、知识和产品三种方式作用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面对技术给大学生道德认知带来的巨大冲击,大学德育应采取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教育,对现有大学德育课程进行改革,注重大学生道德认知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要使德育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钻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良好的培育,这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道德创新能力的意蕴、道德能力的耦合作用出发 ,论述了加强大学生道德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导向性。指出只有不断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道德创新能力 ,并有效地结合其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 ,使之升华为一种新的道德精神 ,我们的德育才是有效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隐性德育的不足,从显性教育的隐性渗透、大学内涵形态建设、大学生德育实践、大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构建隐性德育模式的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精神中凝聚着大学的理想与宗旨,是大学时理念也即大学的指导思想的延展、深化和具体化。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精神教育,可通过“两课”教学、校园化建设等途径具体实施,从而促使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能在新时代的大学精神指引和激励下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其对大学阶段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多元化的要求。礼仪与道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高校加强对学生礼仪与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对此,本文阐述了高校开展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联系,并提出整合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心环节,道德情感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受教育者是高校德育教育追求的目标,而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核心。而如今,许多关乎"道德"现象纷纷涌现,大学生为情杀人,大学生道德迷失等问题都表明了培养高校大学生道德情感刻不容缓。本文将首先从理论上对道德情感进行简要分析,随后指出当今大学生出现的道德迷惘现象,并提出培养道德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应增强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卫平  夏法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843-3845
生态文明的兴起对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生态文明道德观教育、环境教育和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切实抓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是各高校在学生政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所谓德育是指学校按照社会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制等方面的健康教育,通过剖析教育者在德育教学中应具备的几个要素,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1.
当今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育主客体的视界错位,使教育客体对德育知识难以内化,难以形成自己的道德信仰和主体人格。道德教育回归生活既是社会发展对主体性人格的呼唤,也是大学生道德认知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德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为一种生活世界的教育,要关注群体热点,发挥群体肓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文化具有较好的德育功能,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力度却不尽相称。高校德育工作必需有机地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以全面开展大学文化建设营造德育氛围,以发掘大学文化的德育功能拓展德育载体,以引导大学生参与大学文化建设激活德育主体,将大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提升为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破解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局,以此提升高校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与德育的针对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阶段学生面临两次角色转变,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德育应予以充分关注。第一次转变中应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确立大学的学习目标,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次转变应关注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重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现、法纪现,要培养学生的精神品性及相关的多种意识与能力。欲达此目的,有赖于树立大德育的观念,拓展德育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强调了加强生态教育,营造爱护生态环境良好风气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的生态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而其中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核心,在高校进行生态道德场建设,是由生态道德场建设的目标、生态教育的现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德育的需要决定的,要求我们增强高校生态道德场“人”因子道德需求的内驱力,构建以高校生态道德场为主体的“生态道德场圈”,发挥社会“总道德场域”的作用。辐射高校生态道德场。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突出法学课的思想教育特色,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上狠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突出法学课的思想教育特色按照邓小平关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要求,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课不仅担负着向大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只有突出思想教育特色,才能符合法学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而要突出思想教育的特色,必须从以下方面体现出来。第一,体现专题性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特色法学概论课的内容多,时间少,是教学中的一个突…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要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并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重要任务。可见,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高校德育重视“规范伦理”,忽视“德性伦理”;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德育课程;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内化”与“外化”。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对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高校德育应该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成才阶段性规律与教育教学针对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生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教育目标的契合点。围绕成才主线,大学四年成才过程可分三个阶段:一年级,大学生活动的起步与适应阶段;二、三年级,专业成才的核心阶段;四年级,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结合每个成长阶段特点,章提出了相应的教育重点;适应期教育、大学精神教育、完善自我与适应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的功能是既教书又育人,只有达到这两方面的统一,才能培养出健全的、高素质人才。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相似文献   

20.
鉴于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生态德育建设,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已成为当前高校的职责所在。本次问卷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深入了解该校生态德育建设的现状。问卷主要从大学生对生态德育建设的了解程度、学生喜欢的生态德育教学方法、学生对生态德育的态度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等几方面展开。经调查发现,当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态德育建设情况趋于良好,但仍存在问题,对问题做好归因分析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