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中国林业文摘”(1990~1999)有关杉木文献,选择有一定代表性、超前性的近350篇学术论文加以综述,包括杉木的生物学、生理、生态学、土壤、良种选育、造林、营林、经理计测、病虫害及材性加工利用等,指出90年代杉木研究文献量多、质量较高,研究深度、广度都有很大发展.特点是基础研究大大加强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内容不断向纵深发展,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和计测手段,研究出多种生长模型,经营系统及数表为优化设计科学营林提供科学手段,培育技术进一步组装配套形成优化栽培模式,为实现定向培育和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本篇概述90年代杉木研究特点和有关基础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综述(2000-2005)杉木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经营、计测及木材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杉木研究科技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是中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在中国南方的林业生产和森林生态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杉木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分析有助于科学认识杉木研究发展动态,追踪研究重点和热点。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和中国基础知识设施工程(CNKI)文献数据库中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Bibexcel、Ucinet和NetD raw文献计量工具对1951-2013年国内外杉木研究文献的数量年动态、主要研究国家或地区及其文章影响力、涉及学科与研究层次,主要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且文章的被引频次和h-指数最高;福建省在科研投入、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成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论文的产出省份与杉木主要分布省份高度相关;关键词共现网络显示近5 a来的研究热点为"冰雪灾害"、"凋落物"、"土壤肥力"、"混交林"、"材质"、"遗传育种"、"碳固定模型";研究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广西省、湖南省、浙江省、江西省5个省份。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内2000-2005有关杉木研究文献1 008篇中,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近120篇学术论文,加以综述,包括杉木的生理生态学,连栽人工林的生产力、地力衰退、自毒作用、混交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杉木研究进展(2000-2005)Ⅰ.杉木生理生态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国内2000-2005有关杉木研究文献1 008篇中,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近120篇学术论文,加以综述,包括杉木的生理生态学,连栽人工林的生产力、地力衰退、自毒作用、混交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嫁接是营建杉木种子园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综合大量国内外文献,首先对嫁接的的原理做了基本概述,其次重点从嫁接方法、砧木选择、嫁接后管理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近60年关于杉木嫁接的研究概况,最后指出目前杉木嫁接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速生用材树种。据以往许多文献记载,秦岭南麓和大别、桐柏山系是杉木分布的北界。最近在伏牛山(秦岭山系)北麓的栾川县境内发现两处杉木分布,生长快,干形好,可和南方杉木相媲美。这对进一步研究杉木的自然类型、适生环境和北移问题,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杉木研究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8  
根据作者长期研究及大量的有关文献,综述了建国以来我国杉木研究的动态和进展。指出近期以来,杉木研究特点是基础学科的理论及其基础性研究均有所加强并取得一批成果,研究方法逐步从定性走向定量,造林、营林技术开始配套形成系列和标准化,今后研究宜着重于提高现有中、幼林的单产,选育适应于不同立地、不同培育目标的高产品系,抗性育种,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林地的持续利用及建立新的栽培体系等。同时建议加强研究协作,成立全国的杉木研究中心或研究协会。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杉木栽培区气候区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主分量分析法(PCA),选择与杉木生长有关的七个气候因子作为PCA的变量,即纬度、年平均温度、一月份平均温度,七月份平均温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和年降水量,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PCA的结果明显分成4个集团,二维排序占有的资料信息达到78%。这样,将浙江省杉木栽培区初步划成四个区,即浙南杉木适宜气候区、浙中杉木较适宜气候区,浙北杉木可生长气候区和浙东滨海岛屿杉木生长受抑制区,并作了分区评述。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过去已形成的杉木速生丰产的研究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途径原理提出了这种新的研究体系。本研究体系将杉木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密度控制三大要素融为一体,使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综合技术推广、生产实践四大结构层次一步到位,还具有信息反馈机制,有利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结果表明,本研究体系将使杉木速生丰产研究基本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林业的逐渐发展,人们对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有了更多的关注,但是传统的杉木营林模式对自然和环境的破坏都比较严重,它对人工杉木营林的可持续性经营是十分不利的。而通化市作为杉木栽培的大市,更应该寻找新的营林技术以便更好的发展我市的人工杉木。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少耕法栽培杉木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傻更发栽培杉木营林模式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优质树种,也是广西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杉木的木质好,生长周期短,且应用广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当前,杉木已成为广西部分地区发展林业经济和扶贫的优质项目之一,杉木速生林的发展迅速。因此,为促进杉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探讨杉木丰产栽培技术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赣南不同立地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曾斌  翟学昌  彭丽  袁嘉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25-7626
[目的]研究不同立地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差异。[方法]采用标准地法调查不同坡向、坡位、土壤肥力等级对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结果]杉木人工林在不同坡向、坡位、土壤肥力等级方面有明显差异;坡向对杉木生长有一定影响,但更多地表现为坡位上的差异;土壤肥力I级与II、III级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在发展杉木人工林时,选择造林地不但要考虑土壤肥力,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4.
杉木的经济价值较高,而应用杉木造林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林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以往的杉木造林技术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了造林事业的发展。所以发展杉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成为了我国林农的共同目标。应用以及推广该技术,能够促进杉木造林事业的稳步发展。为此,笔者从研究我国传统造林技术技术所带来的影响,重点分析杉木高效经生态型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杉木栽培制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农业耕作制度和杉木栽培史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杉木栽培制度概念,并就杉木栽培制度的作用与实质,栽培制度的演进历史,栽培制度的类型划分和设计等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杉木栽培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杉木全树采伐工艺分析和采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连根拔树采掘可延长应用主干28cm,造6m材每单株平均可净增产值25.78元,是一种综合利用杉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闽北丘陵地区不同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方法]以2种不同的杉木人工林(杉木纯林、杉木米槠混交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调查灌木层、层间层、草本层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杉木米槠混交林灌木层植被共41种,层间层12种,草本层10种;杉木纯林灌木层有21种,层间层6种,草本层12种。[结论]杉木米槠混交林多样性指数高于杉木纯林,发展针阔混交林套种模式有利于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杉木人工林更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传钴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55-156
本文在论述了杉木人工林连栽更新中存在问题和生产力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更新经营技术和研究发展的方向,供杉木人工林合理经营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1990~200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杉木研究文献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相关数据做出定量分析,并依据有关分类法对文献年度分布、研究领域分布、来源期刊分布、期刊类别、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杉木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获得一种较好的杉木组培苗移栽方式,降低杉木组培苗生产成本。[方法]以广西杉木种子园混系的组培继代瓶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600、800、1 000 mg/L)ABT1#生根剂对杉木无根组培苗瓶外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在同一浓度ABT1#生根剂处理下,研究不同移栽基质对杉木无根组培苗瓶外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生根剂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和平均根系数逐步增大,在该浓度范围内可安全使用;当ABT1#生根剂浓度设定为800 mg/L时,最适合杉木组培苗瓶外生根的移栽基质是黄泥。[结论]该研究可为杉木无性系苗的市场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