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饲料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漳州大学韩陆奇一、我国人民食物结构的变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已达11.6亿,其中大陆人口11.3亿,预计到本世纪末以前就会超过12亿。我国以占世界6.8%的耕地,供养占世界21.4%的人口,这是我国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2.
发展草食畜牧业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草食畜牧业大有可为马月辉(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北京100094)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在占世界可耕地7%的面积上,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温饱的解决,诚然是了不起的奇迹,但目前我国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蛋白质仅60克,其中80%以上为植物蛋白...  相似文献   

3.
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事关国家安危、经济民生以及社会稳定。我国人均耕地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耕地面积减少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守住18亿亩耕地的底线相当困难。此外,人口还在不断增加.粮食单产的增长也极其有限,粮食安全形势必将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存在这样一个事实:人多、地少是一个缺粮的农业大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近四分之一,而耕地不足世界的7%,这就是我们的国情。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北京农业工程大学非常规饲料研究所郭佩玉,夏建平,李道娥1秸秆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这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是一大贡献。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1993年为392.6公斤,十多年来一直在这...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养羊大国,目前羊数量已达1.76亿只。羊能将作物秸秆、草地野草、树木落叶以及多刺灌木转化为人类高级食品─—肉和奶,还可以转化为皮、毛、绒等畜产品。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饲料用粮达1300亿公斤,耗粮之多不言而喻。我国目前要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是一个资源有限的国家。然而当前我国的畜牧业仍以耗粮型的猪、鸡为主,这既不符合我国人多耕地少、粮食还不充裕的国情,也不符合膳食的营养要求。因此,充分利用农区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以肉羊生产为主的草食家畜,将成为改善我国畜牧业结构的一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从粮食问题看我国动物营养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短缺现象日益严重。这一问题对主要依赖于粮食发展的饲料工业和养殖业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因此,也成为动物营养领域研究的基本课题。一、人口、粮食、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现状我国人口已突破了12亿。尽管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不断下降趋势,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净增数字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约1500万)。我国目前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粮食的消费仍然是低水平的。要在本世纪内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公斤,对农业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不断推进,耕地的保护问题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耕地机制,进行创新并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主要对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问题相对较多的国家。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土壤肥下降、污染严重、板结等耕地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它也使得人们必须将耕地保护问题放到日程上来,同时对耕地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农业大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时期。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不注意汲取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同时,自然资源、人类生存环境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短缺等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21世纪中国在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遇到的挑战将比世界上任何国家更为严峻。找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生产了占世界24%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然而据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我国将有16亿人、12亿家畜、70亿家禽生息在这片人均不足1亩耕地的国土上,而且水资源严重不足,中国怎样养活中国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  相似文献   

11.
农区如何开展种草养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起种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大草原,是牧区,而对农区大家则较为生疏。事实上,我国每年约有40%的粮食生产实际上是饲料生产,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以世界7%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大国来说,人畜争粮的矛盾难以避免。优质牧草营养全面。富含多咱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适口性好,容易消化,利用率高,应把牧草种植提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会议主席及各位来宾:“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畜牧业生产国际会议”今天开幕了,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并以我个人名义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国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对为筹办本次会议付出辛勤劳动的中外人士表示感谢,对向会议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欧共体农业技术中心等国际组织致以谢意。人口膨胀和耕地减少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近年来,世界人均占有粮食每年减少1%,在饲料粮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发展畜牧生产的问题,是摆在农业工作者和发展中国家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中国要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相似文献   

13.
一、草地资源我国草地资源近60亿亩,其中北方牧区草地约47亿亩,南北方山区草地及滩涂约13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0%强,为耕地及林地的三倍多,是不可忽视的可更新资源。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较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15亩,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面积49.5亩的三分之一;人均占有耕地不到1.6亩,为世界人均占有耕地5.5亩的四分之一;我国人均占有草地6亩,只占世界人均草地11.4亩的二分之一。过去,农业以粮为纲,不分牧区、农区、山区的生态条  相似文献   

14.
《农业新技术》2006,(3):50-50
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2005年全国耕地减少到18.31亿亩,人均1.40亩。国土资源部表示,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必须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区种草养畜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种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大草原,是牧区,而对农区大家则较为生疏。事实上,我国每年约有40%的粮食生产实际上是饲料生产.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以世界7%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大国来说,人畜争粮的矛盾难以避免。优质牧草营养全面,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适口性好,容易消化,利用率高,应把牧草种植提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和发展。在农区积极有效地开展种草养畜,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6.
卢良恕、李振声、石元春、朱显谟、汪懋华等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最近就我国农业生产的问题、潜力与对策进行了座谈。 院士们指出,我国长期以来抓紧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的不断  相似文献   

17.
以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关系为对象,研究了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保持必要的耕地面积是我国粮食自给和安全的基本条件;然后采用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视角,勾画了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的基本原理,认为降低耕地压力是粮食可持续生产的关键;提出我国未来粮食安全战略的宏观对策是高度重视耕地数量保持,并改善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核心内容就是保护耕地,是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用地制定的保护耕地的系列土地管理制度。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占用耕地越来越多,保护耕地的要求越来越高,与建设用地的强烈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找到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变动的规律,提出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的相应措施,坚持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进而实现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19.
伦颖 《山东饲料》2013,(24):170
农田是人类生存之本,基本农田是实现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的有利保障;基本农田保护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完善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基本农田建设是促进农业生产和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解决人均耕地逐年减少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建设好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养羊较多的国家,目前羊数量已达1.176亿只。羊能将作物秸秆、草地野草、树木落叶以及多刺灌木转化为人类高级食品——肉和奶,还可以转化为皮、毛、绒等畜产品。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饲料用粮达1300亿公斤,耗粮之多不言而喻。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是一个资源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