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开始走向哲学的领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视了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上的问题,它主要是为了通过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使我国人民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并且成为我国人民的精神向导。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的文化阻碍,比如中国传统农业的保守思想和我国大众固有的文化思维,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碰撞与分歧,市场经济影响下我国大众对"文化"认识的片面等等。从哲学角度来看,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融入我国基本国情,需要从根本上理解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从整体上要结合现实我国民众的基本情况,从方式方法上要建成马克思主义体系和架构。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文化哲学之间的联系,直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消化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神指导。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是我们应明确,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要搞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必须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实践中的主、客体问题即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大众主体地位不强,主体意识淡漠和客体薄弱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调动大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并不断推动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改革开放赋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选择性、包容性、竞争性等开放性优质,并基于这一视角论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开放性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双向互动:一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开放性优质满足了人民大众对理论的功用需求和文化心理的多样化需求,适应了大众的接受偏好,促进了大众的接受选择,从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另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眼现实问题的解决,也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新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一致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现实,从教育环境、教育者及其教育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形态。艾思奇是中国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具有奠基性的历史地位,是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话的文化语境分析,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话过程的文化背景入手,然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向方式。主要内容有:实现本土化、实现大众化、实现民族化。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的、核心的观点,也是与旧哲学相区别的关键。从《手稿》经《神圣家族》到《提纲》,实践思想贯穿始终。《手稿》是实践观的萌芽阶段,确立了实践观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神圣家族》是实践观的过渡阶段,在清算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过程中,初步萌生了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些基本原理;《提纲》是实践观的形成阶段,通过对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哲学的彻底批判,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仅仅根据列宁的某些论述就断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不能令人信服,并对此提出了置疑,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言论的深入分析,论证了不是《共产党宣言》,而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标志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在高校开设多年,普遍受到同学们的重视与好评,1998年6月,中宣部和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文件中规定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四门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分离出来。于是,哲学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当今以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与文化素质为主题的“两课”教学中,哲学教学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它不但以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教学目的,而且为同学们生活、思想、学习实际,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论原则。哲学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在对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就“概论”课教学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1912年,《硅谷禁书》在纽约图书市场出现。这本书出版后,仅仅过了几周,就从大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硅谷禁书》是一本用大众哲学的方式讲述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2.
胡剑  李辉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125-126,156
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伟大工程的重要一环。着重梳理了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与主要特点,并以重庆市土家族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时代感。在当代中国的时空坐标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加突出了自身的实践意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与以往不同的时代际遇,而时代际遇与基本实践向度的结合,又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择取提供了明确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及在学习和实践中学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改革《原理》课教学模式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客观要求,在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体验教学模式、分组学导教学模式、生态教学模式、媒体教...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为发展农村思想文化事业,加强党的领导,在农村发扬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大众、易懂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利用马克思主义自身语言的力量推进新时代农村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团结的力量,让农民群众自觉、自信、自强、自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是指导思想,广大农民群众不容易理解,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难变易、由深变浅、由整体分成互相联系的个体,才能被农村群众接受,才有利于新时代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当前,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论可以帮助广大民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源"与"流"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要意识到"源"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由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变化发展,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性,是与时俱进的,它并非一成不变。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新形势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会受到国外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我们要创造性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性区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联和差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建立在诸多理论和条件基础上,这对作为我国大众思政教育重 要有机组成的高效思政教学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从符号含义共通性、文化境遇大致接近及心理 认同三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行详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高我国高效思政教 学课堂效果的途径,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入发展繁荣的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历史经验。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紧密结合农林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和素质教育实践,坚持服务“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重点特色专业和创新型学术研究群体,为进一步推动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推动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策略是,设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确立围绕“三农”问题为核心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创立创新型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团队和整合型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辩证统一关系的角度,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致性的命题,并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构架和现实价值一致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拓宽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深度和维度。  相似文献   

20.
《矛盾论》是毛泽东写于1937年8月的一部哲学名著,是集中体现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不朽之作。这篇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既有中国革命长期艰苦斗争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为其深厚的实践根基,又有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直接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哲学冲合的历史产物。近年来,学界针对其理论来源及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出现了不少见仁见智的观点。有人认为,《矛盾论》完全是脱胎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法观点,也有人以为它是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滥觞而又涂上一层马克思主义的光环。对诸如此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